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8篇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老師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8篇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1

?蘋果裡的五角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孩子們都很喜歡。文章通過一個小男孩攔腰切蘋果發現裡面有一個五角星的事例,告訴學生其實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應該說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班級中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怎樣找到蘋果裡的五角星。較難的詞語“循規蹈矩”和“鮮為人知”,學生也是可以是理解他們的含義的。全文的難點是最後一句話。“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打破常規,不因循守舊,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這樣才能有創造。課文的第5自然段是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句與句之間跳躍性大,又須穿插必要的詞語解釋,學生不易弄懂。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都興致勃勃地介紹自己做實驗的經歷與發現時,沒有一個學生敢把在蘋果裡的圖案用自己的發現說出來,都是以“五角星”來概述。當我提出“除了像五角星,就沒有自己的發現”時,學生才展開想象的翅膀。於是,“蘋果裡的海星”,“蘋果裡的雪花”,“蘋果裡的梅花”,“蘋果裡的勳章”……學生打開了與生活經驗連結的通道,紛紛從自己生活經驗出發,說出了自己喜歡的梅花、蛋塔、餅乾,興趣盎然。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創造,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並掌握音樂中的節奏,能夠快樂地歌唱。

2、嘗試用肢體創造性地表現歌曲,激發想象力。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音樂課件、毛毛蟲手偶、盤子地墊。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呢?

2、節奏練習

播放啃蘋果的節奏。

師:聽聽是怎麼啃蘋果的。

二、學唱歌曲

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②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二、學唱歌曲。

1、整體欣賞,熟悉歌詞。

(1)第一次欣賞,出示相應的蘋果。

(2)第二次欣賞,出示相應的嘴巴。

2、再次欣賞,掌握節奏。

(1)節奏和蘋果匹配。

師:這邊有三個節奏,啃小蘋果是哪個節奏?大蘋果又是哪個節奏?紅蘋果和綠蘋果呢?

(2)分析聲音的輕重。

師:小蘋果是小小咬一口,所以聲音也要輕輕的,大蘋果的聲音要怎麼樣?

3、整體演唱,鞏固歌曲。

三、遊戲:盤中蘋果師:毛毛蟲還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呢,你們願意變蘋果嗎?

教師出示"盤子"毛毛蟲,師生一起遊戲。

【活動反思】

中班音樂遊戲《毛毛蟲啃蘋果》,我覺得這個音樂可愛,音樂本身就體現著一定情感基調,活動的一開始就藉助了情境的創設,在活動中,教師扮演了毛毛蟲和蘋果的角色,把幼兒帶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讓師幼情感得到互動,使幼兒在整個音樂活動中不但充分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歡樂,而且較好地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匯入部分不夠直接,太繁瑣。音樂遊戲比重顯得少了,導致活動主幹不分明。下次應多注意,把握好重難點,適時調整。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常見的水果替換原歌詞,並唱出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歌唱的樂趣。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準備一棵智慧樹(樹上有許多水果:蘋果,橘子,棗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智慧樂園玩一玩吧!出發……瞧!這是什麼?(智慧樹)

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前做遊戲,歡樂多又多。

師:小朋友們,這可是一棵神奇的樹,它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這是什麼呀?(蘋果)

2.幼兒唱第一遍歌曲

師: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快樂的蘋果歌吧!

3.幼兒唱第二遍,並隨著歌曲做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那你們還想看智慧樹變魔術嗎?

二、創編歌詞並演唱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見過的其它水果。並幫助幼兒用新的水果名稱及特徵替換原歌詞。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變換水果名稱創編歌曲:橘子、香蕉……根據水果顏色創編歌曲:紅蘋果、黃橘子……根據水果味道創編歌曲:酸橘子、甜蘋果……根據水果大小特徵創編歌曲:小棗子、大蘋果……

三、知識遷移

請小朋友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把它唱到歌裡去,也可以唱給同伴聽。

四、師幼互動

把自己創編的歌唱給客人老師聽。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材的選擇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智慧樹變魔術貫穿了整節活動,使幼兒始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

2.活動過程設計巧妙,環節連接合理。

3.老師的教態活潑,與幼兒建立了平等,融洽的關係,所以幼兒學得輕鬆,愉快。

總結這次的音樂教學活動,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缺憾。

1.在拓展幼兒思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在說一說、變一變、唱一唱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從水果的顏色、大小、味道方面進行替換,但由於我沒有引導幼兒對歌詞的替換模式進行總結,所以幼兒在創編歌曲的環節上有點亂,不能根據規律替換歌詞。

2.歌曲的表演空間沒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動總目標的達成,沒有提醒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表達歡快情緒。

我將以這次研究課為契機,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習,使自己在音樂教學上有更大的進步。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並演唱給大家聽。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蘋果樹,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蘋果樹:看,樹上有什麼?讓我們來摘蘋果吧。幼兒圍著蘋果樹做採摘蘋果狀。(老師念歌詞前半部分: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老師把摘下的蘋果送給幼兒,念後半部分: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

二、感受並學習歌曲

1、蘋果摘好了,老師把剛才我們摘蘋果的事編成一首好聽的歌。

2、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3、幼兒跟著教師有節奏地念歌詞。

4、幼兒跟唱,鼓勵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5、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表演。

三、仿編歌曲

1、你還喜歡吃什麼水果?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編進歌曲中。

活動反思:

在本次音樂活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如何以音樂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其它各領域的教育因素,是我們在音樂創新活動中一直探索的一種模式。啟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中、仿編歌詞、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藉助分物活動,回顧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具:課件。

2、學具: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螢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資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彙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麼?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裡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絡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3、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有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並能用豎式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熱身練習

課件展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有關練習題,學生自由完成。並小結計算方法。

?反思:新課之前的熱身練習,鼓勵學生主動複習已學的有關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並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復習,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激趣匯入,學習新課

1、點選課件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師:同學們,今天果園裡的蘋果大豐收,笑笑和淘氣來到果園遊玩,看紅彤彤的蘋果多漂亮啊!我們一起去幫助他們摘蘋果吧!(板書課題:摘蘋果)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從圖中你能發現那些數學資訊?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想一想怎樣判斷這個箱子能否裝下這些蘋果呢?(學生可能會說估一估或算一算)請小朋友們現在先估計一下,這個箱子裡能裝下這些蘋果嗎?為什麼?

?反思:《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件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

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把學生帶入摘蘋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尋找並提出數學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引導學生進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裝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裝下。

師:同學們進行估算時,我們可以把兩個數都看成整十的數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數看作整十進行估算。這樣比較簡單方便。

?反思:作為一年級的小朋友,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估算的內容,有些難度。通過估算箱子能否裝得下蘋果,幫助學生初步瞭解在什麼樣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初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建立數感,更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

三、探究新知:

1、驗證估算

師:我們大家估計的是否完全正確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呢?請大家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算一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全班交流演算法。

師:誰願意把自己剛才的演算法展示給大家,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讓幾位學生上臺來擺小棒或撥計數器,交流時,要求學生利用學具說明演算法,教師板書。)

師:有誰還能用其他方法計算嗎?我們前面還學過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是嗎?請你試試用這個方法計算一下。(請一位學生板演)

師:從這道題中看,在豎式計算時,從哪一位開始加方便呢?為什麼?

?反思:計算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充分經歷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在探究計算方法時,鼓勵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尋求計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獲得直觀體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3、組織交流彙報。

師:同學們真棒啊!都學會自己學習了,能用這麼多種辦法解決問題。你喜歡誰的方法呢?計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請學生把自己的演算法進行小結。

4、算一算,說一說(完成書上練習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試著自己計算,想一想用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小結提升

讓學生嘗試說說做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應該注意什麼呢?(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四、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中的練習題,再全班交流反饋。

?反思:脫離情境,直接從算式出發進行計算,並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並梳理豎式的演算法,提高運算能力與總結能力。〕

五、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你覺得計算進位加法應該注意什麼?(利用說兒歌的形式總結本課的知識點。)你們這節課學得快樂嗎?你都有些什麼收穫呢?

?反思:課件展示有關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兒歌,全班齊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次鞏固了新知。〕

《摘蘋果》反思

本節課通過解決“這個箱子裝得下嗎?”這一問題,讓學生理解、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討論、操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演算法,並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經歷課前練習,培養遷移能力。新課教學之前,我設計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豎式計算,意在為新課做準備,為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做鋪墊。後面的教學中學生的表現說明了這一環節的必要性。

二、體現生活性,培養估算意識。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對國小數學計算教學改革提出的一項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是第一學段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因而在提出問題“淘氣摘了17個蘋果,笑笑摘了38個蘋果,一個能裝60個的箱子能裝下他們摘的蘋果嗎?”後,我馬上引導孩子們估一估,滲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義。可以說,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的回答蠻精彩的,部分同學能進行正確估算,並解釋自己的估算過程,而且方法多樣。特別是有些孩子還能在課後的練習中主動運用估算來解決數學問題,真是令人欣慰。

三、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本節課中我鼓勵學生,尊重他們的想法,他們想出了許多方法:如,(1)口算:10+30=40,7+8=15,40+15=55或17+3=20 20+35=55或38+2=40 40+15=55(2)列豎式;(3)利用計數器撥一撥……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主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無論是哪個學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我想這樣的學習都是有效的。

四、精心提問,突破難點。雖然學生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知道了滿十進一的道理,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仍是這節課的難點。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看到進位的“一”你會想到操作中的哪一步?引導學生回憶操作時把個位上的十個珠子撥去,再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幫助學生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很自然地把操作和豎式計算聯絡在一起,突破了難點。

五、練習設計體現層次性,多一分“趣味”。都說計算課難上,因為它相對於其他課來說會顯得比較枯燥、乏味。“怎樣讓孩子們喜歡上計算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在練習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工夫,有豎式計算找規律,幫助啄木鳥醫生診斷病情,遊戲找朋友,做到既有趣味性,又具層次性,環環相扣,讓孩子們在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鞏固新知。只不過最後的遊戲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孩子們在學習中既鞏固了新知,又體會了學數學的樂趣。

六、不足之處:

1、課堂上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比較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師的板書還要規範,還可以板書出估算的過程,幫助較差的學生理解。

3、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故教師應適時的引導和小結。比如:在學習完豎式計算後應及時引導學生再次小結出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不受顏色、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活動。

2、鞏固點數的方法,並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區分紅綠兩色的學習經驗。

2、教師準備

①背景蘋果樹6顆,紅、綠兩色的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若干。

②幼兒操作果盤,蘋果的筐子三個。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白版課件引入,幫老爺爺摘蘋果。出示老爺爺,小朋友們幫助他摘蘋果

二、教師出示6顆蘋果樹背景圖,鞏固點數方法,並說出總數。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蘋果園樂,快來數一數,一共有幾棵蘋果樹?幼:6棵。

師:蘋果是什麼顏色的?幼:紅色,綠色。

師:我們用小手指指看紅色的蘋果在哪,綠色的蘋果在哪,請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兒自由點指紅色蘋果,綠色蘋果。

師:這些蘋果都一樣大嗎?幼:不一樣大。

師:我們再找找看,大蘋果在哪裡用小手指指看,小蘋果又藏在哪裡?

三、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摘蘋果

1.老爺爺請我們小朋友幫小妹妹摘蘋果,摘什麼蘋果呢?摘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提問幼兒要摘幾個蘋果?

幼: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

師:這是小妹妹的果盤,請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果盤裡,開始摘。

2.老爺爺讓小朋友給小弟弟來摘蘋果,這次摘得和剛才的不一樣,要摘什麼蘋果,一個大蘋果,兩個小蘋果,請小朋友們重複老師的話,聽好要再去摘蘋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們給他摘的蘋果非常開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歡吃蘋果,小朋友們喜歡嗎?吃蘋果有什麼好處?

幼:吃蘋果有營養,吃蘋果潔齒,吃蘋果有助於消化,讓幼兒共同瞭解吃蘋果的好處。

4.師;請小朋友為自己來摘蘋果,摘一個紅色的大蘋果,一個綠色的大蘋果和一個紅色的小蘋果。教師出示三個籃子,籃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呢?你們發現了沒有?

幼:籃子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一會請小朋友把大大的紅蘋果放在大大的紅籃子裡,大大的綠蘋果放在大大的綠籃子裡,小小的紅蘋果放在小小的紅籃子裡。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

四、活動自然結束。小朋友們今天真棒,我們幫老爺爺摘了這麼多蘋果,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快聽,老爺爺和我們說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蘋果11換後殼教學反思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並掌握歌曲中啃蘋果的節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夠快樂的演唱。

2.嘗試隨著節奏用肢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蘋果被啃的動態。

活動準備:

音樂"毛毛蟲啃蘋果"、多媒體課件、節奏圖譜、貼有蘋果的蘋果墊4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毛毛蟲來了

1.師:看是誰來了呢?(播放ppt)(幼兒回答毛毛蟲)。

2.毛毛蟲喜歡吃什麼呢?

(播放毛毛蟲啃蘋果音效,傾聽後猜測)(樹葉、蘋果、香蕉、西瓜等。)3.毛毛蟲到底在吃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ppt)4.哇毛毛蟲這麼喜歡吃蘋果。

二、學習毛毛蟲啃蘋果的節奏。

1.它經常會一口一口啃蘋果哦,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怎麼啃蘋果的?(播放音效)(幼兒回答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出示圖譜)(教師講解圖譜:毛毛咬一下、停下來、又咬一下、然後快快的咬了三下。)

2、那我們來一起學學毛毛蟲啃蘋果吧(練習2次)3.毛毛蟲真淘氣,它又開始啃蘋果了,來聽一聽,她這次是怎麼啃的呢?(播放音樂)4.聽完嘍,毛毛蟲這次怎麼啃的啊?(幼兒回答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教師出示圖譜並講解圖譜:快快的咬了四下,然後嚼一嚼。)5.淘氣的毛毛蟲喜歡啃蘋果,那我們一下來啃一啃,可是老師的手點哪裡,你們就跟著節奏來啃哦!(反覆2次)三、毛毛蟲啃蘋果(一)感知學唱遊戲歌曲1.毛毛蟲啃了什麼樣的蘋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播放動畫)2.毛毛蟲都啃了什麼樣的蘋果?按幼兒說的出示圖片,並唱樂曲。

3.再聽一次,是啃了這些蘋果嗎?

4.分句聽辨,出示圖譜,感知學唱啃不同的蘋果時發出的不同聲音節奏。

5.區別啃大小蘋果的聲音,跟著音樂,和毛毛蟲一塊啃蘋果(快樂地歌唱)。

(二)遊戲--毛毛蟲啃蘋果

1.老師做毛毛蟲,幼兒嘗試按節奏表現蘋果被啃,變成蘋果核的動態。

2.請幼兒分組自選蘋果變,唱到啃什麼蘋果,變什麼蘋果的幼兒就表現被啃動態。(視情況再次遊戲。)

四、毛毛蟲變蝴蝶

1.毛毛蟲吃了這麼多蘋果,開始休息了。

2.毛毛蟲睡了美美的一覺醒來,呀!變成什麼啦?毛毛蟲變蝴蝶嘍!(一起學蝴蝶飛,出活動室)

五、歌曲譜: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可愛的毛毛蟲是中班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小動物。《毛毛蟲啃蘋果》是一首一段體的歌曲,其音樂流暢、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它以毛毛蟲啃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蘋果時發出的不同節奏聲音為貫穿的主線,蘊含感受節奏不同、聲音高低等音樂要素,內容淺顯而有趣。本活動意在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這首歌的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內容淺顯生動,是幼兒學習演唱歌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