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勵志 > 讀書勵志

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賞析

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賞析

【原創】 文/高山

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賞析

【原曲】

越調-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任風子》、《陳摶高臥》、《青衫淚》以及同李時中等合寫的《黃粱夢》七種。劇作文詞豪放有力,內容顯示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但也帶有逃避現實、嚮往仙道的傾向。

【關於元曲】

元曲包括戲劇(如《西廂記》)和散曲兩大部分,散曲又分為套數和小令兩類。元曲與宋詞相比較,其類似的地方是:(1)句式都長短不一,每句最少可以是一個字;(2)詞有詞牌,曲也有曲牌,都可以吟唱;(3)詞牌、曲牌都講究平仄。其不同的地方是:(1)元曲除了吟唱之外,還可以演出,而宋詞只唱不演;(2)元曲有科白,科指動作和麵部表情,白指口語,而宋詞無科白;(3)宋詞每句的字數都受限制,而元曲每句的字數雖不能減少,但可以根據需要新增襯字,且襯字可以不標聲調;(4)元曲還講究宮調,宮的範圍較大,有宮、商、角(jue)、徵(zhi)、羽五音,調的範圍則小一些。

【賞析】

越調是宮調名,天淨沙是曲牌名。這首曲是散曲中的小令,用最少的文字表達了最豐富的畫面,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沒有一首別的詩詞能夠超過它,元代音韻學家周德清《中原音韻》評價這首曲為“秋思之祖”。

曲的第一、第二、第三句各寫了三種事物,句子沒有主謂結構,更可以發揮想象。第一句寫枯藤纏繞在古樹上,老眼昏花的烏鴉在枝頭鳴叫。第二句轉而寫江南水鄉美景,小橋、流水、人家,充滿了勃勃生機,與第一句的畫面形成強烈反差。第三句寫一個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勁吹的西風,走在一條由來已久的古道上,只見深秋的落葉紛紛飄灑,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第五、第六句則進一步表明遠離家鄉的遊子牽掛親人的極度悲傷情感:太陽又一次下山了,我這個斷腸人卻依然漫無目標地飄零在天涯海角,不知何時才是個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