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關於農村生活垃圾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經濟迅猛增長和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生活垃圾汙染開始侵蝕農村,山清水秀逐漸被汙染,妥善處理農村垃圾,淨化鄉村美好環境,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本站為您推薦了範文。 
關於農村生活垃圾現狀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生活垃圾現狀調查報告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垃圾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種類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農村的垃圾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積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對農村垃圾實施無害化處理,各地大都在積極探索農村垃圾處理運作的新模式,農村垃圾處理方式正在由過去的隨意排放向無害化處理轉變。本文針對農村基層開展調研,探尋一條普遍適用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本縣農村垃圾現狀、垃圾處理方式等進行了調查,掌握了當前農村垃圾的實際情況,並在調查基礎上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農村垃圾的處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的物件主要針對自然村的村組幹部及村民,向他們發放了調查問卷並對其中的重點問題組織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從全縣24個鄉鎮共選取 80個自然村作為調查物件。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和專家訪談的方法,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調查問卷的答案,實地深入調查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和方式,發現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與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對現狀、原因、和解決措施進行深層溝通、探討。
 
三、調查內容
 
(一)垃圾的來源及分類
 
農村地域廣闊,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各鄉鎮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等狀況存在著差異,農村垃圾的種類和數量相差較大。我們對抽樣的自然村進行了實地調查,按照農村垃圾的來源,主要分為四類: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
 
固體廢物,在農村垃圾中所佔比重居於首位,約佔75%,農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廚餘垃圾、廢織物、廢塑料、廢紙、陶瓷玻璃碎片、廢電池、廢電器元件以及其他廢舊的生活用品等。
 
2.農業生產垃圾。農業生產垃圾是指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被丟棄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殘留的花和果實、畜禽糞便以及生產殘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築垃圾。建築垃圾主要包括農戶建房、水利工程、企業建築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殘餘廢料。
 
4.產業垃圾。產業垃圾主要指工業、農林業、畜牧業及醫療衛生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常帶有一定的毒性,能夠破壞整個人居環境並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其中很多產業垃圾應劃入危險廢物類別中進行安全處理,但從目前來看,產業垃圾在農村垃圾中所佔比例較小。
 
(二)調查問卷的資料分析
 
本次調查向全縣24個鄉鎮抽樣80個自然村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收回486份,有效問卷486份。其中,年齡分佈為:13歲以下佔2%;13-20歲佔18%;20-40歲佔45%;40-60歲佔31%;60歲以上佔4%。受教育程度分佈為:國小文化佔43%;初中文化佔35%;高中文化及以上佔12%。
 
1.垃圾的種類、數量及處理方式。在調查中,39%的人認為周圍的生活垃圾較多,生活垃圾中廚房廢棄物(剩菜剩飯、煤灰、沒用的食材等)佔52%;生產垃圾中的自辦作坊所產生的廢棄物佔31%。對於垃圾的處理方式,選擇隨意傾倒到垃圾圍的佔42%,選擇填埋的佔12%。由此可見農村對於垃圾處理的方式還需改進,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
 
2.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對於垃圾分類問題,大多數( 43%)的人不瞭解如何分類,只有10%的人能夠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而且大部分( 68%)的人不關注或很少( 26%)關注環境保護的相關資訊。可見,對農村村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宣傳垃圾分類回收和環保的相關知識。
 
3.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政策和宣傳教育。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宣傳教育活動,46%的人們表示並不瞭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爾有這種活動。環保意識並不是在短期時間內就能迅速養成的,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經常舉辦一些關於環保和垃圾分類處理的活動,長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傳的作用。
 
四、現狀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農村的垃圾處理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和運作機制,呈現出處理主體個體化、分散化,技術水平低,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汙染嚴重等特點。很多政策性法規在農村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關心,同時由於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較好地貫徹和落實,無法對農村垃圾回收管理給予統一、有效的制度指導和保障。同時環境保護是一項慢性的工程,在沒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層幹部更多的傾向於出政績見效快的專案,因此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還未引起高度重視。
 
(二)產生量大、成份複雜、迴圈利用率不高
 
農村垃圾主要以廚房生活垃圾為主,佔垃圾總量的56%,如動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飯菜、洗漱殘渣和油汙垢等;其次是以渣土為主,佔垃圾總重量的24%,組成成分包括建築、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糞便、動物食品骨骼等;隨著農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化纖產品特別是塑料垃圾所佔的成分以及處理成本也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已無法滿足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農村垃圾一般由村內自行收集,垃圾的處理主要採取單純填埋、臨時堆放、焚燒、隨意傾倒三種處理方式,垃圾的迴圈利用率較低,且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三)保潔人員隊伍不夠穩定
 
以我縣為例,24個鄉鎮340個行政村配備了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專門負責農村垃圾收集處置、維護村莊及河道公共環境的日常保潔等工作。據調查,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中,年富力強的不多,因此只能簡單的對垃圾進行清掃,而不能真正發揮保潔員指導、監督、宣傳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潔員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橫向比較,工作缺乏深度,不夠全面,致使垃圾清運、處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時,垃圾的分類、堆放均不規範。
 
(四)農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識低下
 
農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隨意傾倒,一方面是農村居民傳統的`生活習慣,養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後隨意傾倒的處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於農村居民對垃圾造成環境嚴重危害的認識不足,缺乏環境保護的主動意識,給垃圾治理帶來了難度。
 
(五)基礎設施不健全
 
基礎設施建設是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基本物質前提。長期以來,農村公共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生產性投入,對農村的公共環境衛生的投入少,導致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匱乏,管理也很不規範。
 
五、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制度保障
 
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有序進行,應從立法上完善,力爭使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此需要嚴格立法,建立治理農村垃圾汙染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監管和懲罰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應措施,填 補農村垃圾處理監管法律上的空白,各鄉鎮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環保意識
 
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及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提高農民對衛生保潔重要性的認識,引導農民群眾克服隨處扔垃圾的習慣,逐漸養成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通過各大媒體、宣傳單、宣傳畫,以及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講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環保意義,營造出一種人人宣傳、個個參與的管理氛圍,減少生活垃圾汙染的發生和擴散。政府組織建立宣傳隊伍,進村入戶,深入細緻地宣傳垃圾的危害性,讓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及衛生監督管理中來,變被動為主動,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增添基礎設施
 
資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的關鍵所在。 以政府投入為主,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逐步推動和實現農村垃圾處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機制,才是從根本上處理農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財政投入提供資金保障。縣、鎮財政每年在預算中撥出專項經費,用於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縣財政根據各鄉鎮具體情況制定投入標準,每年進行農村垃圾處理的專項投資,各鄉鎮財政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再給予補貼;在資金撥付上,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農村垃圾定點存放、按時清運、經檢查驗收達標的,按季度發放到鄉村。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設定垃圾箱、垃圾圍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添置收集和運輸垃圾的各種車輛和工具,建立專門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部門,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傾倒、集中處理、專人負責。對於地處偏遠、無經濟能力解決垃圾規範處理的農村,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建立片區垃圾集中投放點和填埋場,保證農村的生活垃圾都做無害化處理。
 
2.村裡積極籌資,逐步實現村民自治。各村要通過“ 一事一議”制度,建立農村垃圾收費專案,同時採取“一事一議”籌資方式收取保潔費用,籌集垃圾圍建設、垃圾桶購買、清掃工具和保潔人員工資待遇等專項資金,有條件的村可以從村集體收入中解決衛生保潔費用。
 
3.加強宣傳,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企業的參與,我們可以引導並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執行管理市場化。同時,加強宣傳力度,鼓勵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採取結對幫扶、社會捐助等形式,幫助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設施。
 
(四)加強人員配備,規範執行流程
 
要加強人員配備,確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確,同時,加強對有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規範操作程式,增強技術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規範執行體系、規範工作流程、合理確定分工。農戶負責定點投放,做好自家的環境衛生,並按照垃圾袋裝的要求,將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內,村組負責定時清收,將本村的垃圾及時收集和清運到鄉鎮垃圾綜合利用站,進行集中處理。
 
(五)探索生態模式,鼓勵綜合利用
 
提出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為主,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則將沱江鎮周邊村組納入城鎮汙水統一處理系統,確保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9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以上。
 
(六)建立監管督查機制,確保常態化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期工作。把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到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程式中,使其成為農村幹部工作的主要內容,即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人、到崗,以確保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長效性。監督管理是常態化監管機制的重點,考核獎懲制度是常態機制長期執行的動力。各鄉鎮制定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對村、組垃圾處理的檢查力度。同時將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作為鄉鎮領導幹部、村組幹部的考核指標,列入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年度工作實績考核,考核情況與評先評優、補助資金相連。
 
關於農村生活垃圾現狀調查報告2
 
隨著農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的數量在不斷的膨脹,大多數村落垃圾隨意傾倒在村邊,使農村面源汙染越來越嚴重,垃圾的收集處理已成為困擾農村建設的一個棘手問題。現在的農村生活垃圾已不再是簡單的麥秸、草灰,如果進行簡單的掩埋和焚燒,將會對土地和環境造成較大的汙染。所以,不論是政府或農村的人們都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農村垃圾怎樣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調查如下:
 
一、農村垃圾處理的基本情況。
 
1、村民自己設定垃圾堆,有各種汙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則處理,村裡沒有相應的機構去處理垃圾,去維護環境。
 
2、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購站數量少,而且大多數村民也無收購興趣,無進行整理後出售的動力。當然也有個別村民認識到垃圾處理的重要性,但是政府並沒有設立有關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我村對於垃圾處理,雖然建立了垃圾池,並且安排了相應的人員來處理垃圾,但是對於垃圾的後期處理卻也沒有辦法,只是倒在村後或是河邊。
 
3、垃圾危害意識和垃圾自分類觀念不夠,某些地方垃圾遍地.無人處理,自覺性不強,隨意焚燒,空氣汙染嚴重。由於農民對垃圾的危害認識不足,因此在處理垃圾上就顯得極為隨意。村裡雖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總是就近將垃圾傾倒在河裡等;有的人對動物屍體等不經任何處理,隨意丟棄在河邊;村街道也沒有垃圾桶,可見從村委那裡就沒有認識到垃圾汙染的嚴重性,沒有給村們一個要保護環境建立一個意識。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村們對於垃圾的危害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是知道垃圾很髒,很臭。但是更為嚴重的'他們並沒有都認識到。村委也沒有對垃圾的危害方面的知識對村們進行宣傳教育。其次是政府對垃圾處理問題的重視還不夠,給個村用於處理垃圾的經費還不夠。
 
2、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增多。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變好,但是生活垃圾也隨之增長。不益腐蝕的“白色汙染”也增多了。還有一些不必要的包裝產品也走向了農村。
 
3、垃圾的最終處理問題。村裡雖然有相關的垃圾清運安排,但是垃圾運走後,也只是堆放到河邊或者是填埋焚燒,這是不夠的,它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帶來問題,可能會汙染了土地和空氣。
 
三、對農村垃圾處理的意見和建議。
 
1、廣泛宣傳,提高思想認識。要加強對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要進一步廣泛宣傳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嚴重性和治理汙染的緊迫性。
 
2、要號召村民,儘量減少日常生活垃圾,或是回收利用。並且提倡使用那些能夠在短時間內自然風化的塑料“垃圾”,減少“白色汙染”。村民也像城市一樣,“零包裝”。要簡化、減少包裝、同時也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3、要建立相應的垃圾處理體系,對垃圾做集中處理,不能隨意的堆放。而且政府也應該要重視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對各村要給予經濟上的支援。還要組織一些垃圾處理的專家到農村進行宣傳和幫助指導,畢竟村們和村委都沒有著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足夠的認識。
 
  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做好垃圾處理都不是政府或是公民單方面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所有的力量都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會有進展。在次,希望大家不僅從個人做好環保,也要告知身邊的人。還有政府也要去支援和鼓勵農村的垃圾處理工作的進行。最後,我們所生活的大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都來維護他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