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5篇

如果想要寫好一篇心得體會,我們就必須對事情的發展經過了如指掌,優秀的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路上的重要文字,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更多經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5篇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篇1

記得有位教師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可見,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樑。純真的愛心是“施愛〞的根底。有人說:一切的教育方法,一切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對幼兒無比熾熱愛的心靈中。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到愛孩子。剛接觸孩子,他們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對於一些童趣十足,憂傷大雅的舉動我總是寬容對待,欣賞他們的可愛之處,保護他們珍貴的自尊心。

真摯的情感是“施愛〞的前提,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傳導,教師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到達思想的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翻開幼兒的心扉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充滿自信,充滿歡樂的人生大道,這比什麼都重要。

尊重幼兒是“施愛〞的關鍵。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有禮貌的對待幼兒。嚴厲的責備和不適當的批評都會招來失敗,甚至導致師生的.對立。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強,對他們的的教育方法是:避開嚴厲的直接批評、儘量和風細雨,說服教育。

瞭解幼兒是“施愛〞的途徑。教師對幼兒的情況要深入瞭解,對幼兒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更好地接觸到幼兒情感的點子上了,這種接觸點就像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老師用心去多方面地瞭解幼兒,然後適時地進行鼓勵,這可能改變幼兒的一生,畢竟,一個人人品好、城實、最可貴。

教師生活在幼兒中間,深知幼兒需要教師的關心與保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幼兒,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兒。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神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力量,通過集體力量,通過集體關心,使幼兒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

魏書生老師說:“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使我們無愧於孩子,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榮耀稱號。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篇2

學習了“張偉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深地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他們用樸實的語言,真切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詮釋了新時期的師德新內涵,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在他們的先進事蹟的感召下,在榜樣的力量和影響下,鞭策自己,鼓舞自己,自覺踐行高尚的師德風範,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斷加強師德師能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技能。

一、把愛撒給每一位學生。

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愛。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著名教育學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張偉老師用自己春風化雨般的愛心,滋潤著顆顆童心,以自己無言的大愛為殘疾學生撐起一片天,譜寫孩子們多彩而又美滿的人生,讓“殘月”同樣成為熠熠生輝的“圓月”!一位常年堅持在水上學校工作的老師。用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這樣評價他:我願做一盞永遠不滅的航標燈。

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伸出溫暖的雙手,獻出真誠的情和愛,扶持他們一步步長大。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著千家萬戶,連著祖國的未來。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這和教師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

二、自存高遠、無私奉獻。

學習了張偉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受益匪淺,內心澎湃!是啊,想自己當初剛踏上三尺講臺時,滿懷壯志,也經歷過成功與失敗,但與他們相比,發現自己是那麼的平淡。他們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情與無私的奉獻。他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奉獻一切,把校園裝點成花園,不愧為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園丁,他的事蹟可以點燃激情,我想自己應該拿出勇氣和熱情,更好地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三、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教學效率。

沒有研究就沒有教育的推進,沒有研究就沒有教師專業的發展。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在默默創意間,延續師德,延展智慧,延伸創新,從不斷重新整理的記錄,讓我們感受到了沈老師那獨立向上的人格和勇攀高峰的可貴精神。反思自己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不足,張偉同志的事蹟給了我們啟發,教育研究就要從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始,在教學中研究,在課例中研究,在實踐中研究和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作為老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使者,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努力踐行者和積極推進者。首先需要有愛心。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能啟用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心智,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內心如火一般熾熱,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為全體學生服務,這樣才能燃起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熊熊之火。激發學生的鬥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有“克敵制勝”的決心,這樣才能在“創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堅戰。

學習了張偉同志先進事蹟,我深深體會到: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在蛻變,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更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讚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裡比在家裡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有一首詩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做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師魂;有一種魔棒最為神奇,那就是粉筆;有一種平臺最為神聖,那就是講臺。

師這一高尚的職業,就應該勇敢地錘鍊自己。如果我是一塊磚,就應該屬於巍峨的萬里長城;如果我是一抹紅霞,那就應該染遍祖國的萬里山河。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篇3

今天晚上系裡舉辦了優秀畢業生回校講座,請了三位優秀畢業生,已經聽了幾次畢業生講座了,感覺每次從請的畢業生的型別還是男女比例上都特別好,今年是兩男一女,既照顧到男生又想著女生,以方便解決不同人的問題,而且今年請的畢業生無論從從事的工作型別還是工作年限上都有所差異,三位學長學姐既有從事技術的,還有做市政設計的,還有做施工方面的,基本涵蓋了我們專業以後主要的幾個方向,感覺還應該請一個研究生講講,為那些考研的指導一下,也許是工作的特點的塑造吧,發言是給人的感覺很是不同,有人豪邁一點有人細膩一點。

做施工的學長感覺說話頗為風趣,從甲方乙方還有施工單位等方面對施工方面現在的狀況加以介紹,而且對考研三類人給了很好的形容,雖然學長說自己只畢業幾個月,但感覺學長一直在不斷學習,而且告訴我們現在該幹什麼,該怎麼做,對將來我們工作以後該怎麼做也說了很多,並用“五勤戲”,眼勤、耳勤、腦勤、嘴勤、手勤。而從做技術支援的學姐那裡感受到正像學姐所說做人要踏實,學會溝通交流的能力,該決斷回答的時候就要準確回答,不能含含糊糊,很多東西不能被侷限,自己反而被自己所禁錮,感覺自己現在的溝通能力一直是很差滴,確實需要很好滴鍛鍊,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逼出來的,我記得一個畢業的學長說過:人不逼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多麼優秀,其實感覺很多東西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看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害怕去做。

感覺做設計的學長,知道的好多,也許經歷的比較多,閱歷好事要靠自己去豐富。感覺吧好像還是時間問題,也許人歲數大了就比較有氣場吧,感覺老師說話和剛畢業的就是不一樣,感覺有威懾力。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篇4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名字已傳遍全國,她將成為影響一代教師的楷模。5月8日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未脫離生命危險。她目前的病情更牽動著人心。每人含著眼淚排著長長的隊伍,目送著張麗莉同志從佳木斯的醫院由二輛最先進的救護車轉往哈爾濱的一所醫院,這個不平凡的瞬間感動了國人,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我們落淚了!

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的感人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學校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張麗莉老師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行為,值得我們全社會來學習。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至普通的百姓。我們要向“最美教師”學習: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為這位“最美女教師”祈禱、祝福。崇高的師德,源於我們教師心中的大愛。張麗莉老師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在生死一線之際,沒有考慮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義無反顧地一把推開了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的事蹟再次向社會傳達了教師的美,彰顯了一位人民教師無私、偉大的品格。她用行動來詮釋“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嚴謹篤學,勇於創新,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這一我們教師一生努力的目標。這樣的教師,對得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稱得上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張麗莉老師在自己的生命和學生生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生,用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無私大愛,展現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更向全體工作在教育戰線的人民教師們莊嚴地宣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尚的師德仍是教師不懈的追求,是我們千千萬萬普通教師的驕傲和自豪,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學習她那種大愛、捨己為人的精神和高貴品質。(心得體會 )今天,“最美女教師”的付出,讓我更加堅信著愛的存在、愛的無私和愛的偉大。社會呼喚教師師德的高尚,更需要師德高尚的教師。我們要向張麗莉同志學習:

一、學習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張麗莉同志面對生死考驗,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助學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英雄的壯舉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是當代優秀青年的傑出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她的高尚情操,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二、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張麗莉同志參加工作以來,用她的全部熱情和勤奮進取鋪設了無悔的從教之路。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在師傅課堂上聚精會神,一直堅持聽課5年,事發當天還連續聽課兩節,聽課學習成了她的一種習慣。她承擔兩個班的教學任務,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她把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一視同仁,寧可放棄休息時間也不願放棄一個孩子。在九年級一次考試中,王睿同學的語文成績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淚水,像媽媽似地說:“孩子,再哭我會心疼的。來,老師幫你分析原因,咱們一起努力把成績提上來。”一席話,讓孩子心中的悲傷全部融化在這溫暖中,變成了向上的動力。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為師者對職業的熱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情感、一份無私、一份熱愛。我們要學習他的崇高思想,牢記使命,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

三、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張麗莉同志母親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個人撫養她讀完大學,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但她連續三年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資助貧困學生。由於學校維修,九年級學生搬到第四中學,離家遠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來不及吃早飯,她就自己出錢買一些餅乾放到班級。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品去看望;學生過生日,她在黑板上寫上祝福的話;夏天天熱,她在地上撒水為學生送來清涼;冬天天冷,她用電水壺燒水給學生送來溫暖;體育課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家長會天氣熱,她自己掏錢給每位家長買冰棍;放學時學生等不到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正是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感,熔鑄了師魂的真諦。我們要學習她高尚的師德,恪盡職守,甘為人梯,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學習她勤奮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職業理想。張麗莉同志的座右銘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經常在網上進行教育教學交流互動,積極參加市、區、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還自己出資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專業水平得到了較快的提高。在年輕的班主任當中,她是最讓家長信服的好朋友、領導放心的好同志、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她用執著的熱情收穫了累累碩果,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來晚走,經常帶病工作。我們要學習她勤奮進取的精神,加強學習,爭創一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學校是教師教書的場所,同時也是育人的場所,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決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她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克盡職守,愛崗敬業,將自己的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英雄教師張麗莉學習,就是要學習她對學生的關愛和臨危不懼、捨己救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精神。關愛學生是我的責任,青年學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優秀傑出的接班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事業是人類崇高的事業,我要向抗震救災的英雄學習,熱愛教育事業,嚴於律己,教書育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向英雄張麗莉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生命所闡釋的師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不僅要努力學習,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而且要不斷進取,頑強拼搏,使自己的行為成為世人學習的典範。

潘從正事蹟心得體會篇5

2021年4月7日,南海,碧波浩瀚。

“海牛開始入海!”科考船上,響應指令,名叫“海牛Ⅱ號”的海底鑽機緩緩入海,沒進深藍,抵達水深2060米的海底,完成姿態調整後隨即向下深鑽231米,一舉重新整理了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

發出指令的,正是“海牛Ⅱ號”的締造者——湖南科技大學教授、海洋礦產資源探採裝備與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萬步炎。作為“海牛”專案組首席科學家,此時他興奮、激動,強烈的自信湧上心頭——外國人能幹的,我們也能幹,還能幹得更好。

從研製出我國首臺深海鑽機到“海牛Ⅱ號”,20多年來,萬步炎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推動深海鑽機技術由“零”的突破到與世界先進技術並跑甚至領跑。

萬步炎出生在湖南華容縣,幼時,家裡享有每年幾百斤穀子的救濟,因為他有一位從未謀面的外公是紅軍烈士。在洞庭湖畔長大,浸潤在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中,“家國”二字深深刻印進萬步炎的心裡。

小時候的萬步炎喜歡天文,“什麼都想搞清楚”,同學的書被他借了個遍。他常為親戚們科普飛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給媽媽解釋船為什麼會在水面上航行。“只要有什麼新鮮事,就願意去嘗試”,萬步炎認為自己“現在也是一個‘老頑童’”。

好奇心和求知慾是科研路上的動力,但選擇從事海洋勘探技術研究,萬步炎並不只因為興趣。1985年,萬步炎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長沙礦山研究院工作。一次偶然,他接觸到了“海洋採礦”這個陌生領域,發現我國海洋勘探開發技術嚴重落後。以國家需要為己任,長沙礦山研究院新成立海洋採礦研究室,他第一個報了名。

深海礦產資源豐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海資源歸全世界共同使用,遵循誰有能力先勘探,誰就具有優先開發權原則。面對西方國家的“藍色圈地運動”,受海洋技術落後所限,中國只能望洋興嘆。海洋礦產資源勘探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方式,開展海洋勘探技術研究,時不我待。

1992年,萬步炎受邀前往日本開展合作研究。一年後,萬步炎被對方以百倍於國內的高薪挽留:“你很優秀,可惜你們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整體實力不行,留下來吧。”萬步炎拒絕了,日方的技術封鎖和對中國人的歧視深深刺痛了他。

為什麼不行?憑什麼不行?萬步炎一遍遍問自己。“國家每一個落後於別人的地方,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他發誓:一定要努力,讓海洋勘探技術超過國外。

回到國內,萬步炎埋頭苦幹,組織參與礦產資源管道輸送系統等課題研究,為“下海”做了大量理論積累。1998年,萬步炎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協助開展裝置海試。整整一週,暈船的他吐得昏天黑地。但比暈船更難受的是,他看到船上小到塑料取樣管,大到絞車,都是“洋品牌”,重金從俄羅斯租來的海底鑽機工作了一個航次,卻顆粒無收。

海底低溫高壓、地形複雜、海水導電性和腐蝕性強,要想獲取深海礦產資源樣本,取得精確的海洋地質勘探資料,海底鑽機是必備的裝備。西方不賣鑽機,租的又不中用,我國決定自主研發深海鑽探裝置。1999年,經過公開招標,萬步炎所在團隊接下了任務。

“別人‘卡脖子’,我們要闖出新路子!”沒有任何可借鑑參考的技術資料,一切需要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帶著湖南人身上那股“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萬步炎誓把深海鑽機造出來。

萬步炎自學機械設計、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計算機軟體等知識,“不但要學,還要成為專家”,除了休息,他不是在書房,就是在實驗室。深海鋰電池技術、深海控制與視訊影象傳輸技術、深海液壓技術、深海電機與變電技術,一項一項,萬步炎掌握著深海鑽機制造的“密碼”。

他邊學邊幹,從原理到零部件設計,再到製作成型。“難題不解決,晚上就不回去”,試驗、失敗、再試驗,五、六個人的團隊經常幹到凌晨,夜以繼日、迴圈往復。

2001年,第一臺樣機出爐,搬上科考船,卻因超重未能下海試驗,需要從4.5噸減重到2.5噸。給裝置減重的難度不亞於從頭做一個,但不信邪的萬步炎沒有灰心,“結構、零部件重新設計、重新制作,一克一克減”。

2003年,我國首臺深海淺層巖芯取樣鑽機終於海試成功,在海底下鑽0.7米,打下第一個“中國孔”,取回了礦石樣本,邁出了中國海底鑽機挺進深海的第一步。

萬步炎信心大漲,再接再厲。當時,鑽機一次只能鑽一個孔取一次芯。2005年,萬步炎團隊成功研製世界首臺“一次下水多次取芯”的富鈷結殼專用鑽機,大大提高了取樣效率,從海底傳回的影象也由黑白升級成彩色。2007年,萬步炎由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鑽機越鑽越深。2010年,團隊研發的深海深孔巖芯取樣鑽機,又把海底鑽探深度推進到20米。國際公認50米是難以跨越的難關。2015年,“海牛Ⅱ號”的前身——“海牛號”在3000米海水下下鑽了60米。由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該項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