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同志們:

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受縣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自治區成立60週年。年初以來,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區、市、縣有關會議精神及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准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領,以“三大專項行動”為抓手,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在巨集觀經濟下行及低溫、持續降雨等不利因素制約下,全縣脫貧攻堅紮實推進,特色農業擴量增效,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商貿旅遊較快發展,重點專案全面建設,財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民生福祉加快改善,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億元,同比增長4.0%;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同比下降20%;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億元,增長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億元,與上年持平;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2億元,增長11.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增長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增長10%。

(一)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全力推進脫貧富民工程。圍繞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瓶頸問題,整合涉農資金13.25億元,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專案,建成貧困村村道600公里,新增自來水入戶0.97萬戶4.7萬人,改造危房3112戶;
安排資金5.2億元,對馬鈴薯、草畜、特色蔬菜、小雜糧等15類53項特色產業進行補貼,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
累計投放建檔立卡戶扶貧小額貸款9.54億元,戶均4.9萬元,覆蓋率為92.91%。建成運營扶貧車間26個,帶動就業1196人。爭取社會各界各類幫扶專案和資金1.03億元,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協助同心縣向吳忠利通區等縣(區)搬遷安置縣外移民36戶199人,“十三五”縣外移民、縣內移民全部完成搬遷任務;
縣內勞務移民回購1668套商住房,搬遷安置勞務移民7753人。預計全年將有2.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3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二)特色農業擴量增效。全縣糧食總產量35.72萬噸。建設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貧困戶繁育一級種基地10萬畝,在貧困村推廣一級種薯25萬畝,西吉縣被評為全國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範基地,“西吉馬鈴薯”榮獲“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81萬畝,預計總產124.6萬噸。大力推廣節本增效示範技術,建設養殖示範村39個,規模養殖場41家,全縣基礎母牛存欄13.6萬頭,母羊存欄30萬隻,生豬存欄9萬頭。全縣種植特色蔬菜15萬畝,其中芹菜7萬畝,蒜苗2萬畝,胡蘿蔔等其它6萬畝,銷售蔬菜71萬噸。建設小雜糧(油料)示範基地26個,小雜糧及油料種植效益初步顯現;
全縣種植中藥材3.3萬畝。建設“四個一”試驗示範園(點)18個,總面積8636畝。總體特色農業發展勢頭較好。

(三)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搶抓自治區“創新驅動30條”及固原市“扭虧入規”戰役實施等機遇,引導扶持加快規模以上企業培育,積極組織申報“專精特新”企業,全縣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積極爭取自治區經信委安排淘汰落後產能獎補資金,完成19家萬噸以下馬鈴薯澱粉生產線落後產能淘汰,扶持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積極引進山東水發、港生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助推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受經濟下行影響,融信風電、華電月亮山風電等企業總體運營平穩,佳立生物、萬里澱粉等重點澱粉加工企業全面啟動生產,預計全年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企業保持趨穩回升態勢。規模以下企業方面,部分小型澱粉、機磚、砂場等領域生產企業關停,仁初包裝、神力騎等入園企業受市場因素影響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況,食品加工、胡麻油等生產企業規模較小,規模以下企業生產呈現下降態勢。

(四)商貿旅遊較快發展。深入實施“消費迴流計劃”,開展了2018年消費促銷活動,中科廣場綜合體正式投入運營,銀河影院、華聯超市、黃金珠寶城等連鎖企業入駐西吉,汽車、家電等縣內消費不斷迴流。加快提升電商扶貧孵化園服務功能,籌備成立了西吉縣電子商務聯合會,建成閩寧特色產品電商展示中心,扶持培育電子商務企業7家,搭載公益中國、淘寶、京東等網路平臺,產品電商成果轉化、物流寄遞等新型服務業雛形初顯。受財政“八項支出”等因素拉動,公共行政性支出等非營利性服務業保持較大規模,文化傳媒、居民服務、資訊傳輸等營利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成功舉辦了第八節西吉火石寨丁香花節等活動,西吉縣入圍“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龍王壩建立為3a級景區,帶動將臺堡等紅色旅遊、鄉村旅遊、休閒旅遊業持續升溫,全年接待遊客109萬人(次)。2018年,預計全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6億元,增長4.9%。

(五)重點專案全面建設。深入開展專案建設“無冬閒”計劃及重點專案集中開工啟動儀式,全年開工建設500萬元以上重點專案99個,列入固原市2018年重點監測專案22個全部開工建設。

一是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完成2018年六盤山(西吉)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區造林綠化工程新造林5萬畝、補植補造4.9萬畝;
南華山外圍水源涵養林新造林2.5萬畝、補植補造1萬畝;
封山育林2.4萬畝;
完成海西公路景觀大道綠化、北山市民休閒森林公園綠化及葫蘆河流域生態治理綠化。續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成硝河鄉隆堡、偏城鄉大莊等8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灌溉面積1.04萬畝;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專案綜合治理馬家溝等小流域3條,完成範溝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28平方公里;
完成什字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年度建設任務,全面建成大坪、溝口等23座水保骨幹壩除險加固工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專案完成村莊道路、彩磚鋪砌農戶院落。完成吉強、西灘等鄉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7.33萬畝。紮實實施馬蓮鄉羅曼溝等地區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專案。完成17鄉(鎮)175個行政村17257臺太陽能熱水器配送及入戶安裝。

二是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s60西吉至會寧(寧甘界)高速公路進行土方路基及橋涵、隧道施工;
s204線海原至西吉公路火石寨至西吉段、g566線興隆至玉橋段公路建成投入使用;
續建完成2017年84個銷號村農村公路329公里,2018年貧困村村組道路硬化工程完成271公里;
2018年鄉村公路建設完成西三路至馬建鄉白臺村四級公路8.6公里、沙溝鄉顧家溝至葉家溝四級公路8公里建設;
全域旅遊鄉村旅遊步道建設專案完成吉強、王民、紅耀等12鄉鎮鄉村旅遊步道28條89.16公里。

三是社會事業專案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案全部完工並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專案西吉二小教學綜合樓完成基礎施工,興隆希望國小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樓完工,興隆中學教學樓、什字鄉中心國小教學樓、偏城中學和田坪中學教師週轉宿舍完成主體施工,什字中學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沙溝中學教學樓完成基礎施工;
普通高中建設攻堅計劃專案西吉中學教學樓、實驗綜合樓進行裝飾裝修施工,風雨操場已完工;
西吉縣職業中學基礎能力提升工程綜合培訓樓進行裝飾裝修施工,宿舍樓已完工;
袁河中學學生宿舍樓完成主體施工;
2018年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專案基礎施工。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建設將臺堡專案完成遊步道建設、供排水管網敷設和旅遊廁所基礎施工,單家集專案完成停車場施工,進行旅遊廁所基礎施工。中醫院遷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縣人民醫院興隆院區門診綜合樓完成基礎施工。體育公園全面完成;
將臺堡鎮足球場建成投用,縣城東街足球場完成基礎施工。西吉殘疾人康復中心、檔案館、新華書店、中街社群衛生服務站完成主體封頂。

四是城鎮基礎設施條件繼續完善。縣城道路建設工程垃圾填埋場進場路、幸福路提標改造已完工,中科廣場道路完成路基施工;
老年活動中心及體育館周邊休閒廣場、安康醫院廣場完成廣場磚鋪砌或硬化;
縣城集中供熱燃煤鍋爐汙染治理及供熱設施優化工程完成熱源站除塵、脫硫、脫硝改造線上監測裝置安裝;
5個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村莊巷道硬化、綠化及文化廣場建設;
縣城第一汙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第二汙水處理廠、興隆、將臺汙水處理廠及人工溼地專案完成建設任務試執行;
硝河鄉汙水處理站、新營鄉汙水處理站及人工溼地專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進行裝置安裝。葫蘆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夏寨-玉橋段)完成防洪堤填築98.8公里(雙側),疏浚河道49.4公里,鋪築巡護道路49.4公里,格賓網護坡53.9公里,生物措施護坡59.3公里,建成各類建築物332座。興隆鎮新型城鎮化示範鎮建設完成西入口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和興隆、單民基礎設施建設;
幸福佳苑三期、中恆西吉嬌子商住小區、世紀家和住宅小區等房地產專案完成年度建設計劃。

(六)財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億元,與上年持平;
其中稅收收入1.03億元,同比下降11.1%;
非稅收入0.66億元,增長26%。精準扶貧、民生改善等公共服務領域投入不斷增加,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2億元,增長11.7%。寧夏銀行西吉縣支行掛牌投入運營,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以及金融扶貧全面推進,金融機構貸款額度進一步加大,截止11月底,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8.6億元,同比增長1.1%;
各項貸款餘額58.3億元,增長20.58%,金融存貸比為53.7%,發放涉農貸款45億元以上。金融對“三農”、脫貧攻堅和小微企業發展支援作用進一步增強。

(七)民生福祉加快改善。2018年,預計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同比增長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同比增長10%。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5%和98%,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險統徵”覆蓋範圍不斷擴大,5871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全部實現參保。認真落實自治區健康扶貧若干政策,開通“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系統,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不斷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孤兒946人、發放孤兒津貼640.7萬元,保障農村五保戶1128人、發放五保供養資金379.8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655.3萬元,發放擁軍優屬優撫資金1178.9萬元。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累計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貸款1.2億元,創造就業崗位878個,帶動就業1740人,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7萬人。

(八)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紮實開展馬鈴薯、養殖、特色蔬菜、雜糧等整合技術示範園建設,引進示範推廣新優品種20個,推廣小雜糧高產等新技術15項。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控輟保學力度,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
深入開展“課堂質量達標工程”等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嘗試一校多區辦學新機制,全縣大學聯考本科上線率較上年提高2.3%,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全縣各學段資助學生67641人、1.11億元,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實;
舉辦了寧夏第一屆農民籃球爭霸賽西吉縣選拔賽暨全縣農民籃球運動會、全縣中國小生籃球運動會等體育活動,體育事業不斷髮展。加快精品文藝節目創作,先後舉辦“六盤山紅色詩會”、心連心藝術團mv節目錄制等活動,《中國影像方誌》等欄目組來將臺堡拍攝節目,《西吉:走好新的長征路》等欄目在央視播出,提升了西吉“中國文學之鄉”品牌;
深入開展廣場文藝演出、送戲下鄉、“戲曲進校園”等活動,紮實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活動。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行“先住院、後付費”制度;
全縣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電子政務外網全部接通,全面推行分級診療模式;
全面落實國家、自治區計劃生育政策。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2018年全縣經濟社會雖然平穩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特色產業發展水平低,三次產業融合程度不深,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地方財力困難,經濟增長壓力大。二是養殖業成本持續增加,蒜苗等緊銷蔬菜種植面積較小,農民務工渠道收窄,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三是受銷售市場疲軟等不利因素制約,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增長緩慢;
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開工不足,小型澱粉加工企業、採砂場、磚廠等關停,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全縣工業發展後勁不足。四是特色旅遊業產業鏈短,新型服務業發展滯後,非營利性服務業發展活力不足,服務業增長渠道不寬。五是受國家嚴格控制地方新增建設債務、社會投資及招商引資專案落地較少等因素影響,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明顯。六是全縣貧困面大,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

二、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四屆四次全會及縣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集中攻堅“六場硬仗”,振奮精神,務實苦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是:

(一)對標脫貧標準,抓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堅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嚴格對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統籌推進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重點任務,切實抓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危房改造、就業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脫貧攻堅基本政策的兌現落實,做好“十三五”易地搬遷扶貧收尾,確保脫貧攻堅年度目標全面完成。繼續對馬鈴薯、草畜、特色蔬菜、小雜糧等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全產業鏈扶持補貼;
加快72個村級光伏電站和扶貧車間建設,著力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紮實組織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專案,改造提升水路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
以特殊貧困群體為重點,全面完成存量危房危窯改造任務,實施綜合保障性扶貧。繼續深化閩寧協作,加強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和區屬骨幹企業間溝通銜接,積極爭取幫扶資金扶持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啟用貧困村“造血”功能;
集中力量抓好移民區產業發展、就業服務和社會管理等工作,解決好“十二五”移民遺留問題,實現移民群眾穩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全縣實現2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銷號。

(二)圍繞轉型升級,抓擴量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友好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力促特色優勢產業擴量提質增效,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是全力推進特色農業發展。馬鈴薯產業:搶抓國家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堅持走“種薯繁育、鮮薯外銷、精深加工、主食開發”並進的路子,建設好寧夏佳立公司等縣內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完善推廣種植體系,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
建設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建設一級種繁育基地10萬畝,推廣一級種薯25萬畝;
打造1萬畝薯玉間作示範基地,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85萬畝。支援農戶建設馬鈴薯貯藏窖,積極引導扶持寧夏國聖、勇興三粉等重點企業加強精深產品研發,全力推動馬鈴薯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中國馬鈴薯之鄉”國字品牌。草畜產業:統籌推進草畜一體化發展,尊重群眾種養意願,鞏固穩定以紫花苜蓿、青貯飼草玉米等為主的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鞏固穩定經過多年發展已有一定養殖規模的示範鄉鎮、示範村(組)、示範戶,總結經驗向全縣加以推廣;
繼續引進示範推廣優良品種,突出發展優質肉牛、肉羊、生豬養殖,積極發展生態養雞,鼓勵發展特色養殖,支援農戶養殖中蜂、西蜂,加強養殖示範村建設。力爭全縣牛飼養量達到42萬頭以上,羊飼養量達到100萬隻以上,生豬飼養量達到18萬頭,禽飼養量達到160萬羽以上。特色蔬菜產業:以外向型市場為主導,堅持多元發展的思路,科學規劃冷涼蔬菜佈局,以葫蘆河川道區為核心,加大新品種引進和輪作技術推廣力度,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節水及水肥一體化應用、蔬菜機械化生產等新技術,抓好多元化蔬菜基地建設,配套發展冷鏈體系和蔬菜包裝等初加工,豐富外銷品種,提升外銷品相、品質,鞏固提升與大中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協作互補,拓寬銷售渠道,打造綠色無公害等優勢品牌,引進培育和扶持發展芹菜、胡蘿蔔、脫水蔬菜等精深加工,做靚做強“中國西芹之鄉”國字品牌;
全縣完成特色蔬菜種植15萬畝。小雜糧產業:借鑑陝北等周邊地區發展優質雜糧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引進培育優良品種,扶持建立生產合作社,扶持建設市、縣標準化雜糧示範基地(園),引進和培育骨幹企業進行雜糧精深加工,著力打造“西吉小雜糧”知名品牌。建設8個300畝以上標準化中藥材、萬壽菊種植示範基地,全縣種植中藥材、萬壽菊3萬畝。全面實施“四個一”工程,建設試驗示範園(點)10個1.5萬畝,其中栽植蘋果等“一棵樹”1.15萬畝;
種植大果榛子、紅頁碧桃等“一株苗”200畝,種植格桑花、芍藥等“一枝花”300畝,種植青儲玉米、高粱等“一棵草”0.3萬畝。

二是全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堅持生態、環保、節水優先,以全區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和改造創新為契機,根據《寧夏西吉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和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佈局規劃、轉型升級要求,強化招商主體作用,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工作任務,加快西吉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輕工產品加工業,加大園區閒置用地、低效用地處置,積極重組“殭屍企業”,走規模化、鏈條化、迴圈化的發展模式,努力構建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地方建材、風電及光伏發電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著力培育新技術企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加快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全面落實自治區“工業對標提升轉型發展行動”及“中小企業成長培育計劃”,在積極支援引導現有規上工業企業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加快實施匯能風電二期專案、港生生物中藥材等重點專案,加快規模以上企業培育,力爭年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家。全面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山東水發集團等招商引資專案跟蹤服務,力促專案早日落地建成投產。全面落實自治區支援民營經濟發展20條措施,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全力促進地方建材、小雜糧、胡麻油等傳統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活力,壯大縣域工業經濟總量。

三是全力推進服務業提檔增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一步完善縣域商貿設施,爭取引進社會資金建設商業綜合體,搶抓自治區加大投入開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建設有利機遇,鼓勵重點領域服務業企業開展品牌化、標準化建設。積極實施“消費迴流”計劃,改造提升現有重點商貿企業服務水平,推進傳統商貿轉型升級。鞏固提升電子商務示範縣建設,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推動“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搭建物流資訊共享平臺,加快做大現代物流業,拓寬農產品外銷渠道。加快實施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專案,深度開發知名旅遊景點和旅遊線路,依託火石寨、震湖、將臺堡等旅遊資源,連線打造“鄉村旅遊示範帶”,主動融入全域旅遊大格局,提升做強西吉特色旅遊業。積極培育發展科技服務、資訊科技、家政服務等新興營利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優質化發展,加快發展健康及養老服務業。

(三)聚焦補齊發展短板,抓重點專案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

堅持把重大專案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按照“開工建設一批、建成投運一批、調研儲備一批”基本要求,緊盯國家巨集觀經濟動向,認真研究、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緊密結合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大戰略”,圍繞脫貧富民、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民生改善等領域,加強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重大專案申報爭取,鼓勵支援引導社會資金,全力推進重點專案建設,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加快夯實發展後勁。積極主動加強與自治區對口廳(局)、委的溝通銜接和跟蹤落實,爭取擬建專案納入國家、自治區年度投資計劃,年內開工建設或下達投資計劃。健全完善縣級領導包抓重點專案建設責任制,著力破解徵地拆遷、專案融資、推進滯後等瓶頸難題,全力抓好2019年我縣初步確定實施的71個年度投資500萬元以上專案建設,全力抓好30個重中之重專案建設,力促專案按期建成發揮投資效益或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嚴格按照國家、區、市專案管理有關規定及《西吉縣政府投資專案管理和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等,不斷完善和改進專案建設管理,切實加強政府投資專案建設管理。

(四)用足用活政策,抓轉移支付爭取和稅源培育,切實增強保障能力

搶抓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從多方面進行扶持的政策機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到2020年確保與全區、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有針對性的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及其它資金加大投入,緩解我縣發展壓力。根據國家、自治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要求,一方面要落實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等政策,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新興稅源,強化稅收徵管和非稅收入管理,確保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防範化解政府債務,加快資金支出進度,集中財力保障脫貧攻堅、重點專案及民生改善等領域。全面落實金融扶貧政策,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規模。全面落實特色農業發展保險政策,不斷提高保險賠付水平,促進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五)緊盯民生福祉改善,抓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著力抓好2019年全縣民生實事辦理工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認真實施院地合作專案,加大對芹菜機械化播種、肉牛高效養殖、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等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新優品種和先進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紮實開展教師素質、教育質量“雙提升”和“名師、名校、名校長”培育工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
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加快普通高中標準化、職業中學現代化建設,全面落實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教育惠民政策;
紮實組織開展全縣職工籃球運動會、第二節農民運動會等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學校體育運動會,繁榮發展體育事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發展文化產業,根據區、市統一安排部署,精心籌辦建國7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
認真舉辦“迎新年”大型文藝演出、廣場文化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
加大重點工作及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展現西吉新風采。全面落實健康西吉建設,積極爭創自治區衛生縣城;
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全縣醫療機構與區內外大醫院交流合作,積極推進縣級綜合醫院聯合體、專科聯盟、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開展家庭醫生電子化簽約服務,建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
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疾病防控,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計劃生育政策。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覆蓋面。大力實施“雙創工程”,落實更加積極地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完善救災減災預案,不斷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強化特困人員、孤兒、五保救助供養,確保特殊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面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建立。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追溯體系,繼續強化食品、藥品、餐飲衛生安全監管;
持續加強“掃黑除惡”和禁毒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在區、市黨委、政府及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援下,進一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務實苦幹,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