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8篇

平時多寫作文可以讓我們的作文功底得到提升,作文寫的好可以讓我們的語文得到很高的分數,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竹文化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8篇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1

細紋刻紙,是我們樂清傳統的一項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樂清細紋刻紙淵源於龍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細紋刻紙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圖案細如髮絲,纖而不繁,最突出的特點是細,最細的能在一寸見方的紙上刻出52根紙條,真是不可思議呀!

週末,我們去拜訪了從事細紋刻紙的周是一大師,他可是細紋刻紙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呢!一進周老師的工作室,我就被眼前各式各樣精美的作品震驚了。牆上、椅子上、桌子上、地上、枕頭上都有細紋刻紙,有栩栩如生的龍,伸出前爪,向前方大吼,有頑皮的猴,倒掛在樹上,對我們嬉皮笑臉,還有流淌的小溪,美麗的山水,含苞待放的花,好像馬上要綻開笑臉了。最美的刻字作品要屬那幅花瓶圖了,用紅紙刻出的花瓶惟妙惟肖,瓶身上刻出的蛇長似繩,彎似弓,好像在爬動。花瓶上刻的鳥就更絕了,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小鳥就像活了一樣,可見周老師的刀功是多麼的出神入化呀!

參觀完周老師的課紙作品之後,我們也要動手剪一剪了。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張紙,教大家剪魚。只見老師三下兩下嫻熟地撕出了一條紅魚。老師開玩笑道:“魚剪的越大越好,回家下酒菜。”我先把紙對摺,接著在紙上剪出魚的眼睛,然後在紙上剪出魚的鱗片,再在紙上剪出魚的尾巴,最後就可以欣賞自己的傑作了。哇,不得了,我的眼前是一條魔鬼魚,魚的眼睛鼓鼓的,鱗片一些大,一些小,尾巴成了兩條波浪線,好醜!不過,老師告訴我,這門藝術在短短的十幾分鍾裡是學不會的,要花上好幾年的工夫才能學會刻紙這門藝術呢。

細紋刻紙不僅讓我感受到七百多年前人們的手工才藝,還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樂清的民間文化。我們一定要將樂清五朵金花中的一朵--細紋刻紙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2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裡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說。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裡,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3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麼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麼好呢?懷著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絡,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著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蹟,隨著遊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麼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最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嫋嫋,山尖在雲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隻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群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隻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託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彷彿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著畫著,我的心情都漸漸歸於平靜。國畫之於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著……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

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裡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

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裡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雲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裡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

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5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問我家鄉有什麼民俗,東北二人轉就是一絕。二人轉是東北傳統風俗,以一男一女、以一醜一旦為表演演員,以板胡、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練的臺詞,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說、做、舞為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為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眾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為人民所喜愛,東北人們喜愛聽二人轉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程度。連周總理當初路過吉林看了一場二人轉,都讚歎道:“二人轉不愧為中華文藝瑰寶之一,應該好好發揚”。二人轉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幹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裡發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為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二人轉。二人轉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著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說“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現在,小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二人轉一炮走紅的轉星也不在少數,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瀋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二人轉就是我們的民俗,也同樣是中國老百姓的喜愛,我衷心地希望它發展越來越好。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6

曾經讀過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一篇名叫《閱讀是一種孤獨》的文章,今天看到這個作文題目,首先想到了這篇文章“閱讀是一種孤獨”也是我對閱讀的一點看法,下面就來簡單談一談。

閱讀是一種環境上的孤獨。當我們捧讀一本書,徜徉在字裡行間時,我們與文字對話,與書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這時我們需要環境的清幽嘈雜的環境固然也能讀進去,但很難走出來閱讀需要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一個無人打擾的“世外桃源”,曾記否,夜深人靜、細雨如絲的夜晚,我們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與書相擁,思緒在文字間遊走,情感在文字間跌宕,這樣的夜晚是何等愜意!曾記否,在孤燈相伴的夜晚,讀孔孟言、悟李杜詩、品劉墉文、賞清玄章,積智慧之沙建文學之寶塔,感悟文學之純美,悟得人生之真諦的思路過程!

閱讀是一種心理上的孤獨。“寧靜致遠”是一種大境界閱讀,同樣需要一種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獨所謂心理上的孤獨,並不是說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閱讀時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祛除蕪雜的思想,淨化心靈的空間,是閱讀需要的一種境界不管是瀏覽,還是精讀,都要有一種心理孤獨的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給我們營建的思想空間。

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精神上的強者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是一種豐厚人生積澱的好方法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無上的朋友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參半,當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時,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一些東西閱讀也是這樣,當你在享受讀書帶給你的快樂時,你也失去了與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時刻但作為一個真正讀書的人,不因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惋惜,而是更加慶幸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深知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沒有精神上的孤獨,也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在精神領域全方位地閱讀,才是閱讀的真正要義。

閱讀是一種環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獨,這樣的孤獨是大智慧的孤獨,我喜歡這樣的孤獨!

閱讀就是孤獨!

但在孤獨的時候,我懂得了閱讀!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7

青蔥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泥土上,新鮮的空氣,粘著一絲絲花香,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充滿古韻的建築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芬芳而又素雅。街道里,做糖畫的老人與孩子們一起嬉笑。會堂裡,化了妝尖著嗓子的人,唱著京劇,一臉陶醉的觀眾注視著舞臺。然而,這一切都將像陳舊的照片消失殆盡。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老的建築紛紛被拆除,由於破舊,它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一座座歷史,不斷的沉沒、消失。開啟窗戶,吹來的風中散發出歷史的餘味和感傷的氣息。現今的人們,為追求繁華,漸漸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注重金錢,這也是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喝的是純淨的水,吃的是土生土長的糧食,走的是泥地,充滿了鄉村的氣息。而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蔬肉瓜果都被轉基因的產物代替,喝的水都存在汙染,走的路都變成了柏油路。儘管繁華,卻少了樸實的鄉村氣息。唉!有多少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現在回憶起兒時的小夥伴和那時的歡笑,心靈深處的一絲絲憂傷和懷念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思念的淚水直接奪眶而出。那個記憶中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彷彿又在眼前,做著糖畫,露出溫暖的笑容,而我心裡祈禱抽到龍的那種心情好似又回到身上,隨即,卻又像幻影般慢慢消失,無論我如何努力的想去抓住,都抓不住。時代進步了,賣糖畫的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那些不好掙錢而又辛苦的工作,有的也大多被現實的殘酷埋沒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我想,要阻止文化的消亡,應該大力扶助民間文化遺產繼承人,讓學者開設講座,進行國學的宣傳,如百家講壇所引發的國學熱,搶救瀕危語種,制定有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等等…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消失的傳統文化,能夠再次重生!

抬頭仰望,明淨的天空被烏雲遮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黯淡了;天邊浮現的紅霞,妖豔而又美麗,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淌血;璀璨的星星從天邊墜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消逝了……

關於竹文化的作文篇8

中秋節前一天,我們班級舉辦了一次特別的中秋活動。

上課了,教室裡靜悄悄的。李老師見一片安靜,然後用甜美的聲音帶動著我們,她先念了兩篇的作文,然後深情地說:“同學們,明天就是一個家家團圓的日子,你們一定會過的很快樂的。今天我們也要過一個‘中秋節’。我們是共同度過了四年的一個大家庭!所以,我們也來過一個班級的中秋節。”

大家立刻活躍了起來,接著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飲酒對詩。因為古時候中秋節有許多文人坐在一起,邊喝酒,邊賞月作詩,正可謂是“斗酒百篇”嘛。我們雖然都不是酒鬼,但也可以直接作詩呀!

於是,我們男孩中有名的“大嗓門”成與之站起來說道:“明月幾時有……”我們都情不自禁地跟他唱起了這首寄託相思的《水調歌頭》。可有些人還模仿黃梅戲中的“黃腔”,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老師也露出了笑容,笑過後,老師又拿來粉筆,在黑板上又寫了四個字:月意甜甜。她說:“月餅是甜的,儘管有苦的、酸的,甚至是鹹的。但都是圓的,它代表友誼、團圓。下面請大家互相下位子吃各位同學的月餅,因為分享才可貴!”

話音剛落,教室裡就亂成了一團,我忙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月餅,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程露,他也同樣切了一小塊給我。這月餅雖小,但蘊涵了我們之間那濃厚的友誼呀!回到坐位上,心想:平時吃月餅的時候冷冷清清,但和同學們在一起吃卻心連心,共同享樂啊!我的心久久未能平息,翻開作文字,一邊吃月餅一邊寫作文,我覺得月餅雖然不是很甜,但不知為何,我吃了卻很甜,心裡象吃了蜜一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