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責 > 人力資源職責

勞動培訓總結7篇

只有認真寫好培訓總結,我們才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收穫,在認真分析了培訓開展過程後,我們就可以動筆寫培訓總結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勞動培訓總結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勞動培訓總結7篇

勞動培訓總結篇1

一、基本情況

到目前為止,全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418人,其中市外轉移2873人。累計培訓1702人,培訓結業1702人,結業率100%,轉移就業1573人,轉移就業率92.4%。舉辦培訓班21期,培訓專業主要有:汽車駕駛員、計算機操作員、縫紉工、焊工、鍛壓工等專業。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xx年各街鎮鄉和培訓機構的工作任務。下達了各街鎮鄉和培訓機構的培訓、轉移目標任務。

2、研究、制定了《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方案》和《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財政資金補助辦法》。

3、參與了各培訓學校的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各培訓機構開班培訓時,縣勞務辦、陽光辦均派員到場參與,並宣傳勞動力轉移培訓政策等。

4、完成了上級部門和縣委縣府交辦的各項任務。完善了相關檔案資料建設,上報了勞務資訊材料和資料。

5、正著手今年赴新疆採棉工的組織籌劃工作。

6、接受了中央農業部、組織部、人事部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對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村人才調查。

7、接受了市勞務辦的檢查、接待了市勞務辦、市政府、市發改委、市計生委等市級部門對農村勞動力的專題調研。

8、正在協調市級招標培訓指標。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資源、基地再認定

建立健全培訓機構。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實現資源重組、優化,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縣勞務辦、陽光辦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辦法》的要求,由培訓機構報名申請,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認定原則,採取招投標及申報稽核認定的方式對縣內培訓機構進行了再認定,對未開展工作、不符合條件的`予以了取締,有效整合了全縣教育資源。

2.創新培訓、拓寬就業渠道

為使縣內各定點培訓機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抓好“訂單式”的培訓,使務工人員“輸得出、留得住、掙得錢”,積極整合縣內外培訓市場,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勞動力輸出工作結合起來。按照“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採取長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隨招隨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教育,重點從政策法規、職業道德、社會知識等方面進行培訓;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業”的路子,開展汽車駕駛、計算機、縫紉、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專案,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向企業輸出合格技術人才。

3、嚴格監管、規範操作程式

一是全程監管。為保證培訓轉移學員的真實性,縣勞務辦嚴格按照《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辦法》執行,制定了培訓轉移全過程服務監管程式。二是嚴格資金管理。縣勞務辦嚴格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採取免費培訓、降低收費標準和收費培訓三種形式,採用直補學員和直補培訓機構緊密結合的方式。各培訓機構也嚴格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專帳專戶,實行專款專用。培訓補助資金的使用去向縣勞務辦、財政局經常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確保培訓補助資金到人頭,農民受益得實惠,獎勵資金到學校。三是規範檔案管理。縣勞務辦專門將檔案資料建設要求及所需資料明細納入《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專案實施辦法》之中,形成一種格式化的檔案資料。同時建立了培訓轉移學員資源資訊庫檔案。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針對今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出臺的相關政策,我縣還未研究具體的工作措施。培訓、補助方式怎麼操作還未敲定,採棉工補助

2、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農業局一個單位的事情。有許多政策、制度的落實還需要各部門的大力支援和配合,特別是維權方面、資源庫建設、資金方面還需要有關單位高度重視。

3、建議政府組建統一的勞務大廳,免費為全縣農民及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資訊渠道,為外出務工人員搭建就業平臺。以利有序輸出和規範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繼續嚴格實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嚴格實行各定點培訓機構開班前必須報縣勞務辦,縣勞務辦工作人員上好開學典禮的第一堂課,並定期與不定期的參與抽查,實行全程監督,確保培訓轉移的真實性。

3、加強財政公共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財政資金用到培訓學員身上,切實為廣大農民解輕負擔。

4、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確保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

5、積極組織落實赴新疆新拾花民工,完成上級交辦任務。

6、儘快完善xx年培訓方式和補助辦法。

勞動培訓總結篇2

一、培訓任務完成情況

根據市農業局檔案下達給我縣的陽光工程培訓任務為農業專項技術培訓1000人,農業職業技能培訓500人,其中農民資訊員專業200人,畜禽養殖員專業200人,沼氣工專業100人。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由縣農廣校承擔完成,農業專項技術培訓由農機校承擔完成。

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從10月17日開始培訓,至11月9日結束,共舉辦了三期9個班次的培訓,實際培訓502人,考核合格502人,任務完成率100.4%。農業機械化學校自10月16日開始培訓,至11月30日結束,共舉辦培訓13期,培訓學員1006人,任務完成率100.6%。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1、早謀劃、早準備,我局高度重視陽光工程工作。早在今年三月上旬便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一次20xx年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培訓需求調研。調研工作緊密結合我縣實際,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三大支柱”、“四大區域”和農民產業發展科技需求從而展開,初步確定了我縣培訓培訓重點,即畜禽養殖員、農民資訊員、沼氣工和一些實用的農業專項技術培訓,並按省市陽光辦的要求進行了相關材料的上傳申報,為任務落實奠定了基礎。同時,根據省市農業部門的工作安排,對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重新認證,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了資料上報。我縣農機化學校和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被列為國家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順利爭取到20xx年陽光工程培訓任務1500人。

2、廣泛宣傳,取得各方支援,依託鎮村開展培訓。上半年我縣結合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需求調研活動等,深入農村宣傳國家陽光工程政策,讓廣大農民對陽光工程政策先有一個感性認識,為後半年的實際培訓招生做了鋪墊。同時主動與相關鎮村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援。例如今年陽光工程的畜禽養殖員專業培訓第一期就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使得該期培訓在距縣城最偏遠的鎮順利開班。我們之所以把培訓地點選在鎮,一是該鎮是烏雞的種源保護區域之一,並有大量的烏雞、生豬養殖戶;二是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和群眾的熱切期盼,使培訓工作順利進行。接官亭鎮是我縣沼氣建設重點鎮,沼氣池建設率達到70%,是全縣18個鎮沼氣建設利用較好的鎮,鎮政府也很支援陽光工程培訓,群眾熱切期盼掌握更多的使用管理技術,所以我們將陽光工程培訓的沼氣工專業放在接官亭鎮進行。農民資訊員專業也得到了包括榮程中學在內的相關單位的支援。

承擔農業專項技術培訓任務的縣農機校,積極與扶貧部門聯絡,結合“鎮村整體推進”扶貧開發專案和國家扶持發展產業專案結合,舉辦培訓班,聘用本縣農業系統的農技、畜牧、蠶桑、蔬菜、烤煙的專業教師,配合扶貧辦、中藥局專業教師及本校農機專業高中級職稱的技術人員為陽光工程培訓骨幹。按照“鎮村整體推進”發展專案,制定專業培訓計劃,進購專業培訓書籍。學校專門翻印《農業科技入戶手冊》一書,學校和聘用教師密切配合,深入農村給農民傳輸了需要的科技知識。

3、嚴格執行八項監管制度,培訓基地精心組織培訓。局裡成立陽光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局長兼任,農業科、辦公室相關人員為成員。10月8日我局及時召開了全縣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專案實施工作動員部署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作任務和重點,並分別與兩個培訓基地簽訂責任書,要求兩個培訓基地按照省市相關檔案要求,迅速開展工作。培訓基地在完成選擇教材、聯絡教師、確定培訓地點、後勤保障等前期工作後,向我局提交開班申請,20xx年10月17日農廣校負責的`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民資訊員專業第一期培訓在榮程中學順利開班,截止11月9日陸續完成了200名畜禽養殖員和102名沼氣工的培訓任務。農機校與我縣扶貧部門聯合,深入鎮村,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情況,開展了關於農機具操作、農業種植、烤煙種植、畜牧養殖、魔芋、茱萸、食用菌、黃精等特色專案的13期培訓,激發了農民專業培訓興趣,增強了產業發展信心,提高了種養殖戶技術水平。組織培訓的整個過程中將農民是否需要、是否滿意、是否歡迎作為培訓的基本標準。在具體培訓監管中我們嚴格執行“一二三堂課制度”等八項監管制度,保證了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培訓基地按要求給學員兌現了補助。從參訓學員反饋的資訊來看,培訓效果較好。

4、規範培訓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及時開展檢查驗收。我們在培訓工作開展前期,強調培訓資料規範整理的重要性,在培訓工作開展時,動態抽查培訓基地資料是否規範、齊全,對存在問題的,要求及時整改,在培訓基地全面完成培訓任務後,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其專案申報檔案,任務下達檔案,培訓計劃,培訓工作總結,培訓班教學計劃,培訓制度,培訓時間安排表,學員資訊登記表,培訓臺賬,點名冊,測評表,結班考核試卷,成績單,補貼發放表等。自始至終要求培訓基地嚴格按照檔案要求進行收集與整理,確保培訓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規範性。

5、調研職業農民培訓現狀,整合資源抓住培訓新機遇。全縣按照產業佈局和種、養業發展,形成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積極探索和調研,培育和發展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工作是近年抓技術促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市陽光辦的按排,我縣積極開展卓有成效,縣陽光辦與學校教職工分成兩個組,深入鎮村,瞭解全縣產業佈局和發展現狀,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選擇有共性特點的產業專案,提出發展思路。經過走訪調查,鎮與鎮、村與村各自發展水平的規模、種類不同,地域、經營規模大小不一,按照調研資料,撰寫了《整合教育資源推進農民技術培訓》的調研報告。不但為上級部門提供了工作依據。也為我縣今後開展職業農民技術教育提供了參考依據。

三、意見建議

1、適當放寬培訓物件的戶口限制。根據檔案要求,培訓物件為省農村戶口,年齡在16—65週歲之間,有培訓意向的農民。然而我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通過婚嫁進入我縣的外省人口較多,雖然他們部分戶口在外省,但確實在縣農村定居。按照檔案規定,他們無法參加培訓;其次我縣農村的部分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部分戶口已經轉入學校(外地)且是非農戶口,導致此類人群也無法參加培訓。

2、擴充套件培訓專業,投放更多培訓指標。今年我縣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專業僅限於農民資訊員、畜禽養殖員、沼氣工三個,但是在培訓學員滿意度測評表的建議意見中我們收集到關於開展蔬菜(含食用菌)、果樹(含核桃)、馬鈴薯高產建立等方面的技術培訓需求。另對畜禽養殖應該投放更多的培訓人數,因為我縣地處山區,大部分是坡地,農民主要以養殖業為主。

3、培訓任務及早下達。今年培訓任務下達的較遲,準備、培訓比較倉促。早下達任務,有利於細化培訓工作。

今年的陽光工程培訓工作在培訓基地和相關鎮村的協助配合下,於11月下旬圓滿完成。我們將盡早做好明年陽光工程培訓的相關準備工作,力爭在實際培訓中做到:加大實際操作的比重,理論深入淺出,操作簡單易行,讓農民把在培訓中學到的技術,儘可能的轉換成實際的經濟效益。

勞動培訓總結篇3

**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推動本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採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工作。通過強化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帶動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待續穩定增長。

一、我縣上半年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創收基本情況

**縣轄六鄉兩鎮一場,共110個行政村和3個村級農場,384個村民小組,全縣耕地面積49.43萬畝,農村人均耕地面積4.6畝,全縣總人口14.28萬,其中農村人口10.5989萬人,農村勞動力5.1387萬人。20xx年上半年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22期,完成農牧民技術和技能培訓4.718萬人次,其中農民技術培訓3.9582萬人次,農民技能培訓0.7598萬人次;20xx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完成3434人次,累計創收717.46萬元,實現全縣農村人口人均創收67.69元。

二、採取有力措施,紮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勞務輸出工作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勞動力轉移機構。我縣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縣委、政府專門召開20xx年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工作大會,研究農村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就業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相關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為組長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形成了由縣長掛帥,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主抓,業務部門具體負責,其他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同時,為了全面做好鄉鎮勞務輸出和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資訊共享的就業服務體系,我縣逐步建立了鄉(鎮)基層勞動保障機構,形成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鄉(鎮)勞動保障機構為依託,最終延伸到村級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在鄉鎮成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同時,由各鄉鎮確定一名鄉領導、23名工作負責本鄉鎮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職業培訓和勞務輸出工作,由縣勞動保障部門對各鄉鎮確定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的培訓。目前,全縣各鄉鎮成立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8個,並在每個行政村確定了勞務輸出資訊員,從而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的勞務輸出組織網路。

2、分解目標,明確責任。研究制定了《**縣20xx年勞務輸出工作實施方案》、《**縣20xx年城鄉轉移就業和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和《**縣勞務輸出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辦法》,提出了全縣勞務輸出工作發展的方向、目標、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和獎懲辦法等一系列要求,將勞務輸出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把培訓、輸出、創收等目標分解到相關單位(部門)和鄉(鎮),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進一步增強各級幹部抓勞務輸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人人關心輸出,人人積極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3、調查摸底,建檔歸冊。積極做好全縣各類勞動力的調查摸底、建檔歸冊工作,組織各鄉鎮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結合各自實際,對轄區內的勞動力年齡段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貧困勞動力、新成長勞動力等進行全面摸底,建立相應的工作臺帳和人員資訊檔案,摸清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意向、培訓願望,從而確保有針對性的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轉移、培訓和勞務輸出等服務工作。

4、做好資訊服務,有序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繼續鞏固我縣在勞務輸出人員已形成規模的武漢、玉林、海口、合肥、長沙等5個城市建立的勞務輸出基地,積極主動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用工單位加強協作,建立了穩定的聯絡方式。目前,我縣通過與內地勞務輸出基地加強聯絡,掌握了他們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經開展了定向式培訓,以確保勞務輸出人員的質量。據初步統計我縣在外地務工人員達3000多人,為我縣穩步推進勞務輸出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5、廣泛開展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城鄉就業和勞務輸出宣傳工作,營造寬鬆的勞務輸出、轉移就業環境和濃厚的工作氛圍。針對我縣部分農民戀土守家,受傳統農業經營觀念的束縛,寧可閒待在家裡,也不出門掙錢創收的現象。縣委、政府利用電視勞動保障專欄和廣播,宣傳勞務輸出的組織、職業培訓、基地建設、維權等方面的內容,大力宣傳本地從事勞務輸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內地發展人員的現狀,並結合“三下鄉”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引導,通過農民能夠看得見聽得到身邊事,教育引導農民從思想和觀念上進行轉變,為做好勞務培訓輸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6、認真做好全縣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管理工作。縣相關行政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勞務輸出工作進度統計報表,確立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等四種報表形式,並將報表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保證其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便於全面掌握全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狀況。

7、積極引導城郊附近的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場旺的優勢,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變觀念,依靠自身優勢,從事商業、飲食業、榨油、網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xx年上半年度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鎮就地轉移從事餐飲服務、人力運輸、機動車修理、電器維修、農產品加工經營以及季節性勞動力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人數達2476人次。

8、採取措施,加強引導,積極鼓勵廣大農牧民參加我縣專案工程建設。我縣將使用本地農民工作為基本建設工程招標的一個基本條件,在招標過程中明確寫入招標書中,使用我縣農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於承包方普通用工總數的50%。20xx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農民工580餘人,累計創收92.4萬元。

三、結合實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整合城鄉職業培訓資源,加快縣域職業技能培訓資源整合步伐。我縣結合實際,於今年建設“**縣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該校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現有校舍、辦公室等22間,已初具規模,年可培訓人員3000餘人。主要面向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鄉失業失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培訓的工種有計算機、電工、電焊、服裝裁剪、木工、瓦工、烹調、特色餐飲和汽車、拖拉機維修等種類。目前,我縣已經投入15萬元開始對現有校舍進行必要的建設和維修。並增加必要的培訓硬體設施等。

勞動培訓總結篇4

今年以來,我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工作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發揮區域優勢,推動三大戰略,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甘州”的總體思路,圍繞“全民創業年”活動,在區勞動力技能培訓中心的安排指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在強化管理上抓規範,在方式方法上求創新,在全面覆蓋上謀拓展,在分類推進上花力氣,在增強實效上下功夫,切實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工作,為我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現將20xx年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明永鄉共有人口12415人、70000多畝耕地,勞動力8200人,轄12個行政村、82個合作社、3246戶,希望參加培訓的農戶3300戶,其中區級276戶、鄉級348戶、村級2622戶。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培訓,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為進一步加強對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明永鄉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明清秀任組長,科技副鄉長薛龍任副組長,農、林、牧、水、電等站所負責人為成員的科技培訓領導小組,主要任務是組織安排各階段培訓計劃的實施。領導

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工作。為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的力度,我們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安排佈署培訓工作,制定培訓工作計劃和措施。20xx年4月份,我們通過召開全鄉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動員大會,對全鄉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各村全年的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目標任務及考核細則,對責任書細化職責,簽定責任書,並列入年終考核目標。

(二)創新培訓理念,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訓熱情把調動農民參訓的積極性作為搞好技能培訓的主要措施,精心確定培訓內容,全力營造培訓氛圍,深化農民參訓意識,進一步激發農民參訓的熱情。

1、因勢利導造氛圍,提高農民參訓的意識。堅持宣傳引導與培訓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各種媒體,通過設立科技講壇、製作培訓電教片、播放科技光碟、印發培訓材料、能人現身說教等形式,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參訓意識,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支援、參與培訓工作的良好氛圍。

2、圍繞產業定內容,增強農民參訓的動力。圍繞制種玉米、肉牛養殖、加工馬鈴薯種植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通過入戶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研究制定《20xx年明永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工作計劃》,分村社、站所、培訓基地,精心制定培訓計劃進度表,統籌組織開展培訓和科技服務,使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相融合、與產業發展相對接,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訓的積極性。

(三)改進培訓方式,進一步提高培訓實效

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發展、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農民意願,注重突出工作重點,創新培訓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培訓“消化不良”、內容與實際脫節、重培訓輕服務等問題。

1、實現由集中授課重理論向實踐操作重運用轉變。根據農時需求和技能培訓現狀,適當減少理論講授時間,擴大實習訓練、現場演示等內容,改變過去以集中授課為主的培訓方式,實現培訓重心向現場操作傾斜,進一步提高勞動力技能操作水平,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

2、實現由全員輪訓抓普及向骨幹調訓抓帶動轉變。圍繞發展思路、政策法規、技術技能三個方面的內容,充分發揮鄉培訓中心、村級陣地、遠端站點等主陣地作用,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重點抓了科技示範戶、農村創業人員、農村經紀人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及農村科技服務人員培訓,進一步提升了輻射、帶動、服務功能,發揮了示範帶動效應。

3、實現由單兵作戰抓輔導向集團作戰促落實轉變。為解決培訓工作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對培訓服務體系和運作機制進行再整合再優化。按照專業對口、方便農民、服務生產的原則,鄉勞動力培訓辦公室從農、林、水、牧、農機等部門邀請專業技術精湛、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的“內行專家”編列培訓“選單”,積極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指導和科技服務。

4、實現由行政服務抓培訓向市場訂單帶驅動轉變。遵循市場經濟學原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在培訓中的作用,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支部+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開展委託培訓、定向培訓和訂單培訓,實現了多方聯動、互促共贏。

5、實現由培訓學習打基礎向彰顯技能促生產轉變。根據季節定內容,根據農活定時間,根據物件定方式,結合春耕備耕、勞務輸轉、畜禽疫病防治、反季節栽培等生產情況,培訓工作逐步由單純的培訓學習向培訓、實踐、提高相結合轉變,實現了全過程跟蹤、全方位服務。農業部門緊緊圍繞小麥良種補貼、馬鈴薯良種繁育、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測土配方施肥等專案,進行種子精選、種子包衣、配套機具的安裝除錯等現場培訓,建立科技示範戶600多戶。每年組織全鄉50多名幹部深入村社農戶、田間地頭、場區棚室,面對面、手把手幫助指導抗旱保墒、良種選育、採收儲藏、農機推廣、疫病防治等技術服務工作,實現培訓與生產、輸轉與推廣的有效對接,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四)創新培訓機制,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

為了把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不斷引向深入,我們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培訓體系、擴充套件培訓範圍,延伸培訓鏈條,強化政策措施,在深度和廣度上取得了新突破。

1、堅持服務產業,按需培訓。按照產業發展需求,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農民的現實需求,適時、適地、適才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圍繞勞務產業,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圍繞調整優化結構,開展以馬鈴薯良種繁育、測土配方施肥、種子精選、種子包衣、配套農機具的安裝除錯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工作。圍繞發展設施農業,大力開展高效節水、日光溫室、鋼架大棚培訓。圍繞做強草畜產業,開展肉牛育肥系列技術、畜禽疫病防治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

2、堅持分級負責,分層培訓。著眼於發揮村、站所和專業人才在培訓農民中的作用,培訓機構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發展前景好的產業,進行骨幹調訓;各站所依託示範基地、示範村和示範戶,進行重點培訓;鄉根據群眾需求,進行普及性培訓。

3、堅持資源優化,統籌培訓。按照分級負責、分層管理的原則,採取從外“聘”、內部“選”、村社“挑”等方式,分產業、分層次、分行業建立健全師資隊伍。統一規劃、統一安排,提高了專案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構建各類培訓資源統一安排、統一管理、統一使用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工作新格局。

4、堅持典型帶動,示範培訓。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通過落實制定標準規範建、領導聯絡指導建、部門結對幫助建、加大投入保障建、評估驗收督促建“五建”措施,建立佈局合理、功能配套、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培訓示範點。

5、安排到位,以需定培。由鄉三辦三中心牽頭,村委會組織,各包村人員負責,邀請區農民科技培訓宣講教師及鄉專業技術人員,以落實惠農政策、普及法律知識、提高致富技能、培植特色產業為重點,採取集中培訓、分類指導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在全鄉82個合作社展開培訓。

(1)以政策法規為重點,開展以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以提高農民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識。

(2)以科技示範點、養殖小區為重點,開展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玉米制種技術、肉牛育肥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廣大農民農業標準化意識,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進傳統產業優質化、專業化、標準化、商品化程序。

(3)以加工番茄為重點,開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經紀人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以轉變農業經營理念,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4)以日光溫室、高效大棚等設施農業為重點,開展高效作物栽培技術、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培訓,以推進明永鄉設施農業增產增效。

(5)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開展節水灌溉、沼氣使用管理等相關技術的培訓,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一)遵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目標任務,積極完成培訓工作。根據明永鄉農村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及環境,我們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充分利用建成的玉米制種、馬鈴薯種植、肉牛養殖、農機推廣培訓四個培訓示範基地,嚴格遵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目標任務的要求,緊密結合各村生產實際和參訓人員的文化素質及接受能力的特點,對勞動預備制、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培訓、制種技術、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加工番茄、肉牛養殖技術、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員培訓、農機維修人員技能培訓、農機實用技術技能培訓、節水技術、鄉鎮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鄉鎮企業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專業合作社組織領辦人培訓共13個培訓專案開展了培訓工作。

至目前,我鄉勞動預備培訓任務170人,實際培訓180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培訓任務200人,實際培訓203人;玉米制種技能培訓任務300人,實際培訓360人;加工番茄種植技能培訓任務250人,實際培訓362人;馬鈴薯種植技能培訓任務60人,實際培訓175人;肉牛養殖技能培訓任務40人,實際培訓61人;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員培訓36人,農機維修人員培訓36人,農機實用技術培訓50人;節水技能培訓任務40人,實際培訓42人;務工人員技能提高培訓任務15人,實際培訓15人;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任務10人,實際培訓17人。以上13項共計開展培訓32期,123期次,其中:現場培訓5期次,培訓73人次;集中培訓118期次,培訓1357人(任務1159人)、3689人次。

(二)對照目標管理責任書,紮實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各項工作。我們與區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領導小組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按照相關要求,我們對照責任書,紮實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各項工作。20xx年,我們建立了能全面反映工程實施情況的培訓檔案資料;收集了比較齊全的各種文字、聲像、圖片等資料;編髮培訓簡報24期;建有專門的培訓師資庫;圍繞工程的重點難點問題撰寫調研報告2篇;積極選派組織人員參加區上及責任單位舉辦的各項培訓;認真做好農村實用人才的評定工作,把培訓認證結果作為職稱評定的基本條件;把產業發展較快,帶動示範能力較強的及時納入專業人才資訊庫和培訓師資庫;按時完成區培訓辦安排的各項任務,工作不推諉扯皮,很好的完成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各項工作。

(三)通過建設培訓示範基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0xx年,我鄉在不斷加強和完善原有的四個培訓示範基地的基礎上,又新增了沿河村培訓示範基地,位於明永鄉沿河村南100米處。該培訓基地採用體驗式、互動式、課堂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等方式,主要開展畜牧、現代農業、節水技術、馬鈴薯栽培、制種玉米、紅提葡萄栽培技術等培訓,可供培訓學員現場觀摩,實地操作。該基地建有可容納100人的多媒體培訓室,配備了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裝置,備有農業科技教學的各類光碟、書籍。培訓基地長期配備了一批具有中、高階技術職稱的專家任老師,並不定期邀請省內外一些知名專家來基地講學,通過辦好科技教學班,提高生產示範點檔次,積極開展引導性、實用性、啟發性培訓,形成了“基地+農戶+產業”的模式,達到培育科技青年、扶持支柱產業,致富地方群眾的目標,是集教學培訓、節水灌溉、良種選育、試驗示範、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培訓場地。

(四)通過培訓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支柱產業發展。按照“一業一訓、一技一訓”的要求,通過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綜合運用入戶指導、集中辦班、“選單”選學、典型示範、巡迴輔導、現場操作等方式開展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和配套服務,促進了“一村一品”的形成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五)通過培訓催生了一批專業合作組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組織鄉村幹部、專家、技術人員深入村社農戶、田間地頭、場區棚室,面對面、手把手幫助指導抗旱保墒、良種選育、採收儲藏、農機推廣、疫病防治等技術服務工作,通過手把手、面對面指導和現場操作、對比示範,進一步調動了農村勞動力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農村勞動力參與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六)通過培訓加速了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了農業標準化生產。把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增產增收潛力大的產業和技術作為培訓重點,通過農民“點菜”,技術幹部“配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十多項。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組織培訓,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了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

(七)通過培訓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輸轉就業,做大做強勞務產業。通過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務工人員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加大了勞務輸轉力度。20xx年我鄉主要依託周邊22個農林場和10家用工企業積極引導我鄉剩餘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服務於周邊農場和企業。至目前通過培訓完成勞務輸出輸轉2544人(任務2400人),通過宣傳引導,輸送境外務工人員14人。共計實現勞務總收入20xx萬元。

(八)通過培訓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農民,加快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通過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的實施,給全鄉農民帶來了技能素質的大提升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培養了一大批種植、養殖、加工的“土專家”、“田秀才”,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處處展現出了提技能、增收入、促發展、構和諧的新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四、存在的問題

在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集中反映在:

(一)參訓群眾人數眾多,村級組織落實不到位。在我鄉制種技能培訓、肉牛養殖技能培訓等農民參與積極性高的培訓專案上,由於各村村幹部公事繁忙,人員少等原因,使技能培訓工作的組織落實無法滿足廣大參訓群眾的積極性。

(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課題需要區級教授的講解,但由於培訓的規模大、涉及面廣,區上安排的培訓又多,部分教師無法按時下鄉授課。

(三)部分村民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由於參訓意識不夠,部分村民認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是擺架子,走過場,只是培訓部門為了賺錢等等,因這種認識的誤導,部分村民不積極主動參加培訓,錯失了培訓大好良機。

五、幾點建議

(一)健全、完善培訓體系。按照“有專門領導負責、有專門人員落實、有專門隊伍去幹、有專門支撐條件保障”的總體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量化工作任務、靠實工作責任,認真履行職能職責,積極開展工作。特別是村級組織是培訓工程直接的組織者,要切實把農民培訓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主要負責人親自安排部署,親自抓落實,真正形成上下貫通、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和健全的工作體系。

(二)提高、增強培訓針對性。全面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入戶調查工作,準確掌握勞動力現狀和培訓意願,進一步細化受訓群體,分行業、分類別、分層次確定培訓物件,對熟練掌握農村實用技術技能、產業發展有一定規模的“土專家”、“田秀才”以及科技示範戶等農村實用人才開展骨幹培訓;對農村創業人員、農村經紀人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及農村科技服務人員開展提高培訓;對從事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的普通勞動力系統開展普及培訓,進一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三)優化、落實培訓師資。繼續採取內選外聘等方式,選聘涉農部門和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符合培訓教師條件的“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學者教授、省市專家為培訓教師,不斷壯大師資隊伍。加大民間科技特派員和農民科技指導員選聘力度,滿足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制定教師培訓計劃,依託區社會服務培訓中心,積極開展師資培訓,不斷提高師資的水平。

(四)加大、注重宣傳引導。為了使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政策深入人心,更多的吸引農村勞動力自覺自願地參加技能培訓,改變村民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的誤解,營造村民積極參加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氛圍,應加大、完善對各項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政策的宣傳,讓村民掌握更多培訓方面的資訊,極大的提高村民參加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的積極性。

(五)強化、優先培訓經費。按照領導幹部向上爭專案,技術人員向下抓培訓的總體要求,加大向上爭取資金投入的力度,積極向上爭取培訓專案和經費。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多方籌措落實培訓經費。鄉財政要不斷加大對培訓工程的投入力度和資金使用監管力度,為全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六)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的作用和效應

1、要努力認識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示範基地的重大意義。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示範基地是引領當地產業發展,輻射周邊農戶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促進農村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做好農村人才戰略儲備的重大措施,是適應科學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是鞏固成果整合資源和提高質量的迫切需要。

2、要創新機制體制,發揮示範效應。要整合教學資源,探索技能教育產業化、市場化新路子,在管理體制上發揮示範作用;要提高教學水平,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上發揮示範作用;要改進和創新培訓方式,在提高培訓綜合效益上發揮示範作用;科學調整學員結構,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上發揮示範作用。

3、要通過基地培訓有效的提升我鄉農村勞動力的技能素質。通過培訓轉變農民傳統的思想觀念,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培養出一大批種植、養殖、加工的“土專家”“田秀才”,全鄉處處展現出提技能、增收入、促發展、構和諧的新氣象。通過培訓,有效的促進了我鄉農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加速了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及應用,推動了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增強高效農業的進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是一項造福於民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要加強交流與合作,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繼續貫徹上級有關政策措施,切實加強領導,密切配合,開拓創新,努力把我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勞動培訓總結篇5

20xx年,xx市科協把實施陽光工程作為科普工作的重頭戲來抓,實行領導、人力、物力、財力多方傾斜,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增加農民收入。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選好培訓基地,制定培訓目標。

根據我市初選的7所培訓基地的性質不同,我單位把黨校、技工學校和科技職校定為培訓基地,並分別在這三個培訓基地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到60人。

二、落實培訓總結,執行培訓制度。

培訓基地要執行工作月報制,在月底前上報上個月培訓轉移有關統計資料,每個班次結束時要到培訓點進行檢查驗收,對培訓就業的學員採取就業跟蹤或深入農戶的形式,抽查轉移就業情況。

三、加強培訓管理,實施承諾服務。

培訓基地將公開“陽光工程”招生簡章,明確對培訓崗位、內容、時間、收費及補貼標準,並公開學員名字,隨時接受學員監督,對於接受培訓的學員要實行承諾制原則,為他們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大工程,我們將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發揮科協最大職能,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為打造“和諧xx”做出貢獻。

勞動培訓總結篇6

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發展,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不斷增加,但其素質提高緩慢,造成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惡性膨脹。近年來,三都縣各級各部門積極想辦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採取分鄉鎮教育、培訓,領辦專案,勞務輸出,提供服務等措施,使全縣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轉移。20xx年,根據國務院六部委檔案精神,在省、州陽光辦的關心指導下,我縣積極組織培訓轉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務。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是一項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

一、我縣農村青年勞動力總體狀況

1、我縣農村青年的規模與結構。根據全面統計,20xx年我縣14—35歲農村青年6.6萬餘人。其中男性佔53.5%,女性46.5%。其中17—40歲外出務工青年佔40%左右,

2、我縣農村青年轉移狀況與特徵。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青年轉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特徵之一:農村青年轉移數量增加。近幾年,我縣農村青年外出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從事二三產業,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已成為我縣農村的一道“風景線。

特徵之二:農村青年轉移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在農村青年的轉移中,具備國中文化的青年農民唱主角,是主力軍,佔到8o%以上。這些人頭腦靈,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闖蕩見世面、學技術的慾望高,去外地謀求職業的機會大。 特徵之三:工業、建築業、製造業、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業仍是農村青年轉移的主要行業。在20xx年,農村青年轉移的行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建設第一線和低層次的商業飲食服務業,主要流向為深圳、東莞、廣州、上海、福州、北海等發達地區,佔到70%以上。

特徵之四:我縣青年轉移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這些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絕大多數還保留著對土地的承包權,每年除在外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家從事農業生產。

3、農村青年轉移的積極作用。農村青年向非農產業的大轉移,對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增加農民收入,繁榮縣域經濟,促進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第一,農村青年以其工資要求低、就業期望值不高、勤勞能幹、能吃苦等特點,增強了在城市就業的競爭性,這對促使我縣勞動者就業觀念的轉變,推動勞動就業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農村青年在城市從事的大多是髒、苦、累和城市人不願乾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醫護、環衛、建築等特殊服務,對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適應社會化服務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農村青年向城鎮的轉移,是城鄉之間勞動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動過程,更多地表現為追求在城市擴大視野、增長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為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資訊,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是解決農村剩餘青年就業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據調查,外出農村青年的年平均純收入為3000元左右,比全縣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約高出1500元左右。同時,外出青年返回農村,又將城市的生活方式、觀念及有關資訊帶回農村,對於縮小城鄉生活差距,改變傳統生活方式,提高消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上為開發農村消費市場做了觀念和物質的準備。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構。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我縣把此項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了以縣農業局副局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陽光工程辦公室,配置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專抓此項工作,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方案,對培訓專業、人數、時間、方法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了年有規劃,月有安排,有底數的步步推進。

(二)、狠抓培訓基地建設,提高培訓質量。為將我縣陽光工程專案實施好,工程領導小組認真對縣內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稽核,通過對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設施、培訓經驗的對比,認定三都縣勞動就業辦和三都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為我縣培訓基地,這兩個培訓基地有一定的培訓經驗、培訓硬體設施和師資力量,能提高培訓人員素質,保證受訓農民的轉移就業。得到認定後,這兩個基地及時地安排人員,成立了專案實施小組,購置了相應的教學裝置,確保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認真調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訓 近年來,我縣每年都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對農村青年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從近年來的調查結果來看:廣大農村青年致富成才的願望更為強烈,60%以上農村青年認為增收無門路,其原因,67%的農村青年認為缺乏技術,37%的農村青年認為缺乏資金,他們普遍認為外出是解決技術和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務工。

(四)實行訂單培訓,提高就業率。我縣採取整合社會資源,藉機發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培訓與就業結合的培訓形式。與企業的培訓基地聯合,由企業出就業崗位,出培訓設施裝置,出技術力量,就業辦負責招生、教學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學於一體,同時容納幾十人的培訓基地,如由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深圳運發集團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創辦了技工技術培訓班,取得了多名大齡農民工集體就業的好成績。這種培訓方式是我縣與外地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公司、企業合作的碩果,我們藉助這些公司的技能裝置和師資力量舉辦培訓班,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由我縣培訓基地教師和企業培訓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現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已招收農村勞動力學員96名,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已招收440名。

(五)加強培訓管理,搞好跟蹤服務。搞好農民工轉移就業跟蹤服務是轉移農村青年剩餘青年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結合實際不斷充實完善,每個月都進行就業培訓跟蹤服務。首先是搞好資訊服務,一是與企業建立了資訊聯絡制度,經常性地瞭解輸送的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情況,二是加強與鄉鎮就業指導站聯絡,引導廣大青年合理流動,與法律服務站共同維護外出務工青年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幫助等。其次,是協調黨政及有關部門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或在家領辦專案提供政策、資金、物資幫助。再次,營造氛圍,對外出務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帶頭人、返鄉創業的青年典型進行大力表彰和在報刊、電視臺等媒體上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政策措施、辦法等進行大力宣傳,從而營造一個為轉移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服務的好環境,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

(六)運用多種方式,拓展就業渠道 實現轉移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我們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以縣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目標,實行培訓與就業掛鉤的方法,確保培訓質量,拓展就業渠道,使培訓工作實打實,不走過場。為了能妥善解決參加培訓人員的就業問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個鄉鎮的勞務站進行調查研究,聯絡用工單位;其次,運用電視、廣播、貼上廣告等多種傳媒方式刊登資訊。第三,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基地,把縣鄉村三級勞務聯絡捆綁在一起,實行資源共享,打造就業平臺;第四,建立培訓就業中心,專人負責就業工作。針對我縣屬勞動力輸出地區的情況,就地為培訓的勞動力找婆家,一個人一個人的落實,已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報帳機制,實行專款專用 我縣的“陽光工程”專案款由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共同管理,培訓基地將招收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對合格的農民工,由培訓基地及工程辦的人員共同送達廠家,經過企業一個月的崗前培訓,上崗就業,由接收企業提供簽字蓋章認可接收人員名單,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根據就業人員數量按比例將補助款撥付給培訓基地。這樣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訓基地提高培訓質量,提高所招收的農民工的就業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訓與轉移情況

今年我縣共培訓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轉移培訓任務,就業辦共轉移培訓536人,職教中心共轉移培訓64人,主要轉移到深圳市、東莞市等,培訓專業有電工電子、機械製造、駕駛員、乘務員等。其中深圳市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接收96人,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接收440人,深圳市運輸發展集團公司接收64人。

(二)農民工就業情況

今年轉移的60o名農民工,主要從事首飾加工、電子裝置製造和客運駕乘等行業,勞動強度相對較輕,而薪酬卻相對高一些,據第一批赴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就業的農民工反饋的資訊,他們的月工資在800—1000元左右,由於受過一定的培訓,有的農民工已升為領班、組長,就業環境相對穩定。

(三)效益

1、經濟效益

由於採取了系統的培訓,所輸送的農民工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工作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今年輸送的600名農民工全部得到就業,月工資比自行進廠就業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純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計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將達290萬元左右。這可進一步改善農民工及家庭的生產生活條件,對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社會效益

由於培訓轉移的農民工就業有保障,且收入相對較高,對其他的農民工震動極大,第二批輸送進廠就業後,來報名參與培訓的農民顯著增加,由於培訓經費和名額有限,我縣篩選了一些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組織培訓,剩餘的則輸送進其他一些廠家就業。通過有效轉移,增加了農民工的收入,擴大了民工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為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資訊,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全縣發展不平衡,好壞差距明顯加大,個別鄉鎮不能正常開展工作;二是對轉移培訓認識不高,還沒有真正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發展機遇,拓展職能的高度來抓,部分鄉鎮分校畏難情緒還很大,工作力度不夠;三是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條件還不能適應培訓工作的需要,缺乏獨立開展培訓工作的物質條件和技術 力量;四是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機構還不健全,業務工作還不成熟;五是跨區輸出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些問題將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決。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19年重點抓好:

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建設的提高,縣鄉(鎮)三級要健全勞務培訓站,配齊專職人員,達到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能力明顯提高;

二是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的提高;

三是多措並舉搞好農業科技創新培訓方式,使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有明顯提高,努力藉助勞動部門摸清本地農村勞動力資源底數,在利用廣播、電視、科技下鄉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的基礎上,聘請有經驗的教師,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專題培訓班,提高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把農業科技培訓與打造三都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特色結合起來,適應我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客觀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服務中心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力量,發揮我縣職業培訓優勢;五是加強農村青年培訓,主要針對外出青年要從事的專案有針對性地對農村青年進行培訓,20xx年計劃組織培訓1o00人,培訓電工、焊工、家政、縫紉、烹調、美容美髮、建築、摩托修理等工種;六是加強引導,引導廣大農村青年合理流動,避免肓目流動。

勞動培訓總結篇7

XX縣地處湘中丘陵,是一個農業大縣,是全國糧食生產主產縣和先進縣。全縣農業人口77.1萬人,其中勞動力44.1萬人。20xx年全縣外出務工人數12.4萬人,佔農村勞動力28.1%,外出經商就業人員2.0萬人,佔農村勞動力4.5%。勞務收入總額12.5 億元以上。通過陽光工程培訓的農民,外出打工比沒有培訓的農民一年多工資5000元左右。20xx年,我們在認真總結去年經驗基礎上,繼續堅持“政府推動、部門監管、學校主辦、農民受益”的原則。一是規範基地招標,廣泛開展公示。二是制定實施辦法,簽訂培訓協議。三是加大宣傳力度,上好第一節課。四是狠抓教學管理,提高培訓質量。五是部門配合管理,紮實搞好檔案。六是搞好學員就業,優化跟蹤服務,共招收學員20xx人,轉移就業1892人,就業率94.6%,減免直補學員學費54萬餘元。

一、規範基地招標,廣泛開展公示

縣陽光辦按照20xx年《xx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基地認定辦法》的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20xx年6月上旬在縣電視臺向全縣釋出了陽光工程專案招標公告。公告內容包括認定時間、認定條件、認定程式、報送材料和受理機構等,並組織專家對學校的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對學校的校設校具、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聯絡安排就業能力、服務承諾、單位信譽、收費標準及學員生活條件等進行實地考察後,採取招標評審的辦法,從12所具有轉移就業能力的學校中確定了xx學校、xx駕校、xx中專、xx學校、xx學校、xx職業技術學校、xx基地等7所學校定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

我們對專案實施實行公示,向社會公開,請社會監督。採用電視公告、通告公示等不同形式進行公示。公告內容包括陽光工程政策、培訓機構名單、培訓專業、財政補助標準、服務承諾、監督舉報電話等。每個學員在培訓基地報名時就能得到縣陽光辦統一印發的陽光工程宣傳資料,讓學員一進校就瞭解到陽光工程的意義、培訓內容、收費標準和補助標準。

二、制定實施方案,簽訂培訓協議

為了保證我縣陽光工程的順利實施,根據20xx年《xx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專案管理辦法》的精神,針對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和市場需求,制定了我縣陽光工程專案培訓計劃、實施辦法。根據各培訓基地的培訓轉移能力,把省陽光辦下達給我縣20xx人培訓轉移任務分解到各培訓基地。縣陽光辦與各培訓基地簽訂了培訓轉移就業協議,明確了雙方責、權、利。培訓基地根據各自的情況設定專業,分別制定培訓方案、教學計劃和轉業就業規劃。

三、加大宣傳力度,上好第一節課

我縣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一系列的宣傳措施,把“農民學技術,政府給補助”的優惠政策送到千家萬戶。一是通過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發動,利用《農事指南》電視節目專題報道陽光工程的目的、意義、內容和方法。二是印發宣傳資料6000多份,張貼到各鄉鎮、交叉路口、中學門前,每個培訓學員報到時發一份。三是學校招生時,發動教職員工走村入戶,宣傳陽光工程的優惠政策。四是在縣裡的會議上講解實施陽光工程的內容和方法。五是培訓基地舉辦《感謝您——陽光工程》為主題的文藝晚會,使陽光工程家喻戶曉,為工作順利開展營造了氛圍。

各培訓基地每個培訓班開學的第一節課,由縣陽光辦的同志來講,一是宣傳國家實施陽光工程的重大意義、培訓物件、培訓專業、培訓方法、收費標準和財政補助標準等。二是對照名冊核定學員身份。三是發放代金券,並介紹代金券的使用方法和填寫方法,要求學員當時把代金券填好,及時上交。

四、狠抓教學管理,提高培訓質量

各培訓基地的辦學宗旨是:以人為本,辦學為民。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為培養目標。為保證學員轉移就業,穩定就業,就要把學員培訓成一個有一技之長,能自主創業,在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觀念等方面融入城市,成為城市“市民”,實現由“村民”向“市民”轉變。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一是結合進城務工手冊,向學員進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教育,使學員進城務工時做一個合格的“市民”。二是用飛速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鼓勵學員,使學員知道,求生必須求知。三是用人才競爭、尖端科學高速發展的現實教育學員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四是用一專多能的致富典型激勵學員,要他們堅定信心,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勇於登攀。

2、培訓一專多能人才。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導向,開設了農用車駕駛、汽車駕駛、計算機及應用、電子電工、服裝縫紉、特種作業、市場營銷、機構製造、建築工等專業。為了提高學員的技能知識,根據用人單位需要什麼專業人才,就培訓什麼技能,確定培訓時間和教學計劃等,採取封閉式管理,實行“五個一”工程教學,即要求學生做到:樹立一個好形象,練一筆好字,寫一手好文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掌握一門專業技術。在上好專業課的同時,增開語文、交際英語、普通話、口才等課程,使學員真正成為一技多能人才。

3、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照教學計劃,做到邊學習邊操作,學用結合,嚴格考試考核,做到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並重,保證培訓效果,真正使學員學到一技之長。

五、部門配合管理,紮實搞好檔案

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惠及農民的新興工程。為了加強專案的實施監管,領導小組就陽光工程的組織領導,部門職責、專案的申報、經費落實等召開了協調會,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推進工程實施。農業局是陽光工程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陽光工程的日常工作,負責擬定培訓專案的實施辦法、培訓結構的招標和認定,監督檢查培訓單位的培訓工作,開展對培訓效果的評估驗收,反饋培訓工作資訊等。財政部門負責落實培訓補助資金,嚴格做到專款專用,使財政的資金直補給農民學員。勞動部門負責督促鑑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鑑定,並酌情降低鑑定等收費標準。其它有關部門都要為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開綠燈、搭平臺,為農民轉移就業傳資訊、維權益。我縣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為規範陽光工程的實施,增強陽光工程運作的透明度,建立長效機制。一是實行專案法人負責制。培訓基地法人代表與縣陽光工程辦簽訂培訓轉移協議,負責抓好培訓轉移工作,保證學員就業率在90%左右。二是降低收費標準,直補給農民學員。在報刊、電視、宣傳資料等公告,每個農村學員減免學費270元,經縣陽光辦核准、領導審批、財政複核後撥款,從而確保政府的培訓資金直補給農民學員。三是監督檢查,堅持每月對培訓基地督查一次,發現培訓轉移不合要求的,責令糾正或推倒重來。四是嚴格檔案管理制度。各培訓基地必須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臺帳和培訓轉移檔案,培訓臺帳和就業檔案記錄受訓農民的姓名、年齡、身份證、家庭住址、培訓專業、培訓時間、收費標準、補助金額、就業單位詳細通訊地址、就業單位聯絡電話,並由學員簽字、簽章認可。就業單位填寫必須具體到學員所在地址廠名。聯絡電話填寫必須能正常聯絡到就業單位負責人或人事部門負責人、學員為依據,培訓學校對培訓轉移臺帳和檔案的真實性負責。

六、搞好學員就業,優化跟蹤服務

各培訓基地共招生學員20xx人,其中農用車駕駛員336人,汽車駕駛員404人,計算機及應用506人,機械製造54人,服裝縫紉92人,特種作業(電工、焊工)240人,市場營銷108人,建築工200人。轉移就業1892人,就業率94.6%。計算機及應用和特種作業的學員絕大部分安置在沿海一帶的港、澳、臺、日等大中型外資企業。汽車駕駛員,大部分在長沙、廣東、上海、深圳、珠海、杭州、北京等城市開的士和公交車。其它專業的學員安置在本市縣單位務工。在外資企業和大中城市打工的學員,月工資800元以上,高的幾千元。xx鎮灣頭村xxx,xx鎮石龍村xxx,xx鎮同樂村xxx、xx村xx,xxx鎮xx村xxx等同學去年10月在xx培訓基地結業後,安置在廣東惠州索尼集團務工,月工資在1400元以上。xx鎮xx村xxx去年8月在xx中專培訓基地參加電焊工培訓,考取了電焊工操作證,現在福建廈門陶瓷廠務工,月收入20xx多元。xxx鎮xx村xxx去年在xx駕校參加汽車駕駛培訓,考取駕證後,買了一臺的士在西藏昌都開,月收入7000元以上。

培訓基地以誠信為本,堅持跟蹤服務。學員參加工作,堅持開展跟蹤調查和跟蹤服務。一是瞭解學員的工作生活情況和學員所學知識是不是真正用得上。如專業知識不過關的,允許學員返校進一步學習,確保學員招得來,學得好,送得出,穩得住。二是協助用人單位加強管理,為學員排憂解難。xx和xxx等培訓基地在廣州、上海、江蘇、溫州等地設立了辦事處,學員找到工作不如意的,給他們重新推薦工作。xxx鎮xx村xxx、xx鎮xx村xx等學員原先安排在東莞的一家公司,因種種原因,公司效益下降,員工工資收入低,創世紀培訓基地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派人把他們重新安置在廣州依利安達廠,月薪1200元。xxx鎮xx村xxx先安排在東莞太陽誘電工作,月薪1500元。由於缺乏艱苦創業精神,被別人唆使,誤入傳銷,被警方查處後,才脫離傳銷窩點回家。xx培訓基地得知此情況後,把他重新安置在東莞輝鴻電子廠,包吃包住,月薪1200元,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三是調查企業的用工制度,督促用人單位按照《勞動法》依法建立勞動關係,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培訓基地真正做到了培訓、就業和跟蹤服務一條龍服務,讓學員學習安心,安置就業放心,工資待遇稱心。

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20xx年,我們摸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離上級要求還有差距。20xx年,我們一定認真總結經驗,虛心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探索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新路子,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保證轉移就業,為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