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6篇

觀後感1.59W

每次觀影后,我都會寫下觀後感,這是我記錄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只有寫好觀後感,我們才能夠更加全面地分析電影的情節發展和人物關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6篇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1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蹟深深敲擊著廣大黨員幹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樑,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幹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築追夢之路,真正為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幹部張渠偉;還是為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為民情懷。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為民熱血,把群眾裝在心裡,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黨員幹部要真正為群眾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啟示著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幹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溫度”,將“溫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線上。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於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幹部要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眾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真正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2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員,做了應該做的一點小事,感謝全國人民給我的褒獎。”對於自己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快遞小哥汪勇如是說。

疫情來襲,快遞員汪勇搭建起了一條醫護人員的後勤保障線:一個人做志願者,主動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成立30人的志願者車隊,解決醫護人員出行難題;辦“志願者餐廳”,解決醫護人員吃飯問題;為醫護人員購買各種生活物資,解決醫護人員各種需求……疫情期間,汪勇用行動帶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醫護人員的“後勤大管家”。

“始終設身處地的為醫護人員著想,如果我是他們,我會需要什麼,我可能需要什麼。”汪勇說,疫情期間,他和團隊就是這樣圍繞醫護人員的需求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蒐集物資。

“那是我第一次做志願者,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認可和支援,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汪勇說,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都是平凡人,但危險面前,總要有人站出來,勇敢擔起責任,做一個“平凡英雄”。

汪勇的義舉感動眾人,被譽為“生命擺渡人”。國家郵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遞員”稱號,順豐公司破例為他“連升三級”,他還入選了2020年“誠信之星”……

疫情結束後,汪勇繼續聚合公益人士和公益資源,傳遞著更多愛心。“能幫助別人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汪勇說,未來,他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將更多精力投向公益事業,幫助更多的人。

展望新的一年,汪勇說,繼續踏實工作,也希望能多陪陪家人,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3

3月3日晚八點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cctv-1播出,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大連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士祿獲頒“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於廣東海豐,1949年就讀於大連大學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就讀於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讀三年級時赴蘇聯留學。195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是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院士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說:“活著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感動中國》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歷經磨難 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 於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

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4

__生活的卜陳村,比鄰長江,地處省道。20__年左右,村裡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每年暑假,頑皮的孩子們在省道邊上打鬧嬉戲,爬樹逮鳥,極易誘發安全事故。__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我是共產黨員,又是退休的人民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看護這些孩子呀!”葉連平說幹就幹,他將自己30多平方米的房間收拾出來,創辦和縣關工委首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學習場所,義務教學,分文不收。從20__年至今,__創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共義務輔導留守兒童1000餘名。

因為看到孩子們學習成績進步快,他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孩子越聚越多,本村的、鄰村的,甚至連南京浦口橋林國小的孩子也送來了。

有的孩子因為住家比較遠,來回不方便,__就讓孩子們吃住在自家裡。現已工作的__同學爸爸去世得早,媽媽又遠走他鄉,年邁的爺爺難以撫養__,__知道後就讓她吃住在自己家裡,這一住就是兩年多。國中畢業後,__將其送到馬鞍山幼兒師範學校讀書,並墊付了1950元的學雜費。此後,__還通過烏江鎮婦聯為洪瑞瑞聯絡了烏江工業園振海重工企業負責人,解決了__五年制大專的學費。

剛開始,老伴並不理解葉連平的舉動,她認為__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難以承擔如此重負。上課不收費也就罷了,還讓孩子們吃住在家裡,一文不收,這不是“老二百五”嗎?!可看到丈夫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些留守孩子,老伴還是被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並默默地配合丈夫的工作。

__年間,__輔導過多少孩子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幫扶過的孩子有多少人考上大學,成為國家有用人才,他一個也忘不掉,每每說到這些有出息的孩子,葉連平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5

有這麼一些人:有一位老人,他是從一段歷史中走過來的,有人說,他代表著一個時代,有人說,他是中國科技的帥中之帥,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知道,天上有一顆星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而他自己卻說:“我很不敢當。”;有一對夫婦,他們是教師,然而他們同樣是孩子,可是卻不能守候在自己年邁的父母身邊,去了遠方,因為在遠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們當做像父母一樣的老師;還有一位好醫生,我們對好醫生的要求是:醫術高超、治病救人,而他不僅能治病還能暖心,甚至溫暖整個世界……他們是《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中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那麼令我們感動,那麼令我們崇敬。然而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其中的劉偉。

劉偉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但他堅強的挺了過來,並學會了彈鋼琴,23歲時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如果你認為他的故事就這麼簡單,那麼我告訴你:你錯了。

12歲那年,劉偉被推薦到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開始了游泳訓練,劉偉的傷殘程度在這裡是最重的,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沉下去,堅強的昂起頭,再沉下去,再用力昂起頭,他不屈的身體一次次從水裡鑽出來,與命運頑強的抗爭。終於,在兩年後,劉偉站在了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領獎臺上。就在劉偉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滿懷信心備戰2008年殘奧會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又一個巨大的不幸降臨在這個原本已經殘缺的身體上——他患上了嚴重的過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劇烈運動了,一心想拿奧運會金牌的劉偉不能游泳了,這是他失去雙臂後命運給他的又一次致命打擊。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時的他多麼渴望找尋到一個新的方向。決不放棄的劉偉選擇再一次從頭開始,再一次向命運挑戰。為了支援兒子的夢想,劉偉的父母借錢買來了鋼琴,卻因為找不到能教他的鋼琴老師,19歲的劉偉無奈開始了自學,從最簡單的單音練起,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由於腳的大拇指過於粗大,超過了琴鍵的寬度,按下去的時候經常會帶鍵,後來想出的辦法是將它立起來,然後斜著摁,但是,更大的難題是,由於腳趾很難岔開,連最基本的三和絃音都彈不了。劉偉冷靜分析自己的條件,他發現自己能利用的腳趾只有三個,可是,三個腳趾怎麼才能達到別人用五個手指的效果呢?他想出的辦法是兩隻腳一塊去,靠速度來切換這個八度的東西,那時候一天要練習七個小時以上,最後腿都抬不起來了,腳也磨出血泡了。使用自己設計的指法,劉偉的彈奏居然有了調式,1年後,劉偉彈鋼琴達到了用手彈鋼琴七級的水平。

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輕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我想,我已不需要再抒發更多的感想了,因為我相信任何一個人看了劉偉的故事,都會感動,都會為他的堅強折服。

我們永遠也比不上他的堅強,因為他不幸了,而我們所面臨過的困難在他的不幸面前簡直是小小巫見大大巫。但我們不需要跟他比,只需要學習他的堅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他的事蹟,像他一樣,冷靜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渡過難關。

“堅強”這兩個字屢屢被人們提到,它是一種美好品質。我們不需要捨棄它再去開發新的美好品質,劉偉的事蹟告訴我們,它永遠都不會過時。

2024年度感動人物觀後感篇6

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時候,家裡很窮,劉伯明很懂事。假期裡,他上山放豬。在依安一中讀書時,學校離家有20多裡地,別的同學都住校,但懂事的伯明為了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騎自行車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鐘頭。高一暑假,劉伯明還到一個磚場做過工。

(1885年—1923年),名經庶,字伯明。哲學家,教育家。專於道家老子哲學,治西洋哲學,精通英文,並通法文和德文,兼及希臘文與梵文。江蘇南京人。 南高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1919-1923)

1885年生,早年受業於章太炎門下,求讀於匯文書院,畢業後赴日留學,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英國侵佔我雲南片馬時他用英文寫了討英檄文,傳頌一時。辛亥革命成功後,他赴美攻讀哲學和教育學,先後獲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自美回國,即傾心於教育事業,先受聘為金陵大學教授,任國文部主任,後受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之聘,任哲學講座教授,1920年出任文史地部主任、行政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由校長兼)和訓育主任。是年4月9日南高召開校務會議討論籌備國立大學計劃,響應政府擬在全國有國立四大學之議。經郭校長與江謙、蔡元培、袁希濤等之努力,於12月6日國立東南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1921年劉伯明改任校長辦公處副主任(主任由校長兼),因郭秉文為謀劃發展忙於外務,在寧時間不多,實際校務皆委劉伯明主持,郭秉文離校期間則由他代理校長職務。成為郭校長的副手和東南大學建立人之一。

1921年7月教育部長範源廉核准組織大綱和招生計劃,9月任命郭秉文兼任國立東南大學校長,1923年1月將南高師併入於東大,一賴南高之舊,一秉南高之風,設有國文部、史地部、數理化部、教育科、農業科、工藝科、商業科、體育科、校舍面積370畝,繼北大之後成立了我國第二所國立大學。其間劉伯明作為郭校長之副手,為主持校務,建樹學風和建立東大日夜操持,成為當時"高標碩望,領袖群倫"的棟樑人物,終以積勞成疾,於是年11月24日以身殉職,年僅38歲。

劉伯明悉心致力於學風、校風建設,就師生中好的思想、好的風氣,結合人生理想、世界觀、氣節志節、科學民主,以及存在的和認識不很一致的問題,做了刻苦認真的研究,先後發表了許多哲學和教育學等文章,又就學風、教育、世界觀等問題作了系列講演。教育貴於薰染,風氣賴於漸成,積多年之努力,南高之民族、民主、科學精神,誠樸、勤奮、求實的優良學風,得以形成和堅持。現摘錄其生前諄諄教於學生重視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之詞於下,以供吾輩後人深思得益。

"吾校同學率皆勤樸,無浮華輕薄氣習。而其最顯著之優點,在專心致力於學。其堅苦卓絕,日進不已,至可欽佩,實紈絝子之學生所不能及者也"。

"吾國古來學風,最重節操,大師宿儒,其立身行已靡不措意於斯。所謂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最能形容其精神。"

"吾人,生於科學昌明之世,苟冀為學者,曰惟真是求。惟其如此,故其心最自由,不主故常,蓋所謂自由之心,實古今新理髮現必要之條件也。""世界知識,其相互之關係,吾人亦應稍加註意,俾治各種專門之學者,互相瞭解,於分門之中有一致之意,所謂同心相應(likenindedness),此即真正德謨克拉西之社會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調和文理,溝通中外,實為當年南高辦學者之巨集旨也。)

"通常之說人格者,僅及精神方面,而以與品性相混,不知所謂人格(西語曰 personality),而觀之,其中所涵要素,除自信、判斷能力,莊重、溫良等外,就其涉及形骸方面者,亦甚關重要。服裝、健康、運動、遊息善事,均應加以注意,勿以身體不強或不修邊幅為榮譽。美術能調和人之感覺性與理智性,故為教育上重要工具之一。如瀏覽諷誦各偉大之創作,可培養其美感。應避免一切庸俗粗鄙之事物,應生活簡單無浮華鋪張之習,並應於可能時,培養自己所有之真正藝術才能。其在西洋,如希臘雅典之教育,以音樂與體操並重,而兼重文藝。體操者,一方面以健康為目的,一方面以身體為美的形式之發展,希臘雕像所以完成空前絕後之美,即由於此。但南高學生在這方面似未能盡副辦學者的期望。外人蔘觀吾校,稱吾校學生有老夫子氣,其批評非毫無根據。"

"吾人治學,宜有社會之動機,研究學問固不欲僅僅收效於目前,然其與人生之關係,不可不知,因世無離人生獨立之學問,而學問又不是供人賞玩的美術品。凡社會生活所生的結果,不必皆善,但一切善行若離社會而生活,則必不必。學校應有自治的精神,對地方應有公民的精神,對國家應有共和的精神。"

"吾儕對於宇宙的態度,須信其永無消滅,繼續存在,有此理想,方可支援吾儕貢獻於社會之勇氣,而求人類之進化。"

劉伯明言行一致,律己甚苛,儉樸無華,刻苦自勵,樂於助人,待人寬厚,結誼同寅,唯誠唯謙;對待後生,言傳身教,循循善誘;辦事務實,處事務真,不畏權貴。南高、東大同仁,以其道德、學問,兩堪表率,奉為魁宿,譽為"南雍祭酒,純粹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