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事蹟心得體會5篇

一份優秀的事蹟必然能給更多人帶來啟發,這也是我們寫作的目的,一篇有效的事蹟材料能夠凸顯宣傳典型,推動工作的效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事蹟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事蹟心得體會5篇

事蹟心得體會篇1

一個名字,越來越讓人們熟悉;一些事蹟,越來越讓人們感動。這個人就是黃文秀。6月17日凌晨,時任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的黃文秀,在返回駐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生命雖短暫,光華卻璀璨。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黃文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生動地詮釋了催人奮進的擔當和奉獻精神,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使命是不變的誓言。誓言意味著承諾,一次承諾,一生踐行。“我是一名黨員,是來自百色革命老區的壯家兒女,將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這是黃文秀的諍諍誓言。黃文秀把誓言刻於心、踐於行,她從貧苦人民中來,又回到貧苦人民中去,矢志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認真履行報效國家、建設家鄉的承諾。黃文秀用堅守誓言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放棄理想信念,始終朝著入黨志願指向的夢想和目標堅定地前進。

初心使命是應盡的責任。責任如炬,照亮前行的路。黨員幹部一旦走上了“崗位”,就意味責任在肩,就要將“責任心”固牢。黃文秀任百坭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始終牢記脫貧攻堅的責任,為脫貧攻堅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她埋頭苦幹,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黃文秀以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把責任和擔當體現在為群眾幹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上,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好務、擔好責、盡好職。

初心使命是崇高的事業。強烈的責任心來自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貞,是黨員幹部為黨的事業奮鬥的思想基礎,是做好工作、成就事業的重要思想保證。黃文秀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幹、不為名利,與群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她顧大家舍小家,沒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沒有時間照顧殘疾母親和重病父親,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黃文秀用不斷強化事業心、始終保持進取心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堅持百折不撓、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追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青春無悔。黃文秀不愧為新時代的光輝典範、青年楷模,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9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蹟感悟

“一個人,燃盡了青春,把愛與希望種在無數人心中……你賦予的力量,再艱難的道路,我們繼續著征程……”最近,在廣西百色市,許多人都在動情地傳唱著這首名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為哀悼因公殉職的黃文秀所作。

對於百坭村的村民來說,黃文秀這個名字飽含深情:北師大碩士畢業的女娃娃,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讓百坭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實現了貧困戶戶戶有產業,村集體經濟專案增收翻倍。習近平總書記稱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她從革命老區走出來,又投身於貧困山區建設,面對險情,朝著受災群眾方向篤定前行,強降雨引發的山洪讓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這是一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產黨人,她以無悔青春詮釋了一名黨員的初心與擔當,踐行了入黨時的誓言。縱觀歷史,“逆行”也是我黨一脈相承的優秀品質。革命年代,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探索國家出路上負重“逆行”;災害第一現場,黨共產黨員率先馳援;災情最重的地方,共產黨員衝鋒在前……正是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在砥礪前行中亮起了黨旗,照亮了新時代的“長征”路。

“ 逆”的是環境險情,書寫的是時代命題。有人說農村是“3億人離家的世界”,黃文秀卻說“我就是要回來的人”。她投身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將“鄉村振興”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讓青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綻放芳華。面對的惡劣的天氣,她選擇做風雨中堅定的“逆行”者,“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黃文秀的初心,樸實而堅定,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

“行”的是英勇無畏,彰顯的是使命擔當。回顧3月剛上任時受到的挫折,黃文秀寫道:“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繼續前行。”她把自己的扶貧路比喻為“新的長征”,從“新手”到“熟路”,面對險阻從未退縮,也不曾放棄。如何尋找扶貧最佳路徑,徹底改變貧困面貌,考驗的是黨員幹部克難攻堅的智慧,檢驗的是執政為民的使命擔當,越是緊迫,越要實幹,越是困難,越要突圍。

“衝”的是大愛大義,擦亮的是先鋒底色。“百色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自己的家鄉,面對如此情況,怎麼還有理由不回來呢?”黃文秀決口不提家庭困難,毅然投身到最艱苦、最偏遠的鄉村山野。即使是在陪護父親做完肝癌手術不久,仍惦記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連夜冒雨也要返回崗位。她像一名戰士衝鋒在前,將火熱的青春化作號角,激勵更多黨員幹部砥礪前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這條脫貧攻堅的“長征”路與初心永伴,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讀懂“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初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事蹟心得體會篇2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托,肋骨斷了兩次。後來縣裡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裡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過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後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隨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說。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裡走遍華坪縣榮將鎮、石龍壩鎮、興泉鎮、船房鄉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里到達船房鄉華榮村後,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著雙腳劃過水面。

自20__年創辦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儘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餘公里。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今年大學聯考又創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著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後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大學聯考打個漂亮仗。

事蹟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這篇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楊靖宇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警衛旅轉戰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渴了,抓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棉絮或樹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當敵人將楊靖宇割頭刨腹後,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革命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還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業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就如詩人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中的一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事業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著,活在我們心中,活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心中。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國家的財產,不惜以“頭顱不惜拋棄,鮮血可噴灑”的意志為抗日戰爭努力奮鬥。五次被抓捕,受盡各種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頭。在一次任務中,他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可是在這漫長的五天裡,他又是怎麼生活下來的呢?渴了就從地上抓一把雪吃;餓了,就把樹上的樹皮扯下來吃,沒有樹,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艱苦戰鬥,最後被殘忍的敵人割頭刨腹的時候,胃裡只有樹皮和枯草,沒有一粒糧食的蹤跡,誰看到這一幕後不會淚流涕下,淚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楊靖宇,我們永遠記住你!

事蹟心得體會篇4

9月25日上午,一場重要會議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主席臺上,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福州市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一級巡視員潘東昇的座位卻一直空著。

“我就坐在臺下,多麼希望潘局只是去接電話處理緊急事情,馬上就會回來,可他一直沒有回來。”回憶當天的場景,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施玉安數次哽咽,“我一直感覺他沒有走,還在指揮我們戰鬥……”

當天12時35分,潘東昇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倒在了會議的安保維穩工作崗位上,經全力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57歲。

從警37年,潘東昇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三等功1次,20__年榮獲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個人嘉獎。10月14日,福建省委釋出決定,追授潘東昇“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進一步引導和激勵全省黨員、幹部振奮精神,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毅然選擇人民公安事業

20__年8月22日,在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桃田村龍山會議紀念館,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時,潘東昇鄭重地在留言簿上寫上了一句話——“永葆對黨的無限忠誠!”

這句話既是潘東昇對福州公安隊伍的深情寄語,更是他一生的執著信念和動力源泉。

1984年,潘東昇以全班第一的成績,從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軟體專業畢業。“當時,國家資訊化產業正處於起步騰飛階段,不少同學勸他下海經商,老師也勸他出國深造,但他毅然選擇了人民公安事業。”潘東昇的大學同學和摯友郭建回憶說。

面對同學們的不解,潘東昇說:“是黨培養了我,人民警察是為群眾做事、保護一方平安的崇高職業,我想加入這支光榮的隊伍。”

從福建省公安廳的科技資訊化專家到三明市公安局局長、福州市公安局局長,潘東昇在公安隊伍一干就是37年。

“我對潘局印象最深的,是他到任福州後上的第一次黨課。”福州市公安局二級警務專員黃作璋說。在課堂上,潘東昇扳著手指給全市民警算“政治賬”“經濟賬”“感情賬”,脫稿講了兩個多小時,告訴大家要忠誠、乾淨、擔當,珍惜這身警服。

潘東昇是這麼要求別人的,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無論你在哪一個應酬上看到我,你都可以直接上來打我兩巴掌!”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局長林能響回憶說,在一次全警大會上,潘東昇拋下這句響亮的話,要求大家隨時都可以監督他。

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公安局局長,潘東昇麾下萬名公安民警,利益牽扯方方面面。但在今年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卻沒有收到一封關於他的舉報信。

在潘東昇心裡,只有個人的乾淨,才有做人的底氣、做事的硬氣、做官的正氣。

“老百姓邁進公安機關大門就是警情”

接處警工作是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治安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民警與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一項工作。

“老百姓有時會反映民警在接處警中存在推諉扯皮的情況,雖然已經要求‘首警責任制’,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隊支隊長宮偉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潘東昇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接處警情況。

“我認為,老百姓從邁進公安機關大門那刻起就是警情,哪怕是門口的一棵大樹倒了,只要是老百姓向警察反映的,我們就要接警。”潘東昇說。

從20__年7月開始,福州市公安局推出了接處警“首接首移責任制”,從源頭上解決基層一線“誰接警、誰處警”問題,大大提升執法質量和效能。

20__年1月至9月,福州公安機關接到群眾有效報警近93萬起,群眾對公安民警接處警滿意率達97.94%,位居全省前列。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破案。如何實現民生案件快偵快破,這也是潘東昇經常思考的問題。

他帶領福州公安在全國省會城市首開先河,建成一體化執行、集約化管理、24小時實戰化研判的合成偵查中心、合成情報中心,對有力震懾犯罪、快偵快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以“兩搶”(搶劫、搶奪)案件為例,福州市“兩搶”案件發案數從20__年的700多起減少到20__年的77起,破案率達100%。20__年,福州市治安狀況滿意度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位列前5名。

“儘量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

福清市是著名的僑鄉,出入境證件的辦理需求非常大。為了小小的一本證件,群眾經常要排隊、託人、找關係。為此,福清市公安局準備進行改革,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但在當時,全省乃至全國還都沒有先例。

時任福清市公安局局長的陳明俤為此專門請示潘東昇,潘東昇對他說:“凡是有利於群眾的事情我們都要做。在服務群眾上,我們就是要把‘有權力’變為‘沒權力’,儘量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我全力支援你。”

按照潘東昇的思路,福清市在福建省首創出入境24小時自助受理服務中心,群眾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從原來的7天變成“立等可取”。

心繫群眾、人民至上。37年的從警生涯,潘東昇始終忠實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

在三明市的鄉鎮農村,騎摩托車不戴頭盔,曾經是一個普遍現象。“有的群眾嫌麻煩,也有的是因為家庭困難不想花錢買頭盔,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死傷的悲劇。”三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回憶說。

20__年,潘東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職後,大力倡導“管理要硬到不敢為、服務要暖在心坎上”的執法理念,引導民警們“處罰不是目的,一定要幫助群眾把頭盔戴上去”。

此後,三明市公安局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頭盔行動”,推出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管理新舉措,如從原來罰款100元到不予處罰但要求群眾當場買頭盔戴上,還有的派出所購買頭盔讓群眾臨時借用,並給困難群眾送頭盔……

如今,三明市鄉鎮農村的馬路上,騎摩托車戴頭盔已成為群眾的自覺習慣,交通安全意識越來越強。

“你放心,天塌不下來”

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老平房宿舍裡,一張窄小的木床、一張破舊的桌子,被子潮溼散發著黴味……

20__年5月,潘東昇到三明市任職沒多久,就來到離主城區最偏遠的巖前派出所看望民警。當得知在全市96個鄉鎮派出所中,有一半以上的條件都如此簡陋時,他當即向民警們承諾:“我一定要給大家一個溫暖的家!”

很快,三明市公安局全面推開“暖警工程”建設,擠出資金改造鄉鎮派出所硬體設施。現如今,三明市基層派出所都有了食堂、浴室、洗衣房、健身房、文化室“五大件”,民警宿舍有電熱毯、熱水器、空調、電視機“四小件”,營造了一個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環境。

潘東昇對民警的關愛,不僅暖在民警身上,更暖到民警心裡。

福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潘臻穎曾在福州市羅源縣公安局任局長。她說:“每當在工作中遇到重要情況需要向上級請示時,潘局總會給我非常明確的指示,他從來不怕擔責任,還常常說,‘放手去幹,天塌不下來’。”

潘東昇愛民、愛警,也愛家。只不過,他對家人的愛表現得更深沉。

在處理潘東昇身後事時,民警發現他貼身使用的一個錢包,邊緣早就掉色破損,裡面還夾著一張老照片。

“這個錢包他已經用了30多年。裡面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合照,他一直帶在身邊。”潘東昇的愛人袁秋榕說。

每次回家吃到熱乎飯,潘東昇都會對妻子說謝謝。看到別人節假日去旅遊,他也經常會對妻子說對不起。“他說退休後也帶我去旅遊,但他說話不算數。”

在袁秋榕心裡,潘東昇的食言又何止這一次。“他還經常跟我說,‘你放心,天塌不下來,因為我比你高,由我給你頂著。’可是現在,天真的塌下來了。”

一個人守護一座城,一座城送別一個人。潘東昇犧牲的訊息傳開後,逾萬名公安民警、幹部群眾為了再看他一眼,自發前往弔唁、哀思緬懷。當靈車緩緩駛過時,大家噙著淚水揮手、致敬,用普通話、福州話哽咽地喊出內心的不捨:“潘局,一路走好!”

事蹟心得體會篇5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標籤:心得體會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