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實施“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x〕24號)精神,加快推進我區商貿流通創新發展和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加快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商貿流通領域的創新應用,以中國—東盟資訊港建設為契機,以電子商務發展為紐帶,搭建“網際網路+流通”發展平臺,完善相應的基礎支撐與政策法規體系,積極培育“網際網路+流通”企業主體,推動傳統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加快“網際網路+流通”領域協同創新。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區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網路零售額超過1400億元;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超1000億元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3家,超100億元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20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90%以上;全區流通網點超過300萬個;全區年銷售額超10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15家,年銷售額超3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50家。

二、重點任務

(一)大力推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百貨商場、連鎖超市和便利店等傳統零售企業依託原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積極開展網路批發零售業務,發展全渠道、線上線下(o2o)、定製化營銷模式。推動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家政等服務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積極發展線上線下、體驗式消費等新興業態,釋放線上線下消費潛力。(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提升傳統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資訊化水平,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流通方式,重點圍繞食糖、繭絲綢、紅木傢俱等廣西優勢產業,培育發展壯大一批垂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推動典當、拍賣等行業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商業模式。(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鼓勵地方農產品、手工藝品、老字號、名牌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產品和旅遊服務等特色商品在淘寶、京東等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地方特色館”。(自治區商務廳、文化廳、旅遊發展委、質監局)

(二)開拓流通創新發展新領域。

鼓勵“網際網路+流通”的技術研發和整合創新,加快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電子標籤等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的推廣應用。(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委、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科技廳)

大力發展流通創新基地,為中小商貿流通企業開展網際網路創業創新提供叢集註冊、辦公場地、基礎通訊、運營指導、人才培訓、渠道推廣、信貸融資等軟硬體一體化支撐服務。(自治區商務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展改革委、工商局)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應用網際網路技術集聚社會閒散資源,發展分享經濟與協同經濟。通過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平臺,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委、商務廳、科技廳)

(三)夯實智慧流通基礎。

依託互聯互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區域性物流節點,推動各類物流平臺互聯互通、資料共享,建設覆蓋全區、聯通全國的智慧公共物流資訊服務平臺,促進海港、內河港、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五港聯動,推動不同運輸方式緊密銜接和重點物流乾線多式聯運發展。(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工業和資訊化委)

加大農村流通的資訊化改造力度,降低農產品的倉儲和分銷成本,加快農村冷庫建設,提高冷鏈利用率,打造農村現代化物流體系。(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對接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智慧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廣西現代農貿市場體系。(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加快國際物流發展,暢通跨境流通渠道。加強電子口岸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建設,繼續完善和拓展廣西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應用功能,優化口岸監管和通關流程。進一步完善通關一體化機制,優化升級海關特殊監管區,推動“兩國一檢”通關模式。推動境外倉和物流節點、通道建設。(商務廳,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以推動百色一號冷藏集裝箱班列運營主體順利組建並正常執行為基礎,大力推動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專案建設。加快完成“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全面建設廣西跨區域農產品流通體系。(自治區商務廳、農業廳、供銷社)

繼續深入實施“服務業百項重點工程”,加快推動全區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等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推動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專案建設,提升商貿物流、連鎖經營企業倉儲設施裝置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水平。(相關市人民政府,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委、商務廳)

(四)推廣智慧服務與消費。

鼓勵構建線上線下互動的城市體驗式智慧商圈,逐步完善智慧交通引導、客流疏導、資訊推送、移動支付、消費互動、物流配送、體驗評價等功能,提升商圈內資源整合能力和消費集聚水平。(商務廳)

創新促消費活動模式,支援限上企業針對重大節慶、重要商品銷售旺季開展線上線下大促銷。組織各地舉辦大型綜合性特色線上線下促銷活動,打造一批地方性消費促進活動的品牌。(商務廳)

整合有規模、有品牌、有特色、有意願的廣西特產生產經銷企業進駐核心網站,打造“網際網路+”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升級版。(商務廳)

結合地區資源稟賦,推動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提高產品和服務特色化、差異化、精準化、數字化營銷推廣能力。(自治區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旅遊發展委)

鼓勵商貿流通企業應用虛擬現實、現實增強等新技術新服務,推廣可穿戴、生活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化產品。(自治區商務廳、工業和資訊化委)

推動各類企業交易從現金支付、櫃面支付轉向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自治區金融辦,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監局)

(五)促進綠色流通產業發展。

貫徹國家行業標準,樹立綠色經營理念,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建立一批集門店節能改造、節能產品銷售和廢棄物回收於一體的綠色商場。(自治區商務廳、工業和資訊化委、環境保護廳)

推動“網際網路+回收”模式創新,優化逆向物流網點佈局,鼓勵線上回收,提升再生資源迴圈利用水平。(商務廳、環境保護廳)

開展“綠色產品進商場、綠色消費進社群、綠色回收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鼓勵流通企業與綠色低碳生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採購、展示和推銷有節能標識和獲得低碳認證的綠色商品。(商務廳、環境保護廳)

(六)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

積極推廣農產品流通領域電子商務應用,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為引領,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標準化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供銷社、廣西區郵政公司)

培育農村物流企業、電子商務運營商、品牌培育商和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為主的各類市場主體,帶動農產品批零市場、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共建網上購銷渠道,推動農產品網上交易,促進產銷對接。(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供銷社、廣西區郵政公司)

推進農村網路基礎設施、交通通達體系建設,解決農村綜合服務網路及電子商務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完善農村網路購物環境,逐步建立農村電商標準體系,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培訓。(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供銷社、廣西區郵政公司)

(七)全面推動電子商務進社群。

緊密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群建設,打造社群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依託資訊化手段,整合各類社群服務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服務融合,構建社群電子商務應用體系,提供購物、餐飲、醫療保健、家政、維修、繳費等便捷服務。(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委、民政廳)

鼓勵社群便民直銷點和各類生產、銷售、服務企業通過社群服務網站為社群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務,促進居民網上消費。(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八)建設中國—東盟資訊港經貿服務平臺。

按照中國—東盟資訊港規劃佈局,加快中國—東盟資訊港經貿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通關、檢驗檢疫、物流、支付、旅遊、會展等領域國際合作,搭建中國與東盟各國經貿資訊對接、資料互換、標準互認的載體。(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委、旅遊發展委、金融辦,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西區分局)

為企業提供優質的通關、結算、電子資料交換等政府公共服務,吸引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入駐發展,將我區建成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基地。(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旅遊發展委、投資促進局、金融辦,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西區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由商務廳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全區各地要立足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工作機制,引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和各行業企業廣泛參與。(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委、旅遊發展委、投資促進局、食品藥品監管局、金融辦,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西區分局)

(二)強化人才支撐。支援職業院校、電商企業及社會培訓機構合作辦學,探索實訓式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培訓模式,提高教學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提升網路創業能力。支援電子商務企業以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訓等方式,加快培養電子商務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建立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加快高階人才交流和引進,為全區電子商務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商務廳)

(三)創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環境。創新監管手段,依法加大對侵權假冒、無證無照經營、虛假交易的打擊力度。運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資訊科技,加強網路交易資訊化監管,提高網上違法交易線索的發現、收集、甄別、挖掘能力,建立“風險監測、網上發現、源頭追溯、屬地查處”機制。強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運營企業的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建立網上經營者資質審查、經營者網路交易等業務監控制度,以及違法交易資訊巡查清理、舉報投訴處理等制度。加強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市場化資訊公示系統與信用系統的對接,完善信用懲戒機制。推動政府部門間的信用資訊共享,優化信用評價、評級的形式與方法,構建多方參與、標準統一的商務誠信體系。(自治區工商局、公安廳、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