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7篇

寫心得體會其實這是抒發我們感情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心得體會是一種感受性的材料,但是你知道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會讓大家眼前一亮嗎?快試試吧,心得範文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7篇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1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沒有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2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過全面依法治國、嚴格執法等關於法的論述,確實,法對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習近平還曾多次圍繞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援司法、帶頭守法”四個方面發表重要論述,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法律的重視。

領導立法。立法指國家權力機關按照規定程式制定或修改法律。立法要合理,要能適用當今的社會。我們基層幹部要不斷學習,工作中要不斷創新,不學習就要落後,工作也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老方法,要根據社群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法也應如此。當今社會變化很快,不斷湧現新事物,若是法律一成不變,不適用於如今的社會,那麼人民的利益就容易受到侵害。

保證執法。執法指執掌法律,行使法律權力,執法不嚴會使壞人有隙可乘。要保證有嚴格規範、公正清廉的執法部門區執行法律,法律得不到執行,或是因為執法機關的不公正導致法律無法被有效的執行,法律形同虛設,那麼誰還去遵守法律?所以要在執行法規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

支援司法。司法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司法機關要公正至上,同樣司法人員也要公正廉明,要是出現誤判、瞎判,都會造成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同樣也會造成對法律的不信任。

帶頭守法。守法是法的實現的最基本的形式。法的遵守包括權利的正確行使、積極義務的履行和禁令的遵守。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帶頭遵守法律,為身邊的人做好榜樣,帶動身邊的人遵守法律。但是法律也需要守護,司法機關、執法部門的公正審判、嚴格執行,都是對法律的守護,他們守護著法律的公信力,守護著人民對黨、對國家的信任。

社會的發展建設,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範;我們的生活、工作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撐。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援司法、帶頭守法,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3

一、構建以民主、權利、公平正義、法律至上為基石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

民主是指由人民當家作主,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同時尊重少數人權利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權利是指公民在一個國家的權利體系或社會生活中應當享有的地位與權利;公平是指公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及其他社會活動的權利、機會、程式和結果公平,正義包括政治、社會、法律正義等,體此刻司法領域主要是指程式公正、及時高效和依法公正審判;法律至上是指法律成為評判公民、法人和國家機關行為最基本的準則,其他任何規範都不能與法律相沖突,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二、完善法治理論與法治體系建設,這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料。

我們應當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豐富內涵和內在邏輯,夯實法治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四中全會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目標,並把它作為總攬全域性、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同時也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料。

三、理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關鍵。

黨和法治的關係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新形勢下,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務必依據黨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務必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四、建設法治政府,這是法治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法治的重心在於用法律制約權力,政府是執法主體,務必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務必下大氣力解決。法治政府的建設目標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

五、抓好隊伍建設,這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基本保障。

法治文化建設需要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工作潛力強、職業道德水準高、忠實於法律的法治工作隊伍。

六、強化宣傳教育力度、營造法治文化氛圍,這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基本手段。

強化法治文化宣傳和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全體公民掌握法律知識、培育法律信仰、增強法治意識、堅持法治原則、弘揚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質,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4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面對的任務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在於提高各級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重點在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呢?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黨員幹部要做到適時恰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一是要自覺地學法,深刻理解法律的內容和意義,在學習掌握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的重點要點之後,還要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二是要培養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黨員幹部法治思維理念的養成,需通過法治學習、教育、培訓、宣傳等途徑,使法治思維成為黨員幹部一種自覺的意識,讓法治思維潛移默化地運用在日常工作中,從而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三是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工作中應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做到用法治理論指導實踐,用法治實踐推動工作、解決問題。

古語云“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如果法律實施不力,再好再多的法律也無濟於事,因而建立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中的法治能力考核變得非常必要。首先需明確各級部門法治建設目標、任務和責任,建立完善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其次是要積極探討建立適應科學發展觀和法治內在要求的幹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將法治指標作為黨員幹部考核和任用的一項重要內容,把依法執政納入對黨員幹部的考核當中,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通過獎勵、晉升等激勵機制,引導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並重視提拔任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從而促使黨員幹部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日常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大力推行問責制,強化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通過考核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的履職水平和法治能力,使真正的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落到實處。

廣大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核心在於能否處理好權力和法律法規的關係,做到依法用權。這就必須讓權力進入法治的軌道,強化公開,讓廣大群眾在公開中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確保廣大黨員幹部能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確保他們在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上不存在偏差,達到法治實效。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有各級黨員幹部充分具備了法治思維和提升了法治能力,才能依法履職、依法決策,才能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才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5

依法治國的大氣量,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個“百川”,從時間的跨度看,包括善於吸納人類政治文明史上一切優秀法治文明成果。法治,說到底,就是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範、引導社會生活。如果說諸多科學的發明使人類學會駕馭自然,法律的發明則使人類學會駕馭自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有了法治,人類就能駕馭自己,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斷進步,向著光明前進。畢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法治與秩序是人類的遵循。

這個“百川”,從空間的跨度看,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面對和解決的法治問題的總和。凡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解決好法治和人治關係的。而一些國家雖經百般努力總是不能邁進現代化的門檻,無不與法治不彰有關。所以,中國在現代化程序中當然要特別善於學習,善於借鑑各國法治的有益經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提法本身就顯示著面向世界、善於借鑑的氣量和氣魄。

依法治國的大定力,是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在依法治國中,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不行,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行。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程序中,我們要借鑑國外法治有益經驗。學習借鑑不等於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鑑別,合理吸收,絕不搞“全盤西化”、“全面移植”、照搬照抄。有人總想用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來套我們,不搞他們那一套就要被打入“異類”。“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憑什麼中國的腳穿什麼鞋只能到西方去定製?有誰能強迫已經站立起來、已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去穿別人的“小腳鞋”?

這個大定力,還來自中華文明的大氣場。中華文明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例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德治禮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們可以汲取禮法相依、崇德重禮、正心修身的歷史智慧,發揮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輔相成,不斷增添我們的定力。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6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裡,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的學習心得篇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這不僅是_同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治國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實施市場經濟法律,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執行,否則,經濟活動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傾向就會滋生蔓延,如投機倒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直至權錢交易,_現象猖獗。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就要求按國際經貿和民商事領域的通行規則和慣例辦事。而這些慣例和通行規則已成為各成員國制定經濟貿易法律、法規的基礎。因此中國的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法律還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這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競爭,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被判罰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說,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3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_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選進國家機關作公僕;才能依照法定程式撤換那些不稱職的公務人員;才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來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式真正保證國家對重大問題的決定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