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樹立科學發展觀謀求民營經濟新發展

樹立科學發展觀    謀求民營經濟新發展

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活躍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內生型經濟的快速成長,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有新的實破。結合我的實際,我就新形勢下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作了一些思考。
民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發展民營經濟,是現實需要,也是必然的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個私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得到了較快發展。截止目前,全市個體工商業已呈現出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行業結構趨向合理、拉動作用日益增強、投資者素質明顯提高等特點。民營經濟己成為拉動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加速器”和“生力軍”。但是,民營經濟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必須切實加以解決,推動民營經濟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在工作中,要做到提高一種認識、破解兩大難題、搭建三大載體、優化四大環境、抓好五個結合。
1、提高一種認識,自覺將民營經濟擺上更為重要的位置。黨的十六大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省委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突破口”。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新世紀現代化建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發展民營經濟的重大作用和意義不容置疑。但在認識上,仍然存在著民營經濟的“從屬”、“短期”和“可有可無”觀念,沒有真正將發展民營經濟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地方重招“外資”輕激“內資”,優待“外商”薄看“內商”,優惠“外企”嚴待“內企”,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視不夠,力度不大,措施不硬,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優。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充分認識發展民營經濟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重要性,自覺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對民營經濟實行政治上鼓勵,政策上扶持,資金上支援,方向上引導,法律上保護,為民營經濟“正名”、“正位”,讓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坐正席”、“唱主角”。對民營企業要多幫助少干預,多服務少設卡,多指導少責難,先發展後規範,先經營後管理。
2、破解二大難題,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一是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融資困難已成為制約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企業整體信譽度不高,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可供抵押的資產有限,擔保人欠缺;
國有銀行對民營企業存在“惜貸現象”;
加之民營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不高,財務制度不規範,造成了企業融資難。要由政府牽頭,成立個私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資金可由政府出一部分,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企業籌一部分解決。商業銀行要調整信貸結構,在政策上向民營企業傾斜。鼓勵和支援一批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進行直接融資。要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建設。民營企業要提高自身素質,建立健全會計制度,樹立企業良好信用,爭取銀行信任和資金支援。要建立信用中心以及徵信機構,採集和整合民營企業的信用資料,評定民營企業的信用等級,促進民營企業的信用建設。二是破解民營企業素質偏低難題。從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整體看,普遍存在規模小,檔次低,佈局分散,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低,粗放式經營,效益低下等情況。個私企業人才缺乏,經營機制落後。為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首先要創優管理體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民營企業實現“三個轉變”,即不斷由家族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轉變,由傳統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由個體分散經營向集體、規模經營轉變。加強企業管理,走出“創業——守業——敗業”的怪圈。要引導民營企業突破所有制結構、地域界限、行業分類,實行強強聯合、優勢擴張和資產重組,組建民營經濟的“航空母艦”。再次要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不斷開發出有較高科技含量、適銷對路的產品。民營企業要主動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姻”,加強技術創新合作。要幫助民營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私營企業資本與人才資源、知識資源合理配置的合作模式。
3、搭建三大載體,推動民營經濟良性發展。一是搭建市場載體。按照“規範現有市場,發展特色市場”的原則,加快以商品流通市場為主的市場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以我建材市場為龍頭的建材、五金、裝修材料集散批發中心;
以龍都大市場、貿易廣場、南康成衣市場為龍頭的服裝、百貨交易中心;
以水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為龍頭的各類農產品交易中心。要結合我市食品工業的發展,積極籌建食品大市場。二是搭建園區載體。加快工業園水、電、路通訊及美化、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落實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外商、鼓勵縣內有實力的私營老闆進園投資辦專案,為壯大民營經濟、搞好招商引資提供載體。三是搭建城鎮載體。結合新農村建設活動,加快小城鎮建設。要求和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小城鎮集中,發揮小城鎮聚集民間資本、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集散吞吐農副產品的區域中心作用。鼓勵打工返鄉人員、農村能人和小城鎮居民投資開發、經營小城鎮,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
4、優化四大環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當前,個私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優化。民營企業沒有實現國民待遇,表現在民營企業准入門檻高,政策不平等。如招商引資企業享受稅費減免、返還政策,國有企業享受技改和劣勢企業退出資金補助,而民營企業卻兩頭不著,待遇不公平。要努力營造民營經濟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規範阻礙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檔案和政策規定,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社會保障、品牌保護、投資政策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二是優化經營環境。規範行政執法體系,切實加大對“三亂”和“吃拿卡要”等干擾民營經濟發展的人和事的整治力度。在行政執法和監督管理部門全面開展服務承諾制,全面提高為民營經濟服務的質量、水平和效果。九江市及所屬縣(市)普遍成立民營經濟服務局,幫助民營經濟破解投融資不暢、科技水平低,人才要求失衡等難題,這一做法值得提倡。三是優化法治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對嚴重干擾和破壞經濟市場的行為出重拳、下猛藥予以打擊,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業主的合法權益。對民營經濟大戶、大型專業市場實行掛牌保護,維護民營業主的人身、財產和經營安全;
四是優化信用環境。建立信用公開、信用評價、信用懲誡制度,打造“信用我”,嚴格按承諾對民營企業、民營業主兌現各項優惠政策,以良好的信用環境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吸引八方投資。
5、抓好五個結合,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一是把發展民營經濟與市屬、縣屬企業改制結合起來。要大力鼓勵民企業主通過買斷、租賃、承包、參股等多種形式參加市縣屬企業的改革、改制。二是把發展民營經濟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圍繞以水果為主的果業、商品蔬菜、苗木花卉及草食畜禽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型、流通型企業和組織,建設種養基地。三是把發展民營經濟與培植主導產業相結合。我市己確立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工業、食品工業、機電製造業、現代輕紡業、新型建材業、製藥業等六大主導支柱產業,並做好了產業規劃。要積極引導民間資金參與到這六大產業的培植髮展,在產業壯大中謀求自身的發展。四是把發展傳統民營經濟與發展新型的科技型民營企業結合起來。扶持和幫助現有民營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引進先進生產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寬鬆的環境,有重點、有目地地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我,提升民營企業科技素質。五是把發展民營經濟與實施再就業工程結合起來。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吸納下崗職工,對安排一定數量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個私企業,在用地、貸款、稅費等方面給予傾斜。

樹立科學發展觀謀求民營經濟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