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模板7篇

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教案對於教師展開課堂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文書,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模板7篇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1

【教學準備】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尋找礦泉水瓶、小石子。

教師:(1)烏鴉圖片。(2)實驗用具:裝少許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3)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製作課件。內容:①製作一張放大的烏鴉圖片。②根據書上插圖製作動畫視屏。③設計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場面,烏鴉使用的其他辦法。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趣匯入

1.出示烏鴉圖片。問:你覺得烏鴉好看嗎?課文裡介紹了一隻可愛的烏鴉。它可愛在哪裡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2.板書課題:烏鴉喝水。(前三個都是生字,注意正音、認記字形)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讀準字音。指名讀,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2.範讀課文。同學邊聽邊想:故事裡的烏鴉做了一件什麼事?你喜歡這隻烏鴉嗎?想到多少說多少。

3.逐段朗讀,邊讀邊悟。

(1)誰願意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從這一段,你明白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

誰能讀出烏鴉“到處找水喝”那種心裡著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語氣?(幾個同學練讀,評議)誰能扮作一隻小烏鴉,邊讀第一句邊創編幾個動作?

結合看圖,再往下讀課文。烏鴉遇到了什麼困難?你認為該怎樣讀?

情境表演:誰願意把剛才讀的內容表演一下?先四人小組集體創作,一人朗讀,一人表演,另外兩個人出主意。再請一兩個小組在班上邊讀邊演。大家既當觀眾又當小導演,評價補充。

(2)朗讀第二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看見許多小石子,怎麼就能想出辦法呢?少許小石子行嗎?許多石塊行嗎?

(3)朗讀第三自然段。老師提示:烏鴉多想馬上就喝到水呀!可他為什麼不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進瓶子裡呢?

(三)指導背誦

1.激趣。

能評價一下這隻烏鴉嗎?想不想把烏鴉喝水的故事介紹給別人?

2.教師示範背誦。

3.學生一邊背一邊給課文內容編些動作,以幫助記憶課文。

(1)對照課文自己創作,嘗試把課文表演出來。

(2)請幾個同學彙報。大家幫助修改。

(3)大家練習邊表演邊背誦。

(四)識記生字

第 二 課 時

(一)朗讀課文

(二)實踐活動

1.探究活動。

分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完成小實驗。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2.讀一讀,說一說,體會“漸漸”的含義。

3.比一比,看誰想的辦法比烏鴉的辦法好。討論之後,教師可演示課件,或根據學生說的隨機演示。

(三)識字寫字

1.學生自己在課文裡找到要求認的和要求寫的字,連詞勾畫,再讀一讀。

2.在“我會認”的生字中,有兩個字長得可像了,誰最先找到它們?(喝、渴)它們哪裡一樣,哪裡不同?怎樣記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點水旁。)

3.識記“喝”和“渴”,用的是什麼方法?小結:是通過形近字比較識記生字。找一找,生字中還有哪些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字形相近?你能用這個方法學習其他生字嗎?學生彙報。

4.寫字指導。

(1)複習筆順規則:“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中間後兩邊”。

(2)找一找,哪幾個字寫的時候是“從左到右”?(法、找、許)這幾個字的結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左邊都是常用偏旁,寫得窄長一些,右邊寫得寬一點)

(3)寫“石”符合哪條筆順規則?寫“辦”時要注意什麼?

5.書寫練習。

(1)教師強調書寫姿勢:“寫字時,要做到,三個‘一’,不忘掉。眼離本子有一尺,手離筆尖有一寸。”書寫習慣:“描一描,寫一寫,看清筆畫寫正確。”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2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性質和聯絡。”作為一個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線教師,非常接受這個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做數學”,而且是讓一年級的國小生做數學,使他們的課堂生動、有趣起來呢?我在學校開展的新教材研討課中,就《桌子有多長》一課,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從中獲得了點滴啟發。

教學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學校要給我們一年級的同學買新桌子,你們高興嗎?不過想問問同學們,咱們現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長?

二、自主探究、體驗思考

1、估計和測量

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麼辦法或工具來量一量呢?想好後,請你動手量一量。(學生很快相出辦法量)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量的,桌子有多長?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長。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個半長。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個長。(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板書資料)

師:你們看這些資料,發現了什麼?

生:大家測的結果都不一樣。

師;為什麼你們測量的資料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為有的同學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書量,用的東西不同,所以量的結果也不同。

生:因為我們每個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們的長短不同 ,所以測的結果就不同。

師;怎樣才能使你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個東西量。

師:你真聰明!那你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麼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呢?

生:(異口同聲)地說,用尺子。

2、認識尺子、感知1釐米

師:(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統一的測量單位,它是人們通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說一說,你都見過哪些尺子?

師:觀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麼?(同桌之間說一說)

生彙報:尺子上有0、1、2、3、等數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個小格都一樣。(學生彙報時,並幕上顯示相應的部分)

師說明:尺子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第一條線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對著的稍長的線表示1刻度;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釐米。

師:請在尺子上找到1釐米,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在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寬。

生:圖釘的長。

師: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手指縫之間就是1釐米。

生;練習本的厚度大約是1釐米。

師:那麼,0刻度到3是幾釐米?1——2又是幾釐米呢?請再觀察尺子,說一說。

生:0——3是3釐米。

師:你們桌子上有一張黃色的紙條,猜一猜它是幾釐米?

生:13釐米、20釐米、5釐米……

3、 正確測量

師;我們認識了尺子,怎樣用尺子測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動手測量紙條。誰願意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對準紙條的 一端,看是15,紙條長就是15釐米。

生:不對,得把尺子的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到幾,我量的紙條長16釐米。

師:到底誰對呢?看看笑笑是怎樣量的。(出示投影,配話外音:我們測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了。)

師:那些同學的方法和笑笑一樣?(生舉手)現在,再用正確的方法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好嗎?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測量物體的方法,現在我要考考你們。桌子上有一張綠色的紙條,誰能準確的剪下10釐米長的紙條,看誰又對又快。

師:請把剪好的紙條舉起來,說說你是怎樣剪的?(請學生到前面示範)

三、解釋應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紙條)(學生活動後彙報)

2、螞蟻搬豆。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已競賽形式出現,激發興趣。

3、聰明屋;(看圖上的線段)師:這一條線段的長是不是8釐米?為什麼?

四、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年組評價:

改變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始終都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體現了“做數學”的教育理念。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然後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仔細觀察拇指食指之間的縫隙大約是1 釐米,再舉起來自己看一看,同學互相糾正,這樣指導學生的操作,有條理,動作到位,學生在操作中感知、領悟,順利建立起1釐米的長度觀念,形成了技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2、放手讓學生探索,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心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上課伊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桌子有多長的結論,這過程老師絕沒有半點代替。在建立了1釐米的長度觀念後接著進入認識幾釐米這一環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尺子上長出2釐米、3釐米長度,並說出道理,,這一環節的學習,老師考慮到學生能獨立解決,因此教學時並沒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讓學生獨立去找,

3、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摘果子的學習狀態。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由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果子”,讓學生自己試著量紙條的長度,結果學生通過努力量出了紙條是15cm,然後用電腦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訂正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田老師敢於“放”,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從這節課的教學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自我反思:

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做數學的意識。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師應努力努力尋找做數學的內容,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絡起來,讓學生學習活生生的數學知識。新課開始,從學生熟悉的買新桌子入手,探討桌子的長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辦法量一量嗎?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測量活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接著提出兩個問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幾乎每天都用的尺子,從尺子上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再用釐米量物體的長度。這整個教學過程,所創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便於操作,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情的猜測佔有適當的位置。可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猜測、猜想、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節課,“猜測”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在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先讓學生猜測黃紙條的長度,再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鞏固練習環節,進行猜測活動,然後再通過尺子測量去驗證各自的猜測。這樣的設計,使猜測與實際測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髮展長度的空間觀念,增強他們測量的靈活性。學生就在這樣的猜測過程中,不斷產生創造的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

總之,“做數學”是以學生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的方式進行的數學學習活動。它需要老師引導、支援和幫助,更需要教師提高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機會、材料、時間和空間。我們還要對自己說“要成為點火者”因為“學生的頭腦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點燃的火把”。我們可可能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要點燃每一支火把,並使其越燒越旺,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可愛小動物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感受並表現小動物的音樂。

教學難點: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聲練習。

3、複習歌曲。

4、複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動物說話》

(1)完整地聆聽歌曲範唱,邊聽邊用手指按課本上的圖示滑動,體會旋律的起伏。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歌詞,可用其他小動物,找出他們的特點編唱,看那一組編唱的好。

(3)採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邊唱邊表演。

(4)請幾名同學自願用打擊樂為同學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編創與活動:

(1)指導學生認真看圖,說出都是什麼動物?第一幅猛獁象,第二幅亞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過亞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為大象清洗及大象運輸貨物,小象演馬戲等畫面,為人們展示了人與動物的親密關係。

(2)提示:為什麼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用談話法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可以邊說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字和一個多音字“地”。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感嘆句的讀法。

3、學習小烏龜和他的小夥伴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品質。學習小烏龜面對誤解能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好品質,以及小動物們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9個字和一個多音字“地”。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感嘆句的讀法。

教學難點

學習小烏龜和他的小夥伴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品質。學習小烏龜面對誤解能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好品質, 以及小動物們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匯入

同學們,這節語文課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烏龜笑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出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記住生字讀音並標出自然段。

2、課件出示生字,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3、讀課文,課文出現了哪些人物,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 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引導同學們認真看第一幅圖,說一說小動物們的表情、動作是什麼樣的,然後再讀讀課文是怎麼寫的?讀小烏龜的難過,小公雞的生氣不到位時引導學生看圖片進行體會。

2、引導同學們認真看第二幅圖,說一說小動物們的表情、動作是什麼樣的,然後再讀讀課文是怎麼寫的?讀小公雞的道歉、小烏龜的高興不到位時引導學生看圖片進行體會。

3、師結合板書小結:多善良的小動物們啊,當小猴家著火時,大家去救火,當小雞落水時,大家別提多著急了,特別是小烏龜,面對大家的誤解,還能夠去救自己的小夥伴,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個樂於助人的孩子,多可愛的小動物們啊,能夠知錯就改,誠懇的向小烏龜道歉。大家喜歡這些小動物嗎?喜歡這篇文章嗎?你願意把這篇文章講給別人聽嗎?那麼我們現在練習分角色朗讀好不好?

4、分角色朗讀,教師點撥。

希望大家也能擁有和小動物們一樣的好品質,這節課就上到這。

板書設計

小烏龜笑了

小烏龜

小猴

小羊

小雞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5

一、情境匯入。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六個單韻母在做遊戲)

師:瞧,那是誰?他們玩得多開心哪!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好嗎?你們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師生配樂朗讀6個單韻母發音的順口溜。

師:瞧,他們分別戴上了不同的帽子了,你還認識嗎?(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賦予單韻母以生命,以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本來枯燥的複習變得趣味盎然。]

二、互動學習。

1、學習ai。

①引出ai,知道複韻母。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複韻母ai)

師:你們瞧,單韻母a和單韻母i在幹啥?(在比高矮)他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多友好啊!哪個韻母發一個挨緊一個的“挨”這個音呢?

出示卡片:ai

你們有什麼發現?(ai是a、i手拉手組成的)

是呀,兩個單韻母合在一起就能組成新的韻母,它叫複韻母。(課件出示“複韻母”三字,注拼音)跟讀。

②讀準ai。

學生嘗試念ai,老師觀察後分別請出一位發音正確的學生和一位發音不正確的學生來念,請全班同學觀察、區別、評價。

教師邊評價、邊示範,講清發音要領。

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③讀ai的四聲。

師:瞧,a和i在搶一頂帽子呢!這可不好。怎麼辦呢?你們給想想辦法吧。

小結學習標調歌:有a不放過,沒a找oe,iu都有標在後。

(課件演示:ai的四聲)

指名讀,開火車讀。

你會用ai四聲中的一個說一句話嗎?

[設計意圖: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絡語言來幫助學生認識鞏固四聲,豐富的感性認識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思維,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④指導書寫ai。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ai的家在哪兒?師範寫一個,生試寫兩個。

2、學習ei。

(課件演示:砍樹)

師:瞧,小朋友在砍樹呢!我們也來做做砍樹的動作吧!

剛才你們都憋足勁,發出了“哎——”的長長聲音,聲音短一點就是今天學習的第二個複韻母ei。

小組合作,通過看圖、做遊戲學習ei的音和形。

遊戲:聽老師說一句話,想想其中的ei是第幾聲,用手勢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ai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學法。這部分內容,就讓學生充分發揮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觀察圖畫和遊戲中學會複韻母ei。]

自己練習書寫ei,在實物投影上進行觀察、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主動發現寫好複韻母的竅門,為後面主動學習、自覺觀察奠定基礎。]

3、學習ui。

(課件出示:小女孩圍圍巾)

指名看圖說話,學習ui的音和形。

複習標調歌,練習給ui標上四聲,同桌合作練讀ui的四聲。

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四聲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複韻母的學習,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在已知中獲得新知並在新的學習方式中獲得求知的學習方法。]

練習書寫ui。

三、拓展鞏固。

1、遊戲:給單韻母和複韻母找家。

2、遊戲:“小猴子摘桃子”。請同學戴上小猴子的頭飾,到桃樹上摘桃子。桃子背面是四聲複韻母,哪隻小猴子讀對了,桃子就送給它。

四、小結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在拼音王國裡玩得多快樂!說說你學到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戴著四聲小帽的複韻母在載歌載舞)

師:瞧,複韻母們多開心哪!你認識他們嗎?叫叫他們的名字吧。(指名讀)

二、學習拼讀音節。

過渡:瞧,聲母朋友也加入了這行列,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遊戲:“找朋友”。拿著聲母卡片的小朋友和拿著複韻母ai、ei、ui的小朋友交朋友組成音節拼讀。

遊戲:“聽音找卡”。老師說音節,同學們認真聽、仔細辨,聲母是什麼,複韻母是什麼,然後根據聽到的音節各自選取手中的聲母與韻母卡合成音節,再拼一拼,讀一讀。

[設計意圖:採用看圖、聽音找卡進行拼讀練習,改變傳統的跟老師拼讀,學生被動地接受的現象,旨在激發興趣,降低單調枯燥的拼讀難度。]

三、抄寫音節。

1、課件出示3個音節kāi、gěi、huí,請同學讀一讀。

2、請同學任意選擇音節組詞。

3、怎樣在四線三格中正確地書寫音節呢!我們一起看大螢幕。點選電腦,音節套上四線三格。

4、練寫音節,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然後小結:在書寫音節時,音節的幾個字母要寫緊湊,勻稱;按順序寫完一個音節所有的字母后再標調號;不要看一個字母寫一個字母,要看一個音節寫一個音節。

四、句子教學。

1、出示課件,探究圖意:誰在幹什麼?

2、按圖意進行表演,由一人分配任務。

3、讀句子,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4、用多種方法認記“你、他、水”三個字,並學習用這種句式分配值日任務。

5、再讀句子,體會春天植樹的愉快心情。

四、學習韻文。

1、課件出示兒歌,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然後分小組讀,不會讀的可以請教小組裡的同學。

2、出示圖,讓學生邊看圖邊讀兒歌。

3、圈出生字,說說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4、出示去掉拼音的兒歌,先自讀,後同桌互讀,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學和老師。

5、將兒歌中的詞語做成詞語卡片,開展“我會認”的遊戲。

[設計意圖: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識字,因此,在教學漢語拼音的同時,聯絡相應的漢字和語言,邊學拼音,邊認漢字,邊讀短小韻文,學習內容多樣化,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及早嚐到學拼音的成就感,在識字的過程中又鞏固了拼音的能力。]

五、課外作業。

小組內玩桌面遊戲:依次出卡,拼讀音節,組長記分,優勝劣汰,比誰拼得快讀得準。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遊戲中領會左和右,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唱歌嗎?那咱們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師生共同唱,並做拍手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是用什麼拍的手?(手)

1、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師: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這雙靈巧的手,(學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幹什麼?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

師:坐手、右手是對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體上還有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桌說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願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生彙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餘的同學也跟著指一指。

小結:在我們身體上有這麼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請這些好朋友幫忙,來辨別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音樂、遊戲情境,以談話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師:現在我們來玩“聽口令,做動作”的遊戲。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後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2.各種方位感知左、右。

師:剛才通過遊戲老師發現你們能很快辨別出左右,現在我們再來試試......

師說學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邊的是誰?(學生找,點到名的同學請站起來)

第一排最右邊的是誰?

第二排從右數第3個孩子是誰?

從左往右數第5個孩子是誰?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邊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表達,說與做相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並在成功中感到喜悅。】

三、整理應用,內化提高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很快就能辨別左右。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一隻可愛的小螞蟻,看看小螞蟻遇到了什麼困難?

課件展示課本13頁第六題練習題。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聽取資訊)

2、師:小螞蟻的問題解決了,可老師這裡也有一個問題

老師舉起左手,老師舉的是哪隻手?

同桌互相說說。

請學生面對面,都舉起右手?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課本13頁練習:生活中的左右

師:生活中也有這種情況,走樓梯時靠哪邊行走!靠誰的右邊?

我們很快就要成為少先隊員了,行隊禮時應該舉哪個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後作業,既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又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既強化了新知,有提高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課雖終而趣尤濃。】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這節課你認為哪個小朋友表現得好?也可以說說你自己。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臵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領會左右的意義.能準確的用左右來描述物體所處的位臵,是教學的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教學的難點。

回顧本次的教學活動,發現還有許多需要思考與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合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辨別左右

整合課程實質上是一種採用各種有機整合的形式,使學校教學系統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間形成有機聯絡的課程形態,它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本節課我整合了語文課等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對左右的認識。比如:在匯入中,讓學生認識漢字寶寶“左右”,在這裡就整合了語文的資源。並再進一步區分識記這兩個字,為以後解題讀題做準備。

二、利用生活經驗辨別左右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比如,在本節課中,我沒有簡單地講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課,就讓學生說說他們是怎樣辨別左右的,學生的思維、語言、行為無不是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中流露出來的。課前我就想過辨別左右方位,單靠教師認真講解和學生記憶是學不好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但沒想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如此豐富,他們辨別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是有效的學習。

三、讓學生在玩中辨別左右

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課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遊戲活動,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

1、活動形式多樣

本課中,我預設了很多活動,如找身體上分為左右的好朋友、遙控機器人、擺一擺文具並說一說、數一數、猜一猜,拿一拿;說說自己的鄰居、拍手遊戲、握握手等這些活動,有的活動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活動是對學生思維的啟發,有的活動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應用,把動手和動腦通過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學習效果的化。

2、知識層層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記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是怎樣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經常用右手做什麼事?這樣對學生原有知識起到了承接和鞏固,之後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擴充套件到身體上左和右,學生會發現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著通過擺學具,在動手做中,進一步加深對身邊左右的感知。隨後,把左右延伸到身邊,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左右是誰,這樣範圍以自己的左右手為圓心,逐漸地擴大到身邊,並質疑:同一人為什麼既說他是在左又說他在右邊?從而體會到左右的相對性。最後通過和同桌拍手遊戲及握手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對性。可以說知識是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前一個環節的結論做為下一環節的基礎,每一部分在學完知識後,都能利用活動及時鞏固複習。

四、課後感受不滿意之處

整節雖然遊戲活動不斷,但在重難點之處感覺沒把學生激發起來,突破不夠。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時間的限制,沒有機會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物體的位臵,這方面對於本班學生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難點。

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特別是組織學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時,少數學生在活動中處於旁觀者的態度或是不能正確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動,教師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可請拍手遊戲不順利的組上臺或任意組上臺展示,能讓學生從活動中安靜下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從而突破難點,效果將會更好。

教學中真的是千變萬化,有許多不可預料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方面是我今後努力的重點。

總之,對於本堂課的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去感悟知識,領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臵關係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學習的價值。由於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的濃厚,學習的熱情高漲,可以說是師生非常開心的"玩"了一節課。

人教版一年級分與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樂曲的聆聽,感受音樂的特點,並能自編動作。

2、初步瞭解音的高低,並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

教學重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難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入座!

2、發生練習。

3、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匯入。

2.聆聽《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3.(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

(2)輕聲隨範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動作,請小組內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師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5.運動:

(4)教師指導學生為兩組節奏選擇恰當的專案,填上象聲詞,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別填寫在方框裡。

(5)分聲部拍一拍,再三聲部同時拍出。

(6)分聲部讀一讀,再三聲不同時讀出。

(7)分小組進行,看那一組選擇的象聲詞合適,讀出的效果好。

三、結束部分: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