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21~30的認識教案7篇

制定細緻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過程和時間安排,在教案的編寫中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分配,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1~30的認識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21~30的認識教案7篇

21~30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時鐘》是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大班下冊主題活動“清涼一夏”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活動之一,該活動主要內容是如何引導孩子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教會幼兒正確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

教學設計理念:

時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時常都能見到它。時鐘能告訴人們時間,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與之相關。幼兒學會認識時鐘,能更好學會作息時間。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指導要求:我們的教育應該和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絡在一起,把幼兒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事物與現象轉換為知識點傳授給幼兒,從而達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為此,我選擇了以時鐘的相關知識和幼兒一起互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學思路:

創設情境匯入——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簡單認識鐘面,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認讀整點、半點——幼兒通過撥紙片鍾、做遊戲複習認讀整點、半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語言討論法、講解演示法、動手操作法、遊戲法

教學手段:

談話法、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遊戲

活動內容: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撥一撥,教會幼兒正確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正確認讀整點、半點

活動難點:掌握認讀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時鐘課件、一日生活ppt、音樂、

2.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鍾

3.實物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開張了,它邀請我們到那兒去,我們開著汽車出發吧!(放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二、簡單瞭解時鐘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們看到了什麼?(時鐘)原來小兔開了一家時鐘店。小朋友你原來看見過時鐘嗎?你知道時鐘有什麼作用嗎?(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它)。

三、簡單認識鐘面,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1.小朋友想不想和時鐘做朋友呀?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鐘吧!我們有請小兔子來介紹(放課件)

2.提問:時鐘的鐘面上有什麼?(針和數字)請小朋友說一說這12個數字。(主要認識分針和時針)較長的針叫什麼名字?(分針)最短的針叫什麼名字?(時針)

3.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1)提問:時針、分針走得是一樣快嗎?誰走得快?(鼓勵幼兒互相討論)

(2)我們有請小兔子告訴我們吧(放課件)

(3)教師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表示1小時

[活動評價:本項活動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匯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通過組織看多媒體課件和指導幼兒親手撥紙片時鐘,把抽象思維和直接觸控結合起來,能較好地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教師互動對時鐘的辨一辨、讀一讀,撥一撥,能讓幼兒體驗活動的樂趣]

四、認讀整點和半點

那我們怎樣認讀時鐘表示出的時間呢,我們請小兔來說一說(放課件)

1.認讀整點

(1)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時或者叫整點。時針指在數字幾就表示幾點。(老師示範講解)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就表示1:00;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2就表示2:00

(2)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複習認讀整點(放一日生活ppt)

提問:小朋友,我們每天幾點來幼兒園?(8:00)中午幾點吃中飯?(12:00)下午幾點

放學回家(4:00)?請你們用小兔送給你們的小時鐘撥一撥吧!

2.認讀半點

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當分針指在數字6又表示什麼呢?我們請小兔說一說(放課件)

(1)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時就表示半點。(出示表示半點的`時鐘)那這面時鐘表示幾點半呢?那我們就要看時針經過了哪個數字或者比較時針兩邊數字的大小,哪個數字小,就是幾點半。(教師示範講解)3:30、7:30、9:30

(2)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複習認讀整點(放一日生活ppt)

提問:小朋友,我們每天早上幾點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幾點半起床?(2:30)請你們用小時鐘撥一撥吧!

[活動評價: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鮮豔的畫面,極大地調動了幼兒觀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兒結合一日生活,通過自己撥時鐘,在實際操作中探索和學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3)認識特殊的時間: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時鐘)小朋友,這是表示幾點半呢?這個時間有些特殊,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12和1的中間,數字1雖然比數字12小,但時鐘表示的時間是12:30,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五、做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複習認讀整點和半點

(1)講解遊戲規則:小兔現在要和小朋友們玩個“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你們願意玩嗎?小兔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就雙手拿著一個鐘撥時間,請小羊來說時間。小羊如果說對了,老狼就會發獎品給小羊,如果說錯了,小羊就要退出遊戲,小朋友聽清楚了嗎?

(2)組織幼兒做遊戲

[活動評價:遊戲法是幼兒園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幼兒能一邊玩一邊快樂地學習。遊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今天我們認識了時鐘,時間很寶貴,希望小朋友們珍惜時間,做個守時的好孩子。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我們一起給小兔再見吧!(放音樂)

21~30的認識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對智力遊戲有興趣,能積極地參與到遊戲中來,能從中體驗到遊戲的樂趣。

2、聽到老師的口令後能迅速、準確的做出反應。

3、學習區分左右。

4、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遊戲,鍛鍊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5、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

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以故事的形式匯入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左手和右手。

3、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對於在遊戲中反應比較快的幼兒教師及時給予獎勵,對應於能力較弱的孩子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幼兒試一試:說一說和你相鄰的朋友是誰?)

4、聽故事,貼圖片。

5、練習區分左右。

6、跟音樂練習分清左右。

21~30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5~106頁例1、例2和第108頁相關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認識秒針和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在感受用1分時間所做事情的活動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時間觀念。

3?在觀察、認識鐘面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與態度。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慶祝大會開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中設計有8時8分的鐘面)或圖片。

2?實物鐘面教具1個,每個學生1個實物時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多

媒體演示: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慶祝大會開幕儀式場景。(場景中有一個顯示8時8分的鐘面)

教師:從畫面中你們看到些什麼?告訴了我們一件什麼事情?

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老師簡要介紹:這是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慶祝大會開幕儀式的場面,在20xx年8月8日晚8時8分,北京舉辦了盛大的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慶祝大會,這是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重要時刻。

教師:剛才我們從哪裡知道開幕儀式是在8時8分進行的呢?(畫面的鐘面上)

教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面。板書:認識鐘錶。

二、依託學生經驗,感知鐘面

1?提問

關於鐘面,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些什麼?

2?觀察鐘面,根據學生回答引導觀察出示鐘面。

(1)指一指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

(2)學生或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秒針,(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板書:秒針)引導學生看一看自己的鐘面,指一指秒針是哪根。

(3)教師:鐘面上除了時針、分針、秒針外,還有些什麼?(數字和格子)

(4)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及其關係。

3?分別說一說

分針走1小格和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各是多少?

4?撥一撥,看一看,說一說

當時針走1大格時分針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思考討論:1時等於多少分?

板書:1時=60分。

老師介紹:如何用字母表示時、分?(時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並引導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頁的填空內容

三、聯絡生活,構建1分的時間概念

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知道1分的時間有多長嗎?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學生分組活動1:

(1)1分大約從1能數到幾?

(2)1分脈搏大約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約呼吸多少下?

學生分組活動2:

(1)1分大約擊掌多少次?

(2)1分大約跳多少下?

(3)1分大約寫多少個字?

彙報交流活動情況。

四、活動拓展

(1)用1分(老師看時間)讀一段話,看看讀了多少個字。

(2)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第3題。你能在1分內完成嗎?

(3)要求學生自學完成第108頁第1題,讀一首你喜歡的兒歌,看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五、總結回顧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21~30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內容:課本31頁例7、32頁例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學生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學生具有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經。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1、同學們,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兩個質量單位?千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板書:1千克=1000克

2、練習:填合適的單位。

師: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動物是什麼呢?(藍鯨)

出示藍鯨資料,學生閱讀。

師:課件中藍鯨的重量用噸作單質量單位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又用藍鯨的資料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師:你在哪裡見過或聽過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嗎?出示集裝箱和一節火節的載質量。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一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40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也就是1噸。

1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隻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噸。

2、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③一隻東北虎250千克,()只是1噸。

④分組彙報結果。

小組活動

(1)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過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4)分組彙報結果。

同學們,這了不起,通過自己的推算,順利解決了問題,感受了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後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後,彙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34頁第1題連線。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34頁第2題填上合適的單位。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對最後一題要告訴同學們要填長度單位千米。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係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解決問題。

鍛練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和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並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五、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1噸=1000千克

21~30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培養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材相關主題圖。

學生準備:白紙、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教材第80頁主題圖。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特點和性質呢?這就是這一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三角形。

(1)讓學生試著畫一個三角形。

(2)同學們看看自己畫的三角形,誰來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下面在你所畫的圖中標出你所指的邊、角、頂點。

(4)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5)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6)三角形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7)好。現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8)對學生的各種定義不置可否,讓學生看教材對三角形是怎麼定義的。

(9)板書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三、教學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請大家拿出剛才畫的三角形,找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教師巡視)

2、示範從三角形一頂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

3、我們來給這條垂線取個名字。板書: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道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線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剛才的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高和底嗎?

四、教學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們表示一個三角形需要畫一個三角形,那樣會很麻煩。大家想一想呢?

2、為了表達方便,通常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教師將三個字母板書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當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還可以用其他字母來表示。

課前熱身:

說出圖形的名稱。出示圖形。

提問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教學反思:

本課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概念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以。

21~30的認識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47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

2.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構乘法意義的過程。

3.感受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絡,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簡潔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去遊樂園玩(出示教科書第46頁情境圖)。我們一起看一看遊樂園裡都有哪些好玩的專案,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

(二)感知相同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1)運用多種方式,呈現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數量相同的情況。

教師出示下圖(課件)

教師: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中都有什麼?

數——請同學們一架一架地數一數,每架小飛機上坐了幾個人?

圈——請同學們將每架小飛機上的3個人圈起來。

(學生圈完後教師在課件的.上圖中將每個小飛機上的3人圈起來。)

說——請同學們說一說,每架小飛機上坐的人數有什麼特點?

(2)製造衝突,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算式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教師:想一想,小飛機裡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嗎?大家先在心中把這個算式默默地說一遍。

教師:都想好了嗎?下面請兩個同學一組,開展一個“你說我寫’’的遊戲,一個同學說算式,一個同學寫算式。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觀察,瞭解兩個學生相互配合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反饋交流情況。

教師:在“你說我寫”的活動中,有的組兩個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組出現了問題,說說你們在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有的組寫亂了。)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同伴一聽就明白嗎?(這是5個3相加。)

教師:這樣一說,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寫出來,看看是不是5個3相加。(板書如下:)

3+3+3+3+3=15

(3)認識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徵,為理解乘法的意義積累感性經驗。 教師:觀察一下這個加法算式,你發現它有什麼特點了嗎?(加數相同,都是3。)

教師:你能說出一共有幾個3相加嗎?(板書如下。)

3+3+3+3+3=15

5個3

(三)自主嘗試,強化認識

教師出示下圖(課件)。

教師:小火車裡的同學們玩得也很高興呢!請同學們自己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每節小火車裡的人數有什麼特點?(每節小火車裡面都坐了6個人。)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在上圖中將每個車廂的6個人圈起來。

教師:要求小火車裡共有多少人,怎樣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告訴大家,讓大家一聽就明白嗎?(4個6相加。)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這個算式:6+6+6+6=24。

教師: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加數都相同。)

(四)加強體驗,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1)藉助現實情境,激發學習需求。

教師(出示下圖):最刺激的要數過山車了!

教師: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這是幾個幾?

教師: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嗎?

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7個2連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個2

教師:誰能說說自己在寫這個算式的過程中有什麼感受?

(2)藉助想象,進一步激發學習需求。

教師:同學們寫7個2連加就感覺到麻煩了,想象一下,如果這列過山車再長一些,需要10個2相加呢?20個2相加呢??這時你又有什麼感覺呢?你有什麼需要嗎?

(五)明確乘法的意義,學習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1)明確乘法的意義。

教師:7個2連加確實寫起來比較麻煩,在數學上有一種更簡便的表示方法,聽聽小精靈是怎樣說的。

教師用課件播放小精靈的話,如下。

21~30的認識教案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6頁例7、練一練,第39頁練習六第16~21題。

教學目的要求:

認識倒數的概念,掌握求倒數的方法,能熟練得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求倒數的方法,能熟練得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問:每個算式中兩個數相乘的積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你還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二、新授

教學例題

(1)出示例7

下面的幾個分數中,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

(2)學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例如和互為倒數。可以說是的倒數,是的倒數。

(4)學生舉例來說。進行及時的評議。

(5)追問: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為什麼要說“互為”倒數?

歸納方法

小組討論:

觀察倒數和原數的關係,想一想一個數的倒數與原數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班交流。

求一個數的倒數時,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即可。

問:5的倒數是幾?1的倒數是幾?

學生回答,並說原因。

追問:0有倒數嗎?為什麼?

指出: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的積都不會是1,所以0沒有倒數。

除0以外,在求一個數的倒數時,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即可。

教學“練一練”

學生回答。

提醒學生正確地書寫格式。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六第17題

學生填書上後,集體訂正,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六第18題

指名口頭回答,選擇兩題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3、做練習六第19題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每一組數的規律。

4、做練習六第21題

5、做思考題

聯絡倒數的意義想一想,要使三個分數乘積是1,必須符合什麼條件?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什麼是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五、作業

練習六第20題

板書設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