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實施校本課程的調研報告

我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工作始於20XX年9月,迄今已整整三個年頭了。三年中,我們經歷了目標的確立、方案的制定、初步嘗試、階段總結、改進提高的過程,全體教師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我們更加堅定了實施校本課程的決心,鎖定了校本課程--“少年中華唐詩行”。

實施校本課程的調研報告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代表了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它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在現代文化潮流中,如何使這些藝術瑰寶重新被青少年們解讀,使它綻放出嶄新的光彩呢?是我們駐操營國小全體教師著重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許多唐詩歷經時間的考驗,直到現在仍然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在這裡,我要談的是,用一個現代人的情感與方式去解讀那個朝代的古人心境,去領略唐詩的境界,使學生取得一種全新而獨特的審美效果,在品味中感悟出古今文化碰撞的火花,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

為了使國小生更好的走進唐詩,感受唐詩的光彩,避免“新版唐詩”(“春天不洗澡,處處蚊子咬。拿出敵敵畏,蚊子哪裡跑”,“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的再次出現,我校實行了校本課程《少年中華唐詩行》的研究活動,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用國小生所喜歡的優美散文筆法重新解構唐詩

詩歌的美,美在意境。許多唐詩特別是山水田園詩派,以簡潔凝練的五言或者七言在平平仄仄中傳達出了豐富的意蘊,營造瞭如畫的意境,給人美的享受。如果單純地用現代文字去兌換古代詞句,就不能扣住詩歌的靈魂,抓住其表現主題抒發情感的意象,保持原詩的風格和韻味,營造出意境美,使人們在品味詩歌時感受到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尚。這時就需要我們用較優美的散文筆法去嘗試營造原詩的意境美了。

以王維的《鳥鳴澗》為例:

原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唐詩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詩意深重,意境空靈,這種風格在散文中能夠很好的保留下來,如果使用了現代句法和詞彙,會變得更活潑鮮亮:“就這樣,夜輕輕地跌入了山林。

春桂把一些淡淡的幽香散落在山間,一些花開了,一些花又悄悄地謝去。黑暗被花朵擊破,又很快歸於清寂。

今夜,誰會在空靈的春日裡忘卻來路?誰會洗淨一身塵世的喧譁,諦聽生命的真實?詩人瘦瘦的手支著腮,憑欄遠眺,深思的目光穿過了千年的驛道。朦朧中,露水不知不覺打溼了往事。

而月亮像個頑皮的孩子,躲進雲層躺了一會兒,又迅速鑽出了圓圓的頭。瑩瑩月光湧進樹巢,驚醒了一群睡熟了的小鳥。它們扇動著薄薄的羽翼,飛起又落下,落下又飛起。這是夢,還是現實呢?

一隻鳥叫了,又一隻鳥叫了;一些鳥叫了,又一些鳥叫了。在溪邊,在樹上,在空曠幽遠的山谷裡,這群小小的精靈,又在深夜彈奏起春天充滿希望的序曲。”

本散文描繪出了一幅恬淡而不失鮮活的水墨花鳥圖,想必王維“詩中有畫”就是如此吧!學生由此也體味出了原詩的風格和韻味,感受到了意境美和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尚。試問:讀此優美、清新而又富於創意的散文,感受古今情感如此完美的結合,又有哪個學生不願再回歸原詩去領略古人的心境呢?

我們今天所解讀的許多經典唐詩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是其藝術造詣的結晶。認真解讀一首詩,可以看出山水,可以讀出愛恨。用散文筆法解構唐詩,不失為一種將古代文化和現代審美方式相結合使其重放光華的一個好辦法。

二、用國小生感興趣的曲調唱出唐詩

唱,是國小生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開展兒童唱唐詩活動對於抵禦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對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試想,如果給唐詩配上合適的曲調並由學生唱出來,豈不是比搖頭晃腦,死記硬背的去記唐詩更好嗎?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探索研究,此方法的確有效。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能聽到孩子們唱唐詩的聲音。《塞下曲》、《出塞》、《憶江南》、《風》這些都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孩子們就是天生的發現者與創造者,他們能用《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習雷鋒好榜樣》、《童年》等多首兒童歌曲、流行歌曲或京劇來演繹唐詩,而且融合的是那樣完美,詩中古人的心境表達的也是淋漓盡致。此外唱唐詩這種形式還取得了以下幾點成效:

1.以“唱詩”的形式來學習唐詩,既可以提升音樂聽賞和歌唱學習的文化內涵,又可以深化、美化對中國經典詩歌的學習,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兒童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兒童唱唐詩”既追求古風古韻、又追求符合現代人的音樂審美心理並適合於廣大少年兒童歌唱。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形式簡單易行,容易為孩子所模仿和接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兒童唱唐詩”既古色古香又現代時尚。

3.以學校教育來說,當前正在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科綜合,“唱詩課”正好是融合了“語文”和“音樂”的一門綜合學科。是語文課或音樂課的補充和延伸。

4.在配樂朗誦和歌唱的過程中,孩子會體驗並逐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強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唱詩”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歌唱習慣、歌唱能力和識譜視唱能力,並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吟唱古詩詞的能力。

三、抓愛好畫畫契機,畫、詩相融

國小生天性愛動手,樂實踐。畫畫是學生表現自我最好的形式之一,動手畫畫,國小生特別喜歡。學生通過塗塗抹抹,用以表現自己感受體驗和心理需要,實驗中,我們充分尊重這一特點,優化方法,唐詩和畫畫活動相結合,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此為學生興趣的遷移。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抓住“朝雨”“浥輕塵”“客舍”“柳色新”這幾個詞,進行理解,想象,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畫畫,在畫的形象再現和對比中,學生加深了對詩的理解,根據畫面讀出了詩歌的高低起伏,達到了技能的遷移。現在,我校學生除了喜歡唱唐詩,還迷上了唐詩配畫,一幅幅神奇的唐詩配畫從他們手中飛出,令我們教育者也為之震動。唐詩——這一藝術瑰寶在校園中的確綻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少年中華唐詩行》,蘊華夏兒女情。用一種文化去解讀另一種文明,這種古今的碰撞,情感的融合是我們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的一顆最好的種子,只要這顆種子發芽、成長,他們潛藏於心底的中華之魂就會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