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2018年高中生物學科課改調研報告

高中課程改革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場由課程改革牽動的整個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深刻變革。按省、市精神,我縣從20XX年8月起啟動高中課程改革,從高一年級進入新課改,高中生物學科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現將三年多以來我縣有關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調研彙報如下:

2018年高中生物學科課改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縣教體局對高度重視高中課程改革,先後組織縣一中、二中、職高普教部三所高中的全體生物教師參加了省、市、縣三級培訓。成立了縣高中新課程改革領導機構,下發了指導性檔案,針對我縣高中生物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採取了積極的措施。縣教研室多次派人到學校組織新課程調研活動。

1、師資情況:目前,全縣三所高中取得高中生物教師資格的在崗教師一共有16人,其中縣一中11人,中職5人,初職5人(其中2人為20XX年初新進生物專業研究生);縣二中3人,中職1人,初職2人;職高普教部2人,高職1人,中職1人。師資基本滿足需求,其中縣一中相對較緊張。

2、課程開設情況:縣一中新課改後前兩年(20006級、20XX級)自高二起開設生物課程,每週5節,課時相對不足,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完成三本必修課程的教學任務很難到位,也給後步階段的教學和高三複習帶來很大的壓力;自20XX年秋,縣一中開始從高一開設生物課程,課時分配為每週高一3節、高二4節、高三5節,教師才真正做好按[本文來自]新教材有計劃的教學。縣二中自新課改就按生物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調整了生物課程設定,從高一開設生物課,課時分配為每週高一3節、高二4節、高三5節;縣職高自新課改至今一直任從高二開設生物課程,課時分配為每週高二4節、高三5節。

二、課改中的成效及經驗

我縣開展新課程實驗三年有餘。在這場歷史性的變革中,生物教師經歷著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教學反思的過程。通過本人的走訪和聽課交流,初步瞭解到了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新教材知識點的把握、教材資源的有效利用、教法設計等方面的一些情況。使我感到:全縣高中生物教師為達成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在進行著艱辛的努力和探索,和新課程一起成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總體感覺是,各校領導非常重視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課改積極性也非常高,新的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生物教師接受和認同,並開始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發生了許多明顯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亮點。

(一)、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觀新轉變,新課程改革日益得到重視。

隨著新課改的啟動,由於師資的不足和不匹配,我縣三所高中先後招進了6名年輕的生物教師,他們的教齡幾乎還不到三年。面對這種生物教師隊伍整體上較年青、絕大多教師對新課程不適應等現狀,各校不僅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的各級、各類培訓,而且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如:縣一中自新課改以來,除組織全體生物教師先後參加新課程基本培訓學習外,還自主開展包括生物教師在內的校本培訓和校際交流多達20餘次,經費投入達20餘萬,並對新課程實施配套工程加以擴充和完善,制定下發了《銅陵縣一中新課程指導方案》和《銅陵縣一中新課程學科指導辦法》。這些都體現了教育管理者面對新課程改革所發生的教育觀念新轉變和堅持新課改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全縣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步入良性軌道。

(二)、教師教學理念新轉變,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構建。

1、注重角色轉換和情感觸發,課堂上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關係。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即為假教學。在這次教學聽課調查中我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較注重角色轉換和情感觸發,由過去教師一人講轉向師生共同講,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聽眾的現象有了很大的改變,課堂中出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討論、質疑的場面,師生情感交融課堂教學氛圍濃厚。如縣一中的王悍東老師、縣二中的程軍老師、縣職高的沈立華老師等都從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入手,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充分挖掘課堂活力點,理論聯絡實際,注重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體會到自由、尊重、寬容、親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從中形成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那就是改變課程教授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注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課堂教學中心轉向以學生主體。

在新課程的生物教學中,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充滿了每一個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動口、動腦、動手,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縣一中的吳安平老師在教遺傳規律的習題課時提示同學們不要就題論題,要養成耐心仔細的審題習慣,並要求審題時要環環相扣,找出題幹中的關鍵字和詞,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尤其要把隱含的資訊挖掘出來,使之外顯化,要把題目的要點勾畫出來,突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使題目簡化,或可把題目用圖表示出來,使問題直觀化;費忠餘老師在總結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特點時,緊密聯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精心篩選典型的例子,讓學生合作探究總結出其規律之後師生共同編出口訣,這樣既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又幫助學生牢記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特點,促進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楊京舉老師積極嘗試“小型品網”課堂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資訊獲取、探求新知、同伴互助等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得到培養。以上這一切都體現出教師自身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注重。

3、注重資訊科技等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課堂教學效果紮實有效。

調研中所聽的幾位老師的課上的都比較成功。成功之處體現在教師教學的新課程三維目標把握較準確,能切合每一堂課的課程內容特點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機應用。新課程實施三年來,我縣資訊科技和試驗技術硬體設施有較大的改觀,三所高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微機中心、生物實驗室和相應的工作人員、實驗員,縣一中還引進了數字化實驗技術、實現了視訊終端進教室、建立了遠端化教學資源庫和生物學科教學資源服務和應用網站。這些都使得“多媒體課堂、實驗型課堂、網路型課堂”成為可能。教師跟隨新課程目標產生的許多美好設想得以實踐,能在知識教育的同時交給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方法,並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的教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研究嘗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和新的教研方式

1、嘗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新課程倡導“關注學生髮展;強調教師發展;重視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各校在生物教改中都能從課堂教學環節上探究新型符合新課程評價的有效途徑。例如:縣一中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先後擬定了《高中生物中心備課組集體備課教案評薦制度》、《銅陵縣一中生物組學生生物學習評價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細則》、《中學生物課堂教學評價量化標準》和《生物實驗教學考核評價指標及目標準及目標》,定期開展了生物學堂教學評價問卷調查;開展校際交流和理論學習多次,課堂教學模式明顯改觀。

2、探索新的教研方式

過去的教研活動是教師以聽為主,被動地接受。在新課程教研培訓中,我們以典型課例為線索,以專題研討為核心,以教師的原有經驗為研究基礎,以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以參研教師的自我領悟、自我構建為目的,通過研讀—討論—總結;示範—總結—模仿;觀摩—評價—創新,使教師在主動參與中,在各種觀念的交鋒中,提高認識,達成共識。新環境下“校本特色培訓和教研”體系逐漸建立和完善。例如:縣一中充分利用校“每五週兩次的集中教研活動”、“青年教師視導課”、“骨幹教師示範課”、“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班”、“師徒制”、“教育科研系列講座”等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認真學習鑽研新課標和新教材,並指導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及時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解答教學疑難,開展學科教研,為教師搭建鍛鍊和展示平臺,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才。

三、課改實施中出現的困難

1、教師實施新教學方式和理解,踐行課程標準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有的教師,特別是老教師對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自主、合作等教學方式的理解不夠到位,在應用過程中流於形式,各種教學方式所體現的教學有效性差。不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對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理解把握不夠準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思考還不到位,這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2、初、高中教材知識銜接上存在問題。

一是國中課標與高中課標內容標準的銜接,國中在某一知識點上要求較低,而高中在這個知識點的深化上要求較高。二是學科之間的銜接,在講解高中生物教材《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時需要應用到一些有機化學知識,而學生卻還沒學過這些知識,使學生理解產生困難。三是廣大教師都反映高一學生對國中所學的生物基礎很差,直接影響高中模組的學習。為解決這一問題,部分學校不得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補習國中知識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比較簡單,首先是國中階段很多學校只對會考學科教學引起重視(學生和家長更是如此),而非會考學科的教學往往被忽略,如生物等學科教學或應付,或被縮減課時。其次是在國中不少生物教師因得不到應得的待遇(評優定職稱等),而紛紛改行去教所謂的主課,嚴重影響國中的生物教學。

3、課程資源問題

縣區總體上生物新課程資源仍相對缺乏。一方面是師生所需要的教材配套品種如參考書、教輔、課件積件素材的匱乏;一方面是實驗儀器裝置、資訊化條件等不足以支援新課程的要求。至於第一方面的問題,現在已通過各種途徑有所改善,已經日趨豐富了,只是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4、課時不足的問題。這在新課改早期表現突出。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對教材的難度處理缺少把握。二是許多教師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對某一知識點的內容教學“一步到位”,“一竿子插到底”,把許多高三複習知識點上的要求下放到高一。三是教師對新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不適應,教教材而沒有學會用教材,總覺得教材內容多,目前的課時完成不了這些教學內容。四是教材與教輔不配套,符合課標理念又與教材配套的教輔過少,市場上的教輔習題偏難偏舊,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應對將來的大學聯考,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講解教輔上的習題。五是教師在進行探究、自主、合作教學方式的應用中,把握不好教學內容與課時的關係,經常因為探究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安排不當而浪費學時數。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1、廣大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深入鑽研新的課程標準,全面瞭解其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分析比較新課標和舊大綱,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內容;認真研究教材的結構體系,整體把握各模組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絡,研究高中生物新舊必修教材相關內容的變化,克服原有思維定勢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自身的知識更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學中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教會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聯絡實際勤于思考的習慣,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後期的新課程培訓要著實提高針對性,強化校本專題培訓,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專業教研人員的專業指導和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教研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以問題驅動帶動教研修一體化,建立教師的發展性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加強初高中教師的教學交流,協調好初高中生物教學。讓國中教師瞭解高中教材的體系內容切實抓好國中生物教學,尤其是加強對初高中銜接知識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高中生物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讓高中教師瞭解國中教材的體系內容也是有針對性組織高中教學的一個好的辦法。

3、深入挖掘課內外資源,建立新課程資源體系。實驗和探究活動裝置條件和新課程配套資源不足,這一問題要靠有關部門逐步解決。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因地制宜,因才施教,努力尋求新途徑和自主開發學科資源。在實驗裝置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作為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校條件,對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逐一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哪些實驗是必做的,哪些實驗是爭取做的,哪些實驗是可以不做要求的,積極探索替代性實驗;而教材配套品種如參考書、教輔、課件積件素材的匱乏和缺乏系統性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高中新課程網路資源,發揮參與開發課程資源的主觀能動性;按照新課程的要求,老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者,還應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本人認為發揮團隊力量,積極申報做好做實課生物程資源方面的課題研究和應用工作是當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總之,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初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以來我縣高中生物師資力量和課程開設情況、生物教師的新課程基本理論培訓和教育觀念轉變情況、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變革情況、生物新課程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情況,這將有利於進一步的指導今後的工作。同時,我們也真誠的希望市教育管理部門能多給全縣生物教師提供專業發展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平臺,從而促進市縣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