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7篇

讀後感是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是我們與書籍的對話和交流,讀後感可以展示我們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為動機的獨特解讀,從而拓寬我們的思維和觀察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父母規的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7篇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1

曾經看過兩個關於感恩的小故事,使我感觸很深……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後來,她發現,媽媽在大雨中死了,但她的眼並沒有合上,是因為不放心那個小女孩。於是,小女孩在大雨中不斷地用手語做著《感恩的心》,直道她的媽媽眼睛合上為止……

第二個故事是說: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這兩個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卻告訴我們了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是父母創造了我們,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學會感恩,是因為父母交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要學會感恩,是因為父母教會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如何看待人生……我想,這兩個小故事一定是很多人為之動容。有人說:“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詩人歌頌過父母,歌頌過父母給他們的愛。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不由得想起父母給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給我們無微不至到照顧。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2

兒子上國小了,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們訂閱了《父母課堂》。自從收到第一本開始,書裡的內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們。

關注及時準確地根據社會熱點進行評論,引人深思;名人家教、教子隨筆為我們帶來了成功的經驗,受益匪淺;家校頻道指導家長如何做好與學校老師的溝通,家校配合瞭解孩子;海外視窗、美文共賞更是開闊了眼界,取長補短;父母忌語、孩子心聲讓父母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愛護孩子;教子良方和專家講堂,使得家長學習了理論知識又能結和其他家長的實踐經驗,正確教育和引導自己的孩子。

?家長課堂》的2011年09月和2011年10月的兩期連載文章弱在哪裡補哪裡,對我的觸動很大。文章中的父親將女兒從幼兒到成人,從調皮淘氣的小丫頭到15歲獨立出國留學的優秀少年的成長曆程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通過文章的字字句句,列舉的點點滴滴事例,無一處不包含著一個父親對女兒的關愛,對孩子成長的良苦用心。讀完文章讓我在對女孩的優異成績由衷讚歎之餘,更多的是對那個父親的敬佩和自愧不如。兒子剛上一年級,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和這個女孩當七年級樣,開始我急燥心煩,看過文章後也能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幫兒子適應學習和學校生活。兒子的口算剛開始的時候也有點跟不上,按老師的要求回家後每天必做口算練習,並且記錄時間,我還隨機根據一些生活中的場景和兒子練習口算。比如要吃飯了,我問他一共幾個人吃飯,需要幾雙筷子,他回答後,我只給他一部分,然後問他夠不夠,還差幾雙,回答正確我會親親他的小臉,兒子也很高興地去擺筷子了。還有語文拼音和英語,我們也會進行隨時的口頭練習和交流。比起文章中的父親,我的付出和用心還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能象那個父親一樣堅持不懈,對於兒子的學習和今後的成長也會有所幫助。

2012年01月那期中的文章找準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也給我了一些啟發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中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於別人的地方,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照文章中的提示,我也分析了下兒子的情況,首先他是比較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孩子,因此他在學習的時候就儘量給他安靜的環境;另外兒子比較喜歡唱歌,並且都是他自己邊聽邊學的,幾遍就學會了,感覺他屬於聽覺偏好。因此我就利用他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時間(單程20分鐘),在車裡放英語、古詩或故事的錄音,他很喜歡聽。剛剛過去的寒假裡我們常聽《三十六計的故事》,每個故事至少七八分鐘,現在兒子已經可以繪聲繪色地模仿講出好幾個小故事呢。

?父母課堂》帶給我的感悟還有很多很多,也有更多教子方面的知識需要去學習,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讓《父母課堂》陪伴著我和兒子一起成長。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3

自從前不久,我讀了《感恩父母》這本書,《感恩父母》讀後感。書中刻畫了77個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這些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奇蹟的名字叫父親》《母愛如佛》《父親的本能》《摔碎的心》《媽媽》是最令我感動的。書中的每一位父親,每一位母親都像自己的爸爸媽媽。母愛是溫柔舒心的,父愛是寬大而不顯而易見的,但這些愛都是發自肺腑的。《奇蹟的名字叫父親》講述的是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親帶著小女兒,去和美國的妻子會合。剛開始海上風平浪靜,有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艙裡削蘋果,船突然劇烈的搖晃,男人摔倒時,刀子扎進胸口,他輕輕得拔出刀子,慢慢得爬起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以後的三天,父親沒有讓女兒察覺他的異樣,奇蹟般的堅持了三天,在把女兒交到妻子手上時,他仰面倒下……

多麼偉大的父愛呀,就是這份愛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人唯一可以同死神一搏的東西除了愛還有什麼呢?從嬰兒的“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使我們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會著人生冷暖,享受著生活的快樂。

記得那是二年級寒假的一天,我發了39。8度的高燒,媽媽用盡了方法,我的高燒始終不退,媽媽爸爸非常著急,冒著嚴寒連夜把我送到南京兒童醫院,經過醫生地診斷,我被缺診為急性肺炎,急需住院治療,媽媽急得直哭。在我住院的一個多星期中,媽媽幾乎衣不解帶地照顧著我,每晚就趴在我的病床邊打幾個盹。她瘦了,眼圈熬黑了,但當她看到我一天天的好起來時,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其實媽媽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她患有心臟病,但是她為了我的健康成長,全然忘記了自己的安危,每當想起成長中媽媽為我忘我的付出,淚水就會不自覺地湧出眼眶。生命如同永不停息的沙漏,點點滴滴,親情與我們同在。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父母為你付出的一點一滴,都該好好地報答。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讓我們感謝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在此,祝願天下的父母愛康,快樂。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4

這些孩子被救出後又去尋找其他孩子的父母。在這本書中,還有其他的父母,有些父母得了癌症,為了自己的孩子竟然多活了八年。醫生說這是個奇蹟,是母愛的力量。還有些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竟可以犧牲自己。

由此可見,母愛父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倘若父母的話多,你別嫌他們嘮叨,他們是為你好;倘若父母同一句話重複很多遍,你別嫌他們煩,也許是你自己真的沒做好;倘若你在做什麼事的時候父母來插手,你也別嫌他們多管閒事,他們那是在關心你。當你生病的時候,父母肯定會日日夜夜地陪伴在你身邊,直到你病好了為止。如果到那時候你還不去感恩,那一定是你的錯。

書裡面還有一篇既有趣又感人的文章,我印象很深,內容是這樣的:兒子的學校離家很遠,又沒有車,母親只好每天跑步去學校給兒子送早飯,還要去賣青菜。時間長了,母親跑得飛快,比上大學的兒子還快。於是,兒子給母親和他自己報名參加了長跑比賽,別的選手都嘲笑這個瘦小的婦女,但比賽一開始,所有人都看呆了。最後,第一名就是這個母親,第二名就是她的兒子。

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也看呆了,那是因為這位冠軍母親的辛勤汗水,才使兒子在遠方的大學裡品學兼優。雖然父母給了我們許多愛,但還有很多孩子並不領情,即使是這樣,大多數父母還沒有放棄,繼續為孩子做這做那。而那些孩子呢,總要到父母過世後才醒悟:自己沒有領父母的情,父母很失望。讀了這本書,讓我也明白: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回報,要讓父母覺得他們付出的愛是有價值的。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5

愛是香醇的,愛是溫暖的,而父母的愛更是無私的。每天,父母都在不辭辛苦地照顧我們,母愛是溫柔舒心的,父愛是寬大但不顯而易見的,但這些愛都是發自內心的,它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愛。在《感恩父母》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動人事例,它讓我深深感受到——每個人應該都有一顆感恩父母的心。在地震中,父親不顧辛苦拼命挖掘倒塌的教室來尋找兒子時,我感受到了父親那堅持不懈的愛;當孩子與大魚王鮭奮力搏鬥時,而爸爸卻在旁邊“坐山觀虎鬥”,事後又指認這條王鮭是孩子自己的魚時,我又感受到父親寬巨集放縱的愛。當母親為孩子縫鈕釦時,卻又擔心縫針的聲響會影響到孩子的寫作,以至於找不到縫針孔,兒子過來幫她縫針,母親就已經笑面如花了,這又讓我感受到母親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理解她,她付出的愛就會暢通無阻。父母是那麼的愛我們,那我們何嘗不來回報他們呢?感恩,這樣一件小小的事,也可以讓父母感到無比欣慰,我們絕不讓他們為我們的愛付之東流!

感恩是人類心田中最美的種子,它能開放出愛的花朵,來回報愛我們的父母,給予他們我們最真誠、最體貼、最幸福的愛!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6

現今中國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家庭收入的提高,大多數孩子都是衣食無憂,父母也是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需要,以至於孩子沒有了金錢的概念,體會不到掙錢的艱辛。

我們小時候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日常開支時常捉襟見肘,我們雖然能保證溫飽,但是在物質方面非常匱乏。現在我們收入提高了,就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不管是教育投入還是其他,都是提前給孩子安排好,我的孩子直到上學都不知道自己拿錢去買東西。在以前看來,我覺得我們很稱職,在這方面非常合格,不讓孩子有攀比意識,不讓她過早接觸金錢,但是自從讀了《父母課堂》——讓孩子從國小會理財,對我觸動很大。

從青少年理財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來看,3~12歲是培養孩子理財理念的最佳時期,6歲以前是萌芽期,6~12歲為確立期,在這兩個階段塑造孩子正確的“理財觀”是尤為關鍵的。所以,孩子的理財觀,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還關乎孩子的思維模式。結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發現孩子沒有金錢概念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其一數學中學到的應用題,有很多都是去商店買東西,可是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歷,我在教學過程中很難給孩子講通什麼是“錢”,更不用說如何正確計算了;其二就是在生活中,孩子一旦得不到想要的,就只會埋怨,而不知道理解,孩子會認為一切東西都是垂手所得的。

鑑於此,我們也逐步改變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一是去超市買東西,把錢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付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理財觀,讓孩子知道買東西要付錢,從而體驗和明白金錢的作用;二是我們不再一味的給孩子買,而是在孩子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孩子勞動費,讓孩子的知道如何賺錢,懂得勞動的艱辛,並得到自己想要的,以免養成“伸手要東西”的陋習;三是讓孩子懂得節約和儲蓄的重要性,避免孩子以後花錢大手大腳,使其在花錢時始終想到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理解什麼叫未雨綢繆。

雖說現在能意識到兒童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理財教育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在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同時,心理素質的鍛鍊同樣很重要,因為無論貧富,良好的心理都是成功理財的基礎,適當讓孩子嘗試挫折教育,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不管怎樣,做好孩子的理財教育父母必備兩個條件:第一,對孩子的理財教育要有持續的關心和支援;第二,要掌握教孩子理財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知識。歸根結底,唯有父母先學習理財知識,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理財教育。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從小將理財意識根植到心裡,從小培養“勤儉、創新、自立、責任”的品質習慣,以成為高財商的未來青年。

讀父母規的讀後感篇7

?父母課堂》是一本及時的書,幫我解決了很多教子過程中的問題。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是教師出身,讀過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書,也經常涉獵育兒書籍,所以自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能夠應對自如。其實,我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如隨著女兒知識的增長,她會提出很多奇怪的問題,而且總是問個不停。又如:在這個網路社會中,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網路。再如:對孩子要求總是很嚴格,喜歡訓孩子,因此與女兒經常會起衝突。如此種種,我想找到一個老師來請教,正好女兒拿回了《父母課堂》。

看了《父母學堂》之後,我就經常思考,如何做一個孩子的朋友,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常常在想,怎樣和她說她才願意聽、願意改?由於我經常思考,講出的話也沒以前那麼刺耳,重要的是還道出了要害。所以,孩子很快就改了以前種種的壞習慣。現在,她每天都按照自己訂的計劃和時間表做作業、看課外書、看電視、玩電腦等等。時間安排好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孩子玩得就更開心了。

?父母課堂》是每個家長的良師益友,希望家長朋友們一定好好閱讀,我覺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