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

觀後感1.79W

《金陵十三釵》裡的女性正是完成了這種超越而顯其形象之高大。 殘酷的現實最容易泯滅人性,卻也最容易喚醒人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鑑,希望大家能喜歡。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1

老實說吧,此刻已經很少有電影能打動我了,真心打動我。雖然這次看金陵十三釵也是數度落淚,但是卻不是觸動心靈的那一種,而是,有些電影它就是有辦法觸動你的淚點,你就是木有辦法不落淚。而我想要的那種由心的感動,不是僅僅眼淚不自覺的流下。因為如果是這樣貌的話,我會覺得我的眼淚是被人操縱的,我控制不了的,很難解析其實,但是這種感覺你明白,就是,始終沒法觸動你那根弦。

老某這次電影確實很人性化,很多人物的行為也給到很好的詮釋。比如玉墨,她的13歲悲慘遭遇;比如約翰神父,他的12歲的女兒,所以他們會竭力去救那些女學生都變得理所當然了。

但時,相比起那幾個主要人物,我喜歡的還是豆蔻。豆蔻不像一般的青樓女子,她敢愛敢恨,溫柔善良,憐憫。對浦生,一個像她弟弟的小戰士,衍生出一種又像感情又像母愛的情愫,能夠想象出來,她的弟弟必須是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才會把對弟弟的感情轉移到浦生身上;應對即將死去的浦生,她溫柔的抱住他,說想嫁給他、回家種田,養老母,多麼善良,這樣安慰一個即將死去的人,如同聖母。

眾釵之中,我以為,豆蔻和墨玉的知識涵養是比較高的,豆蔻走上青樓之路,想必也是為了家人,從她能用一根弦彈琴以及危急之中脫掉大衣的膽識看得出,她是理解過教養的,這樣一個女仔,有自己想要保護的東西,永遠把別人或其他東西至於自己之上,多麼難能可貴,即使是死,也死得那麼轟轟烈烈,大哉,悲哉。

年輕的豆蔻,真美。

其他的不想多說什麼了,人物都刻畫得很得當,來龍去脈起碼不會一頭霧水,每個人按照每個人的性格做出了他們性格會做的事情,挺好,只是,我還是忘不了豆蔻的死,死得太淒涼了,最後那畫面,很難忘記。

關於南京,怎樣說呢,我覺得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對於我們過去那些歷史,羞於啟的齒的過去,還是不能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應對,我們還是自卑,電影裡面,好人還是挺好的,壞人還是挺壞的,但是,這部電影可能做了一個好開頭,就是一開始會覺得妓女、教父都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最後,就是我們眼中不怎樣好的人,成為了英雄。鼓掌,期望以後更多關於這種深入人性的描繪,而不是單單高大全的宣揚,這也是老謀子這部電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人性化。

還有,不得不佩服電影鏡頭語言是真的沒得說,動作場面也做的不錯,這是一部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提並論的電影,但是由於她切合我國,並且題材比拯救大兵瑞恩好一點,所以總體上好那麼一點,期望繼續加油,有一天做到一部真正深入人心的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2

看完金陵十三釵,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銀幕,我感覺自己就生活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南京。我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為日本軍卑鄙、下流的行為而憤怒;我為放棄離開已淪陷的南京的勇敢戰士們而感動。我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質而流淚。現在,電影裡的畫面還在我腦海裡輪迴。

故事發生在1937的南京。那時的南京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那裡被日本軍害的滿目蒼夷,已經是一片黑暗,統統籠罩在戰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屍體縱橫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聲、槍聲隨處可聞。在這戰火之中有十二個女學生和一個孤兒陳喬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們的臉上有著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痛苦,有著難以傾訴的苦楚。她們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失去了最親最親的家人。與此同時,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難。那些日本軍到處搜捕女學生,對女學生如牲畜般的蹂躪。更可惡的是,日本人竟然還要這些女學生在他們的慶功大典上唱歌,為他們助興。就在這火燒眉毛之時。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個女學生。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後沒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後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們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說他們無情,但她們做的的事情卻有情有義。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情義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正是這種身份卑微的人,獻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淚,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麼的沉重,脆弱。一個個場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著那日本軍殘害中國人的場面,想起那三十萬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屍體,我就想哭。我真為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還為中國的腐敗而哭,如果那時的中國強大,日本人敢來欺負我們嗎?只要強大了,我們誰也不怕。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決於自己的國家,看你堅不堅強,強不強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的屈辱。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革命流過鮮血的革命烈士們……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3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依然無法釋懷,對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痛恨。儘管,南京大屠殺離現今有一段時日了。但每每看到這些片段,心裡的痛根便會發芽。它告訴我們,國恥不能忘。

無法想象,那段日子,百姓是怎樣生存的,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每天過著琉璃顛沛的日子,時常擔心自己的安危。正如影片中逃忙的女學生,借宿的秦淮女子一般?但是,又有多少人像她們幸運?我看到,更多的是,橫屍遍野。

但是,影片帶給我的,更多是感動。尤其是小男孩決定假扮女學生那段。那是我的淚點。當一個孤兒被撿起信仰,重拾他的希望,也許,會改變他的一生。小男孩的成全,不是犧牲,而是一份可歌可泣的舉動。

時間沖淡了許多,也許國人對日本的侵略行為已經沒有那麼深了,《金陵十三釵》就很好地給我們提個醒。但是,我相信影片帶給我們的不是更多的仇恨,而是告訴我們,珍惜,正義,人性,情。

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模板4

她們是南京城城最漂亮的一群“女學生”。這是我想象的,因為女學生對她們來說是個夢,她們是按夢想來著裝扮演女學生的,因此就加上了夢的美化。

嚴歌岑大家耳熟能詳,她的作品充滿鮮活的生命力,極具故事性和畫面感,也許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讓你情有獨鍾,秦淮八豔讓你記憶猶新,而她所塑造的金陵十三釵則更讓你出乎意料。

這是一部在南京大屠殺的語境中,通過翻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傳統妓女形象,結合了金陵十二釵的悲慘命運,融入秦淮八豔的悲歡離合,創造性的重寫了一部“妓女從良”的故事。張藝謀導演的傾心力作便取材於它,它被定位為一部面向國際市場的戰爭史詩鉅作!其英文名”The flower of war”即《金陵十三釵》為戰爭之花。

影片與原著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當妓女們興高采烈地脫下一身俗豔性感的行頭,換上女學生的素淨藍袍時,洗淨鉛華,返璞歸真的她們乾淨了,也迴歸了!最後她們毅然踏上了不歸路……這時作品的深沉意蘊一覽無餘,影片開放式的結局水到渠成!

周作人有言“女子之以花自命者,未脫依附之習”這些戰爭之花們是當代版的“羊脂球”魯迅認為她們在當代具有悼念價值,她們全是可憐人,不幸地上了歷史與數目的無意識圈套。她們由於悲慘,不但不被正視,反而被選擇性遺忘,結局不了了之。故作了無名的犧牲者,成了歷史上的失蹤者。正如魯迅所言:“其實他是生前死後,竟與社會不相關的。”

它成功的體現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無論真實與否,與歷史的縫合有無折扣,作為中國人理當信以為真。因為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國格和人格已是最大限度地支援了中華民族的政治立場。若戰爭也有性別,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槍林彈雨,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這本應是男兒的決鬥場女性卻從未缺席。在各色題材的作品中,女性是危險的物種,註定無處可逃。直面戰爭的血腥與殘酷,這本應是蓬頭垢面、狼狽不堪的妓女。卻被嚴格岑另闢蹊徑地塑造成烈焰紅脣、濃妝豔抹。特別是在彈唱《秦淮景》的顧盼神飛與風情萬種讓人心醉神迷。尤其是集千嬌百媚於一身的趙玉墨,讓人一見傾心,神魂顛倒!盡顯秦淮女子的絕代風華,這是場奢華的視覺盛宴,所以說她們是戰爭之花,是抹在戰爭黯淡背景上的一抹粉紅。

結合電影拜讀它之後,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慶幸生於太平盛世,國富民安,沒有戰亂紛飛,不用擔驚受怕。我深深的體會到要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珍惜來之不易的青春與學習機會!回憶那段屈辱不堪的歷史,今天我們更應理性愛國!雖不能戰死沙場,但在捍衛釣魚島主權時應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同仇敵愾,愛我中華!

作為女性,我們更應該潔身自好,自尊自強!告別男尊女卑,展現新時代“巾幗不讓鬚眉“的的凌雲壯志與颯爽英姿!

或許我們更應反省自我,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它都是相對成功的。正好給我們上了一堂道德課與政治課。它們是互補的,尤其是電影的結局。都值得每個人的深思,或許我們更應捫心自問,國難當頭時,是否會挺身而出?在人性問題上,是否公平公正、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