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科技助農,網際網路先行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中國有8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日子難過,是老一輩人的深刻記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科技助農,網際網路先行。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科技助農,網際網路先行

  1986年5月16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立,放眼華夏大地,貧困揮之不去,巨大的壓力和沉重的責任撲面而來。沒有人敢保證一定能完成任務,但身處在那個極其特殊的歷史節點,所有的參與者只能咬牙前行。

  那是一個迷茫彷徨的時代,也是一個變化加速的時代。國內,正在經歷改革開放的陣痛;國外,世界形勢詭譎雲湧。

  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無路可退的大格局下,中國用了34年的時間,帶領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貧困,佔到了全世界同期脫貧人數的70%以上。

  這不僅證明了中國製度的可行性,更是通過如此大規模的“脫貧”計劃,為全人類對抗飢餓和貧窮指明瞭一條全新的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貧困標準在提升,但減貧目標沒有變。到2008年,中國貧困標準提升至每人每年1196元,比1978年翻了近11倍,貧困人口數量減至4007萬人。

  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2012年至2020年,中國實際執行的最低貧困標準,從每人每年收入2625元提升至4000元,即便如此,仍有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這是一首壯麗的史詩,也是一場韌性十足的拉鋸戰。而科技和網際網路,在這場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助農,走出一條新路

  瀾滄縣地處西南邊陲,曾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2020年春天,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帶貨在瀾滄縣雲上村進行。

  這次直播的帶貨達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受疫情影響,傳統銷售渠道受限,當地土豆銷售不暢,亟需在傳統渠道之外尋找出路。

  在這場嘗試性的直播中,朱有勇院士挽著褲腿與村民一起挖土豆,現場炒了土豆絲,在一個小時的直播中,當天挖出的25噸土豆銷售一空。

  而張加成是甘肅省禮縣的一位農民,去年國慶期間禮縣蘋果迎來豐收,59歲的他和兒子、女兒齊上陣做主播,推介自家種的蘋果。

  張加成表示,一個長假把今年果園的十分之一的果子都賣光了。“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晚上十二點,女兒、兒子、兒媳婦換著播。7天賣掉了5000多斤蘋果!直播間粉絲也翻倍了。”

  這些情景,在全國各地上演著!山裡的“土貨”,搖身變成生態產品;土裡刨食的農民變成“新農人”;直播成了新農活,資料變成新農資。

  不僅如此,開網店、做人工智慧訓練師,用AI技術養羊、養蜂致富……網際網路創造了鄉村致富的新模式,帶動了年輕人回到鄉村,用新技術脫貧致富。

  科技興農,網際網路助農,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模式。農業農村部的資料顯示,在農民收入中,經營性收入已超過30%,務工收入約佔45%,家庭經營收入主要靠農產品銷售,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

  在2月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1501個集體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物件,其中包括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團這三家網際網路企業。在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網際網路企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網路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表示,在中國網路扶貧過程中,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參與,將小農戶與大市場連線,為農產品開啟線上銷路,促進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品牌化建設,越來越多農民拿起手機為自家農產品直播帶貨。

  如今,無論你在哪裡,輕點滑鼠,秭歸的橙子、瀾滄的土豆、尋烏的百香果……幾天後就能送到你的家門口。電商平臺連線起了生產端與消費端,豐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好日子,也提升了農民致富的新希望。

扶貧,各有各的招數

  長期以來,貧困地區由於交通不暢、資訊閉塞等原因,很多優質特產市場小、收益少。藉助網際網路,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得以對接大市場、賣出好價錢。

  受到表彰的網際網路企業,在脫貧攻堅戰中,都有自己的特色。

  拼多多:以“農地雲拼”帶動農產品上行

  可以說,電商扶貧,是拼多多最早推動的,也是最早實踐的。據拼多多資料,2019年拼多多平臺年成交額突破了萬億元大關,其中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2020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超過2700億元,同比上漲超100%。

  拼多多的“農地雲拼”體系,是通過大資料、雲端計算和分散式人工智慧技術,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突破傳統流通模式的限制,直連全國大市場。依託這一體系,拼多多平臺單品訂單量10萬+的爆款農產品超過了1500個,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產業發展。

  此外,拼多多還於2018年創立“多多大學”,建立了線上線下兩條專業性“扶貧產品上行與網際網路運營”課程培訓通道。

  比如前文提到的朱有勇院士,在瀾滄開設的電商培訓班中,一部分講師就來自於多多大學,他們通過展示拼多多平臺上成功的農產品賣家,教授學員們如何開店、如何冷啟動,通過資料分析,幫助學員找準產品定位、建立品牌。

  阿里巴巴:佈局“最先一公里”

  2019年,阿里平臺農產品成交額高達2000億元,近三年總成交額超過5400億元,2020年天貓雙11,阿里平臺累計助銷1406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產品,成交額達120億元。

  阿里佈局最先一公里,在廣西、雲南、山東、四川、陝西等地建設5大數字化集運加工中心(產地倉)。產地倉的作用不僅是倉儲,以建在陝西的西安倉為例,西安倉集農產品貯存、保鮮、分選、包裝、發貨、攬收為一體。在西安倉,農產品分選、封箱、貼單等環節都已經實現自動化。

  除了產地倉,阿里巴巴還在多個省會城市建了20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 的模式形成了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網路,一年可將100萬噸生鮮農產品運往全國餐桌。

  此外,阿里對脫貧的貢獻還體現在淘寶村的數量上,據阿里研究院《2020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6月,中國湧現了5425個淘寶村,1756個淘寶鎮,活躍網店296萬個,帶動828萬個就業機會。2020年,淘寶村年交易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

  美團:以生活服務業帶動就業

  美團的扶貧不同於電商,外賣小哥的黃色身影遍佈大街小巷,給居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外賣小哥們增加了一份收入。

  據美團資料,2013年至2020年8月底,累計有931.3萬騎手通過平臺實現就業增收,其中有54.5萬名國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據統計,約六成在職貧困美團騎手的月收入在3000-8000元之間,顯著高於全國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月收入2682元。

  在全國832個原貧困縣中,已有超過98.4%的縣接入美團,線上活躍商戶達48萬。2020年全年,全國原貧困縣商戶在美團產生了約7億筆訂單、交易金額達到348億,覆蓋餐飲、景區、酒店、民宿和農家樂等多個品類。

  美團旅行也增加了原貧困縣的旅遊收入。今年春節假期,脫貧縣商家在美團的酒店旅遊訂單達102萬筆,較2019年春節增長46%。

從扶貧到鄉村振興

  要想富,先修路!

  在現實世界中,中國各等級道路早已會結成網,向“毛細血管”深處延伸,試圖消滅每一個盲點。在網路世界中,“資訊高速公路”成為人們擺脫貧困的“致富路”。

  道路方面,中國成了世界公路里程第一,世界高鐵里程第一。截至2019年底,中國農村公路總里程超過了400萬公里,可以繞赤道100圈。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已經實現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

  網路方面,中國用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全國性的終端建設。光纜線路世界第一,行動通訊基站世界第一。同時,中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的比例雙雙超過98%。國家在農村建成了13萬個光纖網路,3.7萬個4G基站。

  “兩張網”的建設,讓電商覆蓋到農村成為可能,讓農產品運進“五環裡”成為可能。

  截至2019年底,中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5%,超過55萬個建制村的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郵件包裹。他們還可以面向全國銷售他們的農產品。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僅832個貧困縣的收投快遞總量,就達到了39億件。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電商零售額為30961.6億元,佔全國網路零售額的29.12%,其中農產品網路零售額為2693.1億元。而832個貧困縣網路零售額達1076.1億元,同比增長31.2%。

  一切過往,皆是序章!2021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牌子緩緩摘下,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牌子正式掛出。這意味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收官不是終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已經起航。

  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歷史程序中的微末之舉,可實際上,與1986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一樣,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走上歷史舞臺,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開啟。因為扶貧減貧只是階段性目標,只是農村振興的起點。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召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引發了代表委員們與網民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而網際網路企業可以為鄉村振興做什麼?從電商扶貧到產業扶貧,“網際網路+”扶貧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勁助力,“網際網路+”正以其催生的一系列新經濟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新動力。

  網際網路企業能做的事很多,可以推動農業產業鏈升級、培育人才、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讓鄉村更加宜居等等。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一些新的需求和目標會被陸續挖掘出來,擅長先行先試的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