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觀後感2.5W

《金陵十三釵》的主題是讓國人永遠記住那段血的教訓和對戰爭的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金陵十三釵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1

銀幕上的場景觸動著我的視覺神經,自己彷彿也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

沉淪的南京依舊充斥著熱血,因有勇士與他存在繼續與日本軍做著殊死搏鬥,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與敵人同歸於盡、不惜衝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因他們的痛而痛;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躪、殘殺而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的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他們激賞,同時又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徹骨的辛酸和深深的無奈。

電影院中的我只能靜靜地坐著,默默強忍著想哭的衝動,整顆心都是那麼的沉重和苦澀。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復,想哭卻不知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麼深深地煉獄,同時也為中國的統治腐敗而哭,為統治者的無知而哭,為日本侵略軍的愚忠而哭,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終電影並沒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結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終是如何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逃離了南京,些女人或許是活著出來了,或許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相比前者而言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寧願相信前者。

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但是一場炮火轟擊了我們的國門,偉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跡。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戰鬥,可是,那些自以為是勤勞、勇敢的官僚們卻一味的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悲劇!如果當時每個中國人民都敢於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麼中國也就不會被摧殘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保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2

一部電影,一段時光,就是一段人生經歷。戰爭,愛情,親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都是裡面的重要元素,但這裡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愛。觀看過《金陵十三釵》後,我得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先說電影裡面的父親,被女兒冤枉是漢奸,但是血濃於水的愛,就是這樣,即使犧牲自己,也要讓子女能活的更好,父愛、母愛,永遠是最無私的。

關於彈鋼琴的日本軍官,從他的眼神和音樂裡面可以看到他有多麼的厭倦戰爭,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找到童年的那種幸福快樂。但是自己卻又身不由己,因為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扮演了很多個角色,他是一個軍人,只能服從,即使是錯誤的,除非他能為了真理拋棄尊嚴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們有多少人被生活綁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關於陳喬治,我認為他是演的最好的,從他身上,我們能學習到的最多,可以說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沒有逃離教堂,他一直在保護女學生,他一直在盡忠職守,他一直很聽神父的話,他是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can!you,can!”的期待,讓一個貪財貪酒貪色的人,變成一個閃爍著人性光輝、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對我們的親人,朋友,都是這樣的期待,這樣的無私,我想世界一定會變的更美好,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關於李教官,我覺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護自己的下屬,保護女學生,他選擇了後者,因為可能覺得後者更弱小,後者更有希望。戰爭的殘酷在他身上也體現出來了,死也要一起死。

關於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從小經歷波折,職業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這部分人在關鍵時候最能挺身而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而價值只有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體現。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嫵媚、溫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邊的每個人,即使他的職業你感覺很卑微,但是也許有一天,是他用犧牲來換取了你的性命。

關於約翰,忘了是哪個學哲學的領導說過,不是好人先裝好人,裝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裝成功,裝久了你就成功了。

愛是人間的春風,愛是生命的源泉。在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有愛的人,他們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更加努力地去愛這個世界。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抓緊現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從其中發現美,發現人性的優點,發現生命的意義。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3

我和媳婦走出電影院,坐上104快車回家。車上媳婦讓我說說觀後感。我說:“好!”我又問媳婦電影怎麼樣?媳婦也乾脆地說:“好!”

在《金陵十三釵》公演前兩天(2011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報C3版刊登,讀家蓮珥題為“筋骨不錯,內力銷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處,現摘錄幾段:

一句話點評:小說藉由戰爭這一極端環境對女性這一性別的思考和頌揚被人道主義與戰爭反思所替代,因此觀者才覺得整部影片煽情太過、壓抑太過、未留出口。

張藝謀肯花兩個小時的銀幕時間來品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終也只借用了骨頭,卻將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飪一道好萊塢選單上常有的“人道主義+反戰”的濃湯,實屬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則在於張藝謀為趕“戰爭史詩電影”這早非時髦的時髦而延展了電影的寬度,代價則是不得不犧牲和消減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帶來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學生與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們之間複雜而曖昧的關係不斷流動變化,直至高潮。

而張藝謀的這版電影雖筋骨不錯,卻也只能說是短一口氣的戰爭史詩,沒修煉好內功的江湖把式。

我認為,《金陵十三釵》的主題是讓國人永遠記住那段血的教訓和對戰爭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學生與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為主調。

我還認為,可以對影片技巧做探討,但不要說得那麼不中聽。

蓮珥是專業影評,細讀了嚴歌岺的原著,還能結合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與之對比,確實是讀家。而我和媳婦是普通觀眾,以前都沒聽說過嚴歌岺,當然也沒看過《金陵十三釵》,所以,就我們這類的觀眾來說,看到中國軍人與日軍的巷戰,熱血沸騰激情亢奮;看到滅絕人性的日軍凌辱中國女學生,五內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風塵女子從逃命躲到教堂,卻最終捨身相救女學生,肅然起敬淚盈眼眶。有這些就足夠了。

看完電影,我感到中國必須強大,必須走強國之路,只有強大了,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

總是太多的情愫讓我無法平靜,直到現在,腦海裡還全是電影的某一個片段,某一句臺詞、甚至某一個動作,都是那麼天衣無縫,而今天看到該電影拍攝的記錄片,才知道我們看到的是電影是經過演員無數的努力和枯燥無味的反覆提煉,才能看到如此美妙電影,真心為他們叫好,感謝他們的付出。

整個故事在兩大華語世界最優秀的劇作家的打磨下,圓潤通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災難面前的人類的救贖與愛也是無數的文學藝術多表達的主體,包括很多的電影已經成為經典,比如反應盧安達大屠殺的《盧安達飯店》、以及反應二戰的諸多電影,都在電影史裡畫下濃彩重墨,讓人們在直面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善良與美好。記得曾經看過黑澤明的《大海的女兒》,則是從側面講述戰後,戰爭對於人性的摧殘和人性的光芒的佳作。

而對比之前看過的諸多的經典電影,金陵十三釵依然通過另闢蹊徑,用一群本來素不相識的人,在面對戰爭的硝煙中,走到一起。於是讓故事充滿張力。而用女性視角來審視戰爭,從而突顯戰爭中人與人由開始的的脆弱、自私、不信任,偏見、貪慾、傲慢、逐步隨著事件的推進,人性最本真的善良,積極、和對生命的渴求,對愛情的嚮往,這些人類最本源的美好,沒有因為戰爭而泯滅,反而更加的無限的放大,讓每一個觀者無不動容,這裡面沒一個是英雄,卻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毅然而然的走在一起,人性在十三釵別送上開往死亡的汽車的時候,變得那麼神聖而不可侵犯!

不想一一描述裡面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帶給我的感動,裡面每一刻都在觸碰你心靈的最柔軟的部分,忽然想起小悅悅的事件,不禁覺得張藝謀並沒有把背景設定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裡,其實人性,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的年代,都時刻在拷問我們的良知。我們是否還保留那種最基本的真善美?

如果問我最讓我動容的情節,我到想那個日本軍官在教堂裡彈唱的那首美妙的童謠,忽然覺得真的很動容,似乎在戰爭之下,每一個都是受害者!是誰讓他們泯滅自己的善良與純真,拿起屠刀?也許一個人不是天生都是惡魔,也不是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天使!

老婆說這電影比《讓子彈飛》好看,我想她說的是對的。

這是一部不刻意炫技的電影,故事的佈局踏實而不投機取巧。感情深藏在電影之外,餘音繞樑!

老謀子說好的電影是在很多年後,你只是別故事的某中情感打動,或者你甚至都忘了這個電影是誰演的,我想這部將能夠做到,而且做的足夠的好。

第一次寫對電影的觀感,獻給金陵十三釵!因為我深信這將是為中國式大-片正名,為中國電影帶來榮光的電影,更多驚喜,將見證他的榮耀!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5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們就不難發現這部電影主要與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個妓女有關。其實電影中一共出現了14位風塵女子,其中兩個中途被日本軍人凌辱致死,場面特別悽慘。《金陵十三釵》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南京淪陷以後,日軍進行血腥屠城,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哀鴻遍野。而此時南京的一個教堂臨時成為了避難之所,一個美國殮葬師、一群金陵教會女學生、幾個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還有14個淪落風塵的秦淮女子都來到了這裡,他們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然而這個教堂並不是永遠安全的,鐵蹄之下,他們都是俎上之肉,亡國之奴。最終日軍還是闖入了這裡,並且發現了女學生,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佟大為飾演的中國軍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價救下了這些女學生。這一段電影情節也是相當慘烈,在日軍對那些女學生實施獸行時,佟大為飾演的中國軍人以精準的槍法先後射殺了幾個日本兵,最終和日本人同歸於盡,在場的人無不震驚和感動。然而日軍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他們再一次要求強徵女學生前往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目。這當然是一條不歸路。女大學生們不堪受日軍凌辱,決定集體自殺。可最終卻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和假扮神父的約翰救下。這12個平日裡被視為下賤的風塵女子,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卻激發了俠義血性,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裡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生死之約。

《金陵十三釵》裡的故事地點就在南京的一個天主教堂裡。在那裡,女學生們的單純、善良、純潔與妓女們的世俗、妖豔、放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兩極化的主人公的拌嘴與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臺。以趙玉墨為頭的妓女們在教堂裡抽菸、喝酒,說淫蕩的話,以孟書娟為首的唱詩班的女生們對她們嗤之以鼻,總以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讓人嚮往的一面,妓女們在她們眼中則代表了女性最為醜陋、恥於示人的一面。學養、身份與境遇完全不同的兩撥人增加了電影的戲劇性,一群女人的貧嘴吵架成了矛盾衝突的一個小高潮,其中以女學生們阻止妓女使用她們的茅廁為代表。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們永遠水火不容,她們在關鍵時刻還是表現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比如在日軍第一次闖入教堂發現女學生時,妓女們為了救女學生一直把地窖的小門敞開,而女學生們為了不把日軍引到地窖,寧願跑到樓上引開日軍,自己受苦。這些都鑑證了人性的閃光點。

《金陵十三釵》的另一個看點就是人性的轉化。妓女和女學生雖然皆為女性,卻是女性的兩極代表。張藝謀在電影中充分運用這一矛盾之後又來了一次人性的轉化:日本人闖入教堂要求讓女學生去參加日軍宴會的唱歌活動(實則當“慰安婦”)之後,代表女性美好一面的唱詩班女生在大難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而妓女們則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時間內化妝成12位女學生,加上陳喬治男扮女裝,一共扮作13個女學生登上了對她們而言無異於地獄之門的軍車。佔據《金陵十三釵》九成的矛盾在電影剩下還不到一成時突然轉化為生死友誼和無言的大愛,電影所表現的情感也因此大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是一部“用人類之善向人類之惡宣戰”的電影,整個影片都貫穿著善良、救贖和愛的主題。雖然這部影片時長145分鐘,但我還是感覺意猶未盡,而且個人感覺影片中演員的表現都很不俗,尤其是戰爭場景極為震撼。我覺得《金陵十三釵》可以說是近年來最感人的國產電影之一,也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商業電影,各項技術指標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說影片故事敘述的獨特性,情節環環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極具感染力,戰爭場面逼真,還有視覺畫面的美感,堪稱佳作。這部電影詮釋了電影藝術和電影美學,再加上嚴歌苓的好劇情。這部影片的幾乎每一個畫面,每一定格都拍出了美感,幾個主要的畫面場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塗。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很多人物而感動。我感動於國軍士兵的英勇就義,我感動於浦生的可憐身世,我感動於豆蔻的天真可愛,我感動於約翰的惻隱之心,我感動於漢奸父親的愛女之心,我感動於陳喬治最後的男扮女裝,捨命救人···我更加為那秦淮十二釵捨命代替學生勇赴日軍慶功宴而感動。特別是電影的最後一幕,那12個女子齊唱《秦淮景》的時候,嫵媚而旖旎,悲哀而決絕,慷慨赴死,不減一分顏色,於是,再回過頭去看她們一開始的潑皮無賴,醉生夢死,和女學生之間的針對打鬧,更是唏噓,更是喟嘆,很多人都潸然淚下。她們,12個別樣女子,12個所謂卑賤的“窯姐”,用自己生命的最後輓歌,唱響天地間的最強音!不覺讓我想起杜甫的詩句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十三釵的命運無疑是悲哀的。這是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真正的社會底層,走到街上被鄙視被唾棄的一群女人,她們出賣自己的身體,每日醉生夢死,在有些人眼裡她們甚至是連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們出賣的只是身體,被唾罵被遺棄,人生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走到那樣的一條路上去。他們自甘墮落、麻木自欺,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這也是她們命運的愚弄。如果她們的“命好”,她們本來是可以同唱詩班的孩子一樣,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見青天。正如玉墨,一個不一樣的女子。她端莊、雅靜、溫柔,說話上得了檯面,理性而通透。一個舉手投足間就能讓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個妓女,一個人儘可夫的妓女,只能淪落為下賤女人行列。想到這樣美麗的一個女子,卻只能以這種方式存活在人世間,確實是種悲哀。以趙玉墨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裡其實是悲哀的,同樣身為女人,那些女學生都可以在那樣安靜的聖潔的聖堂裡,安心的做著自己的事情,可是她們卻一雙玉臂千人枕,卻還要被迫在戰火之下顛沛流離。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賤女子,卻在生死關頭上演了令人感動地一幕。她們選擇了代替女大學生們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她們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一種可能連死都不如的結局。她們,只是簡單的中國女流之輩卻用血的洗禮使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醜陋恥辱到聖潔善良人性的蛻變。

其實,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個風塵女子是以出賣肉體為生,但是她們的人格和女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們和女學生相比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身份之別,所以他們在道德範疇內沒有義務去代替女學生英勇赴義的。但是她們做到了!她們也是俠肝義膽的人,她們也是有情有義的人!!

誰說商女無情。在這裡,商女亦知亡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