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洪水災害發生後,容易引發哪些疾病,防治方案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災害和傳染病密切關聯,那洪災過後容易引發什麼疾病?如果提前瞭解洪水災害引發的相關疾病,並進行相應的醫療準備及藥品保障,對於防控災情意義重大。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洪水災害發生後,容易引發哪些疾病,防治方案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洪水災害發生後,容易引發哪些疾病,防治方案
 
洪水災害引發的常見傳染性疾病有:
 
一、消化系統疾病:
 
 
腸道傳染病
 
1、痢疾:是痢疾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以腹瀉、腹痛、裡急後重及粘液膿血便為主要表現的腸道傳染病,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癥狀。
 
傳播途徑:主要經口通過食物及水進行傳播。
 
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如三代頭孢菌素、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 星、複方磺胺甲惡唑、阿奇黴素等,注意“沙星”類藥物(喹諾酮類)兒童及未成年人禁用。
 
2、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及黃色稀水樣便,嚴重的可出現脫水。
 
傳播途徑:主要經口傳播,可經水、食物、蒼蠅及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但水型傳播是其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治療:霍亂屬甲型傳染病,發現後應立即上報,進行嚴格隔離,及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如三代頭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3、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持續高熱、腹痛、腹瀉、肝脾腫大等,嚴重者可出現腸道出血、腸穿孔等併發症。
 
傳播途徑:主要為消化道傳播。
 
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尤其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其抗菌譜廣,活性強,口服吸收好,價格便宜,成為傷寒治療中的首選。
 
4、甲型肝炎: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表現為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乏、肝臟腫大以及肝功能異常等。初期消化道症狀不明顯時有可能誤認為感冒,易被忽視,延誤病情。
 
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食入被 HAV 汙染的水和食物是甲肝爆發流行的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治療:甲型肝炎為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藥物治療,只要及時進行隔離,對症支援治療,絕大多數可完全治癒,不會轉為慢性。
 
5、戊型肝炎: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起病急,黃疸多見,半數有發熱,伴有乏力、噁心、嘔吐、肝區痛,約1/3有關節痛。常見膽汁淤積症狀,如面板瘙癢、大便色變淺較甲型肝炎明顯。多數有肝臟腫大,但脾腫大較少見。
 
傳播途徑:經糞-口途徑傳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見。
 
治療: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大多數病人黃疸於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發展為慢性。
 
二、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後出現高燒,並伴有肌肉痠痛、頭痛、咽痛等症狀,嚴重的可導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眼睛粘膜接觸傳播。
 
治療:早期可給予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合併細菌感染時可給予頭孢類、氟喹諾酮類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對於高熱者可給予物理降溫或口服退熱藥物;有咳嗽、咳痰者給予鹽酸氨溴索等藥物止咳祛痰對症治療;合併有嘔吐、腹瀉的可給予補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有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者給予吸氧治療,個別嚴重的需要機械通氣等進一步處理。
 
2、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臨床特徵。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眼結合膜侵入感染。
 
治療:以加強護理為主,注意室內適當的溫、溼度,避免強光刺激。體溫過高可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輕型患者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等對症治療;重型麻疹患者可視病情予以靜滴抗病毒治療及加強支援治療;併發肝損害者予以甘草酸二銨等保肝治療;併發心肌損害可以給予 1 ,6 二磷酸果糖、ATP、 輔酶 Q 10等治療;併發細菌性肺炎者行抗生素治療。
 
3、流腦:全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化膿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面板瘀斑瘀點,以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徵,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症休克和腦實質損害。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主要是通過咳嗽、打噴嚏、面對面說話等飛沫直接經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 染。
 
治療:青黴素類藥物對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高度敏感的殺菌藥物。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對腦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強,易透過血腦屏障,且毒性低。出現顱內高壓的可選擇靜脈輸注 20%甘露醇降顱壓,伴有酸中毒者可輸注5%碳酸氫鈉注射液;
 
三、蟲媒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
 
1、乙腦:全稱流行性乙型腦炎,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臨床症狀主要為起病急驟、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病理反射以及腦膜刺激徵等。
 
傳播途徑:經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對高熱患者給予氯丙嗪注射液、複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並輔助物理降溫;對於抽搐患者給予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出現腦水腫的患者要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進行治療。
 
2、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畏寒、發熱、出汗、頭痛、貧血等為主,並易引發、腦、肝、腎、肺等多器官、多系統的損害。
 
傳播途徑: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以抗瘧原蟲治療為基礎,並輔以對症治療。抗瘧藥物可選擇雙氫青蒿素片、複方雙氫青蒿素片、蒿甲醚膠囊、蒿甲醚注射劑、青蒿琥酯片等。建國後經過幾十年積極防治,瘧疾在我國已基本被消滅。
 
3、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疼痛、皮疹、淋巴結腫大,重症者可有出血、休克。
 
傳播途徑: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休息、退熱、出血部位明確者給予止血處理。
 
四、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血吸蟲病
 
1、血吸蟲病:是血吸蟲寄生在人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血管裡,在血管裡吸血、產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噁心、嘔吐、視力障礙、記憶力減低、共濟失調、發作性癲癇等。
 
傳播途徑:接觸疫水傳播
 
治療:主要對患者進行脫水處理, 可選擇利尿劑如醛固酮拮抗劑、呋塞米、甘露醇、潑尼鬆等。急性期持續高熱病人,可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解熱劑緩解中毒症狀和降溫處理,但皮質激素不良反應較多,使用應謹慎。待症狀緩解後給予吡喹酮進行驅蟲治療,亦可選用青蒿素類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進行治療。對慢性和晚期患者,應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並注意對貧血的治療,肝硬變有門脈高壓時,應加強肝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
 
2、鉤端螺旋體病:由多種不同型別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表現起病急驟,早期有高熱、倦怠無力、全身痠痛、結膜出血、腓腸肌壓痛;中期可伴有肺瀰漫性出血,明顯的肝、腎、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晚期多數病人可恢復,少數病人仍有發熱、眼葡萄膜炎等。
 
傳播途徑:鉤端螺旋體直接接觸傳播。
 
治療:青黴素是治療鉤端螺旋體病的最有效藥物。可在使用青黴素前 5~10 分鐘肌注安定 10 mg,靜脈注射地塞米松 20 mg,可以避免赫氏反應,並能協助退熱,改善症狀,縮短病程。
 
此外,洪水災害時還有可能因為被汙染水體侵泡導致細菌感染性面板病、變態反應性面板病、破傷風等等,需要及時專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