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推進會領導發言

發言稿1.45W

各位領導:

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推進會領導發言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總體部署,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1—6月,全縣共啟動幸福美麗新村建設20個,新培育種養大戶170餘戶、專合組織35家、家庭農場8家,發展特色產業2萬畝。一季度,全縣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28元,增長11.2%。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的總體思路,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快速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突出市場帶動強產業,確保農民有好收入。始終把做大市場作為推動基地建設、壯大產業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環節來抓。一是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立足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打造“經營主體+市場+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創業就業。探索龍頭企業建基地帶大戶、大戶聯散戶等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採取“強強聯合、抱團發展”的方式,重點培育溫氏養殖、十陵禽業、豐僑科技、盛品果業、匯強油脂等農業龍頭企業,著力提升企業“兩個帶動”的能力,力爭全年新發展各類專業大戶200戶,家庭農場20家,專業合作社30個。二是穩步推進園區建設。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點連線、由線擴面,同步推動園區產業、新鎮、新村協調發展,逐步實現園區產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有機統一,力爭年內整合各類專案資金1.32億元,帶動社會資本3億元投入園區建設,努力打造基礎功能完善、產業形態多樣、市場競爭力強的成長型農業園區。三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狠抓優質糧油、道地中藥材、優質水果、綠色蔬菜、高效經濟林、現代畜禽“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以蓬樂路、羅桂路等五條主要公路為重點,逐步形成“五路五帶”的區域化產業佈局,力爭全年新發展現代農業產業5萬畝,構建農民持續增收的產業支撐。四是強化市場服務。充分利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和農產品市場資訊釋出平臺,有針對性地為企業、農戶提供產品價格、技術服務等資訊,提升競爭力;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營銷優勢,通過搭建網路平臺,整合市場需求等方式,有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支援金融機構通過農村產權抵押質押向農民發放貸款,引導更多資金流向農村、發展產業。同時,按照“社員制、封閉性”原則,探索建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著力解決銀行不願做、農民做不了的金融服務,探索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新路子。

二、突出農民自主建新村,確保農民住上好房子。始終堅持做到將農民需求、承受能力與新村規劃建設相統一、相協調。一是因地制宜抓規劃。按照“宜聚則聚、宜散則散、適度聚居”的原則,整體考慮、統籌謀劃村落分佈、生態保護、人口居住及基礎設施建設,力求實現新村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公共服務規劃“多規銜接”,建設具有農村地域特色、鄉村田園風光的“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新型村莊。二是“保改建”結合建新村。堅持宜改則改、宜保則保、宜建則建的思路,不大挖大填,不急於求成,不大幹快上,不標新立異,不新增債務,穩步推進新村建設。我們將安排專門力量,摸清全縣具有文化價值的傳統院落,並對其實行保護性修復。對具有基本功能的自然村莊實施“兩池六改”,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力求“修舊如新”。對於新建新村,採取“平地還耕、農房上坡”模式,騰出平地發展現代農業,利用緩坡建設農民新居,既有效提升土地率又同步發展新村。三是著力破解資金瓶頸。實行涉農專案資金捆綁進入、基礎設施配套進入、社會資本聯動進入,調動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多渠道、多方式為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援。

三、突出建管並重治環境,確保農民養成好習慣。今年以來,我縣結合郪江流域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工程,投入資金近千萬元,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建、修復農村垃圾屋、垃圾池800餘座,規劃再生資源回收站點242個,添置垃圾清運設施裝置2000多臺套、垃圾收集桶5萬餘個,清理建築垃圾500餘噸,清運陳年垃圾3000餘噸,逐步建立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農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生活習慣明顯轉變。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基層群眾自治的原則,推行群眾自主管理,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制定村規民約。推廣實施群眾議事代表制度,民主決策重大事項,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新村公共設施管護制度》、《農房安全管理制度》等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自治,著力形成人人講衛生,人人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二是建立管護機制。以村為單位建立清掃保潔隊伍,將管護任務劃分到戶、責任細化到人,並通過定期檢查、輪流評比等方式,形成以群眾為主體的衛生保潔長態化機制,實現村莊環境衛生常年有人清掃保潔、公共設施常年有人管護維修,著力改變“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只見新村、不見新貌”現象。

四、突出挖掘資源興文化,確保農民形成好風尚。始終將農村文化建設是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引導農民形成好風尚。一是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全面開展農村文化普查,系統挖掘、整理鹽文化、古郪國文化等文化遺存,逐步恢復古文化遺址原有地貌風貌,提升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二是積極開展文明建立。推行文明聯創、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困難聯幫、產業聯帶“六聯機制”。廣泛開展文明村莊、星級文明戶等建立活動和評選活動,推進文明新風“進社群、進院壩、進家庭”,樹立農民“講文明、講禮貌、愛清潔、守公德”的新風尚,營造人人蔘與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三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堅持“社會文化社會辦”的思路,形成“人才互補、資源互用、群眾廣泛參與”的農村文化活動模式,讓群眾從臺下看戲的觀眾變成自我參與、自我展示的“演員”,讓更多更廣泛的農民群眾參與進來,增強文化活動的覆蓋面。同時,注重培養農民科技文化、法治文化、傳統孝道文化等文化素養,積極促進農村鄰里和睦、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