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0年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五篇

  2020年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五篇


2020年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五篇

 

革命戰爭年代,硬六連在炮火硝煙中立下赫赫戰功,這個“硬”是戰場上打出來的;和平時期強軍興軍,硬六連保持“報國敢赴死、逢敵必亮劍”的血性膽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五篇,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1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滋養;一支軍隊的強大,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

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是一支傳承紅色血脈、敢打硬仗惡仗的英雄連隊。組建81年來,他們堅持用黨的理論強壯“硬骨頭”,用實戰實訓鍛造“硬骨頭”,用優良傳統熔鑄“硬骨頭”,用組織爐火淬鍊“硬骨頭”,不斷續寫“硬骨雄風”的新輝煌,成為新時代基層建設的一面旗幟。

今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硬骨頭六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全連官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發揚“硬骨頭精神”,著力鑄就堅決聽黨指揮、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強化賡續紅色基因、矢志強軍打贏的使命意識,凝聚紮實練兵備戰、淬鍊刀尖鐵拳的鋼鐵精神,培育狠抓連隊黨建、守紀嚴如鐵的優良作風,全面鍛造“三個過硬”基層。

“硬骨頭”硬在哪兒?硬在信念堅定上、硬在能打勝仗上、硬在作風頑強上。一代代六連官兵用行動擦亮“硬骨頭”這張名片,詮釋著“硬骨頭”的精神核心。這種精神之所以經得起歲月的沖刷、風浪的洗禮、歷史的考驗,就是因為其始終與時代發展相同步、與戰爭演化相一致,並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新的特質。如今,“硬骨頭精神”不僅沉澱為我軍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

強軍興軍的征程上,還有許多新的挑戰需要應對,許多新的難題需要攻克,更加需要我們大力發揚“硬骨頭精神”。全軍官兵應像“硬骨頭六連”那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認真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決聽黨指揮、牢記使命重託,大抓軍事訓練、苦練打贏本領,全面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刀尖鐵拳。
 

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2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建軍節到來之際,在剛建成不久的宣誓廳內,“硬骨頭六連”六連官兵整齊列隊,高舉右手,面對軍旗握緊拳頭莊嚴宣誓。接著,全連戰士駐足在象徵勝利的“v”形雕塑前,聆聽“161顆星星”的戰鬥故事,觀看連隊紀錄片《永遠的硬骨頭》。指導員馮傑介紹,連隊重視儀式教育,“勝在得威,敗在失氣,生動的儀式勝過千言萬語。”

在建軍節前夕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六連全體戰士都非常感動。“驕傲、自豪”,連長趙鬆代表全連官兵領獎後,心情十分激動。他一直記得連隊榮譽室的紅牆上,掛滿了英雄前輩的榮光,但留了一塊空白,“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他表示,六連一定會緊隨英雄步伐,爭做英雄,再創屬於我們這代人的輝煌。在改革強軍的道路上,“硬骨頭六連”竭盡全力把連隊打造成永不捲刃的勝戰刀鋒,淬鍊出永不變色的錚錚軍魂。

六連劉四虎排排長王剛,入伍已經十年了。看到連隊獲此殊榮,他感觸特別深,“大家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從新兵到幹部,王剛深受“硬骨頭精神”洗禮。看到那把“拼彎的刺刀”,他感覺自己在跟英烈劉四虎面對面溝通,淚水在眼裡打轉。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頭來。在王剛看來,這份榮譽不僅是前進的動力,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回我們應該有更大的目標”。
 

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3

“穩定車身,標定航線……”95後的中士王開在駕駛艙中汗水溼透,面對著複雜的海況,沉著冷靜地應對,憑藉過硬的理論和實操技術,駕駛著兩棲步戰車,從淺海向遠海破浪前行。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鬥海”的技術型硬漢,從小家境不錯沒吃過苦,幾年前剛入伍的時候,還是個“引體向上都拉不了”“一看書就犯困”的新兵。後來他不僅苦練身體素質、狠抓學習,當上了優秀士兵,而且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的方隊中,光榮地擎起了“英雄硬六連”的戰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如王開所言,六連的“硬”,是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硬骨忠魂的“硬”。

穿越歷史硝煙,六連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有著鐵心向黨的血脈。一把拼彎的刺刀、一封訣別的家書、一根帶血的挑杆,成為六連官兵的傳家寶;組建以來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161次戰鬥的戰功,是六連人心裡永恆的豐碑。

少數民族大學生士兵艾力扎提·艾合買提初到六連時,生活習慣不一樣、訓練節奏跟不上,一度令他對軍營生活有些沮喪。指導員馮傑專門找他談心,並培訓他擔任連史館解說員。

瓦子街戰鬥、小尖山戰鬥、1998年抗洪……一場場戰鬥歷程、一位位英模事蹟,讓艾合買提的夢想重新點燃:“六連戰士個個都這麼硬,我也不能落下。”

為了練強體能,他主動給自己加碼,每天一次3公里武裝越野,還要多背一把槍,參加體能訓練時把30斤的沙背心穿在身上,一段時間下來把沙背心都給磨破了。如今,艾合買提軍事素質越來越好。

“我們也要像革命前輩一樣,堅決完成黨賦予的任務!”每一次訓練和比武之前,六連戰士李加侯都鄭重對待,給自己和戰友們鼓勁。

戰旗有魂,英雄後繼有人。

80多年來,一茬又一茬的新兵,就是這樣在“硬骨頭精神”的洗禮下成長起來。對黨忠誠、聽黨指揮,已成為一種品性,融入“硬骨頭”血液中。
 

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4

要向“硬骨頭六連”學什麼?最近幾天,各連隊在學習相關事蹟後,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六連所在旅組織科科長葉鵬,看完“硬骨頭六連”的視訊後深有感觸,“我也想當一名‘硬骨頭戰士’”。在他印象裡,六連很重視傳統,有過硬的戰鬥精神,戰鬥作風頑強,大家都以趕超六連為目標。三年前,葉鵬所在單位與六連一起換防到廣東惠州。他覺得,這次六連獲得“時代楷模”稱號,對移防部隊的日常練兵訓練是很大的激勵。

看到謝關友給兒子駿駿寫下的訣別家書,李亞玲忍不住流淚。她是來自雲南麗江,2018年大學畢業後入伍,現服役於某旅防空營。她們連隊與六連同在一個旅隊,新兵入營時參觀“硬骨頭六連”展覽館,李亞玲就覺得熱血沸騰。“我們同在一個旅隊,也要做得更好,才能不辜負這份使命”。

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官兵,第74集團軍某旅班長薛鐳表示,要將“硬骨頭精神”轉化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和擔當,堅守好每一個維和戰位。在某裝備中修基地,正在執行中修任務的第74集團軍某旅二級軍士長高中衛認為,雖然他們的戰位在幕後,“但更需要能啃硬骨頭的韌勁,做瞄準戰場的修理尖兵。”第74集團軍某防空旅女子導彈連指導員趙藝璇指出,黨支部永遠是“主心骨”,要像“硬骨頭六連”那樣,打造堅強戰鬥堡壘,用忠誠和熱血書寫新篇章。
 

學習時代楷模硬骨頭六連精神的心得體會5

“硬骨頭精神”穿越歷史不褪色,不僅在於精神核心過硬,更因其有著與時代共進的特質,在不斷的革新突破中提升硬實力。

2017年6月,連隊聽令從駐防42年的杭州移防嶺南鄉村。面對地域反差、未知環境、親人分離等諸多矛盾,全連官兵毫不遲疑、聞令而動,打起揹包就出發,放下揹包就訓練。

回憶當時的場景,時任指導員熊維感慨道:“不是不留戀,我們一直有聽黨話、跟黨走的優良傳統,明白部隊移防是改革強軍的關鍵一步。”

“六連申請打頭陣!”千里移防後的首次海訓,困難重重:裝備效能底數不清,陌生海域海況複雜,颱風季節天氣惡劣……儘管如此,全營訓練準備會上,六連依舊主動請戰。

敢打必勝的底氣從何而來?剛進駐海訓場,六連就去勘察地形和海況,從岸邊的地勢起伏到風浪的特點規律,都進行了仔細研究。而且,從交接裝備到參加海訓這段時間,他們早早對戰車做了全面“體檢”,最後以優異的表現完成首次海訓。後來在集團軍“嶺南尖兵”比武中,六連拿下第一,叫響了“扛著紅旗進嶺南,進了嶺南扛紅旗”的口號。

改革強軍後,新裝備無教案無教員,訓練開展舉步維艱;新編制打破了傳統訓練模式,一切尚在摸索。“沒有經驗可循,咱們就蹚出一條路來!”連隊堅持轉型先轉腦、研訓先研新,提出一專多能、多專多能的訓練路子,85%官兵精通2個以上訓練。他們白天訓練、晚上覆盤,摸索新戰法、新技術。

“六連的訓練標準基於大綱,不能止於大綱。我們的裝備也要更新換代。”當時連隊老式的火炮系統比較笨重,受場地條件制約大,技術骨幹鄭錫鑫帶領戰士們革新攻關,通過反覆組裝試驗,發明了新式鐳射快瞄系統,經過三代的迭代提升,極大提高了訓練效果。

從傳統步兵到新型陸軍下的裝甲步兵,從單一地面作戰到陸地海上兩棲作戰,六連歷經多次轉型重塑,改革不僅在技術上,還在機制上。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六連就以“戰備思想硬”而聞名全軍,他們總結的“三分四定”被寫入條令,成為全軍規範,至今連隊都保持著一個傳統,休息時鞋頭“上鋪朝內、下鋪朝外”,就是為了方便戰備拉動節約時間。

長期的備戰思想灌溉,讓六連官兵逐漸養成敏銳的戰備警覺。

“每次領槍就跟打亂仗似的,不僅流程繁瑣,還費時費力,怕是又得挨批了。”一次戰備拉動,義務兵何金東抱怨取槍速度慢,引起了軍械員鄭振鑫的思考:怎麼合理擺放槍支,讓領槍更快?面對重組重塑後戰備拉動出現的新問題,鄭振鑫敢於突破嘗試,改變以往按槍支種類分別擺放的方式,改為所有槍支按班組擺放的方法,讓領槍時間縮減1分多鐘,巧妙解決了難題。

銳意改革、勇於創新,讓硬六連的建設始終與黨的要求、時代的要求保持一致,始終動真碰硬、走在前列,“硬骨頭精神”一直擁有著蓬勃奮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