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集合的教學反思最新8篇

通過教學反思的寫作,很多人都可以記錄下教學中的成績,只有將教學反思寫好,我們才能找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集合的教學反思最新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集合的教學反思最新8篇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1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

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衛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由課題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於“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通過讓學生閉眼想像,創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

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在課堂上我重視研讀感悟,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做到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共振。這節課,教師重點抓住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通過預習填寫表格,課堂上對錶格進行補充的形式,對發明坦克的過程進一步地瞭解。另外,我及時發現學生表格中的矛沒加雙引號,經過引導,我讓學生及時發現與書中的區別,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引號的用法。我覺得以下這幾點可以做得更好些:

1、板書寫得再工整些、有條理些。

2、教師在決學生問題過程中,過於著急,應充分引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不要怕浪費時間。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2

這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矛和盾是怎樣集合起來發明坦克的。難點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由坦克發明的小故事引發的道理。圍繞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談話匯入,讓學生說說他們生活中對矛和盾的認識,然後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矛和盾,深化對矛、盾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檢測字詞預習環節過程中,通過小老師領讀、搶讀生字,激發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在講讀課文的環節中,通過質疑,引導學生思考解疑,抓住關鍵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採用課堂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關鍵詞語,從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讀書聲、掌聲、笑聲,在輕鬆地學習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作用,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感知坦克發明的過程,進而理解最後一句話“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設計了拓展環節,給學生拓展了幾道生活中常見的趣味數學題,告訴孩子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這種例子,把兩種事物的優點合二為一,發揮更大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創新思維。

最後給學生補充了一個跟本文相關的`材料,即畢昇活字印刷術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感悟在生活中應處處留心,細心觀察,取長補短的道理。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還不錯,學生也能通過朗讀感悟故事中的道理。但課堂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1.匯入時,讓學生上黑板畫一畫矛和盾,雖然想法很好,但目的不明確,並且浪費了時間,不如讓學生說一說矛和盾的作用,是一個無效的環節。

2.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有些難度。2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把這個故事複述了一遍,概括不出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應該在這個問題上給予引導,出示一些提示性的詞語,比如:(誰)結合了(什麼)和(什麼)發明了(什麼)。

3.表演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在表演之前,由於學生讀得不充分,上臺表演的同學沒有抓住幾個關鍵詞來做動作,沒有達到這個環節語氣的效果。

4.忽視了課文中一些有特點的詞語,沒有抓住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應該把這幾個詞語提出來,知道學生理解意思,並且加以運用。

5.對教材不夠熟悉,備課沒有完全做到備學生,沒有預設到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堂上有學生提到“履帶”,沒有給學生講清楚,容易被學生帶跑。

6.課堂上學生讀得不充分。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用心地上好每天的家常課。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教材,查詢相關資料,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回答到的問題答案、對課文的疑問都會提前做好預設。在教學環節設計上,我會參考教學用書,以有目的有效為前提設計各個環節,力求每個環節都能夠有效地進行,減少拖沓、無效的環節。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充分朗讀中有所悟有所得。

另外,作為年輕教師,如果沉浸在自滿自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只會停滯不前。多聽有經驗老教師的課、多看相關的教學書籍是捷徑,取長補短,才能在教學上不斷進步。我相信,用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穫。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3

通過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來揭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樣一個道理。告訴學生要像發明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課堂結構清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練習,並給學生留下了自學的空間。教學始終圍繞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教學難點展開。從一開始的聽寫詞語,選擇其中幾個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到發明家發現了什麼問題?想到了什麼解決辦法?”這一環節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探究之中,讓學生了解坦克發明的過程,一直到最後,坦克在戰場上是如何大顯神威的,這些設計都是為了突破以上這一教學難點。

我採用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對“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進行了理解,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發明家是怎樣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不斷地產生新的發明創造的過程,讓學生找關鍵詞完成表格,理解了文字語言,也瞭解了坦克發明的過程。但在按表格複述時,可以用上關聯詞讓生說一說。

過多地關注了教學內容,忽視了段的教學,教學時,可讓生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教完一段可讓生說一說,這段主要講了什麼。

誇發明家這一環節可放到學生複述完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之後,這樣教學就更緊密了。

教學總是有那麼多遺憾,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我一定會繼續在教學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4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瞭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遊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他們參與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2、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如:認識人民幣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接著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最後,教師組織全班學生認識分幣、角幣和元幣。

3、充分利用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物圖和實際的人民幣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受到愛祖國、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與理解了元、角、分,並初步掌握了它們之間的換算方法,學會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5

一、複習的內容和範圍貼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大學聯考的要求。

1.詞彙方面保證了質和量。

詞彙是英語的重頭戲,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我校的學生在詞彙方面欠賬太多,許多同學在高三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下手。因此,根據大學聯考大綱所要求的3500個詞彙,要求學生根據字母的順序和詞的數量進行每日記憶是一項硬性要求。按每天記憶35個詞彙計算,大約3個月的時間就能記憶一遍。利用小組組內相互檢查和課上抽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督促。35個詞彙可以利用許多零散的時間進行反覆記憶,如:晨讀、課前課後、三操前後、兩寢之前、課外活動時間等等。高三9個月的時間,詞彙就可以記憶3邊。第二遍,就分配給各小組任務,讓他們分工協作,尋找並列印老師所指出的重點詞彙的經典句型,然後作為導學案,人手一份,進行第二次意義記憶。第三遍,結合大學聯考考例進行試題分析,提升學生的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這三遍,都是利用“化整為零”的策略,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完成了大學聯考的詞彙要求。作為大學聯考的高頻詞彙,一定要保證這類詞彙的質,從教材的第一冊到第八冊的總複習中,重點講解和演練。演練中,能認真結合大學聯考的閱讀理解或完形填空的內容,這樣,既訓練了詞彙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做題的方法和技巧。誰抓住了詞彙和閱讀,誰就抓住了英語學習的核心。

2.語法方面,抓住了大學聯考的重點內容。

山東的素質教育為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強調語法的主幹知識的掌握,堅決排除考題的"偏難怪”。因此,我們在高三複習中,根據學生的實際,首先按照教科書順序進行基礎知識的複習。中間夾雜一些語法知識的講解和練習。在二輪複習中,重點複習了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三種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及特殊句型等。在今年的大學聯考中,比較難以掌握的情態動詞、倒裝句等就沒有考查。因此,抓住語法的重點內容進行教學是值得繼續進行的。同時,重點語法的複習也沒有必要練習多麼複雜的情況,我省近幾年的語法考查可以看出,句子都比較簡單,考查目的比較明顯,這也是我省的語法命題的一種方向。

3.閱讀方面,注重了閱讀的質和量。

誰抓住了閱讀,誰就搶佔了英語大學聯考的先機。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方面取得好的成績是根本不可能。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閱讀表達和寫作,幾乎都離不開閱讀。因此,學生進入高三之初,首先就給學生做了這方面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閱讀的重要性。開始,選擇一些往年的大學聯考中的閱讀試題。選擇是有目的性的:第一,難度適中,高三剛開始,給他們一些信心。第二,和複習的模組內容相關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更好地搞好模組的複習,使學生的頭腦不是很亂,而是脈絡比較清晰。第三,連續的閱讀練習題最好是題材和體裁一致的,這樣利於學生從中悟出寫作的思路和格調,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開始,每天兩篇內容,老師抽批,重點講解學生遇到的難點和做題技巧方面的知識。三個月過後,隨著學生第一遍詞彙的記憶完畢,難度適度增加,同時數量增加到每天四篇。二輪複習時,根據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報道、科普文、廣告等體裁,給學生點撥做題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根據出題的型別:主旨題、細節題、推斷題、猜測詞義題等,給學生一些方法和建議。最後,根據選項的特點,讓學生悟出正確選項和干擾項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做題的速度和精準度。通過這樣的長期的有計劃性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上升。

4.精講精練。

高三學生時間緊任務重,誰在搶佔學生的時間進行“題海戰術”,誰就是學生的罪人。因此,分析研究教學目標,瞭解學情,精選習題是高三老師的`必備課。否則,學生將費時費力地進行苦學而沒有多大的長進。有了詞彙的記憶,有了針對性很強的閱讀。下一步,強化高頻詞彙的理解和應用。這一步能優化學生的閱讀質量和增強寫作的靈活性。在複習模組中的高頻詞彙時,精選往年大學聯考題中的經典考例。讓學生真正理解詞彙的內涵和外延。選擇時儘量避免單選題,而是選擇語境性更強的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語境性強,學生更能把握詞彙的用法。選擇完之後印製導學案,批閱之後發現學生的不足,然後根據學情再選擇補償性練習,進行變式訓練。

5.跟蹤性評價和幫扶。

高三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綜合能力較強,而英語相當薄弱。如何搞好這部分學生?首先了解這些學生的實際困難是什麼。然後,根據情況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對他們的練習進行面批並進行點撥。每次課堂都給他們搭建一定的平臺讓他們展示一下。最後,對每次重要的考試提出一點要求。考後進行面批並進行記錄每次的成績。如果,你真正關心並支援這些學生,學生一定會達到你所期待的目標。

二、通過大學聯考之後學生的反應,複習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大學聯考考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大學聯考怎麼考我們就怎麼教,讓我們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今年的第二卷閱讀表達題,常考查的五種題型只剩下一種,學生很不適應。不難看出,我們在以往的練習之中犯了“應試教育”的玻這也是我省的一次在英語考題中的一次突破和創新,目的也有可能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素質教育這一主題。閱讀表達的改變和創新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如何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才是我們以後教學的重點。

2.寫作的題型練了不少,但是給大學聯考的形式有一定的差異。在複習中,我們重點訓練了圖示作文、看圖寫話、提綱類作文和話題作文。要麼是完全開放,要麼是限制性作文。半開放性作文練習的也不少,但是我們練習的內容中開放的內容往往比較明確,如:你有何看法?或你有何建議等等。今年的作文是半開放性作文,但是開放的內容很模糊,並不非常明確。所以,學生逐句翻譯,基本不知如何展開思維,字數嚴重不夠。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認真研究往年的其他各地的大學聯考題,發現不同型別的寫作題來訓練學生,拓展學生的思路。

3.閱讀中,學生對科普類文章閱讀的較少,因此利用選修課中的科普文或往年的大學聯考中的科普文文進行適應性訓練就很有必要。

總之,好的東西一定要繼續沿用,同時,讓我們的不足成為我們明天成功的動力。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6

本章教材內容作為全書乃至全套教材的緒論,有相當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慾。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生活離不開地理;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都是以現實的事例作為分析思考的物件,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能夠通過古今中外的事例學習到地理的概念,形成地理的頭腦,對今後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對現實問題的思索理解。

在本章的教學設計方面,我針對學生對於地理的混沌認識狀態,決定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學生的活動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活動討論,提出質疑,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在教師引導下自行得出結論。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討論活動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要分析總結完教材事例之後,讓學生回到自己生活的環境,用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來進行討論,進而展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產生體驗和感受。所以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安排就是圍繞本土的問題討論較多,力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開始,投入到以後的地理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圍繞我們身邊地理事物和我們親身體驗過的地理現象展開的討論題,我認為這些活動比較好。本節課我認為還有可以學習的方面就是師生互動較好,老師始終在和大家“談”地理、“聊”地理,沒有嚴肅的說教,我想這樣學生會學得更輕鬆、感覺更親切。

欠缺的一些方面:課件製作時我本想穿插一些視訊資料給學生看,沒有找到合適的視訊。我認為國際長跑比賽中東非選手領先可以用視訊播放一個比賽片段更好。以後我會補充上去。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7

上課之前,我認認真真地研讀了教材,也參考了很多資料,幾易其稿,最後決定從詞語學習入手,由“自衛、進攻、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引出“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來統領全文,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再結合生活感悟“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然後進行小練筆,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揮了新的作用,既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又做到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為了保證這堂課確確實實能起到示範的作用,教學前我精雕細琢了一番,還預設了每一環節的大致時間,便於及時調控,保證教學過程的完美。

正式上課,我使盡渾身解數,也隨時調控,努力按照進度按部就班完成每一個環節。可是由於容量太大,預設的最後一環節——理解結尾和練筆無法完成,只好順著鈴聲點到為止。

課後,我對這堂沒有按計劃完成的教學公開課進行了剖析,頗多收益。

一、教學的設計,要關注學情。

在設計教案時,我關注的更多的是文字,是教學的完整性,想在一教時完成所有內容,既要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又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學生理清發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明家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最後還要學生理解文字揭示的含義,並結合生活中的應用加深感悟,最後是練筆。如此大的容量,只能草草走過場。這樣的處理,自然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出現了預設的內容無法完成的現狀。現在,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把預設的最後一環節——理解結尾和練筆放到了第二教時,這樣有了較寬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對話文字,語言的訓練落實到具體的相關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上,把對話與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閱讀教學的本質迴歸,既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而在第二教時結合生活實踐體會文章揭示的道理,安排練筆,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實。

感觸一: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不能為了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忽視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忽視了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關注學情是教學的根本。

二、詞語的教學,要有意識訓練。

詞語作為語言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迴歸本真,更重視詞語的教學,這從特級教師的展示課中就能很好地發現他們匠心獨運的設計,詞語在閱讀教學中不可抹殺的作用。所以,在字詞教學設計上,我頗費功夫細細琢磨,一個一個詞語讀下來,終於找到了一些規律:“坦克、炮口、履帶、龐然大物”是描寫坦克外形的,“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是寫矛的威力的,“合二為一、大顯神威、亂作一團”是來表現坦克的威力的,“戰場、首次、長處、烏龜”是名詞,“自衛、進攻、集合、戳不到”是動詞,“緊張、固然、善於”是形容詞。然後,我按照它們的組合規律分組呈現。

在讀詞後,我問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意圖是讓學生髮現詞語的特色,感悟漢語的獨特魅力,可指名的第一個學生卻用第一組的詞說了一句介紹坦克外形的句子。這瞬間的生成,讓我發現詞語的教學不該侷限於發現組詞規律,更應該學會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詞語。於是,我改變策略,既讓學生髮現規律,又增加了連詞成句的句式訓練,如用表現威力的詞語說說矛和坦克的威力,這既是學習詞語,也是運用詞語,還能檢查學生初讀的效果。同時對課堂生成及時應用詞語,如男生讀得有點聲嘶力竭,於是抓住“亂作一團”,引導他們讀詞語不要喊。學生讀到“長處”,引出前面學過的詞語——長進,“老師希望每個學生在這堂課裡都有長進”,既複習了多音字,也給了學生充分的鼓勵。學生把“大顯神威”誤讀成“大顯身手”,“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在這堂課裡大顯身手,我們三(1)班就大顯神威了”,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詞語教學突破了我預設的範疇,超出了我預設的時間,但我覺得很值得。詞語不是簡單的符號,不是簡單的認讀書寫,它應該呈現蓬勃的生命。學生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學到了方法,學會了表達,學懂了做人。

感觸二:詞語教學是一種有生命的活動。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的慧眼,也要有一顆智慧的心,善於引導學生在平凡中發現真知,在表達中感受樂趣,培養髮展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綜合能力和真善美的情感態度。

三、教材的處理,要有所創新。

這堂課的切入是我比較滿意的。原先也打算從課文開頭入手,順次學習,因為三上的學生思維跨越度有限。但當我反覆地讀著文字時,我發現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是對課題的最好詮釋,也蘊含了文字要揭示的道理。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的優點。而且從這句話中的“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入手,也就是從重點詞語入手引出這句話,既保證了詞語的教學,又切入文字的重點,銜接自然貼切。然後前後勾連,瞭解歸納前面部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感悟後文集合後發明的坦克的巨大威力,不是更能突出重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嗎?

在教學詞語後,我問道: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問題才丟擲,學生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爭著要露一手。而當他們發現後,又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巧妙,老師設計的精彩,也想很好地表現一下自我。這種熱情由始而終,極大地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感觸三: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在普通中發現玄機,匠心獨運,才能抓住每個孩子的心,抓牢每個孩子的心。

四、方法的滲透,要有自覺的意識

語文教學的低效度往往是我們語文老師教學的隨意性所致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更需要方法的指導,他們是從模仿起步,逐步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安排了練筆。我先讓學生做幾道趣味數學題,如:矛+盾=坦克,鞋子+輪子=溜冰鞋,電視+電話+攝像頭=可視電話,再組織“我的.奇思異想”思維訓練活動,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發明創造。後來,又想到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這個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培養參與意識和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礎上,安排練筆: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寫一段話,寫它新的作用怎樣。這樣做的目的,既通過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加深對結尾含義的理解感悟,同時在範本中學會表達。因為三年級的寫作從句過渡到段,寫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並逐步掌握。

感觸三:教學是一種方法的傳遞,教師一定要有自覺的方法指導意識,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指導學生如何讀,如何說,如何表達。

五、板書的設計,要克服隨意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自己的板書設計也是滿意的。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學習和字形的指導,尤其是“矛”,學生很容易寫成“予”,所以強調了“矛”的一撇就好像它鋒利的刀頭刺向敵人。然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並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並板書“合二為一”和“大顯神威”,結合理解“合二為一”的“二”指什麼,“一”指什麼。在理清坦克的發明過程後,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相同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改變成鐵房子,防衛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點?——板書:集合。

最後形成的完整的板書是:

25矛 和 盾的 集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這個板書既落實了生字、詞語教學,又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集合的教學反思篇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為什麼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後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為這節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覆讀,形式多樣。

由於自己對於講清魯迅並沒有把握,加之沒有對自己準備的多媒體材料作充分的瞭解,造成了課堂短暫冷場。雖然是一名語文老師,但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欠缺。我還認識到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責。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