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8篇

感人的事蹟材料能讓人物的拼搏精神深入人心,激發讀者奮發向前的決心,保持事蹟材料的真實性是編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則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8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1

顧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倫敦)院士,歐洲科學、藝術、文學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長、一級教授。

顧方舟,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1957年,他臨危受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問世後他以身試藥,冒著麻痺、死亡的危險,沒有猶豫,顧方舟和同事們首先把自己當作試驗物件,試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產的首批500萬人份疫苗推廣向全國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顧方舟借鑑中醫製作丸劑的方法,創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體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誕生,是人類脊灰疫苗史上的點睛之筆,發病人數逐年遞減,上百萬的孩子免於殘疾。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從1957年到2000年,消滅脊髓灰質炎這條不平之路,顧方舟艱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顧方舟在生命最後留下兩句話:“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2019年9月,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2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託陳海蘭把她去世後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並委託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裡寫著:“本人王婭,女,66週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後事,以終餘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於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後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願,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蔘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後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3

?頒獎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人物事蹟】

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先後完成和參與完成了全國大地測量控制網布測,中蒙、中蘇、中尼邊境聯測,京、津、唐、張地震水準會戰,2000國家重力基本網的布測,全國天文主點聯測,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極科考測量,國家gps a、b級網、國家高程控制網、中國公路網gps測繪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建設、施測和管理等國家重點測繪專案,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完成的。這是國測一大隊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區測量珠峰,並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2x年5月,國測一大隊第7次測量珠峰高度,最終測定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兩下南極,7測珠峰,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徒步行程累計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4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症),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

在這幾個月裡,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後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於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由於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說:"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衝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5

龔全珍,女,90歲,現居江西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群。

1957年8月,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那一年,她34歲。將軍當農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援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正像他說的那樣,‘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幹不了複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從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裝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只籠子,裡面裝著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樑、25公里長的渠道。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回到蓮花頭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龔全珍在家裡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縣文教局聯絡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第二天就搬鋪蓋去了學校,開始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

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的南陂國小當校長,在那裡一呆就是13年。後來,她又被調到離家不遠的甘家國小當校長,依然還是老作風,吃住在學校,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隻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裡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勳章。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群、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尊敬和愛戴。20__年9月26日,龔全珍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6

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

頒獎詞: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與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事蹟:彭士祿,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56年,彭士祿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1958年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被追授為“時代楷模”。他是中國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勇攀高峰、 自立自強——中國航天追夢人

頒獎詞: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望,一氣呵成。追趕,並跑,領跑,50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事蹟: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在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北斗人”踔厲奮發,“探火人”篤行不怠……航天人,好樣的!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7

姚厚芝,女,38歲,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紅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給了王以朝,婚後一起赴山東煤礦打工。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姚厚芝專心在家帶孩子,丈夫在煤礦挖煤。__年,一場病魔突襲,徹底摧垮了這個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切除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幾年下來,病情沒有絲毫好轉。

__年2月,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繡十字繡也能賣錢。第二天,她坐車輾轉十餘小時,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米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次的"先斬後奏",讓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覺得她是在瞎折騰,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從此,姚厚芝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每天繡十字繡長達17個小時。__年7月,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追趕,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圖》終於落針。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

姚厚芝想將十字繡儲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兒子王銳讀國中,女兒王瓊讀國小。王銳說長大了要當醫生,給媽媽治病。不善言辭的丈夫,不知道怎麼勸說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點掙夠錢給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繡完工後,姚厚芝又買回了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幅刺繡的難度、時間和價錢是第一幅的好幾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湊了一萬元,瞞著丈夫說只花了兩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著急,因為家裡實在是負擔不起。從__年到現在,姚厚芝花去的醫藥費已達10多萬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東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說,第二幅《清明上河圖》已繡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時會終結。她沒有其他奢求和心願,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多給孩子留點什麼。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事蹟作文篇8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製,其作戰效能要求遠超殲8飛機。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是航空工業第一位由國家任命的型號總設計師。他制訂了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方案,解決了二元超音速可調進氣道設計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他作為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了飛機首飛。

殲8系列飛機共衍生16種型號和技術驗證機,裝備部隊350餘架,一直是我軍20世紀的主戰裝備。殲8系列飛機的研製,牽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航空工業體系,促進了冶金、化工、電子等工業的發展。顧誦芬被譽為新中國傑出的飛機設計大師、飛機氣動力設計第一人。

大飛機是國之重器,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顧誦芬先後擔任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論證組副組長和大飛機方案論證委員會主任委員。2003年,他牽頭論證並提交了《關於把發展大型飛機列為國家標誌性重大專項工程的建議》。他基於對軍用、民用航空技術相通的規律性認識,提出“軍民統籌、大客大運並舉”的大飛機發展思路,並得到採納。2007年,國家批准設立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運20列裝部隊。2017年,c919成功首飛。

顧誦芬在航空事業耕耘70載,由於國防與航空工業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因國家、軍方、航空工業系統、地方政府多次的獎勵、表彰,顧誦芬的名字才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

顧誦芬還十分重視人才培養,他帶領的團隊走出了一位科學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兩位型號總指揮。他主持編纂了70餘部航空科技書籍,主編的《飛機總體設計》一書,已經成為我國航空院校飛行器設計專業的必修課教材,主編的《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空軍武器裝備卷》《大飛機出版工程》等多個系列、數十種航空專著與圖書也都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

如今,年過九旬的顧誦芬仍不斷思考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