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街道基層黨建特色亮點工作彙報

街道基層黨建特色亮點工作彙報

街道基層黨建特色亮點工作彙報

一、近年來黨建工作總體情況

(一)突出“三個注重”,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一是注重教育培訓。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通過邀請專家開設講座、班子成員下基層講黨課、播放教育影片等多種形式對“兩委”幹部、議事會、監委會成員、全體黨員進行培訓,覆蓋x萬餘人次。二是注重選人用人。積極探索對現任村“兩委”幹部的村大生實行工資報酬雙軌制、延長服務期等激勵政策;採取“定人定向壓擔子”培養新模式,努力在轉業軍人、優秀企業家、大學生志願者等群體培養、發掘人才,現有x人已擔任“兩委”幹部。三是注重黨員幹部管理。建立健全乾部監督管理制度,加大《機關工作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執行力度,強化日常監管。注重培養和吸收政治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逐步解決黨員年齡老化問題。通過組織關係排查,進一步摸清失聯黨員和流動黨員的現狀,有的放矢地制定管理辦法。

(二)狠抓“三個落實”,構建風清氣正新常態。一是落實集中學習教育。先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嚴三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專題研討、專題反思、交心談心等活動,高質量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教育引導幹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整治“庸懶散浮拖”“走讀”等各項專項整治,重點加強對土地管理、徵地拆遷、公共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等高風險領域的嚴懲和監管力度。近年來,共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信訪案件和上級交辦案件近x件,調處成功率、報結率均達x%以上。三是落實幹部作風建設。加強幹部監督管理制度和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紀律作風督查,強化日常監管,確保幹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各項規章制度。近年來,通報批評街村幹部x名,黨紀處分村(社)幹部x名。

(三)實施“三項舉措”,重拳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一是抓班子建設。選派機關x名經驗豐富的中層幹部到各後進黨組織擔任“第一書記”,切實提高整頓轉化實效。二是抓典型引路。召開現場推進會,挑選x社群等x個先進黨組織實行“一對一”對口幫扶,組織x個後進黨組織到xx、xx等先進村居參觀學習、登門互訪,提高幫扶效果。三是抓經費保障。先後投入x餘萬元重點支援x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包括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完善基礎設施等。

(四)落實“三個確保”,著力夯實基層黨建保障。一是確保有人幹實事。嚴格書記管理,堅決調整群眾意見大,長期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支部書記。著力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每個村居常年配備3-5名後備幹部,對書記年滿58週歲的村居,配備1名副書記。加強示範型黨組織書記培養,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二是確保有錢辦好事。近年來,給每個村居撥付辦公經費x萬元;按每個黨員每年70元的標準撥付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對年滿60週歲和80週歲的老黨員分別按每人每年x元和x元標準撥付黨員慰問金。三是確保有場所議民事。近年來,投入x餘萬元,通過改建、擴建、國調劑等方式,全面完成x個需提檔升級的陣地建設,完成全區近一半的目標任務,2020年街道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儘快完成餘下x個建設目標。

二、特色亮點工作

(一)探索“黨建+公益”模式,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典型案例:x社群x社工中心公益組織。x社群黨委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強黨建對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引領,不斷激發黨建工作活力,增強社會組織生命力。一是打造社群公益組織品牌。為更好發揮黨組織服務功能,社群整合優勢資源,成立新都區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下稱中心),以青少年兒童、特殊困難群體、社群居民為服務物件,承擔社群基本公共服務專案,滿足居民需求,形成社群黨委與社會組織的雙向互動。二是加強院地合作,提升社工素質。與xx石油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邀請x大學社工專業專家每月對中心人員進行社工專業知識培訓;參與x市社工協會督導培訓班和社工人才種子計劃培訓班培訓;引進社工專業本科畢業生,充實社工人才;鼓勵中心人員積極考取社工證,不斷增加專業技能。目前,中心共有社工員x名、中級社工師x名、社工專業本科生x名。近年來,中心榮獲新都區十佳社工組織稱號。

(二)探索“黨建+系統治理”模式,實施農民集中生活社群綜合治理。典型案例:x社群系統治理。x社群是典型的農民統建安置小區,社群人口規模大、社會關係複雜,居民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城市社群融入難度大,社群黨組織以解決“農民變市民”觀念轉變為突破口,構建起了黨組織領導、民主化自治、管理全覆蓋、活動全參與、服務全方位的系統化社群治理格局。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實施網格化管理。將社群x棟住宅樓分成x個院落,建立“社群—小區—樓棟”三級網格,將黨員落實到每個網格中,確保管理全覆蓋。二是培育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成立社群老年協會、文藝演出宣傳隊、太極養生協會等社會組織,同時組建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幫殘助老、扶幼助弱等特殊人群關愛活動,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社群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三是提升社群綜合治理水平。推進“大調解進社群”,建立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立流動人口公示制度,實現流動人口有效管理;建立社群城管工作站,實現社群院落管理與城市市容管理標準統一、管理同步、無縫對接。

(三)探索“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找準老舊城市社群治理新路徑。典型案例:x社群網格化黨建。一是優化組織網路“瘦身型”。按照“地緣相近、屬地管理、邊界明確、資訊完備”原則,將街巷院落、居民小組、駐地單位劃為x個網格,“一院一檔”逐一核實記錄院落住戶資訊、訴求等相關情況,繪製社群網格管理示意圖,錄入資料庫綜合管理。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強骨幹”。推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在網格支部建立四類黨員量化管理臺賬,細化標準要求和分值權重,即居民黨員突出參與治理、離退休黨員突出發揮餘熱、在職黨員突出認領崗位、流動黨員突出亮明身份。三是引導多元參與“匯合力”。社群黨委主動對接電力局、公安分局、國稅局等駐地單位,邀請其加入黨建網格,共同參與社群治理,積極構建服務導向型、利益連結型的共建模式。四是拓展服務平臺“聚人心”。每個網格設立建言獻策欄,定期開展建言獻策等活動,對科學合理的建議及時採納;社群成立扶貧濟困、糾紛調處等x支志願服務隊,採取認領崗位、定期服務等方式,開展公益服務活動x餘次。近年來,x社群榮獲x市勤廉兼優先進集體。

(四)探索“黨建+多方參與”模式,開啟城中村治理新局面。典型案例:x社群x小區x城中村治理新模式。針對x小區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治理不成體系的問題,社群黨組織以改善硬體設施為基礎,提升服務水平為抓手,創新“135”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建立長效治理機制。一個主體,是指以社群為主體,全面負責管理服務工作。社群通過規範秩序管理,協助落實上級的各項工作措施,最終全面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政府管理變社會管理”的戰略訴求。三種模式,是指“統籌供給模式”“授權管理模式”和“統一經營模式”。通過逐步完善醫療、通訊、金融、教育、就業、文化生活等社群配套功能,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最終促使村民通過意識形態的轉變與城市化完全融合;與此同時,政府向專業管理機構授權,由專業管理公司行使部分城市管理職能,對“城中村”進行系統性管理,使政府職能真正發揮巨集觀調控、政策研究及落地的職能,節約管理及服務成本;另外,在整個區域的策劃包裝、整體推廣和商業管理中,逐步實現核心區域的統一經營,打造整體品牌,並從中實現小區物業管理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方參與,是指政府、社群、社會化管理公司、居民和高校共同參與,相互監督,提升社群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