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1.26W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的同胞,電影《金陵十三釵》就是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

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

1937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全中國人民都無法忘懷的日子。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這次事件史稱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這是一段中國歷史上最悲慘最深重的恥辱,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以至於張藝謀2011年導演的《金陵十三釵》我2019年才觀看。很早之前就聽朋友們說起過這個電影,無一例外都是好評,但是隻要我想起是南京大屠殺這一題材時就心生膽怯,不敢觀看。今天是下定了很大的決心去觀看的,畢竟事情已經發生無法逃避,不如主動面對。《金陵十三釵》這部影片把我帶進了那段嵌入我們靈魂,深入我們骨髓的慘痛歷史中:南京大屠殺,整整六個星期,南京就淪為了地獄,30萬同胞慘死在敵人的刀槍下,無數的婦女慘遭蹂躪,到處是死屍,到處是鮮血,山河失色,日月無光。在這場毫無人性的殺戮中,每個人的命運都和整個國家的命運連在了一起,這裡面有像花骨朵般還未綻放的十三四歲的教會學校的女學生,有秦淮河邊倚欄賣笑出賣肉體的妓女,有一個教堂的小打雜,有一個開始還只是想賺點錢撈點油水的美國殯葬師。當死亡向他們逼近時,當一群花朵般純潔嬌豔的少女即將遭受到日本鬼子禽獸般的蹂躪時,相信每一個身處其間的有一點點做人的良知的人都會挺身而出,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們每個人都完成著自己的心靈救贖,那個二流子殯葬師成為拯救女孩們最關鍵的人物,那些秦淮河邊賣笑的妓女們和那位教堂小打雜頂替了女孩們慷慨赴死。

影片對這些生活在人群最底層的妓女們的刻畫非常成功,妓女們剛進入教堂時霸佔了地窖,妓女們袒胸露乳,濃妝豔抹,話語粗俗,一片活色生香的場面與之後妓女們打算頂替女孩們去赴死亡之約,她們洗去鉛華,剪掉頭髮形成鮮明的對比,“商女猶知亡國恨”,當螢幕上出現了妓女們脫掉豔麗的旗袍,剪去妖豔的頭髮,換上學生們的服裝時,我相信所有的觀眾也隨著她們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她們看起來是那樣的純潔,那樣的高尚,就像小說中寫到的:人生來是有貴賤之分的,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個國家的災難都不能使這些女人莊重起來,她們也只能是比糞土還賤的命了。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們,用她們的生命洗滌了身上的汙垢,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展現出人性的光輝,那一刻她們像天使般純潔,像聖母般高尚。影片中還有一個人物的塑造,我覺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佟大為飾演的軍人李教官的形象,他是整個沉重壓抑的背景下最亮麗的色彩,他是中華民族衝破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線曙光,他是中國人不屈不撓,誓死衛國的精神的代表,中國正是因為有著無數這樣的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才使中國從那個噩夢中驚醒,奮起反抗,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最終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的土地。

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

對於金陵十三衩,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它剛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已經體驗了其中的徹骨心酸。今日坐在教室裡,再一次的回味震撼。

一個動盪的年代,人心惶惶,無從逃離的恐懼,該如何去面對,該如何去銘記。真正的,看著大螢幕,深一些,如果我處在其中,我想對那滿目的瘡痍,我只會感到無力了吧。人人都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對於這個年代的她們,近日網上的新詩應該更能道的真切些,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興我中華,休忘魂,魂,這是一個帶著尊嚴與信念的載體。

整部影片,陰沉抑鬱,灰暗的整體色調,看著就讓人揪心,想著那裡,人無安逸,恐懼扎心。小的時候,還記得在美術課上的水彩課,在多麼美麗絢爛的色彩上,只需一點黑色加入其中,他便蔓延開來,腐蝕著多彩。但是,在一片黑色之上,多少亮麗的色彩只是轉瞬即逝,剛剛延開的觸角一眨眼便淹沒在一片黑色之中,沉了下去,永遠不會再起來。她們,一群擁著色彩的女子,被那一雙雙暗淡的眼睛透過美麗的窗子凝望著,有歡聲飛揚,有笑語迴盪。為了這群孩子,她們失了色彩,掩埋了,在這煉獄般的世界。金陵十三衩裡包含著與以前電影一樣的情感,愛國,奉獻。中國人,很偉大,或者,人都是偉大的,在一個場景中,一段年代裡,一波,又一波的湧現。教堂,在那麼一個滿是流血的土地算是一方避難之地了吧。外出卻受死的她們,到底為了什麼,琵琶弦,亦或是耳環?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東西,她們也願冒死而尋,處在世界的邊緣,在邊緣有如何呢,戰火還是燒到了她們。當她們喬裝學生,那懷中的剪刀,是她們赴生死之約的武器。一直記得在地窖裡,她們的光彩,那般奪目,她們的歌聲,雖然穿著樸素的學生棉衣,但那首透著蒼涼悽美的秦淮曲,直到現在,任在心中,每每想到在一方小小的地窖裡,卻飄浮著多少的俠義真膽與真情心語,眼溼了,心碎了。

現在幸福生活的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對那慘絕人寰的場景最多隻有哀痛,難以置信,生活前進中,人也慢慢忘記了哀鳴的痛楚。只盼全世界能平安永世,此般地獄的世界只存在於過去,放眼未來,是拉起的友好之手。

最新關於《金陵十三釵》的精選觀後感範文

從影片宣傳之初《金陵十三釵》就不斷與好萊塢主動靠攏,一方面讓十三釵能夠大搖大擺的走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卻讓太多潛在暗示影響了觀者的心緒。張藝謀數次失意飲恨奧斯卡,不管他本人在意與否,這種遺憾卻已然把自己趕鴨子上架,處於尷尬的境地。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聯手嚴歌苓的這部十三釵也必然要將申奧之事順水推舟。其實明眼人心裡都懂,奧斯卡的光環再耀眼,也不過僅僅一個公關遊戲,得獎要考量的因素太多,絕不是靠水準就能搞定的事,更何況是涉及到國際話題的最佳外語片呢。

迴歸到電影本身來講,片子固然不差。從張藝謀自身找標杆比對的話,確實遠超“十面滿城山楂樹”之流,也算對得起票價,但若真想以經典論之卻還是底氣不足,言之尚早。對這看似在所難免的失望思考了良久,覺得很大程度上緣於過多的期待。歸根結底,畢竟這早就不是《黃土地》那般“單純”的年代,市場的介入讓電影技術的渴求有了買單的物件,可與之俱來的還有讓人無所適從的機械感,縱使有恢弘的場面逼真的`特效,卻始終有種心生斥避的虛幻揮之不。

劉恆的操刀改編的確讓嚴歌苓的故事更加張弛有度。刪掉了原作中神父的角色,進而豐富了約翰的人物形象,而十三釵作為故事靈魂般的核心,玉墨、紅菱、豆蔻、香蘭、美花等十三個風情萬種的妓女同樣性格迥異,形象鮮明,能將相對龐雜的群戲控制得簡而有序,實屬不易。然而不同於一般影片的傳統模式,影片後半段拋棄了大開大合的敘事走向,“女學生欲跳樓自盡,十三釵捨命代赴會”的重頭戲之後,故事卻在敘述者書娟的回想中戛然收尾,壓抑的情緒無處宣洩,難免容易讓人誤解為高潮缺失,虎頭蛇尾。但客觀上講,其開放性的結尾的確剋制了相應的血腥與荒淫,也讓故事的昇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