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5篇

會寫適合自己的教學反思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的前提,教學反思通過總結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境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5篇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篇1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回首一年來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援。面對今年大學聯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複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複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虛心好學,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高三地理教學任務繁重,時間很緊張。而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呢?

1、認真備課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大學聯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瞭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並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選習題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並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複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範圍是《三年大學聯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並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3、用專題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方法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大學聯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於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例項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複習。

4、答題訓練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5、做好考前衝刺階段的工作:

考前衝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大學聯考。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學聯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大學聯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要轉化為興趣並上升為動機則是提高地理成績的著眼點。

1、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物件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係,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學的困難和挑戰。

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差異很大,基礎參差不齊。20xx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地理首次達到100分,與歷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師遇到了機遇和挑戰。如何讓學生愛學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點滴做法,願意與感興趣的同行一起探討。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反思總結範文三進入高三以後,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採用什麼樣的複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儘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大學聯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大學聯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大學聯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大學聯考實戰題,把握複習方向

高三複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大學聯考題發給學生,並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型別,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後,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大學聯考。

(2)吃透《大學聯考說明》

要讀懂《大學聯考說明》。《大學聯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範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大學聯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大學聯考說明》明確當年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大學聯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範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範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大學聯考說明》對知識範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範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複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大學聯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大學聯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後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於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於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大學聯考的分析、講解,把握大學聯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參加省市的大學聯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大學聯考最新動態,最新資訊的重要途徑。

大學聯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大學聯考的最新動態,最新資訊,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迴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大學聯考中註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大學聯考複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大學聯考許多題都是以國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儘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複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裡糊塗的,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複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複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大學聯考怎樣考、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複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複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大學聯考資訊,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複習

複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覆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篇2

一、課前準備:兩極地區位於地球的南北兩端,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自然條件特殊,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祕而好奇。因此,在課前請學生查詢相關內容(極地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資源及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等),為本節課作鋪墊。課堂上主要採用讀圖分析和探究性討論的教學形式。

二、教學過程中的片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地圖判斷(根據極點和緯度變化,主要是南北極圈判斷)所示圖是屬於南極地區圖還是北極地區圖。兩級地區的緯度位置、範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內容在書上已敘述,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球和地圖知識來認識,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綜合地體現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內容。

(1)通過識別經緯線和經緯度得出結論:北冰洋和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和大洲(該知識點已在七年級上冊中學過,在此欲鞏固)。(2)結合曾學過的知識及通過地球儀直觀演示,標出南北極地區地球自轉的方向(南極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北極上空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3)根據南北極上空地球自轉方向,明確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後,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4)瞭解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極地區氣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從緯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對陽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極地區氣候寒冷的成因)。(5)我國在兩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對方位及東西半球的位置等內容的學習,也需要學生通過讀圖來完成。特別是幾個科考站的相對位置,在東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較強的讀圖能力(極地地區方向的判別和根據經緯度確定東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確判斷。

三、本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從課題研究的目的出發,將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並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和地球自轉的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緻,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總的來說,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定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揮和擴充套件,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讀圖能力弱的學生在判斷極地地區方向上還存一定的困難,還有待提高。

五、改進的方向:(1)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儀、地理教學掛圖等教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3)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大量圖片和動畫演示,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掌握極地的基本知識及讀圖的技巧。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篇3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同時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昇華。高三複習階段的教學往往是教學改革難以觸動領域,在複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習慣於以自己為核心,將自己對學科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細緻地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十分“樂於”接受這種“填鴨式”的灌輸。然而這樣的教學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學生學會的也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這種技能既適應不了資訊量大、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形勢,更談不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了。基於上述情況,我嘗試在高三地理複習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通過如下圖四步驟來完成。

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 學生分析暴露問題

教師歸納總結規律 教學反思教學相長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既能夠有效地暴露學生在主幹知識、重要知識點中的缺漏,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又通過規律總結,舉一反三,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地理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環境下的大學聯考。具體做法如下:

(一)大學聯考典型例題展示,引發求知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習從疑問開始,因而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求知慾成為調動學生主動性的起點。作為教學過程起始環節,問題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而以近年來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設疑更能夠激發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實現預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可能。由於近年大學聯考試題不講究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點的覆蓋面,而是採取專題化考查方式,要求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有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命題的切入口小,縱向挖掘深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小專題複習的時候將近年來大學聯考有關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集合起來統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響工業佈局因素的時候,就把20xx年全國卷(1)大學聯考36題和20xx全國卷(2)36題展示出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二)學生分析,暴露問題

大學聯考題型的設計讓學生思維活動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這個過程也是暴露學生知識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體的複習課堂中,暴露學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較多樣,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1)個別提問:讓個別希望生起來回來問題,要求回答結論,得出結論的依據有哪些,比如題目中的材料,圖表資訊,運用的地理原理等,通過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分析,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分析優劣。(2)小組討論:對於一些綜合題目,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允許同桌之間,上下桌之間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時,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現的思維障礙,同時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將所有的觀點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結論。這種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學生獲得了相互取長補短的機會,也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一方面確保紀律,另一方面個別小組,對於要討論的內容無從下手,白白的僵持著浪費時間,此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們開啟思路,深入到討論中來。

(三)教師歸納總結規律,案例遷移,舉一反三

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教師要善於關注學生,通過以點帶面,表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分析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大學聯考地理試題設計更加側重於地理資訊的判斷、攝取、分析、應用能力的考查,這也要求老師要善於總結歸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地理基礎知識點缺漏,主要體現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徵上;(2)地理規律、原理不會運用,沒有做到《考試大綱》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運用所學的地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3)不能有效地從題目中獲取地理資訊,包括文字材料資訊,統計圖表資訊,地圖資訊。(4)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對於屬於審題思路的問題,教師要對大學聯考題型設計,題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書本基礎知識點的聯絡做出深入的分析,以大學聯考題型為案例將這種解題思路進行拓展遷移,舉一反三;對於屬於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善於歸納總結

,將知識要素化,努力使學生答題做到“點多、面廣”以適應大學聯考踩點給分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將工業、農業、城市等的區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徵描述,影響氣溫和降水因素類似的地理特徵、規律,成因滲透到分析大學聯考典型試題上,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運用。探究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教師千萬不能掉入到就題論題,講解練習當中去,一定要不斷地歸納總結地理規律,進行地理知識遷移,努力使學生對同個知識點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種角度考查不同知識點的題目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四)教學反思,教學相長

教學反思是整個教學實踐十分重要的一環,課後教師可以自我反思,回憶下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存在紕漏,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師生互動是否和諧,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階段性地向希望生徵詢課堂教學意見,包括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接受情況和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將探究式教學引入高三地理複習中,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尤其以大學聯考題型為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提高將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調整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不僅使學生能更好地應對靈活多變的大學聯考,而且使學生提高其地理素養,今後更好地應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篇4

這次教研課總的說來還算成功,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達到我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堂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聽取專家及兄弟學校教師的評課意見後,我認識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也正是這堂課讓我對新基礎教育理念有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課程過程分析及反思

1、欣賞歌曲《拯救地球》

課程過程:學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思想精髓

任務設定:熱身運動,把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氛圍,通過歌曲引入主題

設計目的:學生能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認識及感知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夠。新基教育注重以學生為本,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融合。

(2)改進方法:深入學生,與學生一起唱,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愉快、輕鬆的進入學習狀態。

2、地球常識的競賽

課程過程:學生對問題進行快速的反應及解答,

任務設定:競賽題目較為簡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並鞏固以往的舊知識。

設計目的: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的舊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鋪墊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點:新基礎教育,關注”生命成長”,強調課堂的人文氣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成功的滿足.而這一環節的設定正式體現了這一點。一些簡單問題的設定讓學生活躍起來。並有從易到難讓學生輕鬆學習。

(2)問題及改進方法:新基礎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強調關注所有生命體所有學生;強調對學生的激勵。所以當一組學生所得紅花的數量遠遠低於其他小組時,老師要隨機另外出些題目給這一小組,讓這一小組的紅花數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視

3、回答問題:什麼是環境

課程過程: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任務設定:讓學生對環境這一概念有個準確的理解

設計目的:能夠理解環境是人類周圍的一切事物。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問題:環境定義的圖片出先得太早。

(2)改進方法:在這一環節,關於環境概念的圖片可以後些出來。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4、欣賞一組環境優美的圖片並作小組討論

課程過程:學生欣賞並討論最喜歡的圖片

任務設定:通過展示好的環境的一面,讓學生感受好得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快樂和享受。

設計目的:兩兩對話,提高其合作學習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能感受到美的環境所帶來的愉悅感,並能通過兩兩對話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語反思:表達、交流的能力。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5、展示一組環境汙染的照片並作配對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觀看圖片並將文字與圖片配對

任務設定:通過展示被汙染過的環境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危害。同過“找設計目的:朋友”式的配對活動,將圖片和描繪性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實際效果:更為深刻。

設計目的:學生能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並通過文字圖片配對的活動,對幾種典型能的環境汙染形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前後兩組截然不同的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利於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2)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6、討論汙染的種類及來源等

課程過程:學生對特定的話題進行小組討論

任務設定:一小組的形式對環境問題的進一部討論,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聽力等交際能力設計目的:,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設計目的:加強學生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並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反思:習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學生在討論時顯得有些緊張、拘謹。

(2)改進方法:今後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7、作一個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課程過程: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同學家的小區環境做一個調查報告

任務設定:這個活動讓學生既關注書面知識,又式學生把書面知識和生活世界聯絡起來

設計目的: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即: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實際效果:。

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的意識或能力。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勢:這一設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緊密相關的。

(2)問題:做總結時由於時間緊,只叫了一位學生做報告。

(3)改進方法:將時間安排得更為合理,可以邀請2-3位學生做報告總結。

8、宣誓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宣誓

任務設定: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宣誓,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及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設計目的:學生的責任感及主人翁意識的得到加強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這一環節的設定有助於激發學生責任感。

(2)問題及改進方法:此環節在處理上不夠流暢。今後在類似這種環節的處理上要在前一個環節中有所鋪墊。

二、對“新基礎教育”的幾點體會

1、新基礎教育課應該是務實的課,而不能空有形式卻沒有內容。

2、豐富多樣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每個活動都必須充分利用,而不能對每個活動都“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

3、每個環節的銜接要自然流暢。

4、教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注意運用幽默感等對課堂氣氛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學習。

地理課說課教學反思篇5

一、自我評價:

這節課是按照原先的思路進行的。

與原先的構想差別不大。

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教法的成功之處:

較好地運用簡報輔助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設定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口動手的實踐能力。

存在問題:

由於在季風氣候成因、特點一目學生討論思考時間過多。

導致後段時間過緊,有個別反饋習題沒有做,只好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學法指導方面:

在學生歸納,思維訓練給予了較好地指導,使學生思考有依據,討論有方向,不致於出現較大偏差。

二、問題反思:

這節課存在個別失誤與不足:

1.東亞季風的型別分為冬、夏季風兩類,冬季風可分為西北、東北季風,夏季風又可分為東南、西南季風。回答冬季風時對於具體地點可用西北風或東北風代替,這一點沒有講透。

2.東亞冬季盛行偏北風,但偏北風並不是從冬季開始的,在這方面用詞不夠嚴謹。

另外,這節課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創造開放性思維的培養,但仍有待於今後的訓練才能深化和提高。

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有待於加強培養。

三、教學重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感悟:

1、 教學方式需進一步改變;

2、 教師要少講,精講,但講解一定要到位,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3、 讓學生處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更能啟用他們的思路,更能使他們積極投入;

4、 複習課更要加大容量,加大深度和寬度;

5、 平時要關心時事,並從地理的角度解釋;

6、對於區域地理來說,應該給學生一條清晰的脈絡:即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