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計劃範文


20XX—20XX年是我校在省部共建新平臺上實現西部一流,全國高水平綜合性師範大學奮鬥目標的關鍵階段。為了抓住這一戰略機遇,用好用足國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人才薈萃、富有創新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支撐學校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校師資隊伍現狀,統籌學科專業建設需求、教育教學改革需求、特色強校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根據《西北師範大學20XX—20XX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制定本規劃。

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計劃範文

一、現狀與問題

“十二五”、“十二五”期間,學校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穩定、培養、引進相結合的人才工作措施和推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教師的數量明顯增加,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得到了整體性優化。20XX年至20XX年,教師人數從834人增加到1217人;教授從102人增加到224人;副教授從303人增加到37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從83人增加到261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從250人增加到583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比例淨增29.4 %;教師中外校畢業者714人,佔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59%。

師資隊伍的數量增長和結構優化支撐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辦學規模擴大的需要,支撐了人才培養結構從師範教育為主向大力發展非師範教育、推動學校向綜合性大學轉型的需要,支撐了學校學科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需要。

但是,目前的師資隊伍建設狀況與全國同類高校相比,發展速度仍顯緩慢,師資隊伍總量不足,現有教師教育和應用型專業師資已不能滿足學校學科發展和辦學規模的需要;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和拔尖創新人才數量偏少;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偏低,僅為21.4%;截止20XX年底,我校有國外學習經歷的教師89人,僅佔教師總數的8%,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偏低,職稱結構和學緣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學術團隊建設滯後,部分學科梯隊斷層現象嚴重;40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務者比例僅為24%,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僅為18%,青年教師整體教學任務重、科研成果少、發展後勁不足。

二、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人才強校戰略在學校整體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統籌學科建設需求、教育教學改革需求、辦學特色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數量目標與質量目標相結合,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緊緊抓住穩定、培養、引進三個環節,通過超前規劃、學科帶動、機制創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實現學校發展目標提供人力保障。

(二)建設目標

依託一批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創新基地和重大專案,努力構建人才集聚平臺、成長平臺和學術交流平臺,用七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形成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銜接緊密的師資隊伍培養和支援體系。到20XX年,學校專任教師總數達到1400人左右,兼職教師達到100人左右,緊缺專業教師數量滿足教學科研需求;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人數達到55%以上,40歲以下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到70%以上。擁有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高層次學科帶頭人10名左右;在本學科方向享有國內外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學術帶頭人30名左右;在本學科方向享有西部地區較高聲譽的中青年專家100名左右。

三、重要舉措

著眼於數量增加和質量提升雙重目標,實施師資隊伍建設五大計劃。通過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模式、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匯聚領軍人才,打造創新團隊,整體提升中青年教師的素質和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一)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計劃

20XX—20XX年,學校將實施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計劃,設立“西北師範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儲備基金”。通過引人與引智相結合的靈活思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提高我校人才聚集效應。

——根據學校建立的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設定首席專家崗位和相應的專職科研編制,發揮科研創新平臺、創新基地在匯聚優秀人才、培育學術梯隊、產生重大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應,吸引高水平人才來我校工作。

——設定10個左右特聘教授崗位,吸引學科領軍人才。通過公開招聘、合同管理,面向海內外遴選一批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思維,能帶領本學科在前沿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領軍人才,規劃學科發展,主持和組織重大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學科隊伍建設和學術梯隊建設。

——每年設定20個左右講座教授崗位,吸引優秀學術帶頭人。依託國家人才引進“千人計劃”及甘肅省“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積極採取“成組引進”和“帶專案引進”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國際較高學術影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指導學科建設和學位點建設,整合學科梯隊,培養學科帶頭人,指導、培養博士研究生,爭取省級以上重大科研專案。

——依託多學科整合的創新團隊,吸引和培養100名左右本學科方向在西部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專家。

(二)教師教育人才隊伍培養計劃

20XX—20XX年,學校將通過培養、引進和轉型三個渠道,建設一支70人左右的以承擔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工作為主要任務的專業教師隊伍,著力解決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定向培養。每年留出2個博士招生名額,定向培養學科教學論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通過七年的不間斷培養,到20XX年學校定向培養的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達到20名左右。

——積極引進。面向國際國內人才市場,以優惠待遇條件吸引10名左右教師教育學科學科帶頭人,開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和關鍵領域攻關,引進15名左右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教師教育專業畢業、具有較大潛力的優秀博士研究生;面向基礎教育一線教師隊伍,採取柔性管理模式,遴選15名左右具有豐富經驗和一定的學科教學理論研究成果、具備高階職稱的實踐型專家兼職從事教師教育的教學科研工作。

——促成轉型。積極推動具備普通專業和教育學或心理學兩種學歷背景的在職教師轉換髮展方向,通過短期進修培訓和實踐鍛鍊,轉型從事教師教育工作的教師達到10名左右。

(三)青年教師培養計劃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旨在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優秀青年學術骨幹、為未來學科領軍人才的成長搭建平臺。20XX—20XX年,學校將通過設立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培育專案等措施,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條件;通過支援攻讀博士學位、分批次進修學習,整體提升青年教師學歷層次、學緣結構;通過給任務、壓擔子,激發青年教師自我發展、自動提升的危機感、緊迫感。

——實施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依託“青年教師科研專案資助計劃”提升青年教師整體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到20XX年,培養100名左右具有獨立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為青年學術領軍人才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施百名教學新秀培育計劃。每年遴選15名左右在教學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的青年教師予以資助獎勵,支援青年教師積極從事教學研究和教學創新。

——實施青年教師學歷提高計劃。每年選派30名以上的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每年引進30名左右的“985”“211”學校和科研院所應屆博士畢業生來我校工作,使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到70%以上。

(四)應用型專業師資建設計劃

應用型專業師資建設計劃旨在重新整合應用型專業師資隊伍。20XX—20XX年,學校將通過引進、引智、轉型、校企校地合作等渠道,建立起一支滿足教學科研需求,具有應用型專業知識結構、學習或實踐背景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直接引進。吸引一批具有博士學位、實踐經驗豐富,又能勝任教學工作的實踐型人才補充到相關專業師資隊伍中。同時,從國內外科研院所選留一定數量相關專業的碩士(尤其是具有相關專業資質、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以上應屆畢業生來我校工作。

——採取柔性管理模式,面向社會聘任100名左右相關專業的實踐型專家兼職從事應用型專業的教學工作。

——推動轉型。遴選100名左右相近專業方向的在職教師,鼓勵他們轉換專業發展方向,通過短期進修、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等途徑轉為應用型專業師資。

——加強校企、校地合作,扶持應用研究創新,提高應用型專業教師的科技創新能力。

(五)師資隊伍國際化成長計劃

師資隊伍國際化成長計劃旨在提升師資隊伍把握本專業領域國際前沿知識和資訊動態的能力,提升國際交流合作和雙語教學能力。20XX—20XX年,學校將通過選派留學、短期進修訪學、與國外科研院所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邀請海外知名專家講學等多種途徑大力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通過七年的建設,使我校教師具有國外留學、研究經歷的比例達到30%左右。

——積極爭取國家公派、西部人才培養特別專案,每年選派15名左右教師出國攻讀學位、進修訪學。

——設立中青年教師留學基金,每年選派30名左右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到國外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進修深造,提升教師國際學術背景和整體素質水平。

——啟動雙語教學師資培養計劃,選派100名左右從事雙語課程教學的教師赴國外學習相關課程,提高雙語教學水平。

——實施海外學者講學支援計劃,每年邀請一批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來我校講學,提高學校和教師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弘揚百年辦學傳統,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把“愛國進步,誠信質樸、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師大精神和百年辦學的優秀傳統作為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在教師管理、培養的各個環節,貫穿在教師成長髮展的各個階段,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紮根西部,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自覺融入學校建設西部一流、全國高水平大學的巨集偉事業。

——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突出對全體教師“奉公守法、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尊重學生、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模範遵守學術道德規範,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建立教師進修學習與日常培訓、新聘期培訓相結合的專業成長促進機制,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更新知識結構和教育理念,主動把握學科發展動態,主動進行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水平的教學。強化對新上崗教師的崗前培訓,使他們熟悉學校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定位,熟悉崗位職責和相關管理制度,縮短適應期。

——建立師德考核評價制度、師德問題勸戒制度和師德評價結果運用制度。把政治素質、道德品質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聘用的基本條件,作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崗位職責和業績評價體系。認真落實《西北師範大學學術道德與學術行為規範(試行)》,保護學術環境,懲治學術失範。在晉職、評優、評獎中嚴格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制”。

(二)構建新型師資管理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

——建立I類創新基地平臺匯聚和培養人才、優化資源配置、創造重大成果的獨立執行機制。實行學校直接領導下的首席專家負責制。創新基地平臺具有科研活動、人才培養和科技資源分配的自主權。首席專家在國內外公開招聘,合同管理。實行創新基地平臺人員准入制,通過平臺招聘,將符合創新基地平臺建設目標、科研基礎好、合作精神強的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隊伍引進創新基地平臺。創新基地平臺實行以競爭和流動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制度。首席專家和研究人員實行年薪制,採用工資加創新人才津貼的二元結構工資制度。

——打破人才部門和單位所有的壁壘,打破影響團隊形成和發展的制度壁壘,支援教師跨學院、跨單位組建創新團隊,形成優秀人才團隊效應,帶動教師隊伍科研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整體提升。

——創新教師業績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校內津貼分配製度。堅持分類指導原則,按照不同教師崗位型別、不同學科型別、不同專業型別,分類設計崗位職責和業績評價指標,確定相應的校內津貼發放標準;突出教師創造性業績的權重,加大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獲獎和應用性成果的獎勵力度。

——充分發揮職稱評聘的槓桿作用,按“科學評價為基礎、崗位需要為前提、聘約管理為手段”的原則,激勵教師努力鑽研業務知識,提高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在學校師資隊伍學歷普遍提升的情況下,逐步提高職稱評審中的學歷等要求。

(三)營造穩定人才、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創設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相容幷包、和而不同的學術環境,靠實學校領導密切聯絡高層次人才制度,擴大教師在辦學治校方面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讓廣大教師在參與辦學的各項工作中享受事業發展的樂趣,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逐步提高校內津貼總量,增加教師收入。

——加快青年教師公寓建設,改善中青年教師居住條件。

——關注教師健康,對全體教師進行定期體檢,精心組織系列體育活動,免費開放體育設施,組織、引導教師積極鍛鍊身體。

——辦好附屬中國小和幼兒園,為廣大教師子女提供優質的基礎教育服務。

(四)加大經費投入

設立1億元的師資隊伍建設專項基金,支援實施師資隊伍建設五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