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不要讓熱門專業變失業大戶

熱門專業成失業大戶失業人數比為32.9%

職業規劃:不要讓熱門專業變失業大戶

到底該報考什麼專業?三五年後什麼專業會熱,什麼專業會冷?目下正有超過千萬名的考生在一遍遍地琢磨這個問題,往往到填報志願的最後一刻,考生和家長還在舉棋不定。然而,據一份樣本為20萬名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顯示,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有56.7%的學生選擇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決定,僅有20%的學生與老師商量做出決定。調查還發現——

熱門專業竟成“失業大戶”

近日,麥可思公司(MyCOS)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2007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最熱門的幾個本科專業都是供大於求,其中電腦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都在萬人以上,在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熱門專業佔了9個。

熱門專業難就業

最熱門的10個專業失業人數比為32.9%

畢業證、學位證都已經順利到手,可是湖北省武漢市某高校的小尹卻高興不起來。四年前,他“擠過獨木橋”,考進了武漢市的一所重點大學,學的也是熱門專業:法學。然而四年後的今天,他的父母卻依然在想方設法為他尋找工作,他自己也幾經“崩潰”。

小尹剛入校的時候對四年後滿懷信心,“那時候我們專業的畢業生進入的都是大企業,差一點兒的也進入了律師事務所。”

劉興目前的狀況雖然比小尹好點兒,但他也開心不起來,“學了四年的計算機,現在成為電腦城一名電腦修理工。”劉興告訴記者,他的同學中籤約大企業的幾乎沒有,“現在對口的好點兒的單位或是不招人,或是限制學校,我們正卡在縫兒裡。”劉興說,他現在正備考公務員,“這是改變現狀的最好的出路。”

據麥可思的調查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32.9%。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依次為電腦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電子資訊工程、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調查還表明,畢業半年後,本科專業的平均就業率是91.2%,但是很多熱門專業的就業率並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其中法學專業就業率只有86%,存在嚴重過熱跡象。

本科熱門專業難就業,在高職/專科中,熱門專業的就業情況也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在573個高職/專科專業中,10個熱門專業半年後的總失業人數高達11.6萬,佔了高職/專科半年後失業人群的28.6%。失業人數最多10個高職/專科專業中,就有8個是熱門專業。

資訊不全是主因

大部分考生填報專業時沒做職業規劃

江西省玉山縣第一中學的鄭廷大學聯考估完分後,就和家人一起開家庭會議討論如何選學校、如何選專業,“先是仔細看學校發的《大學聯考指南》,又上了好多相關網站查資料,看看每個專業到底學什麼課,就業率怎麼樣。”

但是做完這些工作之後,報考什麼專業,他心裡還是“沒譜”。

他又跑去諮詢老師,檢視各個專業的全國排名,還看了幾個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但是大學排行榜令他很失望,“大學排行榜太多了,比較雜,看來看去都不知道該參考哪一個了。”

“不認識專業,盲目跟風。”總結起當年填報志願時,北京某高校的黃穎一臉無奈,“班裡很多同學要麼報經濟,要麼報法律。”黃穎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法學,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黃穎才發覺,“當年考入一些冷門專業的同學幾乎都找到了對口的工作。”

據麥可思的調查顯示,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大多數學生(56.7%)選擇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決定。與老師商量做出決定的佔20%,另外15.9%的人自己決定。

高傲今年高中畢業,他的志願都是父母給選的。他聽從父母的選擇,專業填的是經濟管理、土木工程和會計學。“這幾年一直在學校裡悶著學習了,對於社會上的情況不太瞭解。”高傲說,聽爸媽說這幾個專業好找工作。

此前,某招聘類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高達52%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給個機會,我會選擇另外一個專業”,有34%的人希望在原來所學專業基礎上再學第二專業,只有14%的人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對北京市16591名大學生的調查也發現,有三分之一以上(35.9%)的學生表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其中重點高校、一般本科、高職院校分別為32.3%、39.1%、36.9%。

調查報告指出,考生報考時瞭解的資訊不全,是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的原因之一。就業率高的專業沒有人報,就業率低的“熱門”專業扎堆報。大部分考生在挑選大學專業時沒有做過職業規劃,加上老師、父母的經驗和知識有限,觀點有時也存在偏差,沒有一個完整的資訊系統可供參考。

報考之前先定位

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就業率較高

熱門專業難就業,與考生扎堆報考熱門專業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考生在報考之前能進行自我認知和定位,找到適合自身潛能特徵的專業和職業方向,那麼,這一情況將有所改觀。調查報告指出,近幾年,潛能測試開始介入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但是其優勢還沒有完全體現。

潛能測試依據的是職業興趣理論和個性理論。據悉,完整測試一般包括正反向的個性測試、職業興趣測試、日常活動能力測試和潛能測試,最後為每個考生生成一份測評報告。在某測評中心的測試試卷裡,列出了110個大學專業與這個考生的匹配程度,匹配分數越高說明這個專業越適合這個考生。但是,據調查發現,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潛能測試的使用率極低,僅有7.4%。

麥可思的調查顯示,在一些熱門專業難就業的前提下,機械電子工程則實現了就業率100%。除此之外,2007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較高的本科專業還包括:醫學檢驗(99.1%)、醫學影像學(99%)、註冊會計師(98.4%)、物流工程(98.3%)、勘察技術與工程(98.2%)、建築學(97.9%)、車輛工程(97.7%)、資訊保安(97.2%)等。

調查顯示,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高職/專科專業依次為:發電廠及電力系統(94.9%),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93.5%),機械設計與製造(93.4%),護理(92.8%),應用化工技術(92.8%)等。

專業設定誰做主

專業設定“提前半拍”才能與社會需求合拍

一所經濟類院校新聞專業的畢業生楊青描述,學校原本的想法是依託學校的商科優勢辦經濟新聞,但新聞與經濟完全是“兩張皮”,“教經濟的根本不懂新聞,教新聞的老師也沒有人懂經濟。”

法學、計算機、生物等專業也是如此。據統計,目前國內法學院、系及專業教育機構已達600餘個。這些法學專業點實力懸殊較大,法學14門核心課程都應該具備教員,但有的學校一名教師教數門課程。同時,圖書資料、模擬法庭等必需的教學實驗設施也都不具備。

高校專業調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社會、市場對於熱門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目前新增的專業,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熱門專業或急需專業;撤銷專業,高校給出的理由也與就業情況不理想有關。這些都說明高校設定專業越來越重視社會需求,但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就業率定專業生死的傾向。

專家指出,有的行業“供大於求”是純粹的人才過量,如會計學專業,很多高校曾一度蜂擁而上,這種專業的招生計劃就應該適當壓縮。有的專業,如國際貿易,看起來量多,卻出不了幾個很快就能走上國際貿易談判桌的人。

有關專家分析,專業的調整,重點應該是強化培養手段、提高培養水平,而不是在招生中大起大落。新增或撤銷專業,都要與市場緊密相連。專家指出,在專業設定上“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實現與社會需求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