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通用《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範文

除夕是母親渴盼的眼睛,回家團圓幾天,相聚幾天,開心幾天,那麼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通用《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範文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本文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篇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並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裡,那裡的人們都有些什麼風俗習慣,並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為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再接著就是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孩子們過春節的感受;最後,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麼,體會文章的主題。

至此,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完了。接下來我先給同學們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們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然後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後的閱讀連結,體味不同的人過春節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寫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家鄉或家裡過春節的習俗。最後,讓他們動筆依照課文或課後的閱讀連結把剛才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下來。從作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寫得是比較成功的:按時間順序寫得詳略得當,較好地表現出了春節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是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二是充分發揮了閱讀連結的作用,並有目的地進行了一些拓展。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三是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在付菊平老師執教以後,經過大家的一致認可,此次“小連環”課《北京的春節》的授課模式基本確定。楊專家認為,在最後一節執教時還務必體現出“成功教學法”,即一定要有課堂練習環節。而保證“成功教學法”練習環節正常實施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時間,即必須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另外,我個人認為本節課應當把了解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作為教學重點之一,所以在“菊平”老師教案的基礎上,我稍作了調整,即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談談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詞句的品析和語言風格與表達特點的滲透!

在沒有試教的情況進行這樣的公開課,教學生涯還是頭一遭。老早就知道有校長一行將來聽課,所以執教前的一個晚上,基本沒有怎麼睡覺。由於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都非親力而為,所以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對教學思路和課件進行熟悉。凡空堂課時間均在尋思著明天公開課的事情。為了使課堂教學能更加遊刃有餘,下午六點放學後獨自在空蕩蕩的教室進行演練,一字一句地對教學語言的運用進行斟酌,還要試試對教學時間的把握。試教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九點感覺比較滿意之後,才幹啞著嗓子拖著疲憊卻興奮的身影回到家。回家後,簡單吃過晚飯,又是對著電腦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練。直到十一點才上床睡覺,滿腦子依然是“北京的春節”教學課件幻影。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我化了淡妝,穿上自己認為最淑女最漂亮的服裝“蘭花儷人”,在第一節課時閃亮登場了。校長一行們果然姍姍來到,聽課教師們把教室後面坐得滿滿的,錄相師也來了,一時緊張,也沒看清到底來了多少人。剛開始上課時,挺興奮也挺自信的,感覺真的達到了遊刃有餘的境界,學生也挺活躍的。但當課上到關於“除夕”部分內容時,我快速掃視了一下時間,即心裡“咯噔”一下,啊!天吶,剛才講“臘八節”部分內容時,明顯耗時過多,現在居然只剩下十五分鐘時間了,可是還有“七年級”和“元宵節”以及“課堂練習”環節需要完成,咋辦?一瞬間,我有些慌張,但很快鎮定下來。隨即調整了教學思路,把“七年級”部分內容以以讀代講的形式迅速完成教學,“元宵節”和“我會說”教學環節,也儘量用簡潔而有效的語言進行教學。還好,我及時調整過來,要不然就出糗了。當我順利地完成“我會說”環節時,還有四分鐘,於是我趕緊讓學生進行“我會寫”環節。隨後下課鈴聲響起。由於時間把握問題,“成功教學法”當堂練習當堂反饋的教學原則沒能徹底貫徹,這是一大遺憾,但所幸的是,白玉微瑕,其它教學環節還算是完成很好!

接下來的第二節課,馬不停蹄地進行評課活動。校長一臉嚴肅地坐在“董事席位”,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第一次聽我課的校長會怎麼看待這節課?備課組長讓我把教學思路與教學理念簡單詮釋一下,我順便把咱們六年級備課組的“小連環”研究主題也向校長作了彙報,態度是認真而謙遜的!

校長的評課,不失他一貫的幽默風趣語言風格。他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是“總體感覺比較好”,尤其是課件和“範文”特別好,另外以“提問”引出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很不錯。他說“優點就不多說了,我來談點建議吧!”他認為我節課中關注差生比較少,只叫了舉手的同學答問,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則被忽視了,他認為老師應當在課堂中關注每一個層面的孩子,可以刻意找不舉手的同學來答問,來給課堂“設難”,這樣更能體現老師的教學藝術。而我在叫舉手答問的孩子時,也有些厚此薄彼,兩邊的同學答問頻率高,而中間一塊則在我視野的盲區。校長聽課無疑是十分認真的,他還記錄了答問學生的數量,在聽課本上用示意圖標出了答問學生坐的位置,甚至哪個學生答問了幾次,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除此以外,校長更多地是針對六年級備課組本次“小連環”研究而進行評論。校長說,“小連環”研究課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明確,在“課魂,課感,課型,課韻”等方面都要進行細緻的探討。本次“小連環”教學,研究主題定位層次不高,只注重了老師技術的提高,學生對知識能夠輸出多少,卻沒有體現。今後研究的重點應當放在學生身上。研究學生從課堂中學到了什麼?學生能不能運用?把“輸入”轉化為“輸出”,這樣才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學生學習效果好,即便授課老師一句話也不說,這也是成功的課堂。校長以《北京的春節》為例,認為我們研究的主題層次不應當僅侷限於對老舍先生“語言特色”與“表達特點”的分析,而應當上升到“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高度,即把一種“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上升到“思想與文化”的傳播。

聽了校長的精彩評課,我感覺有些輕鬆,也有些領悟。輕鬆的是校長對我這節課的評價還算不錯,同時也領悟到了,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我們備課組的確沒有意識到“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也就沒能抓住契機,在課堂對學生進行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教育。這與“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新課程理念是有一定差距的。

以前在別的學校任教時,要上公開課必定會事先在別的班進行多次現場演練,然後才敢正式登場。榮根學校的“小連環”教學的確是個鍛鍊人的好平臺。這次直接進行“公開課”的授課經歷,讓我這個年輕的老教師著實好好地鍛鍊了一回。相信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更加輕鬆自信地面對“公開課”了!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了《北京的春節》一課公開課,老師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自己也有所感悟有所反思。一直以來,總以為精緻的教學便是細膩,便是對於幾個語段進行反思的感悟。談到感悟,便是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的說。然而,今天我明白了精緻的教學需要的不僅是細膩,還要對整篇文章有全班考慮;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精準的策略。

一、著眼於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國小階段最高的一個層次。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不再是一個個毛頭小兒,他們已經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能對文章進行前後貫通的理解。於是,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於整個篇章,而不應該只是一個段落。

然而,反觀我的教學過程,卻發現整體的教學還是糾纏於一個個獨立的段的教學。“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四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瞭解與梳理。其實四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臘八”重在“忙”,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七年級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臘八、正月七年級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是無法比擬的了。正因為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絡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後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實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於是,這燈也就活了,不再是靜止的,沒有生氣的了。

二、擺正教學的詳略

剛拿到這篇文章,總覺得這也不捨,那也不棄。老舍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捨。在初次試教的時候,連什麼是“臘八粥”“臘八蒜”也讓學生去讀,去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麼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是自己總不敢放手。臘八如此,就更不用說其他日子了。於是,教學便也了小腳走路,躡手躡腳了。所幸的是,經過一次次的磨課探討,終於明白,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亦有詳略之分。該舍的時候,還是得大舍。在老師們的建議下,我第二次上課時作了調整。

處理重點語段,我先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反覆地想象來展開,然後讓學生談感受。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自由感知文字、自由和文字對話,在交流彙報在交合彙報中進行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最後迴歸文字——說說老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我此時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點1、這麼熱鬧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請說一句完整的話。語言訓練點2、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臘月初幾就已經開始了,首先第一個好日子是——其次是——接著是——最後是——。 同時,對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我積極進行了有效的評價理答:1、兩個問題,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真不容易。誰再來說說?2、你的表述真有條理。3、太神了!這麼長的句子你都能說得這麼流暢、完整。誰也能向這位同學一樣說說?4、哇!在表達中,你能加進自己的語句,使句子表達得更加具體,向你學習!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敘述順序,老師提示質疑,重讀課文,鍛鍊縝密思維,然後瞭解文中詳寫與略寫的日子。既遵循了學習的規律,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在滲透本課的表達方法時,針對文字的內容特點,選擇了一個教學內容點設計了語言訓練說話句式,用積極的評價來給予學生積極的迴應,激發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對學生回答給予及時的讚揚或者表示接受學生的觀點。使學生更願意參與問答,並在問答中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比如教“除夕”這一部分。我的過程是先讓學生讀這一段,然後說一說看到了哪些畫面,體會老舍一句一景的寫作方法,之後再通過自己的引說,讓學生體會到這熱鬧是“家家”“人人”“處處”“時時”的熱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好。

所以關鍵是,對於重點段的教學,我們需要可行的策略,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在這個環節,我還是應該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作者寫作的用心所在。這樣教學的效果定然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