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天氣的教學反思8篇

通過寫教學反思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在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完成後,老師們首先需要寫好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天氣的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天氣的教學反思8篇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1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語言不僅是幼兒學習的物件,更是學習與生活的工具。《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幼兒正確的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而3—6歲是幼兒語言獲得的敏感期,具有學習語言的巨大潛能,在這期間幼兒學習語言的量和速度是驚人的。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必須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其實,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入大班,孩子們繼續著值日生工作。幼兒園值日生工作作為幼兒教育的一項教育目標,有其獨特的實施價值和意義。其中“天氣預報員”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一項值日生工作。

本學期繼續開展天氣預報播報活動,每天早上安排一名幼兒當播報員,請家長提前為幼兒做好準備,並在前一天晚上帶幼兒觀看天氣預報並記錄下來,讓孩子背下來,並把稿子帶到幼兒園來。如: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由我為大家播報天氣。今天的天氣溫度19°c~23°c,白天:多雲,夜間:多雲。

實錄一:

今天,幼兒a開始播報天氣預報,還沒說幾句有些孩子注意力開始分散了,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竊竊私語的有,轉來轉去的有。幼兒a生氣地說道:“請大家仔細聽。”幼兒a的話語提醒了大家,所有人開始認真地聽下去。可是又沒過多少時間,孩子們又開始躁動不安了。

分析和調整:

短短的幾分鐘的“天氣預報”,孩子們的注意力分散了兩次,對於“天氣預報員”的興趣從中班的新鮮到一段時間後的按部就班,到現在的無聊,不僅證明了幼兒注意力時間較短,而且說明了這種天氣預報播報形式的單一枯燥,已經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是時候變化一下形式了。

通過和孩子們的討論“如何能夠把值日生播報的天氣預報變得豐富有趣?”孩子b:“值日生播報完後可以提問。”孩子c:“可以加入像電視裡的晒衣指數、感冒指數,還有那個提示。”孩子d:“我們可以自己設計記錄表啊!”大家一致同意:作為“天氣預報”值日生的幼兒自己設計記錄表,自己記錄、自己播報、播報後提問。

調整後:

今天自由活動,一群孩子圍在一起,“我的記錄表是這樣子的”,“我也設計好了,我都等不及想用了。”第二天輪到幼兒b做天氣預報值日生,他拿出自己設計的記錄表向大家展示,播報天氣時所有幼兒都聽得非常認真,播報完後幼兒b開始提問,“今天最低溫度、天氣情況……”,大家踴躍舉手。

實錄二:

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對於“天氣播報”已經得心應手了,有模有樣,語言也豐富了:“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的天氣預報由我為大家播報。根據上海氣象臺昨天晚上釋出的天氣預報。今天的天氣溫度19°c~23°c,白天:多雲,夜間:多雲轉陰,東北風2—3級。請大家注意早晚出門穿上外套,預防感冒。”但是今天他們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有一臺電視機,我們站在裡面做天氣預報員的話就更好、更像了。”

分析和調整:

社會教育對幼兒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內容具有鮮明的生活化、廣泛化,這一特點使該領域的活動在組織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對執教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上述實錄體現了教育情境需要真實性。教師在社會活動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萌發幼兒的社會情感,保證情境具有一定“真實性”。既然幼兒提出了這個要求,就說明他們的活動需要“真實性”。而後我們也為他們提供了一臺“電視機”,同時還為他們準備了話筒、眼鏡等裝飾物。

調整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原先不願表達表現的孩子們對於各種活動都樂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說話語句完整了,而且還能用上很多修飾詞句,例如成語、排比句(有的……有的)等。

實錄三:

今天輪到幼兒e播報天氣,她有模有樣地站在“電視機”裡,拿著話筒,帶著眼鏡和領帶,清晰地播報完天氣。“好了,天氣播報完了,接著我給大家播報一條最新的新聞:昨天我們小區發生一起摩托車盜竊事故……”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新聞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大家討論著、交流著,氣氛熱烈非常。“我也有新聞,我也想播報……”“我也是,我也要。”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想上“電視”。一幼兒大喊:“別搶了,那我們就像電視臺一樣每天播完天氣後播報新聞吧!”大家一致同意。從那天起大家的興趣又被提起了。

分析和調整:

興趣的發展引起各方面的發展,“天氣預報員”是一個為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平臺,同時也是建立在幼兒語言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播報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發展。

調整後:

每天的“大2班電視臺”開播時間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無論是誰做值日生,在完整播送好天氣預報後,都是那麼努力地、完整地、好聽地播報新聞,從地方新聞到中央新聞,從國內新聞到國際新聞,從“偷雞摸狗的罪犯”到“扶老人的英雄”,從“世界和平”到“大小戰爭”,每條新聞後都不忘加上自己的評論。孩子們的言語越來越完整,想法越來越豐富,觀點越來越獨到。

收穫:

天氣預報的形式讓幼兒充滿自信在探究科學的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讓幼兒學習用準確的詞彙、流暢的語句進行表達,也是我此次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天氣預報活動中,我十分注意幼兒語言的發展,在這一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班裡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不平衡,有的敢說,卻表達不清;有的心裡明白,卻不敢表達——————為了給每個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我有意識地聽取各個孩子的意見或建議作為調整方向,並隨著活動開展的深入,把活動的時間延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表達表現。起初,積極參加活動的幼兒都是敢說話的、能力強的。但在一段時間後,能力相對弱些或不敢當眾報告的幼兒有了表達的機會。漸漸地,那些膽小的、表達能力弱的幼兒,在小組夥伴的支援下,和老師、小朋友的鼓勵下,也變得自信和大膽了。

從“天氣預報員”到“新聞播報員”,從“隻言片語”到“侃侃而談”,我班開展的天氣預報活動,激發了幼兒觀察大自然、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提高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在玩中瞭解大自然,從而為他們關愛環境、關愛動植物、關愛自己的生活奠定基礎。

評審意見:作者圍繞學習《指南》後,對幼兒語言發展特點、語言教育目標與語言教育應滲透幼兒一日生活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並以幼兒值日生工作的天氣預報為例,闡述了她的實踐。通過三個實錄案例,可看出“天氣預報員”活動的步步深入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也加深作者對《指南》指導並調整自己教育行為作用的認識。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2

?天氣預報》這部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密切的聯絡,在教學中,我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從實踐出發,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像《天氣預報》這樣的課型,很容易把它上成資料介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因此,需要我們在上這類課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自己開發一些活動。這一課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設計天氣符號以外,還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天氣諺語,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經歷科學過程,體驗科學的魅力。

2、明確學習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師生交談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理解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

3、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多媒體課件能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而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將視、聽融於一體,把聲、形、色、動態和靜態加以組合。這些形式多樣的資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儘快進入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在其頭腦中形成“為什麼?”“究竟是怎麼回事?”的疑問,探索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得原本比較枯燥的知識性內容,變“活”了;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在課後我還發現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加以完善,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教學。

總之,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中的每一個標誌,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3

課是對前三課的一個總結,把學生所學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規整。我以一個小短片天氣預報引入,讓學生感覺輕鬆愉悅,很自然就將學生拉入課堂氛圍中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天氣預報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之後在讓學生舉例說明天氣變化影響生物行為的例子,學生通過敘述從不同的方面啟發了思維。科學自助餐中的氣象諺語,學生很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所以我又向學生介紹了一些不同地區的氣象諺語,使學生了解到了各個不同地區的天氣現象。

接下來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那就是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但是如果採用看圖講述的方法,會很枯燥,結合這點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我決定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手段相結合的靈活教法,這樣給學生創造了更大的思維空間,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活躍思維。而這一環節的設定也受到了老師們的普遍好評,說內容不僅不枯燥了,反而更活了,自己也在享受著知識大餐。

而本節課的亮點我採用科學活動小小天氣播報員的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也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播報天氣情況,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天氣符號,也鍛鍊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也是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有機結合。

但是,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時間的把握上,我拖堂了2分鐘,這一點是課堂大忌,因為在活動環節時間沒有控制好。其次是老師們向我提出的,那就是提問時還要照顧到後面的孩子,可能是我考慮要調整課件,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好,沒有注意到這點,還有就是對於一些課堂生成性的問題的回答,這點我自感慚愧,因為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確實不足,我還要加強學習,因為科學是很嚴謹的。

每一次歷練對我來說都是成功的基石,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4

本課是七年級地理《天氣與氣候》的開篇第一課。這部分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絡。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從實際出發,將生活中身邊的現象帶入課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 練習時即將生活融入課堂

本節課,我以11月9日的初雪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說出雪後的種種變化和與平時生活的一些不同;在引導學生對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描述,從而引出天氣的概念。

將天氣帶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利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利的地理。

2、 明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室的啟發引導下,師生交談討論,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體驗來理解地理知識,從而完成本節課的預定教學目標。

3、 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圖片、視訊和背景音樂的運用,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也能更加直觀地把教學中的抽象概念直觀化、具體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身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5

星期二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天氣預報》。我按照流程安排重點落於天氣圖形標誌,以記錄本周天氣結束。沒想到孩子們對於預期重點接受很快,我感到難度不夠,教學內容不太飽滿。聯想到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對於災害性天氣的頻繁介紹和近些年災害性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干擾、生命的威脅,我臨時加上了對此主題的討論。

孩子們對於這個題目非常關注,討論也極其踴躍。現在的小孩兒也真是不得不叫我佩服,地震、颶風、海嘯、雪崩、泥石流、龍捲風,甚至火山噴發,幾個常見的災害性天氣被他們一口氣說了出來。孩子每說一個我都加以介紹說明。從前兩年的印尼海嘯到遙遠的龐倍古城,我在心裡慶幸:多虧平時自己興趣廣泛,得空也靜得下心來讀幾頁雜書,才能在這臨時關頭頂上幾句。看著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我暗自得意。

哪知突然一個聲音突然響起來“老師,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我一下子楞住了。我只是從介紹厄爾尼諾現象的一篇文章中得知這個奇怪的名字是取自於上帝最小的兒子,但至於更多的科學道理,我只是草草地翻看了一下,覺得很枯燥就放下了。可也沒別的辦法,我硬著頭皮說了幾句。雖沒說完卻不得不嘎然而止。我尷尬地看著孩子們,他們卻正期待地等著我。

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我顧作神祕地佈置下了作業“瞭解厄爾尼諾現象、收集厄爾尼諾現象的資料”。可心裡的那份“心虛”卻久久讓我不能平靜。對於知識的不求甚解讓我成了所謂的“半桶水”,沾沾自喜的我終於在孩子面前“露了怯”。剛才還在他們的關注中竊喜,現在卻發覺自己是那麼貧乏。我終於從實踐經驗中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即便是面對孩子;只有不懈地追求知識,才能更完美地接受挑戰,因為我面對的是孩子!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6

?多變的天氣》是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回顧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下面將本節課的教學體會作以下總結。

成功之處: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重點、難點處理恰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整節課以活為突出特點。整節課在教學設計上,遵循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理念,儘可能挖掘教材中可以聯絡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到氣象知識其實就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課前我就讓學生注意觀察最近3天的天氣狀況,並以問題同學們最喜愛什麼樣的天氣?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在授課過程中,採用小組互動、同桌之間你畫我答等活動方式學習並有效掌握課堂所學。同學們在相互協作、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牢固掌握了新學的地理知識,充分發揮了 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討論,激發了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談到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平時通過哪些現象或途徑來了解天氣的變化呢?有的學生答看動物識天氣,有的同學看雲識天氣,還有的同學通過網上搜集,打電話121查詢等小知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平時應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知識的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身邊的地理現象。

在學習表示風力和風向的風向標符號時,我給學生介紹了左手法則,讓學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外,四個手指的方向即風向,拇指的方向即風尾,雖然左手法則不是課本上的內容,但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演示,我發現學生對本來是難點的這一內容領會很快,積極性也很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本節課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按照關注天氣狀況——歸納天氣的特點——活用衛星雲圖以及天氣符號——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序列設計問題,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授課中我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夠,沒有調動全體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也許忽略了很多學生精彩的講解。這方面今後我還需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靈活地駕馭課堂。

教學環節風的知識點設計得不夠緊湊,雖然設計了小活動左手定則,讓學生在小遊戲中學習風向和風尾的知識,但沒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指導,部分學生在判斷風向上還不夠靈活和準確。

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及團體合作意識還需加強,同時在教學環節上還需加強對學生所學知識及時檢測和鞏固。

另外我的課件製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以後應加強學習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操作,更要多向優秀的老師學習課件製作,取長補短,並從過去的自己身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總之,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我要不斷加強自身業務素質,不斷拓寬專業知識,使我的地理教學之路越走越寬。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7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幫助學生化解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開啟學生探究的閘門和思維的通道,引導學生走進文字,並將閱讀的主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思維和情感融進了作品靈魂的深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對文章的主題把握準確,有的學生的分析比我預設的答案還要全面,表現出較高的個性閱讀鑑賞水平。

1、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作者從哪些方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各抒己見說出自己最欣賞的是哪一方面,說出欣賞的理由;作者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麼;作者在寫白楊樹的外部形態時,具體從幾個方面去寫的,各寫出它們什麼特點,具有什麼深刻涵義;想一想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含義是什麼?白楊樹象徵什麼?以上的教學環節,既抓住了重點,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不斷的動腦、動口、動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學習創造性也顯現出來了。

2、新課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體感知,教師們也因此而嘗試運用各種方式去進行整體感知。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如:禮讚白楊樹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線索:不平凡;樹的不平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使學生走進文字之中,從而在閱讀中體會到作者之所以認為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精神不平凡,這樣從而完成對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對文字後一部分的閱讀之中;然後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寫作手法並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3、注重了朗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讀。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叩住學生的心靈,引起心靈的共鳴。教學時,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朗讀。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相關的段落;提出問題,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邊讀邊討論;學生自己練讀,集體朗讀。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給學生的朗讀營造了情感氣氛,而且又變換了朗讀方式,既使學生有新鮮感,又使學生與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產生心靈的共鳴。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不應該人為地設定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天氣的教學反思篇8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麼規則,最後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於學生模仿和創作。

為了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我課前佈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瞭解。由於學生課前用心去收集,於是學生有話可說,想說,愛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接下來的初讀課文,我就採用以指名讀、四人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整體上體現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引入評價機制,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感情朗讀詩歌。學生讀得相當投入,讀得非常有水平。

為了讓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詩歌,我採用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圍繞“這節小詩寫了什麼規則?”“為什麼不遵守規則?”進行討論。很快地小組長在彙報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見解。以此為契機,並要求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校園裡、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我們該如何遵守它?並以此鼓勵全班同學仿照詩歌進行創作。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的學寫詩歌能力還是較強的。

但是這節課也出現了幾個失誤,預設與生成還是沒處理好。雖然課的第二個環節自己能無痕地轉變教學思路。但是當有學生談到的違反規則不是詩歌那四個小節談到的內容時,老師不能大膽放開,而是“牽著學生走”。本節課雖然非常重視感情朗讀的教學,但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老師還是繞不開。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慧更成熟些,讓課堂的生成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精彩!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