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袁隆平誕辰91週年 關於寫袁隆平的萬能作文素材

袁隆平,著名雜交水稻專家,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稱“就是個種了一輩子稻的農民”;懷著“禾下乘涼夢”,研究水稻半世紀,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卓越貢獻;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間,只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袁隆平誕辰91週年,緬懷!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袁隆平誕辰91週年 關於寫袁隆平的萬能作文素材》,歡迎參考查閱。
袁隆平誕辰91週年 關於寫袁隆平的萬能作文素材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1
  
  雖然一生熱愛學習,但袁隆平並不是一個只懂學術和科研的書呆子,相反,他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
  
  如他的祕書小辛所言:“老頭兒排球、音樂、游泳、飆車,樣樣是把好手。”
  
  袁隆平擅長拉小提琴。
  
  早年,在都市裡長大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那個窮山窩窩裡工作,一晃就是十幾個春秋,孤獨寂寞在所難免。
  
  每當這種時候,他就拉上一首《夢幻曲》、《藍色的多瑙河》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以此來調節心情。
  
  袁隆平說,“音樂是人生的補藥。”
  
  有音樂作伴,他艱苦的科研生活就有了一抹輕鬆亮麗的色彩。
  
  袁隆平還熱愛排球,在年輕時候,他一直是主攻手,是省直排球隊的主力隊員。
  
  “我在場,就贏;不在場,哼,就輸唄。”
  
  到老年,只要時間允許,他經常還要打上幾局五人制老人排球。
  
  游泳更是袁隆平的強項。上高中時,他就獲得過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一直到古稀之年,他還不時忙裡偷閒,跟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身子。
  
  袁隆平的身體素質一直很好,年近九旬還能搞科研,出成果,這與他熱愛運動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袁老身上我們能得出一個道理:業餘愛好貌似無用,實則有大用。它能調節心情、強健體魄,讓我們以更加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2
  
  袁隆平,1930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以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多的人口,這其中,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因此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氏”。
  
  2019年9月17日,建國70週年之際,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年輕時,袁隆平經歷過苦日子。
  
  解放前,他曾親眼看見過倒在路邊的餓殍。上中學時,他喜歡游泳,但是經常餓到遊不動。他常聽人們說,“再大的金元寶也比不上兩個饅頭”。
  
  這些經歷讓他有了“強國必先強農”的認識,學農之後,他又逐漸認識到“強農必先強種”,於是,夢想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我有一個夢,叫做‘禾下乘涼夢’。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籽粒有花生米那麼大,我看著好高興,坐到稻穗下乘涼。”
  
  為了這個夢想,袁隆平奮鬥了一生。最終,“雜交水稻”讓他功成名就,也讓十幾億中國人的糧食安全有了保障。
  
  因此,他成了最受人們普遍敬重和感恩的科學家之一。
  
  袁隆平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把實現人生價值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結合起來,把個人夢想和偉大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我們的人生才最有意義。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3
  
  同所有成就非凡者一樣,袁隆平的成功也來之不易。
  
  袁隆平是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生,1953年畢業時,國家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校。
  
  學校地處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在這裡,他一呆就是十八年。
  
  從城市到農村倒還好適應,反正搞得是農業技術研究,一心鑽在地裡做科研就好。
  
  難以適應的是之後到來的政治運動,大形勢逼迫之下,想安心搞科研也成了奢望。
  
  他的秧苗不止一次被人為損壞,最嚴重的一次,試驗田全部被毀,他從一口井裡打撈起五根秧苗,這才保住了珍貴的樣本。
  
  為了遠離派系鬥爭,他輾轉到雲南、海南等地繼續育種研究,連著七年春節沒有回家。
  
  在此期間,他先後做了三千多次雜交水稻試驗,但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直到1970年,實驗才取得了突破,1973年雜交水稻試種成功,1975年全國大面積推廣。
  
  1981年,國家科委授予袁隆平特等發明獎。在領獎臺上,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經久不息的掌聲。
  
  此時,距離他開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個年頭。
  
  二十多年的風吹日晒,三千餘次反覆試驗,袁隆平的經歷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4
  
  早些年,在安江農校當老師的時候,人們經常看到袁隆平到打著赤腳在學校走來走去,有人提醒他,他也不當回事。
  
  在1987年秋季,袁隆平獲得英國讓克基金獎,他興高采烈地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發言,竟然還是打著赤腳,這一幕給同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打赤腳,倒不是因為袁隆平的生活習慣不好,他只是為了下田方便。
  
  搞農業技術研究,田間地頭就是實驗室,長年累月下來,袁隆平身上已很少能看到儒雅的書卷氣,他更像一個在地裡刨食的老農。
  
  袁隆平常對他的學生說:“水稻專業是一門應用科學,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想學好這門科學,離開了田間地頭不行,沒有實踐操作更不行。”
  
  學習、科研離不開實踐,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更離不開實踐。沒有打著赤腳的袁隆平,哪來如今遍佈神州甚至已經走出國門的超級稻?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5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技術是“搖錢樹”,有機構評估“袁隆平”這個名字的品牌價值就高達1008億元。如此看來,袁隆平絕對能算是科學界的“首富”。
  
  然而這位“首富”花錢卻頗為“小氣”,作為老車迷的他,座駕只是幾萬元的國產車。
  
  他把獲得的獎金都放到了基金會,用於獎勵雜交水稻研究。
  
  “不錯,我身價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麼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在一次採訪中,袁隆平如是說。他還說:
  
  “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塊錢,但我喜歡的還是昨天穿的那件15元的襯衫,穿著很精神呢。我的卡西歐手錶260元,鞋子120元。要說一點名利思想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對物質別要求太高,1000多元的衣服和五六十元的衣服沒什麼區別。”
  
寫袁隆平的作文素材6
  
  說起來頗有點傳奇色彩,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興趣,起始於一株特殊的水稻。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在安江農校早稻品種試驗田,30歲的青年教師袁隆平,被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吸引了。
  
  這株水稻株型優異,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細數了數稻粒,竟然有230多粒,遠遠超過普通稻穗。
  
  難道這是一株天然雜交稻?要知道在當時,“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已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權威結論。
  
  但袁隆平沒有屈從於所謂的“權威”,他給這株水稻做了記號,將其所有穀粒留做試驗的種子,決心一探究竟。
  
  誰知道這一探就是半個多世紀。
  
  從“三系法”雜交水稻到“兩系法”雜交水稻,從超級雜交稻一期到二期,從紙上理論到田間沉甸甸的稻穗,袁隆平一路攻難克艱,始終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
  
  而水稻平均畝產也從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最高紀錄是1200公斤。
  
  試想,如果袁隆平當年迷信權威,沒有足夠的探索精神,哪會有今天的”雜交水稻之父“?
  
  如果他在科研上固步自封,沒有持續的創新意識,哪會有水稻品種的不斷更新和畝產量的節節攀升?
  
  如今,年近九旬的袁隆平早已獲獎無數,名滿天下,但他依然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他又瞄準了一個新目標——“海水稻”。
  
  所謂“海水稻”,是指在鹽鹼地上種植的水稻。
  
  如果這項研究取得成功,相當於給國家增加了1億畝耕地,最少能多養活1億人口。這對於耕地面積偏少的我國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近年來,袁隆平飈英語的新聞多次衝上熱搜。
  
  他用英語發表演講和接受外媒採訪的視訊,重新整理了許多人對他的認知。有網友留言說:
  
  我的天,在英語方面,袁老的謙虛是真謙虛,我的謙虛是真心虛啊……
  
  原來他還會說英語?對不起,沒有不敬的意思,可我一直以為,他只是一位農民伯伯……
  
  其實,袁隆平經常出國做學術交流,英語早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他總是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我的英語不好)。但事實上,他的英語語法標準、詞彙量豐富,比大部分大學生的水平都要高。
  
  袁老的英語是有幼功的,他的母親畢業於教會學校,通曉英文,是他的英語啟蒙老師。
  
  後來他自己也上過教會學校,在幾乎全英文的學習環境中,他達到了看英文電影能聽懂百分之八九十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袁隆平有個座右銘:“學到老”。
  
  直到現在,他依然經常在忙碌的間隙擠出時間學英語,看外文書、聽收音機、背單詞……
  
  就這樣日積月累,他掌握的詞彙量已相當大,發音標準而地道,和外國朋友交流基本沒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