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洪澇災害過後容易發生的疾病有哪些?要做好防治方案

今年的降雨量明顯增多,河南鄭州更是遭遇了“千年一遇”的強降水,多地發生洪水災害,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洪澇災害過後容易發生的疾病有哪些?要做好防治方案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洪澇災害過後容易發生的疾病有哪些?要做好防治方案
洪災後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及其預防小知識
 
1.霍亂:
 
一般為無痛性腹瀉,往往伴有嘔吐。每日幾次至幾十次的腹瀉,排出淘米水樣大便,患者四肢冰涼,雙眼凹陷,嚴重脫水,治療不及時可在發病後幾小時到十幾小時內死亡。
 
2.細菌性痢疾:
 
主要症狀有發熱、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和裡急後重等。起病較急,高熱達40℃以上。
 
3.傷寒、副傷寒:
 
主要症狀有持續高熱、相對緩脈、特徵性中毒症狀、脾腫大、玫瑰疹與白細胞減少等為特徵,腸出血、腸穿孔為主要併發症。
 
4.病毒性腹瀉:
 
主要症狀為排出黃色水樣便,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等臨床症狀。其嘔吐和腹瀉症狀比霍亂輕,但對嬰幼兒具有較大的危害。
 
5.甲型肝炎:
 
兒童患者常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精神不振、不愛動等表現,部分病人起病時常有發熱,此時做化驗檢查會發現血清谷丙轉氨酶異常升高。如為黃疸型肝炎,則同時還伴有小便赤黃、眼鞏膜變黃、全身面板變黃等症狀。如達到重症程度,還會出現高燒、頻繁嘔吐、重度腹脹、乏力、黃疽加重並伴有嗜睡、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
 
飲水衛生是災後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要做好水源保護,防止水源汙染。我們必須要防止“病從口入”,重點是不喝生水喝開水;食物要徹底煮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熟食品要有防蠅裝置;接觸排洩物後,應立即洗淨手。病人的排洩物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教育兒童不要隨地大小便。勸阻災區群眾在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不吃“大席”,不搞聚餐。群眾出現腹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自覺隔離;並積極配合疫情調查以及消殺工作等。
 
-洪災後需要重點關注-
 
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及其預防小知識
 
1. 流行性出血熱:
 
由病毒引起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起病急、發冷、高熱,患者常極度疲乏,劇烈頭疼,腰痛,眼眶痛,稱為“三痛”,同時患者有“酒醉貌”。
 
2. 鉤端螺旋體病:
 
簡稱鉤體病,多發生於抗洪救災和田間作業人員中。鼠和豬是北方的主要傳染源。鉤體病主要症狀和體徵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觸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和眼結合膜充血等,嚴重者可造成肝、肺、腦、腎等重要器官受損,並危及生命。
 
預防流行性出血熱和鉤體病的主要措施是滅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時不要接觸不明原因死亡的動物。做好家畜管理主要包括管好家畜傳染源(豬、犬和牛等),不讓糞尿液直接流入水中。提倡圈養豬,搞好豬舍的衛生。將家畜用水池塘與人用池塘分開等。此外,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業儘量穿長筒膠鞋,保護面板不受鉤體侵襲,不喝生水等。
 
3.流行性乙型腦炎:
 
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源主要是家畜(豬、牛、羊、馬)和家禽(鴨、鵝、雞等)。蚊子為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臨床上發病突然,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
 
預防乙腦等蚊媒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是防蚊滅蚊。外出儘量穿長袖長褲,裸露面板塗抹驅避劑,室內防蚊滅蚊要充分利用紗窗紗門、蚊帳及居室內噴灑滅蚊藥等。加強人畜隔離手段,改善居住環境,降低居室周圍的蚊蟲密度,減少被蚊蟲叮咬的機會;排除居住環境周圍的各種積水(翻盆倒罐),清除雜草,減少其孳生地。
 
4.布魯氏菌病:
 
簡稱布病,是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等。主要傳染源為羊和牛。發病前病人往往與牛、羊或其製品有密切接觸史。
 
布病重點防護人群是與牲畜接觸密切的一些職業人群及疫區和牧區的居民,如獸醫、放牧員、飼養員、屠宰工、擠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員等。接觸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時,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圍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出現疑似症狀應該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