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觀後感2.64W

近期,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觀看後大家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國家寶藏是一類的文博探索類的題材,主旨主要是讓文物活起來,走進去,傳下去。而它的陣容主要是主講人張國立001號講解人(類似主持)、九大館長(故宮、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陝西、湖北、浙江、遼寧(看到遼寧還有點小親切)博物館),及請的明星類人物。不瞞大家說,本人基本上僅僅去過恐龍博物館,慚愧,慚愧。自身的知識受限,對於博物館來說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儲備不夠,恐有沽名釣譽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國家寶藏》之後發現,在下簡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畫卷、書法等,光是一項就足以讓人研究數十載。實在感到羞愧。

27件國寶共賞,27位國寶守護人(明星陣容),演譯國寶的前世今生(是真的進行表演啊喂)。(這樣的形式其實倒是讓我想起了啞舍那本書)每期有三個國寶進行講解,由三件選一件,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微信進行投票。

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每一個國寶的背後的故事作為代入點,解讀它的生命密碼,把我們拉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而對於人員的選擇上則是李晨這一類的演員,保證了表演的可觀性和真實性,與此同時舞臺的效果也是極為用心將用3D效果完全呈現了出來,當時的鋪陳擺設,及氣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筆。

2、講解細緻、問題深入淺出,同時又具有趣味性,不同於以往的講解人獨自解說,而加入了張國立老師和李晨作為代表,以大眾與自己的角度進行發問,這樣保證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以這第一幅《千里江山圖》為例,首先李晨尋問了它的製作過程,而這位馮海濤老師,他事先自己還原了它的畫法,來進行的講解(以VCR作為輔助)。再有當我看到這幅青綠山水畫時,我在畫中卻看到最後一層是藍,故而有此問,不是藍嗎?哪來的青?沒想到剛想出來,張國立老師就問了起來,原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時的第一個感覺,震撼。簡直不要再親民了。讓我們知道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在哪裡,經千年而不變色來自於寶石顏料,“上等的材料都用來畫畫,中等的才用來吃”這也是沒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在後面,還專門請了仇慶年來實操這些顏料的來源及製作工藝。匠人之心。在最後時仇慶年表達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光是傳承問題,還有資源的稀缺。原來在我們世界中還有這樣的一群匠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眼中只有明星、只會關注他們,而對於我們國家的珍貴文化財富卻視而不見。(看了看自己手機裡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後則是九位專家進行點評,更加權威,可以說是重重把關。

其中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說“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點信仰都糊塗,那我們何以為人呢”我聽了這翻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我也問過自己為什麼沒有信仰,身邊人也沒有感覺到。我很鬱悶,而這句話解讀了一切,不管對錯,原來我想聽到的,就只是這個答案。這是來自於國家的自豪,更是屬於我們的驕傲。想起了開場的張國立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陣全民學習中華文化的浪潮,而我們面對傳承,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心力。

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九大博物館(院)的鎮館之寶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彰顯的大國氣象,都濃縮在每期的90分鐘裡。以古人之規矩,開時代之生面,《國家寶藏》用時尚開啟傳統,“讓文物活起來”。

“紀錄式綜藝”讓國寶開口說話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資料顯示,儘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如何開啟博物館裡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藉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

《國家寶藏》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後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9件國寶。

文化遺產嶄新的開啟方式

“我們這個節目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開場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電視螢幕上,繼“詩詞熱”和“朗讀熱”之後,蜂擁而至的文化綜藝節目出現了嚴重的雷同趨勢。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銀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極大豐富的文化寶藏,為內容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今盛行的詩詞歌賦和閱讀賞析終究沒有跳出“文學樣態”,或許這正是《國家寶藏》立意的高遠和深邃之處。

“前世傳奇”通過舞臺戲劇的方式完成的微型歷史劇表演,演繹一段基於大量史料合理聯想的故事,讓觀眾可以在生動活潑的感受中,觸控一件件國寶的歷史溫度。無論是《千里江山圖》與宋徽宗、各種釉彩大瓶與乾隆,還是石鼓與司馬池父子,節目都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娓娓講述,生動可感,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在“今生故事”部分,節目多角度選取和國寶產生當下命運關聯的現代人物,講述一個個關於“守護”的故事。這種“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對應對接的表達方式,正是創作者在傳承中的手法創新。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負責串聯整個的講解任務。九大博物館館長坐鎮,適時點評、補強文物資訊,將一件文物穿越歷史的故事講得可感可親、有理有據。那些平日裡在博物館玻璃櫃裡安放著的靜物,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卻充滿活力,成了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讓國寶活起來”。

作為承載資訊極大豐富的民族基因寶庫,文物並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學科門類堪稱包羅永珍。它們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不僅可以讓我們觸控到那些或神采飛揚,或蕩氣迴腸,或屈辱苦難的記憶,而且可以讓今人回溯過去、找到認識自我的座標;不僅蘊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藝,而且有領先世界的成就。這是一個厚重而廣博的領域,也就註定了節目的格局更加巨集大,視野也更為開闊。

從歷史中尋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核心。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國家寶藏》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這一追求,從第一期節目即可窺見一斑。首期展現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傳奇”與一個“今生故事”,還有跟它一起血脈相依的守護人。這一切,都能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這些文物歷經風雨而來,每一個都是飽滿的生命、歲月的傳奇。

文物不是塵封的古董,《國家寶藏》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這檔雅俗共賞的文化節目,是續接歷史、讓昨天與今天生動對話的過程,是把歷史輝煌與當代文明融合的過程,是讓國寶級文物從冰冷的櫥窗裡“走”出來,讓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過程。這樣的節目,也是讓博物館裡的寶藏真正生髮其獨特價值,引發公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驕傲自豪的過程。如此格局開闊、氣勢磅礴的節目,值得我們繼續期待。

中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觀後感

《國家寶藏》由央視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合作,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

故宮600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聯合8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次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寶藏入駐特展。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

隨著9大博物館的大門被一一推開,27件“國寶”的傳奇也將被一一揭曉。27位“國寶守護人”,多個傳奇故事,透過節目的核心元素能夠看出《國家寶藏》嘗試在文物與人之間建立聯結,拉近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 。

節目立足於中華文化寶庫資源,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核心,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通過電視化語言的呈現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不僅是一件博物館中的陳列品,而是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文化傳奇 。

從博物館“文物”入手破題文化綜藝,用鏡頭語言帶領觀眾走進博物館,力圖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與總結,與觀眾在一眼萬年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深厚與自豪。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國寶”文物“活起來”,不僅是一件陳列品,而是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文化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