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精選範文

觀後感1.06W
《較量無聲》揭露美國使用和平演變手段顛覆別國(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政體的事實。那麼關於《較量無聲》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精選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精選範文

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昨天看了國防大學拍攝的《較量無聲》,感觸尤為深。腦海中忽然想起了這樣一個念頭: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並不是有形的,無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殺傷力。意識形態的攻擊比多少個核彈的殺傷力都具有破壞性,一個強國的標誌並不是在於人口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個國家的公民是否對這個國家存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從意識形態方面讓民眾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中國方面的信仰問題,隨著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媒體手段的不斷更新,社會上形成了多種文化價值觀,以致使現在的民眾形成不了一種共同的信仰。而這也恰恰成為了其他國家深入我國內部,甚至是想擾亂我國社會秩序的主要方式。

試想一下,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其他國家要想採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發動戰爭之類的來獲得對我國乃至於對世界的主動權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民眾的意識形態著手,引用在革命期間所說的“深入群眾,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取得對另一個國家的主動權。所以如何讓民眾產生對國家的信任感是一個國家當前乃至以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觀看完《較量無聲》之後,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謂的“較量無聲”的根本含義,從民眾的意識形態下手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獲取對一個國家的主動權。而恰恰就是這樣的方式既不會從正面上割斷兩國的友好交誼,又可以同時獲得對這個國家的主動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更何況在新媒體技術不斷傳播的高資訊社會,利用網路的形式將一種民眾接受的價值觀深入貫徹 。

將這個國家為人民所鄙夷的價值觀“添磚加瓦”,從而使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唾棄感,從而不斷嚮往外國的思想,這樣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戰爭”。雖然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在思想觀念上卻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邊緣上,所以要想獲得對世界上的主動權亦或者更為簡單地說不能為其他國家所削弱或控制,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如何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責任感就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解決民眾的價值觀問題在當今社會來說簡單地說就是——信仰問題。想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2013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和學者都數次提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民眾的信仰問題,所以解決民眾的信仰問題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就建立一個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這個理論體系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因為我國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而其又指導我們實踐的行動指南,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就可以找到它的社會支撐點;其次這個信仰還必須被民眾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謂的“共產主義”那樣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眾化語言表達,使其深入民眾;最後就是在對待新媒體手段的方式上,儘可能地我國也利用起這個資源將我們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以一些民眾容易接觸和感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民眾從新媒體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的信仰價值觀。

對如何解決民眾的信仰問題,我由於知識有限,所以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紀錄片開頭向我們展現了美蘇冷戰後期,蘇聯日益沒落的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狀況,隱喻著蘇聯的苟延殘喘與其解體覆亡的逼近,而與此同時世界的另一邊,蘇聯二戰後最大的對手——美國,此刻正在為由自己一手造就的對手的窮途末日而沾沾自喜。的確,經歷了七十年代中東石油危機以及越戰泥潭,經受了七十年代西歐聯合以及日本漸漸崛起的衝擊,美國自八十年代起漸漸調整其戰略政策,採取了一系列與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尼克松等歷任美國總統所不同的措施,以拖垮蘇聯,那就是“星球大戰計劃”與美國聯合西方資本主義陣營開展的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滲透”。在美國的一手策劃下,老大哥蘇聯將大量資金與資源投入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之中最終導致蘇聯經濟崩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民族分離活動越演越烈······比這更可怕的是悄無聲息地政治滲透與文化滲透,這種無孔不入地滲透更是大大破壞了蘇共的領導權與蘇聯的凝聚力,慢慢的.將其肢解。

在與美國經歷了自七十年代中期起長達十年的蜜月期之後,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經濟,政治,文化日益崛起,人均GDP成倍增長,逐漸在二十一世紀初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蘇聯於1991年的正式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冷戰雖已結束,但美國的冷戰思維卻依然沒有消失,依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著政治滲透,在國際輿論中將社會主義渲染為獨裁與邪惡勢力,中國也已經成為美國繼續掌控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最大敵人。

在對中國這一崛起之社會主義大國,美國人仍未選擇直接的制裁與打壓,而是選擇了與曾經拖垮蘇聯相同的悄無聲息卻如同慢性病毒一般侵入一國政治心臟的政治滲透。

日常生活中,我們青年人更常見的應該是其文化滲透,從麥當勞到coach,mk等品牌,所受國人追捧程度眾人皆知,更加可怕的是中國民眾對美國文化的憧憬與讚美,以及對美國國家即資本主義制度的羨豔與渴望,一波接一波的留美出國潮,不僅使我們國家喪失大批高精尖人才,更大大削弱了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不得不承認,美國對我國的文化滲透已初見成效,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較量無聲》深深提醒了當代青年人: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並不是有形的,無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殺傷力。意識形態的攻擊比多少個核彈的殺傷力都具有破壞性,一個強國的標誌並不是在於人口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個國家的公民是否對這個國家存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從意識形態方面讓民眾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們的國家是二戰勝利的結果,但這並不說明戰爭的結束,冷戰的開始將中國再次捲入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冷戰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對立,還是國家利益和地位的爭奪,是涉及全球權力和尊嚴的高低問題。

冷戰結束之後,中美之間風雲詭譎突變,亦敵亦友,一場涉及國家權力與意識形態的無聲較量正在進行。美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滲透是將這個國家為人民所鄙夷的價值觀"添磚加瓦",從而使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唾棄感,從而不斷嚮往外國的思想,這樣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戰爭"。雖然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在思想觀念上卻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邊緣上,所以要想獲得對世界上的主動權亦或者更為簡單地說不能為其他國家所削弱或控制,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確對待美國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崇拜。時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懷“兼濟天下,為國為民”的情懷。

關於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11月12日下午兩點,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本科生黨總支於化工綜合樓D102組織全體本科生黨員觀看了由國防大學、總政治部保衛部、總參謀部三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最近聯合推出的紀錄片《較量無聲》,作為學部在學生黨員中開展的一項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活動,學部全體本科生黨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兩個多小時、一百多分鐘的記錄片,就像一股堅挺的力量,將觀影者頂立於泰山之巔,俯瞰山腰處雲端裡的波譎雲詭。《較量無聲》闡釋了蘇聯解體的啟示、美國顛覆中國的手段,尖銳指出黨內某些高層幹部腐化墮落,成為西方在華利益代理人,立場鮮明地指出轉基因、憲政、基督教、南周、茅於軾、賀衛方等均服務於西方利益,並深切呼喚中國需要保護自己稀缺的獨立思考資源,堅定黨員幹部的信念、立場、價值觀,以應對西方挑戰。影片所述內容的確應該引起每一位懷有中國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愛國者的警醒。希望我一輩青年學生黨員能深刻領悟其中真諦,做一名愛國有志之士!

通過觀看該紀錄片,各位學生黨員一致認為該片兼取政論、文獻、紀實之長,融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篇幅短小精悍,內容高度濃縮,真實再現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意識形態領域的無聲較量,以真實的事例、厚重的歷史和被採訪者動情的講述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價值觀較量,是新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國際形勢文獻紀錄片中的精品,是對廣大黨員幹部抵禦西方和平演變意識形態侵蝕的思想武器和優秀影片。

在觀看《較量無聲》之後,各位學生黨員受到了深深的啟發和震撼,多名學生黨員現場分享了觀後感。王鵬、於瀅等同志都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堅守自己對黨執著的信念,和做好對西方挑戰的積極應對,這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我們要自覺抵制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不忘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通過此次觀影活動,學部全體學生黨員豐富了理論知識,提升了政治素養,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念。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強盛的希望,青年強,則國強。希望廣大學生黨員能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堅定的思想和實際行動抵禦不良外來文化的隱蔽滲透,同時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奮發圖強,使泱泱大中華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