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觀後感1.05W

在我們認真看完一部影片後,想必心裡肯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電影《中國醫生》主創團隊精益求精,努力在影片拍攝、製作過程中貼近抗疫現實。幾位主演身穿防護服長時間拍攝,切身感受醫務人員大汗淋漓的工作狀態。片中還真實還原了手術現場,演員要克服內心的慌亂,全身心投入戰“疫”場景。全劇組保持緊張高效的運轉,再現抗疫一線的“風暴之眼”,袁泉表示“大家都在盡全力向真實貼近。”

  拍攝期間,每位演員都以謙卑的態度、精湛的表演,生動呈現醫務工作者以血肉之軀堅守抗疫鬥爭前線的日常。電影《中國醫生》的主創團隊懷抱著對每位醫務工作者的敬意,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融入到每一個鏡頭中,真實還原驚心動魄的抗疫現場。“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肯定了影片對於抗疫一線的用心還原,並稱:“《中國醫生》很好地詮釋中國醫務人員對職業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也寄語《中國醫生》:“如果影片能引發國內外觀眾的共鳴,那就算是成功了。
  沒有人生來勇敢,正因為被需要,他們才選擇了逆風前行,堅定地履行職責。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遠離家人,奔赴戰“疫”前線!

  這是一場怎樣的出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不為美麗留影,只為救人方便,剪掉一頭秀髮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你說穿上防護服就是穿上使命。

  “因為有離不開的醫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這是武漢一位院長的獨白,一個身患漸凍症的共產黨員對自己下的死命令。

  “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1月23日,武漢全城封鎖,進入戒備狀態。已經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留下這句叮囑的話,便毅然的踏上了趕往武漢的列車。他何嘗不知情疫情難料,生死茫茫,可國難當下,他明白,捨棄小我,是為大國安然。

  請戰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寫滿了鏗鏘有力的醫者誓言:“不計報酬,不論生死。”

  穿好白色的隔離服,戴著口罩、護目鏡,他們義無反顧的奔赴一線。他們用無畏的身軀,溫暖著每一顆懼怕的心;一雙雙憂傷的眼睛,在他們的恬淡中變得平靜;一張張恐慌的面孔,在他們的仁愛中變得堅強。他們是白衣天使,是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環衛老人捐款10071元到派出所,轉身就走;

  阿婆欲捐款被拒急哭;

  海外華僑購買上萬口罩送回家鄉;

  十日內建起的武漢火神山醫院讓全世界驚歎……

  這就是我的同胞們,在關鍵時刻,我們總會拉起手一同抗爭。17年前的非典是,12年前的地震是,現在依然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關鍵時刻總會曝出驚人的力量與高度的團結。

  無論是奔赴戰場的醫護人員,默默捐出物資的中外人士,還是心繫疫情,親自上陣指揮的國家領導人,都是這片土地上哺育出來的中國人。除了“偉大”,我再也想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中國,來形容中國人。

  朋友們,讓我們帶著愛和希望,靜待疫情退卻。待到河清海晏,相逢國泰民安。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之際,武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而焦點的中心地帶,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這裡是中國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也是電影《中國醫生》聚焦的“抗疫主戰場”。

  事實上,除了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影片也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的人物原型。

  劉偉強導演表示,這部電影源於真實、發自內心,“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的電影業一度停滯,正是無畏逆行的醫務人員為我們負重前行,才有了今天的復工復產和安定生活,所以拍好這部向他們致敬的電影是我們的本分。”

  袁泉談到參演《中國醫生》的責任感時表示:“在片場一穿上防護服,就有一種身著盔甲的感覺,深刻體會到這一職業身上的責任與光輝。”

  首先,真實事件改編,與觀眾現實生活高度關聯。

  因為全世界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抗疫、防疫的工作從未鬆懈。國內疫情還有小範圍的突發,觀眾們對影片所講述的故事背景非常熟悉,甚至就在身邊,這就讓廣大觀眾們很容易共情。當用電影這種影像藝術來全景展現抗疫時期的場面時,很容易觸動觀眾們的情緒。

  影片既然以真實事件改編,在抗疫、防疫鬥爭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與事蹟,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所以,觀眾們更想了解影片主創人員們如何展現這些人和事,採用什麼樣的手段,什麼技術。

  距離觀眾現實生活很近的事件,很容易讓人共情,也很容易讓人爭議,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道是眾味難調,這對主創人員來說,也是無形的挑戰。不過,從這次影片定檔時,各個主創人員採訪中,對影片抱有極大的信心,影片品質應該很過硬的。

  其次,影片受眾範圍廣,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看。

  疫情的形勢,牽動全國每一個人的心,所以,這部影片註定有著最大範圍的受眾和觀眾。所以,這部《中國醫生》,有可能也是一次全國範圍內的一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全國上下陷入了一種恐慌又緊張的氛圍,無數白衣天使變身“逆行者”,揹負人民的期望,與疫情展開了攻堅戰,如今,抗疫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那些奮鬥過的英雄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根據抗疫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已經於7月9日上映,讓我們一起回憶過往,致敬那群無畏的白衣勇士們。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國醫生》聚焦疫情當下的每一個小角色,從他們的視角去闡述去演繹整個故事,更能夠使觀眾一秒找回當時的記憶,產生共鳴。

  影片中演員張涵予飾演的是張競予院長,作為一個醫院的院長,在重大的疫情困難面前,他肩負起的責任不僅僅是救助病人,還有安撫醫務人員。畢竟即便是醫護人員,也是有家人的,他們也是心繫著親人們,只不過在巨大的困難面前,他們“舍小家,保大家”。

  《中國醫生》所聚焦的視角不止醫護人員,還有很多普通人。比如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面對疫情的風險,他堅持給病人們送物資與外賣。當被檢測出“發燒了”,那一聲哭真的讓人心疼。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能夠獲得全民口碑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演的就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真真切切的經歷。

  從來都沒有什麼“英雄”,只是有著很多願意放棄安逸、冒險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們懷著炙熱的情感,在危機時刻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值得被我們尊敬,也值得我們去牢記。

  《中國醫生》作為一部全景式戰疫大片,全力展現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捨生忘死、舉國同心、守望相助的抗疫鬥爭,同時也弘揚了抗疫鬥爭中凝聚起來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作為電影人,有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力量,讓世界看到這部記錄偉大時代的精品力作!

     
2021年熱門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之時,如果說當時的武漢是“疫情中心”,那麼中心的中心,便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這所老武漢人都未必熟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成為中國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疫情期間,為了控制病毒擴散,金銀潭醫院將辦公室改造成ICU,對新冠病人應收盡收,承擔了大量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最終成功控制住疫情,讓武漢這座英雄之城浴火重生,也讓人們重新回到之前平靜的生活當中。

  整個醫院頂住壓力超負荷運轉,為援鄂醫療隊的到來爭取了時間。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金銀潭醫院更做出了緊急佈置騰退病房收治新冠病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醫者擔當、中國擔當。2020中國醫生戰疫版觀後感
  
  鏡頭下,一線醫護工作者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引起了觀眾的感觸,在“感動”“哭了”等一眾評論聲中,“為中國醫生應援”登上熱搜,“網紅醫生餘昌平吐槽醫院伙食”也緊隨其後引發熱議。同時,該紀錄片也從醫生、患者、家屬等多維角度,對“心理干預”、“替代性創傷”等“災後”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溫度和技術 兩者同等重要
  
  從無從下手到從容不迫,短短几個月時間裡,中國戰疫逐漸迎來尾聲,這不僅取決於我國醫護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更與我國較為前沿的醫學技術發展息息相關。《中國醫生》戰疫版從開篇就對大眾輸出了多個專業概念,該紀錄片如一本醫學百科,讓觀眾快速吸收到醫學知識。從院感科及院感專家等名詞,到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這些病房區的劃分,再到醫護人員防護服的穿戴培訓,《中國醫生》戰疫版在科普“防疫“知識上下足了功夫。
  
  這令許多觀眾意識到——有很多醫生、護士之外的角色,也在幕後為疫情而奮戰。有在醫護人員和病源之間築起的一道安全屏障,既保護病人也保護醫護人員不受到感染的院感科醫生;也有劃分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的院感專家;還有科學指導防護服正確穿戴流程的工作人員們。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守護著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
  
  不僅治癒你的肺,更要治癒你的心
  
  在《中國醫生》戰疫版最新曝光的第二期預告片《悲愴》中,新冠肺炎患者的身影一一閃現,他們或積極或憂愁,疾病影響下的心理問題亟待解決,心理干預成為治療的關鍵手段。片中,已經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何傑,在醫院中目睹身邊的病友們相繼離去,內心一度陷入崩潰。在治療的關鍵期,醫護人員對他進行了“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案,聯絡何傑的妻子來到醫院進行鼓勵陪伴,最終戰勝了病魔。
  
  存在心理問題的遠不止是病患,同樣還有許多醫護者。疫情高峰時,上百人擠在走廊裡,醫生每日都因壓力過大多次崩潰大哭;片中,因每天接觸過多新冠病人,有著醫學援助界“老炮兒”之稱的羅鳳鳴在看到駐地樓下的魚因缺氧死去時,聯想到在氧壓低時入院的病人,為此感到極為沮喪、挫折。經歷了重重創傷,醫生是否因此產生替代性創傷成為後疫情時代需擔憂的問題。
  
  刊登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如是評價:“每一箇中國醫護人員,都是我們心中不滅的燈塔,照亮每個人的健康之路”,《中國醫生》戰疫版用樸實的鏡頭,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