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5篇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都肯定接觸過事蹟材料,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需要強調條理清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5篇,感謝您的參閱。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5篇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篇1

顧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倫敦)院士,歐洲科學、藝術、文學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長、一級教授。

顧方舟,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1957年,他臨危受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問世後他以身試藥,冒著麻痺、死亡的危險,沒有猶豫,顧方舟和同事們首先把自己當作試驗物件,試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產的首批500萬人份疫苗推廣向全國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顧方舟借鑑中醫製作丸劑的方法,創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體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誕生,是人類脊灰疫苗史上的點睛之筆,發病人數逐年遞減,上百萬的孩子免於殘疾。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從1957年到2000年,消滅脊髓灰質炎這條不平之路,顧方舟艱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顧方舟在生命最後留下兩句話:“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2019年9月,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篇2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都帶給我深深的震撼,今年亦是如此。他們或是學術泰斗,或是熱血戰士,或僅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們的精神深深的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上。感動中國,是一個符號,但它不只是一個符號,它是一種力量,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看完以後,熱淚盈眶,讓我們走近他們,叩問自我,再感動中找尋本真。

-村,-老人年過八旬,以磨菜刀、剪刀為生,老兩口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裡,在家中收聽廣播時得知-發生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捐給災區,後來四川雅安地震,老人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掙下的辛苦錢捐出,自20-年汶川地震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37000元,對每個人意義都不一樣,對老人而言,是他幾乎全部的積蓄,對受到他幫助的人而言,是繼續生活的希望,對我們而言,卻是一種崇高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如感動中國評價,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老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給與我們的是超越平凡的力量。

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迴腸的一戰!被譽為鐵榔頭之稱的是中國女排現任教練-,早在-年,主攻手-幫助中國女排打敗了美國登上了冠軍的寶座,-年,正值女排隊員新老交替,青黃不接之時,-擔起了中國女排教練的重擔,卻累倒在工作當中。20_年,面對隊友的逝世,鐵榔頭再次走馬上任,本可以功成身退,卻又一次接下重擔,她為的不是自己的名聲,而是為中國女排榮譽而戰,為中國榮譽而戰。時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隨後帶領中國隊於20_年時隔16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臺,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_年重奪世界盃冠軍。隨著朱婷的一記扣殺,隨著裁判的終場哨聲,隨著國旗的緩緩升起,郎平帶領中國女排時隔11年站上世界巔峰,電視機前多少人為之震撼,感動溢於言表。郎教練,我只想對您說一句,我以你為榮!

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現實版尋孤記在這裡上演,-夫婦經歷過孩子的一次意外走失後,體會到失去孩子的那一份無助的焦慮的心,20-年,夫婦二人建立尋子網站,-更是辭掉了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8年來,網站不斷壯大,到現在志願者已有15萬之多,茫茫人海,搭建起一條條回家的橋樑。作為一名當代青年,以前無法理解孩子丟失為人父母當時的心情,隨著慢慢長大,電影《親愛的》、《失孤》裡那種深深的親情打動了我,-夫婦圓了一個又一個父母的夢,他們值得我尊敬,我也想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感動的人,也許再過多少年,人們忘記了他們的名字,但是我們忘不了的,是背後蘊含著的中華民族優良精神。讓我們向他們看齊,從自身做起,為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而奮鬥!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篇3

2021年,一部反映全國脫貧攻堅題材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火了,豆瓣評分9.5,片子的主創是香港的媒體人陳貝兒。出發前,她看到許多西方媒體對中國脫貧成功的質疑。陳貝兒覺得作為一個媒體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報道就信以為真。是真的要親身去看、去聽。陳貝兒出生在香港,生長在溫哥華,一直生活在繁華都市的她對貧窮沒有什麼概念,對去脫貧地區的艱辛是她未嘗預料的。為了拍攝懸崖村易地扶貧搬遷的原因,陳貝兒兩次攀爬天梯上懸崖村,來回共一萬多級,每次花費十幾個小時,累得腳軟不說,有恐高症的她身體一度抖到不行,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去怒江拍攝交通扶貧時,陳貝兒不顧危險,親身體驗了過去百姓過江用的溜索。一路走來,對於西方媒體的質疑,貝兒也有了自己的認知與看法。

陳貝兒:我拍攝之前就看過一些外媒的報道,說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後很不習慣,配套又不好,但是我自己親眼看到的不是這樣的。我真的非常震撼,從這一點我就看到,國家是很大手筆,也不惜代價的,國家為了脫貧的決心是非常強大。歷經3個月,陳貝兒一行5人,穿梭全國6個省份,10個脫貧地區,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嶺,拍攝製作了12集紀錄片,全面詳實地見證了中國的脫貧之路。《無窮之路》播出之後,出乎陳貝兒的意料,不僅內地觀眾讚譽不絕,香港觀眾也好評如潮。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篇4

1、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13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

2、蘇炳添,1989年生於廣東,從小就表現出了良好的運動天賦。2004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就以11秒72的成績奪得第一,成為轟動一時的追風少年。

3、之後他又被選拔進了省隊、國家隊,成績突飛猛進。2011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周偉保持13年之久的全國紀錄。之後的兩年,蘇炳添一直雄踞中國男子百米第一的寶座。而對於這些成績,蘇炳添並沒有感到滿足,因為他要向國際水平挺進。

4、2012年5月6日,在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04奪冠,但因比賽超過了國際田聯規定的賽場順風速上限,成績不被認可。但此次初試鋒芒,讓他信心倍增。同年8月4日,在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蘇炳添以10秒19的成績晉級半決賽,但在8月6日的半決賽中,他卻只跑了10秒28,無緣決賽。

5、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開創了黃種人百米短跑成績的新紀元。

蘇炳添沒有贏得冠軍,輸了比賽,但他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滿足的努力,贏了每個0.01秒的進步。人生猶如賽場,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也要進行比賽,不可能總是贏。但是,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奪取哪怕是一寸,哪怕是0.01秒的進步,即便輸了也無妨,因為有進步的輸就是贏。

感動中國前三人物事蹟篇5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蘊的研究,最早見於其《從豔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基於過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說”“境界說”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於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於言外之意蘊者為美的美學品質。葉嘉瑩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髮現,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為這段不為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鬱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託名女性敘寫所表現的“雙性心態”,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蘊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鬱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蘊和雙重心態。東坡詞意蘊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後遁而為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稼軒詞意蘊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盪;朱竹垞詞作意蘊的深曲,只是由於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衝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於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詞深受後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為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同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豪傑,竹垞詞才真可稱為“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為,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標籤:事蹟 感動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