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采薇說教案6篇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強調與時俱進,為了課堂的完整和有趣,老師們趕緊寫份詳細的教案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采薇說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采薇說教案6篇

采薇說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鳳凰之子――沈從文(1902――1988)

1.湘西少年:

我不瞭解家中為什麼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希奇。最希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麼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什麼刀得燒紅時在水裡一淬方能堅硬?為什麼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麼薄又用什麼方法作成?為什麼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鑽那麼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2.軍旅生涯:1917――1922

一到第二天,各處團總來見司令供辦給養時,同時就用繩子縛來四十三個老實鄉下人。當夜過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詢問了幾句,各人按罪名輕重先來一頓板子、一頓夾棍。有二十七個在刑罰中畫了供,用墨塗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這二十七個鄉下人就被簇擁到市外田坪裡把頭砍了。(《清鄉所見》)

3.抒情詩人:《邊城》《長河》《湘行散記》《從文自傳》

4.被流放的歌者:

“一切終得變,從大處看發展,中國行將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則無可懷疑。用筆者求其有意義,有作用,傳統寫作方式以及對社會態度,實值得嚴肅認真加以檢討,有所抉擇……人近中年,情緒凝固,又或因性情內向,缺少社交適應能力,用筆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統統由一個squo;思squo;字起步,此時卻必需用squo;信squo;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這是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

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載《大眾文藝叢刊》1948年第1輯)。中把沈從文定性為“桃紅色”作家,並批判道:“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

“我”在什麼地方?尋覓,也無處可以找到。我“意志”是什麼?我寫的全是要不得的,這是人家說的......我終得犧牲。我不向南行,留下在這裡,本來即是為孩子在新環境中受教育,自己決心作犧牲的!應當放棄了對一隻沉船的希望,將愛給予下一代。(1949年初致夫人張兆和的信)

1949年的春節剛過去幾天,早晨,他開始實現這一悲壯的舉動,被兒子制止了。兒子走後,他又用幾種方法尋求解脫,幸好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小舅子張中和及時來到沈家,解救了他。或許是天道未泯,一代大師本不該如此離開人世;也許是天意輪迴,中國的文物研究註定需要此人。不管怎樣,沈從文僥倖逃過了這次命運的劫難。在我看來,這是他個人之幸,更是國家之幸。

在醫院,他仍然處於極度的精神錯亂中,把戴著口罩的醫生認定為偽裝的迫害者。出院後,不斷有朋友來看他。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慢慢從紊亂中解脫出來,變得安靜了。

一和好的音樂對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認輸。它是唯一用過程來說教,而不是以是非說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師。一到音樂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們一樣,整個變了。我似乎是從無數回無數種音樂中支援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當前從一個長長樂曲中新生了的。(1949年9月20日致夫人的信)

正是音樂的滋潤,心靈豁然洞開,沈從文已領悟到了生命的深層內涵:“生命在發展中,變化是常態,毀滅是常態。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於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轉化為文字,為形象,為音符,為節奏,可望將生命某一種形式,某一種狀態,凝固下來,形成生命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沈從文別集•抽象的抒情》)

巴金在《懷念從文》中充滿感情地寫道:“我還記得兆和說過,火化前他像熟睡一般,非常平靜,看樣子他明白一生在大風大浪中已盡了自己的責任,清清白白,無愧於心。他的確是這樣。我多麼羨慕他!可是我卻不能走得像他那樣平靜,那樣從容,因為我並未盡了自己的責任,還欠下一身債。我不可能不驚動任何人靜悄悄離開人世。”終有一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5.甜酒•苦酒――沈從文的愛情生活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

在中國公學,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沈從文跟得很緊,追得很累,而張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儘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的辦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為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復。可沈從文不管這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

“squo;萑葦squo;是易折的,squo;磐石squo;是難動的,我的生命等於squo;萑葦squo;,愛你的心希望它能如squo;磐石squo;。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裡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親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後,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生於湖南鳳凰縣;1992年,沈從文的骨灰由其家人護送回故鄉鳳凰,一部分安葬於聽濤山下,一部分灑向沱江清溪之中……

二.大師經典――《邊城》

1.故事梗概: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愁人的美麗:溫暖而哀傷

我坐在後艙口稀薄日光下,向著河流清算我對於這條河水這個地方的一切舊帳。原來我離開了這個地方已十六年。想起這一堆倏然而來飄然而逝的日子,想起這堆日子中所有人事的變遷,我輕輕的嘆息了好些次。……“望著湯湯的流水,我心中好象忽然徹悟了一點人生,同時又好象從這條河上,新得到了一點智慧。的的確確,這河水過去給我的是squo;知識squo;,如今給我的卻是squo;智慧squo;。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面前永珍百物,對拉船人和小小船隻,一切都那麼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我的情感早已融入這第二故鄉一切光景聲色裡了。我彷彿很渺小很謙卑,對一切有生無生似乎都在向我伸手,且微笑的輕輕的說:squo;我來了,是的,我依然和從前一樣的來了。我們全是原來的樣子,真令人高興。你,充滿著牛糞和桐油氣味的小小河街,……很可喜的是我們還互相認識,因為我們過去實在太熟悉了squo;。”(《湘行散記•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他深深感受到的東西,竟如刻骨銘心一般並且頑強地滲透在他的《邊城》等作品之中。他對那些不能真正體味他作品的“城裡人”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後蘊藏的熱情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他的作品背後卻又有著極現實又極恆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一些人生的基本形式和人類的基本生存狀態。比如說隔膜。沈從文小說的表面生活是平和的,溫情脈脈的(《邊城》嘸終處在一派淳樸之氣中)。然而這淳樸之氣下面,卻是深深的隔膜(幾乎是“存在主義”的隔膜)。順順與二老的隔膜,二老與大老的隔膜,二老與翠翠的隔膜,二老與老船伕的隔膜,老船伕與順順的隔膜,老船伕與翠翠的隔膜,翠翠與整個世界的隔膜(甚至對她自己都有隔膜)……註定了一切都將在悲劇中了結(一種比啼哭與嚎叫深刻得多的悲劇)。沈從文以為朱光潛先生對他所作的斷語最在本質上:深心裡,是個孤獨者。這種孤獨感散發在《邊城》的字裡行間。《邊城》,這“邊”字,就有了一絲孤獨。作品一開頭:“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孤獨便又深了點。那獨立山頭的白塔,那類似於“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渡口景象,那一幅幅黃昏與夜晚的悽清幽遠的景色……無一莫把孤獨託現出來。作品背後,是一個無底的企盼(張德蒂的雕塑《邊城》以翠翠的盼望做畫,極傳《邊城》之神)。

第二課時

一. 匯入新課:

上一節課的簡單介紹,為我們瞭解“邊城”做了一點鋪墊工作。但對一部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作品來說,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個開始。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用盡一生去閱讀、體會、沉思,使我們在生命歷程的每一個瞬間都有一盞心靈之燈相伴左右。今天,我們繼續前路,通過對所選部分做出簡要的分析來聆聽大師。

二. 佈置問題

(一)寫了什麼

1.閱讀預習提示,指出小說“寫了什麼”?

明確:以“愛”為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

2.課文中體現了哪些“愛”?

明確: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

3.這些“愛”中所突出的是: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

(二)怎樣寫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劃分情節脈絡。

明確: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2. “薄薄的淒涼”――隱約的內心波動,無法勃發。

“胡思亂想”――擺脫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無處言說,人情質樸。

心上沉重――入情漸深

輕颺的夢――愛有所屬

夢外人生――儺送的愛

柔軟的蘆管――翠翠的愛

又摘虎尾草――心有所屬

3.什麼樣的愛

明確:純淨 平等 真摯 自然……似乎是超越人間,可又是深埋在每個人內心深處,誰不希望一場純淨的愛情。

比較: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上邪》

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子夜歌》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簡•愛》:“你以為我窮、不美,我就低你一等?你錯了。我們是平等的。就像我們同樣穿行過墳墓,同樣站在上帝的腳跟前,我們是平等的。因為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簡這樣對羅切斯特說。

?呼嘯山莊》:(凱瑟琳在與女僕交談):“我在這世上最大的苦惱,就是希克厲的苦惱;他的每一個苦惱,從剛開頭,我就覺察到,切身感受到了。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它一切都毀滅了。獨有他留下來,我依然還是我。假使其它一切都留下,獨有他毀滅了,那整個宇宙就變成一個巨大的陌生人,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

?大話西遊》:曾經有一分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花樣年華》: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4.祖孫之愛:

關懷:祖父對翠翠無時無刻的掛懷;翠翠對祖父的依靠

5.兄弟之愛:

尊重:競爭

總結:

柔情似水,這裡,柔情是一種最高貴也最高雅的情感。作者用最出神的筆墨淡然寫出一份柔情,對現實進行過濾或裁剪,或根據心的幻想去營造一個世界。我們要用最細膩的心靈體味著它,讓我們一起去感應,去享受。所有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而溫暖,它讓浮躁的人心慢慢沉靜下來,乾淨起來,敞亮開來……

但當你合上書本,世事紛沓而來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閱讀《邊城》的那個場景那個瞬間是那樣的不真實,彷彿是一段偷來的並不屬於你的時光……於是,你搖搖頭,笑了。

?邊城》的意義:這美好的柔情也許只能存在於古老的湘西,那偏遠的邊地;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個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個角落。

采薇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知能:把握情感、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 過方:朗讀、合作探究

3、 情態:厭戰、思鄉

教學過程

1、 匯入(複習文學常識《詩經》)

或者與余光中的《鄉愁》比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賞名人大家的朗誦,在欣賞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調

2、 初讀文章,掃清字詞障礙(多媒體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餚饌(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騤騤(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飭( chì )

有感情朗讀文章

3、 再讀課文,分析結構(提問)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

(手法-重章疊句,反覆吟歎;

內容-比興手法--植物生長,時間流逝,

士兵焦慮痛苦與日俱增)

(二)、戰爭(未直寫戰爭殘酷,

而寫戰車馬高大,側面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4、 析讀課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①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離鄉出征—--生活艱苦-

-內心傷痛—厭戰—思鄉

②問:從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選代表回答問題

或者看哪位同學手舉的高,看起來比較活躍

或者找一個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來回答下)

表現:“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 ,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說好要歸,遲遲不歸,君問歸期未有期

(好,請坐,這位同學找的非常仔細啊,

看來對文字把握的非常清晰,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憂心忡忡,歸心燒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歸納小結(參照板書)

佈置作業: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情緒

板書設計

采薇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比興手法---重章疊句、痛苦焦慮

(二)、戰爭—四牡騤騤---側面描寫---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雨雪霏霏---兩相對比---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采薇說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瞭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並沒有寫士卒勝利後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後內心深處的淒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麼艱難。

4、賞析:

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裡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讀罷全詩,我們彷彿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三、佈置作業

背誦最後一段。

采薇說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全詩,瞭解《詩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句式特點。

2.反覆誦讀,體會抒情主人公內心複雜的情感。

3.賞析本詩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體味情景交融的寫法。

4.體悟戰爭給人帶來的心靈創傷,加深對和平的嚮往與熱愛,激發家國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反覆誦讀,體會抒情主人公內心複雜的情感。

2.難點:賞析本詩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體味情景交融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析法、探究法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觀看戰爭圖片,匯入“戰爭詩”題材。

(二)檢查預習(個讀:正音)

(三)讀詩文,體悟豐富情感

1.齊讀全文,讀準字音,思考: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什麼身份?

明確:士兵

2.再讀詩文,找出並體會主人公回憶軍旅生涯時,直接表現情感的詞句。(前三章)

明確:“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憂”(指導讀)

3.為何而憂?——思鄉情切(憂愁)

明確:思鄉(原因:久役在外)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隨著時間的推移,思鄉痛苦的心情愈發濃重)

①重章疊句的句式結構:結合《詩經·蒹葭》,進一步體會重章疊句的藝術特色。

②比興的藝術手法。

ø 個讀,體會情感變化:抱怨痛恨arr;憂心如焚arr;痛苦呻吟

4.回鄉途中,士兵的情感是怎樣的?(第六章)——近鄉情怯(悲苦)

明確:“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哀從何來?

(“靡使歸聘”:戍邊多年,和家人之間杳無音信。如今走在回家的途中,看著沿途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禁悲從中來:父母妻兒安在哉?)

ø 探討:本章的抒情意味最濃,它是如何抒情的?(內容與寫法)

1.資料展示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squo;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squo;”。

資料二: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2.說一說(使用第一人稱,描述句中的景與情)

賞析:這四句詩中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天裡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畫面,一是寒冬時節雪花紛飛的畫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蘊含在這兩個畫面中。當初離家出征的時候,心裡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內心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的,用了大雪紛飛來襯托。“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對比,更給他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今非昔比之感,正符合他此時複雜的心情。

明確:以景襯情、情景交融。(師範讀,生個讀或齊讀)

5.《采薇》作為戰爭詩,並沒有直接描寫戰爭場面,它描寫了什麼?

體現士兵什麼情感?(第四、五章)

明確:精良的軍事裝備;嚴密的軍事戒備。——衛國保家(自豪)

(戰馬:“業業”“騤騤”“翼翼”;戰車:“彼路斯何,君子之車”;兵器:“象弭魚服”)

賦手法的運用

6.讀一讀戍邊將士的真情告白

分角色讀(女生:前三章;男生:第四、五章;合:第六章。)

讀罷全詩,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一位久經沙場、身心憔悴的士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小路緩慢的走向雨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四)情感昇華(引導學生思考並書寫、表達)

問:如果你是這位士兵,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守護家庭,還是從軍禦敵?

明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五)課堂結束語

(六)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全詩;

2.蒐集並閱讀其他戰爭詩。

附:板書設計

采薇

思鄉情切(憂愁)

一位 近鄉情怯(悲苦) 的士兵

衛國保家(自豪)

采薇說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話、文字研習,結合自己成長經歷、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2、學生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字、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字進行鑑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字進行鑑賞。

教學重點:

能獨立與文字、老師、同學展開對話,獨立研習文字並就藝術手法進行鑑賞。

教學設想:

1、本板塊的學習重點是文字研習。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研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設計。

2、本板塊的對話研習的話題是家園之思,所以,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活動情境,是引導展開對話、進行文字研習的關鍵。

3、本篇為古典詩歌,反覆閱讀以以至背誦是研習文字、展開對話的前提。

教學內容或情境設計

1、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餘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根據音樂的不同, 《詩經》可分為《 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2、閱讀和背誦

(1)提示字的讀音和語氣助詞的使用,以便在閱讀體會文義時就排除虛詞的干擾。

(2)提示比較各段的異同,以體會反覆詠唱的效果,併為文字研習,展開對話做準備。

3、對話和文字研習

(1)話題和情境設計

a) 你是如何理解鄉愁的 ?

b) 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

c) 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上述問題,教者應把握一個基本要點:

a) 鄉愁即家園之思

b) 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c) 漂泊、遠遊、戰爭。

(2) 文字研習的主要方向

a) 仔細閱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如何表現出鄉愁的?

b) 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絡?

c) 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絡?

d) 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e) 你以為結尾一章前四句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字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字的關鍵詞句、文字內容之間的聯絡以及文字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字研習。

以上問題的要點包括:(參考)

a) 從時空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與“我”兩個方面渲染鄉愁。

b) 《詩經》裡常用的起興手法,而薇菜又是鄉間常見的事物,自然能喚起鄉愁。

c) 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複,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d) 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e) (見仁見智)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嘆。

4、拓展延伸:

你讀過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並說說你的理解。

采薇說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會詩歌重章疊句和賦比興的表現手法的作用

●感受詩中所蘊含的家園之思

●瞭解詩歌所反映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

能力目標:

●學習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

情感目標:

●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養對家鄉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回憶學習過的有關詩經的知識

二、 閱讀全詩完成

(一)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二) 掌握以下重點詞語

(三)疏通文意

(四)整體感知、歸納

1、詩歌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概括歸納全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情感。

3、找出本詩中表現人物強烈思鄉情感的`詩句。

三、賞析探討

全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起到了什麼效果

1-3章 採用了重章疊句和興、賦的手法

4-5章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

詩歌寫的是戰車、戰馬、象弭、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飢渴難當,而沒有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戰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第6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閱讀下面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四、作業

結合我們所學的《詩經》兩首,歸納詩經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及表達效果,將兩首詩熟讀成誦,用賦、比、興的手法嘗試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某種情感。

標籤:采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