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觀後感6.33K

再一次被《國家寶藏》刷屏了,大家都觀看《國家寶藏》了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最近,《國家寶藏》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文物,真的讓“國寶”“文物”活起來了。 《國家寶藏》堪稱綜藝節目的教科書,足以秒殺一切明星真人秀!節目打破以往文物節目中的枯燥乏味,以歸納史書人物和情景還原的方法去展示國家寶藏。新潮的方法,讓大家理解中華文化;創新的表達方式,帶來了不同凡響的影響力。 《國家寶藏》節目的熱播,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強大吸引力,也真正體會到了國人日益增長的文化自信。在我看來,節目真正做到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國家文物、民族文化並沒有太多的實感,但當我們走進一段歷史,瞭解一個個文物背後的故事時,總能感受到國寶之美和歷史之厚重。我覺得,我們很需要這樣有歷史厚度的節目來滋養,來告訴我們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我非常喜歡這個節目。第一次感覺能在電視節目中這麼直觀的接觸中國歷史,接觸中國文化,我感覺特別的新奇。其中的《千里江山圖》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到博物館裡好好地參觀一下這些國寶,這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重視自己的民族精神並以優秀文化傳統來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強化民族團結、生存、發展的精神力量。歷史一再證明,一個文化認同感強的民族,往往能夠抵禦外來侵略,保持民族和國家團結,不容易被外來勢力所分裂!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瞬間刷屏。新穎的原創模式,豪華的嘉賓陣容,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眾人紛紛為其打CALL。節目不但有高顏值,還非常有內涵,且知識性特別強,有人總結這個節目是話劇版《我在故宮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期節目主打故宮博物院推薦的三件國寶:千里江山圖、各種彩釉大瓶和石鼓。每一件國寶都是那樣的引人眼球,背後又有那麼多曲折的故事。在請來的國寶守護人的講述下,讓我們既瞭解了國寶的知識,又看到基於歷史合理虛構的國寶故事。有的故事風趣幽默,有的故事發人深省,除了那些明星國寶守護人,還有耗時四個月複製千里江山圖的美院教授,有不怕繁瑣,不畏艱辛的國畫顏料製作人,有如數家珍的故宮博物院志願者,有世代守護國寶的守護者。 從千里江山圖我看到了專注,認真細緻對待每一個細節。臨摹繪畫工藝就有五項,層層疊加,細心塗染,才能達到如此精美效果。而顏料的製作更是讓人驚歎,原來珍稀的寶石如綠松石、孔雀石、千年貝母化石,是拿來做顏料的,還必須要頂級的才可以,製作工藝更是耗時耗力。也正是這樣,才能歷經千年,而不褪色。 從各種彩釉大瓶中我看到了創新。集各朝各代十七種名貴釉彩於一身,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集歷代大成於一體,群英薈萃,是清代高超制瓷技術的代表作品。一反當時素雅,簡單的觀念,這就是一種創新。而燒製這件瓷器成功的概率僅有0.23%,由此可見景德鎮工匠的專注與耐心。志願者如數家珍的解說,不也是一種專注與敬業嗎? 從石鼓中我看到了傳承。石鼓共有十面,因石制型似鼓而得名,上面一共有600多個大篆,也被稱為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中國方言眾多,正是當年秦始皇的書同文使各民族,各個地方都能順利溝通,讓中國文化、文明得以傳承。而守護者不僅世代守護著故宮的文物,年近七十的他還在故宮做著守護故宮文物的工作,1860000件文物就是被他用了七年的時間一件一件數出來的,不光是簡單數數,還要登記諸多資訊,這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完成這件工程的信念來自於前世的傳承,今生的守護,文化傳承的責任。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流傳千古。 這責任、傳承、敬業、專注、創新,不正是我們正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嗎?只有擁有這種工匠精神,才能創造出國之瑰寶。同樣,只要我們秉承著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光谷機電的一名料賬員,我的工作就是負責公司自制成品與半成品入庫和外購物料入庫賬務的處理以及不合格品移庫賬務處理,在工作中做到準確及時錄入單據,保證相關資料的及時性,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還要有創新意識,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然後將這些運用到每天的工作中,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是我對於這種精神的最好理解和詮釋。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國家寶藏》的熱播,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很多年輕人也為節目“瘋狂蓋章”。當一檔文化節目讓觀眾感受到大格局、大歷史、大情懷的同時,也重視提高年輕人的參與感,那麼這檔節目就年輕了很多。 正如第一期節目開場時張國立所說:這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沒錯,節目“年輕”了,觀眾自然也就年輕了。 繪畫、瓷器、書法、石鼓、編鐘......文物不再是櫥櫃裡的一件作品,我們感受到了文物的文化脈搏。感受了古代工匠之技藝精湛,感嘆於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鼎盛王朝的海納百川,國力昌盛的文化自信。 說到文物,第一反應就是安靜和神祕,曾經去博物館也只是靜靜地端詳櫥窗中那些價值連城的“神物”!以前關於文物寶藏類的節目,會覺得枯燥乏味,從來沒有想過電視節目會以這樣的形式來講文物故事。驚歎於文化節目的創意新穎,自豪於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對於我們青年人來說,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承。 關注民族文化,重視民族文化,喜愛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為傲;守護璀璨歷史,守護國之瑰寶!

熱門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最近,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製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裡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製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於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於創新,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採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敢於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路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願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個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於在文物背後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麼火。正是因為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瞭解古代繪畫顏料的製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願者的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餘,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後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