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信客讀書筆記5篇

信客是我國比較古老的職業,他是相隔萬里的兩方傳遞資訊的橋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信客》的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信客讀書筆記5篇

信客讀後感

信客是新中國初年在鄉村與城市之間奔波的鄉村“郵遞員”。他們沒有飛機、沒有汽車,只能用肩揹著重重的麻袋,靠著低廉的“郵遞費”艱苦的過日子,而且必須沒有一點兒私心,不然就會像老信客那樣失去別人的信任。但是,不光是信客,普通人也要守信用。要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是欺騙的世界裡,我真不敢想象那會有多可怕。

信客有時還要幫助不識字的農民們寫信,便漸漸地有了很好的文學水平。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後,他最終當上了校長。

人生缺不了誠信,更缺不了磨練。

信客讀後感

這個人憑藉著他對蘊藏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精髓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孕育了《文化苦旅》這部令人驚歎不已的著作。

第一次與餘秋雨的文章邂逅是在國中學過的一篇課文《信客》,至使至今,我仍不忘《信客》刻畫的那個誠信無私·善良厚道的信客形象。他表達出來的文字也是給人一種質樸典雅·精闢而暢達的感覺。

拿起《文化苦旅》,我的心情是沉重而有壓力的,“文化苦旅”顧名思義,這一條文化苦旅是艱辛的。一改以前的輕鬆瀟灑,文字多了份蒼老和沉重。“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餘秋雨說:“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引發人生滄桑感。”倘佯在歷史的海洋中,他深深地陷入了他的思緒中,因中華民族文化的興衰得失而或喜或悲。

廬山,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在這裡詮釋了它的價值意義。

一個曾經古文人們寄情療心的佳景,像一個埋藏著千年祕密的滄桑老人。從“走向三疊泉的漫漫山道上,我產生了大容鑄感”到“誰也沒有逃開,反都抬起頭來仰望,沒有感嘆,沒有議論,默默的站立著,袒示者溼淋淋的生命。”這是它的魅力,瀑布的狂暴·雄偉,甚至是浩浩蕩蕩的氣勢,不止衝擊了作者,也震撼了我的心魄。他說,文人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渾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

在“道士塔”中,我體會到作者對文物遺失的痛心與憤懣。在“陽關雪”中,作者尋陽關,憶王維,感受歷史的悽美與哀傷。在“沙源隱泉”中,我彷彿看到作者站在鳴沙山上,俯瞰月牙泉,眼中滿憐惜與驚訝,然後心中鳴起了天樂般的梵唄。

苦旅,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思想上的跌宕,是作者對於文化的思索和追求,以及一種對於逝去的苦澀的回味。他說,我不敢對我們過於龐大的文化有什麼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的後的回味,焦灼的會心,冥思的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靜下心來,將“文化”含在嘴裡細細的咀嚼,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信客讀後感

信客的苦是並不是一方面的,他們賺的錢僅僅夠自己來吃飯而已,但工作卻異常艱苦,往往鄉親們的親戚都不在一個地方,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然而當收到了如此苦難後的信客們,回鄉不會受到鄉親們的致敬,也不會受到鄉親們的重視,甚至都沒有人會去注意這些整天跑東跑西得信客們。而且如果有哪家人死了,還得主動去安慰他的家人,任憑別人打罵。更糟糕的是,信客們常常收到鄉親們的無端懷疑,這是信客們不止身體上過度勞累,也使信客們心理上得不到一絲安慰。這些痛苦,這些磨難,不是普通人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們卻默默承受這一切,並沒有絲毫怨言。

信客的職業已經消失,並不再回來,但是他們那種: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善良厚道、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品質。

信客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信客讀後感

初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一下子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軟了下來,用各種羨慕嫉妒恨的眼神看著別人手裡的書。《文化苦旅》,隨筆性散文,無劇情,無任務,無結局,這種“三無”的書要怎麼勾起我的閱讀興趣?於是在它在課桌裡躺了兩週之久之後,我終於翻開了它的第一頁,帶我走進了一個比現實美麗的城市。

好像又再次回到了莫高窟,回到了那個暮靄剛剛從地平線升起,瀰漫於空中的時候,那個時候莫高窟不是旅遊景點,就那麼靜靜的、靜靜的聳立在當時中國戰火紛飛的土地上,等待著是功臣也是罪人的王道士去挖掘它掩蓋了幾百年的瑰麗的美貌,那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遺產。沉溺於作者從自我角度的描述,其實我是去過那裡的,當時並沒有太大感觸。可以這麼說,在這本書之前我還從沒有體會到文字有那麼大的魅力,並不是華麗的、掉書袋的語句,他讓我感到深深地驚配,還有身為中國人不可遏止的憤怒,王道士的那副嘴臉,那種一點點銀子就把中國文化,中國遺產出賣的賣國賊!可恥!可恥至極!沒有限制性的文字讓我展開了很多想象,也給了我很多思考。

對這本書中另一篇令我記憶猶新的文章便是《上海人》。沒有介紹上海的景點,沒有介紹上海的美食,卻從一個很少有人寫的角度入手:人。開篇便是寫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與上海人的傲慢無禮、井底之蛙。很敬佩他敢於這麼寫,這本書出版比我出生還要早,但現在這個問題卻是越來越嚴重,在上海兩級分化尤為明顯。他還寫了徐光啟,這位地道的“華亭人”,從他的角度寫了很多上海的過去,讓我這個雖然從小在上海長大但也不算地道上海人的著實長了見識。

《文化苦旅》,苦著尋找了文化,尋找了中國人的根源。

信客讀後感

今天老師講了《信客》這一篇文章,都後我感觸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異的進步著,信客如同許許多多的職業一樣,在今天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於是這個職業消失了。

但是,曾經或者願意成為信客那樣的人卻沒有消失,他們仍然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科技是在進步,但作為人的一種思想,一種品質的象徵的信客是永恆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樣悠久,如雷鋒的象徵一樣深遠。他們這些人就是我們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品質卻永遠不會想他們曾經的職業一樣消逝,現在,他們仍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默默的奉獻著。

信客的苦是雙方面的,他們賺的錢僅夠餬口而已,但工作卻異常艱辛,往往鄉親們的親戚都不在一個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運氣不好,遇到壞天氣,可能難以吃的上飯,這些苦就是來自肉體與物質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難後的信客們,回鄉卻難以受到鄉親們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還得主動去安慰他的家人,任憑別人打罵。更糟糕的是,信客們常常收到鄉親們的無端懷疑,這使本身身體勞累的他們,心也累了。這些痛苦,這些磨難,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們都已默默承受,並沒有絲毫怨言。

信客的職業已經逝去,並不再回來,讓我們目送這曾經承載過無數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職業,但是,也不要忘記,這種精神卻永遠的被刻在了歷史,現在,和將來,是你我都因去繼承和發揚光大的。

這是給信客職業的墓誌銘,卻不是給信客精神的墓誌銘

相關文章:

1.信客讀後感

2.八年級上冊課文信客讀後感3篇

3.《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5篇總結精選觀後感

4.關於《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000字

5.關於《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000字6篇

6.關於《文化苦旅》讀書筆記600字

7.中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標籤:讀書筆記 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