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實驗教案6篇

為了讓我們你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必須認真寫一份教案,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務必要注意聯絡實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實驗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實驗教案6篇

科學實驗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習過程

活動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基本 環節:提問題→猜測→設計→實驗→結論→反思

點燃前

1、蠟燭的組成:

2、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

3、用小刀切割放入水中:討論蠟燭的硬度和密度

點燃蠟燭

1、仔細觀察燃燒時發生了哪些變化?

2、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最明亮?哪層最暗?

3、取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比較被燒得情況,得出結論

4、分別取一個乾燥的燒杯和一個用澄清石灰水震盪內壁的燒杯,先後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分別有什麼現象發生?推測可能生成了什麼物質?

熄滅蠟燭

1、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2、用火柴去點白煙,蠟燭能否復燃?推測白煙是什麼?

活動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的探究

1、查閱以下資訊:

(1)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麼現象?

(2)帶火星的木條和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氧氣的集氣瓶中,各有什麼現象?推測氧氣可能有的性質

(3)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二氧化碳集氣瓶中,有什麼現象?推測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質

2、探究實驗

呼吸是我們經常發生的一種現象。那麼,我們吸入的空氣與撥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呢?

【猜想與假設】

1、撥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應該比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少。因為氧氣被人體所吸收。

2、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應該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為吸進的氧氣與人體中的某些物質反應後轉化成了二氧化碳。

【提出問題】

1、用什麼方法可以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比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多呢?

2、用什麼方法可以證明撥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水都比空氣的多呢?

【拓展延伸】:

1、如何收集一瓶撥出氣體?

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內的氣體?

3、用什麼方法可以判斷兩瓶無色的氣體分別是氧氣和二氧化碳?

【總結反思】

科學實驗教案篇2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途徑,學會細緻、準確、客觀地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現象。

2、過程與方法:能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並能進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情感與價值觀: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實驗準備:

1、澄清石灰水,水

2、蠟燭、小刀、火柴、燒杯(乾燥、潔淨)、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回顧舊識:

請舉出你瞭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燒的物質。

思維聯想:

怎樣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探究:

探究1:觀察和描述——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指導:

觀察方法:運用味覺以外的感覺器官對蠟燭燃燒前、燃燒時和熄滅後進行詳細的、客觀的觀察、描述和記錄。

記錄方法:課本第九頁探究實驗報告。

探究觀察提示:

1、點燃前:觀察色、味、狀態,形狀,硬度,溶於水的性質,是否浮在水面,水裡或沉入水底。

2、點燃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火焰的層次怎樣,亮度怎能樣,溫度高低怎樣?怎樣證明它的生成物是什麼?

3、熄滅時:有何現象?迅速用火柴點剛熄滅的白煙,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探究參考:

1、點燃前:蠟燭為圓柱形,白色固體,半透明,有輕微的氣味,質地柔軟。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劃出痕跡,中心由細線擰成的燭芯,把切下的小塊蠟燭放入水中,不溶於水且浮在水面上,說明密度比水小。

2、點燃時:蠟燭能被點燃,燃燒時較安靜,並能持續燃燒,有火焰產生,火焰會隨氣流閃爍、搖晃,火焰上有黑煙向上衝,火焰分層次,上層火焰黃色且明亮,中層較暗,內層底部淡藍色,把火柴梗放入燭火中,外層火焰處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加熱物體時應用外焰。

3、熄滅時:有白煙從燭芯飄出,迅速用火柴點燃白煙,火會順白煙將蠟燭重新點燃。

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1、點燃蠟燭時要仔細觀察前、中、後的所有現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時間為2s左右。

3、點燃蠟燭熄滅後的白煙時,最好選粗蠟燭且速度要快。

小結:略

作業:探究實驗報告。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的探究

回顧舊識:

人的呼吸過程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思維猜想:

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人吸進的氣體和撥出的氣體是否一樣?

作出猜想

1、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撥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制定計劃收集實證: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探究指導:

1、收集兩瓶空氣做對照實驗(如何收集?)

2、收集兩瓶撥出的氣體做實驗。

提問:如何收集撥出的氣體?

演示: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

3、收集一瓶撥出的氣體,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

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4、收集一瓶撥出的氣體,用燃著的小木條檢驗。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5、對著幹燥的玻璃片呼氣。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由以上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1、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撥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撥出氣體中渾濁多此,說明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撥出氣體中渾濁更多些,說明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步驟4、撥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於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的水珠,說明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驟4、撥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於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水珠,說明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呼氣導管應用飲料吸管,不要用實驗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氣換氣時不要把集氣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實驗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應相同(同體積同濃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條燃燒的情況應相同。

5、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交流討論:

1、與其他組的實驗結論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結論,並再討論如何證明你的推斷。

2、從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撥出的氣體不同的原因。

反思評價:

1、學完本課題你的收穫是什麼?受到哪些啟發?

2、你明白了什麼是科學探究?

作業:科學探究報告冊

課後反思

科學實驗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2、瞭解生活中油水分離的相關現象,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張用油畫棒畫過的圖畫;各色顏料水若干;海鷗頭飾一個;圖示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小海鷗:小朋友們,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輪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裡,同時出示油和水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油、水的顏色,他們的共性——流動性。

2、出示圖片請幼兒進行猜測,油到了水裡會出現以下那種現象:①油在水上面②油在水下面③油和水混在一起

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分離的現象

1、請你去試一試:把油倒在水裡或者把水倒在油裡看一看,會出現什麼現象?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出示圖示並用海鷗的口吻小結:不論是油倒在水裡還是水倒在油裡,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小朋友們,你們猜對了嗎?

三、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小海鷗:可是海上經常會有大風大浪,當風浪來的時候油和水不會混在一起呢?請幼兒進行猜測

2、兩名幼兒上前示範,用力攪拌油和水,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攪拌時的現象和停止後的現象。你們發現了什麼?3、請所有幼兒操作:你也去試一試,到底是不是這樣?4、出示圖示並用海鷗的口吻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就像海上風浪來的時候),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這次你們猜對了嗎?

5、小海鷗: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們住的海水都弄髒了,保護海洋環境的叔叔阿姨們現在把這些油都打撈起來了,海水又變乾淨了,現在我該回家去了!

四、延伸請幼兒玩一玩“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為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科學實驗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感知空氣的存在。

2、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係。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自制火箭、可樂瓶與幼兒人數相同,視訊一個,圖片2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結合課件的播放,激發興趣。

前幾天呀,我們中國發射了一枚火箭,它的名字叫嫦娥一號,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樣飛上天的?(播放視訊)

2、第一次操作後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許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並介紹火箭、瓶子助推器)。小朋友們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個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飛起來。

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1)你們的小火箭飛起來了嗎?

(2)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起來的?

(3)為什麼我們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4)小實驗:瓶子裡的空氣。

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瓶子裡裝有許多空氣寶寶。我們一拍瓶子(附動作),空氣寶寶就被擠出來了。出來的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起來了(附動作,結合圖片)。

3、第二次操作。

師: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飛起來。

4、第三次操作。

引導幼兒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的小火箭部飛起來了。老師發現有的小火箭飛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飛得低低的,這是為什麼呢?請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試試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

師: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高的?又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的?

幼兒再次帶著問題操作、嘗試。

小結:當我們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時,裡面就出來很多空氣寶寶。這些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得高;當我們輕輕拍打瓶子時,裡面的空氣寶寶出來得少,火箭就飛得低。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玩了一個火箭飛起來的遊戲。如果用瓶蓋把瓶子蓋起來,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這個小遊戲。

科學實驗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舌頭的外形特點和構造。

2、幼兒在嘗試和比較中瞭解舌頭的三大作用。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保護自己的舌頭。

4、發展幼兒的味覺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面小鏡子,一份(包括酸、甜、苦、辣、鹹)的調味品,一根吸管。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用舌頭髮出聲音的遊戲。

2、提問:是誰幫助我們發出這些有趣的聲音?

二、認識舌頭各部分的名稱及部位

1、師:對了,是我們的舌頭,你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過它?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面鏡子,請你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麼。

2、幼兒邊觀察邊發言。

3、教師把自己的手當作舌頭演示,幼兒認識各部分名稱:舌頭後面連著喉嚨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體”,舌體的最前面叫“舌尖”,舌體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苔,舌體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繫帶、血管和突起。

4、師:剛才小朋友說得真好,小舌頭自己還想介紹一下自己,我們一起來聽聽它說什麼。(看多媒體軟體)

三、瞭解舌頭的作用

1、幼兒和教師試試舌頭不動,還能不能說話。

2、師:舌頭除了能幫助我們說話,還有什麼作用?(幼兒討論)

3、幼兒用吸管品嚐各種調味品。

品嚐後教師提問:你嚐到了什麼味道?是誰幫助你知道這些味道的?舌頭為什麼能嚐出各種味道呢?(教師:因為舌背上有許多小小的味蕾,這些味蕾對味道特別敏感。)什麼地方的味蕾對什麼味道反映最靈敏?(看多媒體介紹。)

4、幼兒和同伴互看,比較舌頭的異同。

教師指導並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舌苔會特別重?(教師:因為舌頭是反映身體狀況的一個標誌。)

5、教師:我們的舌頭不僅能幫助我們說話、品嚐味道,還能反映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舌頭的作用真大。

四、討論如何保護舌頭

1、師: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會覺得很痛苦,那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2、幼兒討論。

3、師生共同小結:舌頭最怕刺激性強的食物,我們以後吃東西時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邊吃邊說,以免咬著舌頭,還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強營養,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讓小細菌無法生長。

科學實驗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技能。

3..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水、水杯、油、硬幣、醬油、醋、筷子、蜂蜜、顏料、帶油漬的手帕、洗滌用品:牙膏、鹽、洗潔精、香皂、洗手液、鹼面、洗髮水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包公審石頭》引出主題。

師:你們表現這麼棒,獎勵你們一個硬幣吧。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和硬幣有關的故事。《包公審石頭》

師:包公是怎麼斷案的呢?為什麼包公斷定銅錢是賣油條的呢?

幼:賣油條的手上有油,他摸過的銅錢有油,銅錢放入水裡就會漂起一層油花。

二、操作實驗,讓幼兒觀察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師:沾油的銅板放入水中真的會起一層油花嗎?我們親自動手實驗一下吧。

每組都有兩杯水,兩枚硬幣。(一個沾油,一個不沾油)把它們分別放到兩個杯子中,觀察兩杯水的不同)幼兒動手實驗幼:(通過操作實驗發現)沾油的硬幣水面飄起一層油花,而不沾油的沒有。

師:那別的東西會不會都像油這樣,也飄在水面上呢?

每組把事先準備好的醬油、醋、蜂蜜、顏料放到沒有油的杯子中,攪拌、觀察。結果幼兒發現幼:醬油、醋、蜂蜜、顏料都融化到水裡不見了。

師:為什麼又不能融化到水裡呢?

這是因為油比水輕,水和油是不相溶的。

三、操作實驗二:去油汙師: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兒討論這就要用到我們的洗滌用品(和幼兒一起把洗滌用品認識一下)幼:洗髮水、牙膏······師:哪個洗滌用品能幫我們的忙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老師的手帕弄上了油漬,請大家幫老師洗洗,看誰洗得最乾淨。

每組請兩名幼兒來選自己認為洗得最乾淨的洗劑用品,讓幼兒動手洗。

小結:實驗證明,洗潔精、鹼面洗的最乾淨,去油汙最好。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師操作示範,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幼兒可以用到的油,不足以讓孩子們明確的觀察到水和油分離的現象,後來我馬上拿來備用的油,給每位孩子新增進去,讓他們更直觀的觀察到了這一現象,彌補了這個問題。

標籤:教案 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