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薪資談判

中國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成為新富人

經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洗禮的中國知識分子,正在迅速成長為中國新的富裕階層。

  中國有兩句古話叫做“君子固窮”、“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君子善於忍受貧窮,學業出眾就會踏上仕途,這表明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經常徘徊在貧困和仕途之間,現在這句話對於中國知識分子已經不再適用了。

  據估算,包括大學教授、作家、藝術家在內,中國社會目前共有3800萬專業知識分子,其中有1000萬人在民營企業工作或者自己開公司,積累著個人財富。繼早期的個體戶、鄉鎮企業家、中間商、不動產經營商和貿易商、民營企業家之後,中國正迎來了第六代富裕集體——知識分子階層。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青年或中年人,出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年時代經歷了市場經濟的洗禮,在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迎來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具有非凡的理財意識。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春玲(音)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分子多集中在人文科學,而現在工程、經濟等專業技術人員也加入進來,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階層”。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的知識分子多直接下海經商,現在,知識分子更多地選擇了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為智慧財產權,將科研專案轉化為產品,出售給公司,而非親自下海。

  大學教授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將知識轉化為財富:一是親自開辦公司;二是在企業做兼職,任顧問或獨立董事;三是帶領自己的研究生為企業做與其專業相關的專案。

  35歲的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胡戎恩(音)屬於典型的創業型知識分子,曾任上海政法學院的立法學教師,此前他當了5年法官,辭職後回到家鄉溫州創辦小型水電站,挖到了第一桶金。後來胡戎恩成立了上海歐晟置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各類房地產開發和管理。胡先生儘管忙於企業經營,但一直醉心學術研究。他認為:“賺點錢就可保護人的獨立性。”他致富後的理想是像孟嘗君那樣,賢者雲集,切磋學問。

  此外,在中國知識致富人群中還有許多人依靠專業知識,或成為職業經理人,或成為金融機構的經濟分析師。另有一些知識分子以“賣文”為生,為報紙、雜誌寫稿。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儒商”正以其智慧創造並積累著財富。(鄭周浩 趙東國)

來源:中人網

中國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成為新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