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7篇

為了確保任務按時完成,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計劃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7篇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1

為進一步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以及相關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要求,為確保我鄉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專案順利開展,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根據衛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範(20xx版)》,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目標

(一)至20xx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90% 。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對重性精神疾病系統治療的認識。

二、工作組織機構

(一)、工作小組 組 長:楊克平

成 員:殷敬保 江益鎮全體鄉村醫生

(二)、工作小組分工

工作小組成員全面負責全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檔案建立及管理工作。

三、範圍和內容

(一)範圍:全鄉範圍內實施。

(二)實施內容

1、培訓:按照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範要求,做好人員培訓。制定培訓工作計劃,分期分批、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精神病防治專業人員、患者家屬等相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強

患者家屬護理、村委會人員相關知識與技能。

2、資訊收集:接受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對轄區人口進行調查,收集在醫療機構進行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資訊(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雙向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礙等。發病時,患者喪失對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對行為的控制力,並可能導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長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會功能嚴重損害),並做初步篩查工作。收集沒有明確重性精神病診斷,但有危險性傾向的人員資訊,再建議其立即到專業機構診斷治療的同時,上報上級精神病防治專業機構及縣疾控中心。

3、收集確診病例資料。衛生院每季度統計在檔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資訊,彙總後上報縣級精神病專業機構。

4、病情評估: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納入管理的時候,由縣級及以上專業醫療機構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症狀和軀體疾病,為符合診斷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絡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症狀、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症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後續治療康復意見等。

5、定期隨訪:對於納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資訊,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徵兆,給

予相應處臵或轉診,並進行危機干預。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必要時與原主管醫生聯絡或轉診至上級醫院;對伴有軀體症狀惡化或藥物不良反應,應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

6、患者報告:發現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和形象行為者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時,應立即撥打“110”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務的人員送往就近或者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明確診斷。

7、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加強宣傳,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接受職業訓練。與病人家屬進行交流,發放精神病科普宣傳資料,講解精神病人護理知識,消除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和誤解。

8、技術指導:接受市、縣級專業技術指導組織對專案實施情況進行技術指導。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2

一、工作目標

1.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全旗城鄉、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統,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通過專案實施,提高各級醫療機構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2.對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城市達到55%以上,農村達到3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網路。

組建街道、鄉鎮,居委會、村重性精神疾病基層管理網路,建立工作機制。網路人員由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醫師、護士、個案管理員(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醫護人員、居/村委會人員和民警、民政助理、殘聯助殘員等)組成。

(二)逐級培訓。

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訓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培訓內容為:管理危險行為病人的知識和技術,規範重性精神疾病診斷和治療,提高評估病人行為危險性的水平,提高追蹤隨訪重點病人的能力。

(三)提供服務

1.患者篩查。

接受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收集患者的資訊,並做初步篩查工作。

2.開展病情評估和建立健康檔案。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為代表的,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等精神病性症狀,且患者對其症狀缺乏現實檢驗能力的一組精神疾病)患者在納入專案管理的時候,除需要原承擔治療任務的專業醫療機構提供疾病檔案資訊外,還應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症狀和軀體疾病,為明確診斷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絡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症狀、最近診斷情況、最近一次治療效果、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症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後續治療康復意見等。對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開展危險性評估,建立重點病人監控網路。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過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檔案,不斷充實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

3.定期隨訪。

對於納入專案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資訊,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徵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並進行危機干預。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在現用藥基礎上按規定劑量範圍進行調整,必要時與原主管醫生聯絡或轉診至上級醫院;對伴有軀體症狀惡化、藥物不良反應或有危險行為傾向的患者,應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

4.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

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機構應加強宣傳,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接受職業訓練。對已登記病人的家屬開展家庭護理和管理教育。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3

為落實確保20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專案順利開展,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工作計劃。

一、專案目標

(一)全鎮約49756人,開展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性評估,全部資料建檔立卡,建立重點病人監控網路。基本建成覆蓋全鎮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統。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數達85%。

(二)實行分級隨訪,及時評估患者病情及功能狀況,並要求隨訪患者數量不低於登記總數25%,由培訓的管理員對有危險行為傾向患者進行每季度1次,共四次隨訪。

(三)對開展重性精神病管理的要求,精神病患者監護率達到95%, 顯好率60%,社會參與率50%,肇事率下降到0。5%以下。

二、專案範圍和內容

1、重點培訓重性精神病人管理人員,鎮對村級的培訓工作。培訓當地鄉村醫務人員管理社群危險行為病人的知識技術,提高評估病人行為危險性的水平,規範重性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高隨訪重點病人的能力。

2、人員篩查:接受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收集患者的資訊,並做好初步篩查工作。

3、病情評估,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為代表的,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等精神病性症狀,且患者對其症狀缺乏現實檢驗能力的一組精神疾病)患者在納入管理的時候,除需要原承擔治療責任的專業醫療機構提供疾病檔案資訊外,還應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症狀和軀體疾病,為符合診斷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立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絡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症狀、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症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後續治療康復意見等。

4、定期隨訪:對於納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的目的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資訊,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徵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並進行危機干預。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在現有用藥基礎上按規定劑量範圍進行調整,必要時與原主管醫生聯絡或轉診至上級醫院;對伴有軀體症狀惡化或藥物不良反應,應將患者轉自上級醫院。

5、及時發現和報告失訪患者,死亡患者情況,填寫失訪(死亡)登記表,按年度填寫上報。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4

為落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以及相關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要求,為確保我區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專案順利開展,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根據衛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範》相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目標

(一)功能完善的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對重性精神疾病系統治療的認識。

二、工作內容

(一)範圍:全社群範圍內實施。

(二)實施內容

1、培訓:按照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範要求,做好宣傳。並做好入戶訪視工作,瞭解病人身體情況。收集沒有明確重性精神病診斷,但有危險性傾向的人員資訊,再建議其立即到專業機構診斷治療的同時,上報上級精神病防治專業機構。

2、收集確診病例資料。統計在檔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資訊。

3、病情評估: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納入管理的時候,檢查患者的精神症狀和身體疾病,為符合診斷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絡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症狀、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症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後續治療康復意見等。

4、定期隨訪:對於納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資訊,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徵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並進行危機干預。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在現用藥基礎上,必要時與原主管醫生聯絡或轉診至上級醫院;對伴有軀體症狀惡化或藥物不良反應,應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

5、患者報告:發現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和形象行為者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時,應立即撥打“110”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務的人員送往就近或者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明確診斷。

6、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加強宣傳,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接受職業訓練。與病人家屬進行交流,發放精神病科普宣傳資料,講解精神病人護理知識,消除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和誤解。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5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把防治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社群和基層,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加強轄區精神衛生工作,對轄區內重型精神病進行登記管理,對居家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每季度對患者隨訪一次,20xx年城鎮和農村重型精神病患者納入管理的總數佔總人數的60%和30%。特制定轄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計劃。

1.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提高社群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在轄區人群中開展精神疾病的防治康復工作,對精神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2.準確掌握本地區總戶數、人口、精神病人總數、發病率、患病率、重點病人數、疾病分類及精神病人的動態變化,包括疾病分期、治療情況和去向,實行精神病人微機管理。

3.識別不良精神和心理行為問題,早期發現精神疾患病人,上報或轉診到本地區負責社群精神衛生的管理機構。

4.開展社群情感障礙的危機干預、精神疾病康復、心理衛生諮詢、家庭病床及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工作,方便患者就醫。

5.指導全科醫生、居委會和監護人開展精神疾病的康復治療,向精神病患者或其監護人、近親屬傳授康復方法,普及康復知識。

6.與公安、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做好重大節日和會議期間重點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

7.為加強精神疾病管理,實行精神衛生工作統計報表工作制度。

8.登記填寫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及時上報各種報表,如季度、年度報表及重點病人管理報表等。

9.本轄區精神病人出現動態變化時,及時在病人檔案及隨訪表上做好記錄,按病人檔案管理制度規定及時上報。

10.統計資料與報表均以病人檔案及隨訪表資料為準,做到登記表、檔案資料與病人數相符,數字準確,不空項。

11.各村衛生室醫生,要定期走訪居委會,至少每1個月入戶走訪一次轄區登記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寫“精神病患者隨訪記錄”,及時掌握病人變化情況,見面率達到90%以上。

12.對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隨訪,確定疾病的分期,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康復治療指導,完整填寫隨訪記錄。

13.對疾病期、波動期、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及時隨訪,瞭解病人的病情變化、治療情況、去向,並填寫隨訪記錄。

14.指導監護人督促患者按時服藥、觀察患者可能出現的藥物副反應和精神症狀,動員患者參加社群組織的康復活動。

15.隨訪期間發現生活困難、符合免費服藥治療標準的患者,要填寫免費藥物治療申報登記表,並與有關部門協商,使患者能夠享受免費藥物治療。

16.入戶隨訪前應瞭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況,提前與所在地區的居村委會幹部聯絡,並通知患者家屬,尤其對病情不穩定患者的隨訪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17.各類精神疾病分類明確,統計數字準確、清楚。患者檔案以居委會為單位分類保管、使用。

18.為新發現、新發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時建立檔案立卡,並將有關情況上報區(縣)精神衛生保健所(或主管當地社群精神衛生工作的機關單位)。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6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務規範(20xx版)》和《20xx年萊州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辦法》,加強本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範管理,推經重大公共衛生精神疾病防治專案(“686”專案)順利開展,防止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穩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20xx年管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和鞏固我院精防隊伍,固定專人負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建立村級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關愛幫扶小組,建立起以慢病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幹,以家庭為依託的精神病康復體系和三級防治網路。

二、認真學習“686”專案,根據專案要求和分工,認真開展專案工作,確保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重大公共衛生精神疾病防治專案工作。

三、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在市慢病院的定期督導、業務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下提高管理工作能力,開展精神康復技能訓練,促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復。

四、加強基礎管理、個案管理和檔案資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認真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登記、管理和上報工作,建立完善患者登記本,各種報表及時、準確。

五、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設立宣傳欄,每季度更換宣傳欄內容,宣傳、鼓勵和幫助患者經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發放精神病科普宣傳資料,講解精

神疾病患者護理知識。

六、在鎮村兩級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關愛幫扶小組的基礎上,認真開展患者篩查和分級管理,定期交流,溝通患者康復情況,幫助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切實做好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務與管理工作,加強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的資訊交流工作,加強部門間協作與配合。

精神病管理病管理工作計劃篇7

重症精神病人排查工作計劃根據市、區對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現就我轄區開展精神病排查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及做法。

一、任務目標

在本轄區範圍內全面開展精神病調查摸底,建檔立卡,康復、治療,實施開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

並接受上級機關檢查驗收。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精神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衛生工作的同志任組長全面開展工作。

2、搞好摸底調查,建檔立卡,康復治療試點工作。

3、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將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社會化工作體系,以社群管理為依託的服務網路。

4、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和社會各界都要關心、幫助、尊重精神病人

三、工作流程

根據經驗,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流程大體上為:

建立社會化工作體系——制定規劃——培訓人員——摸底調查——建檔立卡——落實措施——總結評估。

四、具體做法

1、成立以中心醫生為成員的精防康復工作技術指導小組,負責精神病防治康復日常工作,搞好摸底調查,建檔立卡,配合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送往醫院診斷及治療,康復訓練。

2、建立社會化工作服務體系,切實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充分利用技術資源,發揮基層組織和社群居委會的作用,為精神病人提供醫療、康復等方面的服務。

3、做好摸底調查,建檔立卡,全面準確掌握社群精神病患者基本情況,重症輕症,陣發性,先天性,後天性病人,因疾病或家庭遺傳性引起精神病和各種疾病引起的病史調查,並按規定時間填寫各種調查報表。

4、篩查重症患者,對精神病患者,有診斷治療指南的送往康復醫院治療,普及精神病衛生知識,創造接納精神病人的良好社會環境,為精神病人就業提供條件,幫助解決他們有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從而順利迴歸社會正常生活。

5、加強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使用基層精防康復工作人員統一培訓教材,對社群衛生站醫生和志願工作者及家屬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