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馬說優秀教案通用8篇

教案一直都是靈活的,我們要根據學生們來制定,教案的制定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馬說優秀教案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閱。

馬說優秀教案通用8篇

馬說優秀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會用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裡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把盒子開啟,拿出來相互看一看,並說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開啟盒子觀察並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並彙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並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並分小組彙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並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後教師問發現了什麼(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後相互交流並彙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麼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並向學生說明“釐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認識1釐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釐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釐米有多長。

①測量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釐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裡)。

③閉上眼睛想想1釐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演示它的長度是1釐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彙報交流。

3.用釐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釐米。

(動手測量之後,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並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後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釐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釐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後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後彙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釐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後再學。

馬說優秀教案篇2

教學內容:應急疏散演練

教學目的:

為構建平安校園,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根據各級政府的指示和教育部門的要求,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保障全體學生的生命安全,通過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安全疏散演練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護、自救抵禦災害事故的能力,確保人身安全,並保證在緊急情況下及時疏散,順利逃生。 教學要求:

知識方面:瞭解有關防火、防震知識;明確校園不安全的行為。 能力方面:通過學習,時刻提高警惕,自覺做好防範工作。 覺悟方面:認識安全隱患存在的必要性,樹立自我安全意識, 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重點:疏散要求、紀律要求和疏散演練。

教學難點:快速、安全、有序地進行疏散演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創設一種情景:(防火、防震逃生演練)同學們假如現在火災(地震)已經發生,我們第一時間該怎麼辦? 拉響警報演練開始。(兩分鐘返回教室)再進行下一次逃生演練。

學生:毛巾捂住口鼻,有秩序快速撤離教室,教師隨後,攝像、拍照。

(二)新授課

引入:多媒體課件播放剛才拍的錄影,讓學生從視訊中學習怎樣快速有效地撤離到安全地方,從細節中感知安全。

學生自學:通過觀看錄影學生自由談剛才逃生演練中發生的細微不足,該如何避免和改進。

學生交流:逃生過程中上下樓梯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如果濃煙很大,我們又該怎麼辦?根據照片、視訊學生分組進行交流。

互助解疑:解決方法:

如果是火災發生,濃煙很大,我們要冷靜,注意觀察撤離

路線,避開著火區域。疏散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降低重心、小步快走、右側通行;不推、不超、不衝,前後保持一定距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溼手絹或布掩住口鼻,儘量減少濃煙進入口中。切忌亂衝亂撞和不必要的大聲呼叫。

如果是一次地震,從開始到結束,一般只有十幾秒鐘的時間,很少會持續一分鐘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幾秒鐘,趕緊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直到地面停止搖動,再也沒有東西落下來為止。大家要保

持鎮定,切莫驚慌失措。儘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千萬不要匆忙逃離教室。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採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儘量小,躲到桌下或牆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視窗。

疏散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降低重心、小步快走、右側通行;不推、不超、不衝,前後保持一定距離。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築物和電線。

(三)其他注意事項:

1、在演練期間聽到校園廣播警報聲,全體師生不必驚慌,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投入演練活動。在辦公室的老師立即到所在班級瞭解教師到崗情況,及時到崗或及時到替代你崗位老師相應的空缺崗位上去。 2、學生撤離一定要做到安全、有序,特別在下樓梯或轉彎時,老師及時進行處理組織,絕對不可出現擁堵或踩踏的事件發生。

3、班級如有行動不便學生,應確定老師或學生進行幫助,不可一人留在教室。

練習:

學生們再次進行防火、防震演練。(演練完畢結合在操場)

(四)課堂小結

針對校園疏散活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配合,緊張激烈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所有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有效、有序、快速進行疏散撤離,做到心中時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邊。

(五)應急疏散四字歌

聽到警報,聽從指揮,不慌不忙,快速定位,分成兩路,站立兩邊 中間留出,應急通道,老師領頭,控制速度,注意避讓,有序撤離 不推不吵,安全有序,注意腳下,小心謹慎,學會技能,保護生命(六)作業佈置

回家要向家人及親戚朋友宣傳安全意識,只有緊繃安全意識的弦,才能彈出平安快樂的調,小手拉大手,我們與安全同在。

馬說優秀教案篇3

活動教材分析: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大多數第一次離家過集體生活,容易出現分離焦虛、對陌生環境有恐懼感,以及師生、同伴關係適應困難等現象。本次活動重點是使幼兒園成為幼兒喜歡的遊戲場所,建立起師生夥伴關係,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來園接待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愛幼兒園。

2、喜歡老師和同學,願意和他們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1、標記牌每人一套。(胸牌、茶杯、毛巾、抽屜、座椅等屬於幼兒在班級的個人物品都有相同圖案的標記。)

2、活動區的佈置:閱讀區、手工區、娃娃家、小超市、餐廳等。

3、允許幼兒從家裡裡帶喜歡的玩具、圖書、小食品來園。

4、組織家長和幼兒參觀幼兒園中、大班的遊戲活動。

活動過程:

1、找標記:

幼兒來園時選擇自己喜歡圖案 的標記胸牌掛在胸前。“找一找活動室、衛生間,哪裡還有你這樣的牌子?”幼兒在教師引導下找尋。活動中幼兒認識了自己的毛巾、茶杯、抽屜、小床、座椅的位置,並試著學習使用。如:用茶杯去水桶倒水喝,將自己帶來的東西放進抽屜等。[點評:標記成為幼兒來園後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東西,孩子們非常喜歡,尋找標記這一任務,會很專注,就會忘記環境的陌生,根據標記圖案,很快找到了水杯、毛巾的位置,這種方法適合小班接受水平。]

2、玩遊戲:

教師和幼兒手牽手玩開汽車遊戲,沿路停車向幼兒介紹遊戲區和好玩的玩具,幼兒可自由選擇遊戲區下車玩遊戲。[點評:這一活動與幼兒的家庭生活接軌,充分尊重了幼兒的自主選擇。]

3、個別談話:

教師和幼兒邊玩遊戲邊個別交談,鼓勵幼兒和同伴交往。

(1)向幼兒介紹身邊的小朋友“他叫某某,老師可喜歡你們啦、拉拉手、做朋友,你們倆一塊玩。”

(2)“幼兒園裡有許多玩具,你喜歡玩什麼?”

(3)“明天你還來幼兒園玩嗎?”

教師分別給每個幼兒評價“寶寶你真乖乖,不哭不鬧愛上幼兒園,老師喜歡你,請你明天還來幼兒園。”併發給小食品作為獎勵。

點評:談話在遊戲中進行,孩子沒有壓力,有利於師生間的'溝通。遊戲中,孩子們會輕鬆、自然地建立同伴關係,在集體中不會感到孤單。

改變了傳統新生入園接待方式中,常規培養這一環節,取而代之的是幼兒自身的主動活動“找標記”。玩自選遊戲是為幼兒提供了人的相互作用環境——小夥伴和老師,材料相互作用環境——遊戲區設定和玩具的提供,在這樣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才能獲得主動發展,也不會感到環境與周圍人物的陌生,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避免了哭鬧。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和家長參觀、參與中、大班幼兒的遊戲。

馬說優秀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並練習說話。

4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能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情感,並練習說話。

三、教學準備 歌曲磁帶。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並解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到公園或郊外去玩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園盪舟遊玩的情形。

2板書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

教學生字:蕩、槳

蕩:(指名拼讀生字,要求讀準後鼻音dang)

槳:(提醒讀準三拼音節jiang)

蕩起雙槳:划船時同時划動兩條槳拍擊水面。

二、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

2、藉助漢語拼音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全文。

(2)卡片正音。

推開 波浪 環繞 紅牆

涼爽 灑 悄悄地 功課

(提醒學生讀準這幾個字:浪 lang 邊音;爽 shuang 翹舌音;灑 sa 平舌音)

三、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小節。

(1)指名讀課文。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理解詩句意思。

讓我們蕩起雙槳,開頭這樣寫有什麼作業,表示什麼意思?(開頭點題,表示我們正在划船)

推開本來是人的動作,課文寫船兒推開是什麼意思?(課文這樣寫既表明船兒慢慢地行進在平靜的水面上,又體現了文中小朋友輕輕盪舟的歡快情趣。)

第一、二行寫出了怎樣的情景?(第一、二行寫了一個晴朗的早晨,小朋友們在北海公園平靜的水面上盪舟遊玩的歡快情景)

他們在水面上盪舟看到了什麼?(指名讀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這兩句話描寫了北海公園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這兩句話描寫了北海公園的湖面、塔、樹、牆,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綠,有的紅)

四周是什麼地方的四周?為什麼用環繞?(四周是湖面的周圍,因為綠樹紅牆在湖面的周圍,所以用環繞)

對照圖畫,讀讀詩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所見景物的美麗)

(3)指名讀第五、第六行。

正當小朋友們欣賞美景之時,小船有是怎樣的狀態呢?(小船兒輕輕飄蕩)

指名邊用手勢演示,邊比較輕輕飄蕩與上文的推開波浪有什麼不同?(推開波浪表明小朋友們在划槳,小船兒在行進;輕輕飄蕩表明小朋友們停止划槳,任小船兒在水面上慢慢飄動)

小朋友們為什麼停止划槳呢?(因為小朋友們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導朗讀。

小朋友們在悠閒自在地欣賞著眼前的美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段?(輕聲和讚美的語氣)

指名讀,集體讀。

(5)小結並板書:倒映 環繞 (欣賞)

2、 細讀第二小節。

(1)指名讀第二小節。

(2)理解詩句意思。

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這兩行中的紅領巾指什麼?(紅領巾指少先隊員,因為它是少先隊員的標誌)

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什麼?(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中國共產黨)

紅領巾迎著太陽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少先隊員心向著共產黨)

陽光灑在海面上僅僅是灑在海面上嗎?(也灑在少先隊員身上)

陽光灑在海面上,灑在少先隊員身上是什麼感覺?(灑在海面上,一片光亮,灑在少先隊員身上,他們感覺到溫暖)

詩中太陽比喻中國共產黨,體會一下這一句又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呢?(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光明和溫暖,正哺育少先隊員茁壯成長。)

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悄悄的聽我們愉快唱歌。魚兒真的在望著小朋友,聽他們唱歌嗎?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感覺?(魚兒不會真的望著他們。聽他們唱歌,而是他們感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哺育下無比快樂,無比幸福,就覺得魚兒都在羨慕他們)

(3)指導朗讀。

小朋友們心情怎樣?(高興,自豪)

我們應該怎樣讀?(應該以歡快的語調,讀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試讀,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4)小結板書:迎 灑 望 聽 (唱歌)

3。 細讀第三小節。

(1)齊讀第三小節。

(2)理解詩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盡情歡樂是怎樣的歡樂?(很盡興地玩耍觀賞,或者說想怎樣樂就怎樣樂)

在舊社會小朋友們能不能這樣歡樂?為什麼?(不能,因為舊社會人民受壓迫剝削,小孩子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哪能盡情地歡樂呢)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這裡的誰指什麼?(指社會主義國家)

詩中說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問夥伴呢?

(這樣明知故問,更能表達他們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3)指導朗讀。

讀第一、二行時要用陳述語氣,讀出歡快的情感。讀第三、四行時,語調要突然、輕,好像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似的,提醒夥伴注意。誰要重讀,幸福生活語調要上揚。

教師範讀,指名試讀,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4)小節並板書:問 誰安排 (感激)

三、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課文

3。組詞

蕩( ) 漿( ) 推( ) 浪( )

湯( ) 槳( ) 堆( ) 狼( )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繼續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細讀第三小節。

(1)齊讀第三小節。

(2)理解詩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盡情歡樂是怎樣的歡樂?(很盡興地玩耍觀賞,或者說想怎樣樂就怎樣樂)

在舊社會小朋友們能不能這樣歡樂?為什麼?(不能,因為舊社會人民受壓迫剝削,小孩子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哪能盡情地歡樂呢)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這裡的誰指什麼?(指社會主義國家)

詩中說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問夥伴呢?

(這樣明知故問,更能表達他們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3)指導朗讀。

讀第一、二行時要用陳述語氣,讀出歡快的情感。讀第三、四行時,語調要突然、輕,好像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似的,提醒夥伴注意。誰要重讀,幸福生活語調要上揚。

教師範讀,指名試讀,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4)小節並板書:問 誰安排 (感激)

二、總結課文

1。課文中三小節末尾兩行內容都相同,他們反覆出現起什麼作用呢?(表明小朋友們陶醉在歡快愉悅之中,他們忘記了划槳,任小船飄蕩,只感到一陣陣涼風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想想詩歌描繪的情景,說說課文中三個小節內容表達了小朋友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相關板書:

自然

熱愛 黨

祖國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找出課文中左右結構的字。

板書:推 浪 塔 牆 灑 悄 環

指名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形。

(主要引導學生用熟字記生字)

如: 誰記推 狼記浪

消記悄 西記灑

不記環

塔和牆,指導分析字形結構。

(注意牆的筆順)

2、指導書寫。

蕩、槳、牆要寫得緊湊。

爽要居中寫。

3、學生練習描紅。

四、課堂練習

1、讀一讀,再抄寫。

推開 波浪 輕輕 飄蕩 盡情

倒映 夥伴 悄悄 環繞 涼爽

2、加偏旁組詞(小黑板)

( )( ) ( )( )

主 良

( )( ) ( )( )

( )( ) ( )( )

肖 果

( )( ) ( )( )

3、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

美麗的( ) 愉快的( )

涼爽的( ) 盡情的( )

教學後記:

學生在寫字時,常把槳、爽寫錯,要注意強調和指正。這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學生朗讀時很有感情,在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時,他們覺得幸福生活是爸爸媽媽給的,對黨、社會主義的理解,雖然我在課中滲透了一下,但學生的理解還比較淺顯。我想沒有必要一定要求學生理解到這麼深入,現在他們愛父母、愛身邊的人、愛生活,就是充滿朝氣、充滿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定會愛祖國。

板書設計

讓我們蕩起雙槳

欣賞美景

歌唱共產黨

感激祖國

綜合練習

一、選字填空

1。應映

()照答()放()倒()

2。飄漂

()浮()揚()蕩()泊

二、詞語搭配

美麗的風 愉快地飄蕩

鮮豔的白塔 輕輕地歡樂

涼爽的紅領巾 盡情地歌唱

三、修改病句

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

2、小華加入了少先隊員。

3、我們熱烈歡迎新同學。

4、這是高大的一棵樹。

四、亂句成段

()開始,小花苞穿著綠色的衣服。

()又過了幾天,花瓣盛開了,在陽光下向我們張開了笑臉。

()幾天後,小花苞頂破了外衣,長出幾片花瓣來、

()月季花開滿花壇,有粉紅的,有暗紅的,有桃紅的,還有白色的和黃色的。他們爭奇鬥豔,互相比美。

五、填空

1。紅領巾迎著太陽一句中的紅領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說優秀教案篇5

課文簡析:

這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是感受作者對山裡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並完成預習作業;老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板書:題目、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正音: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課件)

(抽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藍 梔(zhī )子津津(jīn)樂道

玄(xuán )奧清澈(chè ) 禪(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詠

憔(qiáo )悴( cuì )樹冠(guān ) 凝(níng )靜

2. 教師範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思考課後作業一: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作者怎麼稱呼他們?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目。

3.回答思考的問題,並提出疑難。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1)交流明確: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4.快速瀏覽說話: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歡……因為”同桌說話。

三、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一)精讀第三段,教給學習方法。

a: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生齊讀第3自然段。)

b: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

c:引導理解“德高望重”,說說你從哪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體體現:(引導抓住“幾百年”、“多少人馬”、“躬著腰”、“俯身凝望”等關鍵詞句理解古橋為人們服務的時間之長,服務之多,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d: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讚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

f:小結: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說說我們學習這一部分的方法。

討論明確:朗讀課文——勾畫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誦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其他部分,並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自學提綱:(課件)

山泉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1.這段文字運用了修辭方法。

2.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3.“抬頭望你,我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這句話中的“你”指什麼?作者善於聯想,由“懸崖”想到“隱士和高僧”,那麼“懸崖”“隱士和高僧”有什麼相似之處?

老柏樹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1.請概括上面第一節的內容。

2.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3.文中加點的“恩澤”一詞是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4.為什麼說我和螞蟻“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5.結尾的省略號改成句號行不行,為什麼?

(三)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四)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五)誦讀課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課文的語言之美。

馬說優秀教案篇6

一、活動重點

邀請巴南區關愛明天,普法先行宣講團成員巴南區公安分局看守所所長陳明同志為我校師生上一堂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課。

二、活動目的

開展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制教育,引導全體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正確使用法律,提高法律素養,培養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識,加強法律自我保護,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三、活動安排__

1、時間:20__年10月20日下午

2、地點:石灘國小籃球場

3、參會人員:全體教師及學生

4、相關佈置與安排:

標語製作:田鬆

標語懸掛:姚兵、何力

音響除錯:劉偉、田永強

場地佈置:王斌、張吉康

攝影:張德蓮、張婭

活動主持:張鐳

5、安全保障:由校警王廣興同志帶領全體保安人員負責校門安全巡邏,舒強同志帶領校衛隊全體人員負責會場的安全巡邏,各班主任教師和值周教師負責維持學生的會場紀律。

四、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 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做到師生全部參與。

2、相關部門、人員積極配合好陳所長,共同組織開展好此次活動。

3、在李校長的親自領導下,相關人員認真搞好活動的安全預防工作。

4、各班開展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中隊活動或知識競賽,使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馬說優秀教案篇7

一、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溫習鞏固,加深理解。

二、研討

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表現了怎樣的精神?後人認為,作者的結論也是片面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讓學生查閱有關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資料,或發給學生有關資料,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暢所欲言。

[明確]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後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鍾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並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後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願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較

比較《石鐘山記》與《遊褒禪山記》兩篇文章。

讓學生思考、討論,暢所欲言,老師引導、點撥、歸納。

相同點——

通過記游來說明道理,敘議緊密結合,前後呼應,事、理渾然一體,這是兩篇文章寫法的相同之處。它們與一般遊記不同,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它們也不同於一般議論文的寫法,而是通過記游來說明事理。

不同點——

1.敘議結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結構不同。《石鐘山記》全文分為議論、記遊、議論三部分,先議淪,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後又以議論抒發感想。它的第一段是質疑,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表示懷疑,屬議論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過實地考察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屬議論部分;第三段是結論,在質疑、解疑的基礎上得出要認識事物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臆斷其有無”的事理,屬議論部分。第一段議論是第二段記敘的前提,第二段記敘是上下兩段議論的中間環節,第三段議論是第一段議論和第二段記敘的自然歸結,全文為“議論——記敘——議論”的三段式線性結構,一脈相承。這是與《石鐘山記》具有考察性質這一特點分不開的,《遊褒禪山記》的文章主體分為記遊和議論兩部分,前面記遊山,後面發議論,它的記敘和議論是上下相對、兩相配合的二合結構。

2.議論事理的不同。《石鐘山記》通過質疑、釋疑得出事理,事理極其簡明,僅為一句話,不加闡釋,也無須闡釋。《遊褒禪山記》借記遊內容為喻,對事理作邏輯嚴密的深入闡釋,充分論說,有更多的說理成分、更強的論說文特點。

3.記遊的不同。《石鐘山記》的記遊部分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從整體來說是記敘,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寫,既以敘事過程的波瀾起伏取勝,又以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取勝,敘事、描寫交相烘托。夜遊石鐘山的一段記敘,既貫穿了考察的完整經過,又通過對怪石鳴禽的逼真描寫渲染環境氣氛,也有探究兩處聲響原因的描寫,還有作者議論兼抒情的躊躇滿志的感慨,寫得饒有興味。《遊褒禪山記》的記遊部分扼要地交待遊山的經過,概括地敘寫景物,以記敘的簡要明白取勝。

4.文章風格不同。前者緣事寓理,將記敘、議論與描寫、抒情熔於一爐,率性而至,毫無凋琢痕跡,行文簡潔而又隨筆揮灑,輕快自如,寫得頗有情致。後者藉端說理,記敘、議論絲絲入扣而毫無旁騖,刻意追求,邏輯嚴密,析理精微,說理透闢,筆鋒剛健有力。

四、作業

將本單元所學的詞類活用進行整理。

馬說優秀教案篇8

活動設計: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4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最近我們學了《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為小動物分房子,學習5的分解組成。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組成,掌握5的4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學習並記錄5的4種分法。

2、難點:總結歸納5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準備:

教具:大掛圖一張(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貓卡片、記號筆、記錄紙。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圖(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動物卡片、鉛筆、橡皮、1-5數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匯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問:都有誰收到了樹媽媽的信?(引導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

問: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裡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2、出示大掛圖引出"5的分解組成"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隻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隻)出示"5"的數字卡。

師:只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幫助自己的小動物來分房子。

(1)、幼兒觀察自己的學具,說說自己分是什麼小動物,點數小動物的數量(5只)(2)、幼兒將5只小動物分在兩座房子裡,每分一次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2、請幼兒分別到前面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在記錄紙上記錄幼兒的分法。

3、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5"的4種分法。

4、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5"的分解組成(1)、教師演示給5只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裡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兒觀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5"的分解組成,瞭解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5、幼兒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子,嘗試有序的進行"5"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的結果。

(三)、結束部分遊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挑選一個數字卡(1-4)戴上,伴隨找朋友的音樂找到和自己的數。

和在一起是"5"的幼兒做朋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剛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能力。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我們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4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紀律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玩中學習,以達到生活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活動的設計思路來源最近我們學的《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忙著寫著信,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為小動物分房子,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組成,掌握5的4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相互交換的規律。

活動圍繞著給小動物分房子進行,每個幼兒都分到5只小動物,小動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貓、還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獅子等。每個幼兒還一張畫有兩座房子的圖。形象可愛的教具,再加上幼兒樂於幫助小動物分房子的喜悅心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在第一次給小動物分房子並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種分法,在展示幼兒芬芳記錄時,有的孩子沒有找出了"4"的五種分法,還有的分出了一組數字合起來不是"5,這是孩子們的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節中我會多給予關注。接下來引導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教師並演示給5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裡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導學習有序進行"5"的分解組成,幼兒觀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5"的分解組成,瞭解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幼兒在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時,掌握了有序的進行"5"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房的結果。活動在遊戲《找朋友》的歡快氣氛中結束,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做優化的結合。

標籤:馬說 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