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離騷》教學設計模板,供您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徵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著自修美德的強烈願望。

3、背誦這兩節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徵手法所揭示的意蘊、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註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修姱 鞿羈 蹇 蕙纕 攬茝 謠諑 偭規矩 忳鬱邑 侘傺 溘死 鷙鳥 攘垢 蘭皋 芰荷 岌岌

偭規矩而改錯

忳鬱邑餘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脩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為線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裡節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徵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徵的句子,運用資料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徵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徵的區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徵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於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蘊和作用: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餘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汙。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徵: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徵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徵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徵傳統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鬱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後,進行情境對話:

屈原“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長著椒樹的山岡遇到了穿越而來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詞人蘇軾,他們之間將展開一場怎樣的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於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中,屈原自擬為女性,以許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毀謗自己好做淫蕩之事,來比喻自己與群小之間的尖銳衝突。你如何看待屈原這種“擬女性”的寫法?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蘊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展到後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並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係等同於君臣關係,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於君主,使君主關係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閱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於2019年端午節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徵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於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弔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閱讀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2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瞭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瞭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徵。

教學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疏通語句,分析表達的思想感情。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裡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在戰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於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3、《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

二、朗讀

1、教師領讀,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參照註釋,疏通文義,劃分朗讀節奏。

三、從“帝高陽”到“曰靈均”八句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

1、 自述家世、出生時辰。

高陽,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專稱),皇考(如喪考妣),攝提,貞,孟陬

從遠古帝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係,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他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

2、皇考為作者命名。

覽揆,初度,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平),靈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得天獨厚的內在美質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後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四、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的嘉德懿行。

3、作者內美且修能。

紛,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紉

作者身披各種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希望有所作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汩:水急流通狀,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澤,所採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長久之道。

5、時不我待,擔心美人遲暮。

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天時運轉,春秋輪轉,草木零落,年歲將盡,擔心君王如不能及時舉賢用能,則將無所成就,表達積極進取、忠君憂國的生活態度。

6、棄穢改度用賢才。

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節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願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王和國家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瞭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願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從“昔三後”到“而改路”為第三段。詩人先回顧歷史上興衰成敗的教訓(前八句),而後聯絡楚國的黑暗現實,反覆申訴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慘遭遇(後十四句)。

7、讚頌三後之純粹。

詩人讚頌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種賢才,希望楚王能向古聖先王學習。

8、堯舜和桀紂的對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為,委婉的告訴楚王要向先聖王學習,遵循治國之道,任用賢才。

9、黨人和自己的對比。

黨人只圖享樂,結果禍國殃民,既表示對黨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國家擔憂,告訴楚往要遠小人,任用真正的賢才,委婉地勸告懷王莫蹈昏君亡國的覆轍。

10、自己忠而被謗的遭遇。

踵:腳後跟,武:足跡,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聖君,而懷王卻被小人包圍,聽信讒言,致使詩人忠而被謗,信而見疑。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 (翻譯)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淫亂。(評析)主人公除了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幻化為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脩”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卻受到眾女的嫉妒讒毀,終於被拋棄。

11、患而不捨為靈脩。

謇謇:忠貞的樣子,正:證,靈脩: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明知盡忠的為患,但不忍捨棄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後悔。(評析)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說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衊,一會說他穿著奇裝異服,一會又說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裡,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於《離騷》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後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翻譯)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並且習以為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評析)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衝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12、最後又以婚約失敗為喻,表達了變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發出對楚王昏庸無能、反覆無常的痛心。

總結: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純潔德行、心憂天下和嫉惡如仇的品性。這些情感具有深遠巨集大、劇烈動盪的特點。在寫法上,以抒情為主,描寫和敘事為輔,但抒情又不空洞蒼白或吶喊狂叫,而是用美麗的想像和詩化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心世界。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3

一、藝術欣賞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盡情地發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表現了屈原志潔行高,執著追求的精神,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二、語法總結

1、通假字

闢:通“僻”,幽僻 道:通“導”,嚮導 正:通“證”,作證,為證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 / 用於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 把與本書相關的文章放在書前來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 近路

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 關於軍事的

3、詞類活用

名餘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4、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餘以嘉名    介詞結構後置

標籤:模板 離騷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