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緬懷袁隆平誕辰91週年:一生逐一夢

袁隆平與世長辭,全國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追思與緬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下面是職場範文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緬懷袁隆平誕辰91週年:一生逐一夢》一文,歡迎參考查閱。
緬懷袁隆平誕辰91週年:一生逐一夢
“我一直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是什麼讓他對稻田如此眷戀?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上個世紀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上映的電影《上甘嶺》中,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在異國他鄉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國》。
  
  稻浪飄香,承載著人們對家鄉的思戀,對溫暖的念想,對和平的嚮往。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也直接經歷了飢餓的痛苦,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人,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飢餓鬥爭的歷史。捱餓,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記憶。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那一年,26歲的袁隆平開始了農學試驗。不久後,他的研究從紅薯育種轉向水稻育種。
  
  水稻雜交是一項世界性大課題,難度非常大。外國許多有過這種設想的研究人員經過努力都放棄或中斷了研究。不少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但是,神農氏的子孫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讓袁隆平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追逐。
  
  最終,他做到了,並且實現了他的理想,於1973年袁隆平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袁隆平也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袁隆平不僅解決了我國的溫飽問題,也會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禾下乘涼夢如今已經成真,今天,是袁老91週年的誕辰,我們在此緬懷並感謝袁老所為人民和國家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