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7篇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要求簡明扼要,不要求豐富感人,大家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回顧書籍中的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7篇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1

“和平……奮鬥……救中國!”這是一位老人臨終時的遺言,他的一生都在為這個理想奮鬥,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誰?他就是——孫中山。

他是一位優秀的文人。

孫中山的一生留下了諸多墨寶,但他卻不以書法知名。他的書法作品風格多變,時而氣勢恢巨集,時而儒雅清新,使其擁有了不同尋常的韻味。其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便是書中“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渾厚有力,只怕普天之下也只有孫先生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這幾個字中,使它們顯得如此厚重吧。除此之外,孫中山先生也是極愛讀書的,他曾經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像這樣把讀書當成了自己的生活,又怎愁讀不好書呢?

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是他畢生堅持著堅持民主、共和救中國和三民主義救中國的信念與理想。“國家之本,在於人民”,“治國經邦,人才為急”,由此可見孫先生對人民是很重視的,我想,他被尊稱為“國父”也一定不僅僅是反動派中央常務委員的決議,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心聲和對其的尊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大部分都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的,少部分為他所獨創,由此可見,孫先生的文學造詣也是極高,這恐怕也與他愛讀書有關吧。然而他做到的是從書中汲取知識,同時把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常人很難做到的了。

他是一位偉大的救世主!

是他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封建、腐敗的清政府。在電影《十月圍城》中,我震驚於那些革命志士的勇氣和魄力,為了保護一個於自己從未謀面的人,竟一個個前赴後繼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卻毫無怨言。在讀完了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後,我明白了,他們保護的是新中國的未來,而在那時,孫先生就是新中國的未來!是他拯救了整個中國於水火之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當大官”這就是一位革命偉人思想。從第一次廣州起義到黃花崗起義,從辛亥革命到武昌起義,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和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孫中山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國家、為理想,堅持不懈地奮鬥著。

人們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而我卻想說“沒有孫中山就沒有新中國!”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2

由於哥哥孫眉擔心孫中山會變成一個洋人,就迫使他離開檀香山,回到翠亨村,這時他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小夥子了。他有了新知識、新思想,胸中燃燒著改革的熱情。他一面幫助家人做些農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傳社會改革,抨擊腐敗的中國政治和落後的社會習俗。

1883年11月,孫中山再次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到香港求學。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他從中央書院畢業後,改學醫學,他想“由醫人而醫國,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在西醫書院唸書期間,他幾乎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在宣傳革命、策劃革命上了,滿腦子都是革命思想,見人就談革命。

孫中山從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當了一名西醫師。但他認為“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組織成立了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他先後組織了10次革命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氣餒,繼續組織發動革命武裝起義,終於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於孫中山輕信袁世凱,把總統之位讓給了他,革命果實就這樣被竊取了。孫中山又開始討袁護國活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後,孫中山又奮起鬥軍閥。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後,為求統一,扶病北上,最後鞠躬盡瘁,為革命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孫中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從而也就結束了自秦始皇以來綿延了2133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另一件是高舉起反帝反軍閥的旗幟,堅定地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

他一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卻在失敗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敗和成功的辨證統一中,鑄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鬥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這就是孫中山,這就是孫中山留給我們的遺產。

孫中山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為平民,死為平民,在平凡中見偉大。

讀完《孫中山》以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我決心:一定要向他學習,刻苦學習,將來把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把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為自己的責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3

十九世紀末葉,中國積弱積貧,孫中山最初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從那一時期起,無數中華兒女為之奮鬥;在今後的若干世紀內,中華兒女也仍將繼續為之奮鬥。

孫中山思想的核心的部分是堅決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在他的領導下,中國歷史實現了從“帝國”到“民國”的轉變,古老的中華大地升起了“共和國”的大旗。此後的歷史雖然反覆多變,但是,將我國建成具有高度民主水平的現代國家始終是中華兒女不變的奮鬥目標。

孫中山不僅期望國家富強,人民民主,而且期望民生幸福。孫中山高於他的同時代戰友的地方就在於,他在領導人民進行一般的民主革命的同時,還創造性地提出“民生”問題,要求建立一個新社會,人民普遍享有“文明之福祉”,達到“家給人足,無一夫不獲其所”的境界。

孫中山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從提出“驅逐韃虜”,到提出“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從提出“創立合眾政府”,到提出國家政權應該“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從提出“平均地權”,到提出“耕者有其田”:處處體現出,孫中山能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發展自己的思想。

孫中山又是一位大公無私的愛國者。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民國初建,他將臨時大總統的崇高地位讓給袁世凱,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時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公,視個人權位如敝屣的博大胸懷嗎?

孫中山還是一位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個人,然而,卻毅然、決然向清王朝這個龐然大物發起衝擊。民國建立,是孫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與挫折接踵而來。孫中山一次又一次掀起革命鬥爭。在晚年,他更改組反動派,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重視和扶助工農力量,為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的北伐戰爭打下勝利的基礎。

孫中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其經歷、事蹟、精神、思想都將永遠是中國人民的珍貴財富。在中華民族最終完成國家統一、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這一珍貴財富的作用。一切中華兒女都有了解孫中山、學習孫中山、繼承孫中山事業的義務和責任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4

在這兩個星期裡,我看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成長事蹟。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米開朗琪羅了。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小時候拜了一個師傅,曾鑄了一座青銅雕像《大衛》。之後,米開朗琪羅出師了,也雕了一座石雕《大衛》,這還不算他最厲害的作品呢。他不僅僅是一位雕塑家,還是一位畫家。他在步入中年時,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一所教堂裡,畫了一幅巨大的畫作,這幅畫上一共有數百個神,幾乎耗費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在步入晚年時,也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雕塑和畫作。

雖然沒有人能與米開朗琪羅相提並論,可是我依然要向他學習一個東西,那就是在每時每刻都要有自信心。記得前不久,英語教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背誦unit3holidayfun的課文,星期三背給教師聽。我和幾個同學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有兩個大膽點的問教師能不能背給組長聽,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第二天,我鼓足勇氣,開始背書,誰知,我流利地背完了書,還得到教師的一句話:“背得不錯,很熟練的。”聽到這幾個字,我都快昏過去了,要明白第一天的兩遍課文算是白抄了呀。

讀了這本書,我必須會重拾自信心,讓自我的一切都變得有自信。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5

在讀完《孫中山全傳》之後,我瞭解到孫中山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他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我個人認為在孫中山成功之路上有五大轉折點(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首先,孫中山在廣州行醫之時,想要通過上書以救時局來將他的“醫國”的想法付諸實踐,草擬《上李鴻章書》,謀劃北上天津投書。文中一些於我們至今耳熟能詳:“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然而,此次上書終究失敗。懷抱“改良祖國”大志卻痛感報國無門的孫中山愈益憂憤,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殘暴,倡議集結團體,共謀救國大計,成立了興中會。

通過了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強調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宗旨。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一大轉折點。其次,於1905年,孫中山成立了同盟會。按照西方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學說組建本部機構。同盟會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革命小團體存在的領導機構組織不健全的缺陷。

它的產生,標誌著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派在組織建設方面的一次理性飛躍。遺憾的是,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堅持最初的“三權分立”,而是“總理負責制”。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態走上歷史舞臺。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二大轉折點。再者,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得知訊息回國後,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任命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對歷史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意義,首先,它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其次,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三大轉折點。然後,伴隨宋教仁被刺事件引發的“二次革命”的失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這是孫中山革命生涯中最困難、最感孤獨的歲月。而在這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孫中山得到了宋慶齡的巨大支援和鼓勵。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結合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此後的歲月證明,這樁婚事對孫中山最後十年的革命活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同時,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中華革命黨。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四大轉折點。最後,1922年因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1942年1月召開中國革命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國共第一次合作加快了革命的步伐,威懾了帝國主義列強,使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到革命的洗禮。然而,無法否認的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舊民主主義革命並未成功。正如孫逸仙先生所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須努力”。

我們都清楚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雖然成立,但是民主共和制度並沒有真正實行,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靠武力和政治欺騙,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後來還一度恢復帝制。雖然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能徹底實現革命目標,但正是這場轟轟烈烈和正義悲壯的革命,為其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經驗、準備了條件。故而,不可不謂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說道:“我們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孫中山獻身的奮鬥精神和崇高道德。孫中山畢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動,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賈卡爾(印度國大黨領袖)曾說“孫中山先生不僅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向全人類指明瞭一條自由之路,我們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們的國父聖雄·甘地一般。”我想“孫中山”這三個字將烙印在我們千千萬萬人心中,直到永遠。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6

這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經典之作。十分真切地向我們介紹路整個歐洲藝術三大領域的傑出代表: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作家托爾斯泰。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貝多芬,他是一個一生都在和命運作鬥爭的人。不幸的他同時也是萬幸的,它有一顆與常人不一樣的聖潔的心。現今社會中擁有這樣心靈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家一生都在追名求利,為了金錢而活,放棄了以往的夢想,放棄了拼搏的鬥志,放棄了自我在人生舞臺上表演的自信。而貝多芬不一樣,他勇於應對自然設下的陷阱,勇於應對上帝對他的不公,努力為自我夢想的實現而奮鬥。在他少年時為掙錢養家而奔波時,或許我們還在那溫暖的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其實我們都是命運的寵兒,出生在這和平的年代,三餐不愁,還有學上。但有些同學卻不懂珍惜,上課不認真聽講,還滿口髒話。而貝多芬沒有愧對於人這個稱號。

我覺得羅曼羅蘭寫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去了解那些名人,更重要的是呼喚那些不幸的人們,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中優秀分子是怎樣生活的,讓我們在讀它的時候好好吸收它的精神養料,重振生活信心,雖然生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完美、夢幻,但既然他們過來了,我們同樣也能過來。

再偉大的人也是普通的,他們唯一和我們不一樣的是他們那堅韌的毅力。同樣,我們也要加油,一齊為成功的喜悅而奮鬥!

讀孫中山傳的讀後感篇7

孫中山小時候就喜歡和姐姐一起幫幹家務活,而且喜歡打抱不平。還記得記憶尤為深刻的一幅漫畫:清兵到村中抓人,強佔房產,可是,村民們都敢怒不敢言,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主持公道,維護正義。年僅八歲的孫中山站了出來,挺直了腰板,加大了嗓門,憤憤不平地怒吼:“你們憑什麼抓人,還有沒有王法?”頓時,年僅八歲,個子約1米3左右的孫中山,在我看來卻是如此高大,如此成熟。“你們憑什麼抓人,還有沒有王法。”這句簡短而又強勁有力的話像一個沉重的古鐘,在我耳旁環繞,餘音杳杳。孫中山長大後也毫不忘卻清兵那野蠻暴躁的凶惡嘴臉,於是,他暗下決心,要推翻清滿,建立國民。雖然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說他痴心妄想。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恆的決心,信心下,他的計劃成功了,他救國救民的偉大計劃成功了。

記得有一次,我下定決心練毛筆字,一開始還自信滿滿的樣子,但在旁人的冷嘲熱諷下,卻垂頭喪氣的放棄了。現在想起那時的我真是太愚蠢了,為什麼要放棄,為什麼不堅持?想當年,如果孫中山先生在旁人的嘲笑下,放棄了推翻清滿,建立國民的偉大救國計劃,就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孫中山先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持之以恆。面對旁人的教唆,聽從者看到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堅持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有人說孫中山先生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黑暗,振臂高輝:天下為公,振興中華;有人說他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創立《三名主義》思想;有人說它是革命先行者,推翻滿清封建地制,開闢民主共和新紀元…但我卻說,孫中山先生是歷史偉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奮鬥一生,不畏艱險,是一位救國救民的歷史偉人。

看完《少年孫中山》,我深刻體會到孫中山先生永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和毅力。後人正是沿用了他這種精神,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

孫中山先生已成為了遠去的歷史人物,但他感人的故事,偉大的精神,愛國的理想,卻永遠激勵著我,鼓勵著我,在我心中生生不息,樹立了一個最高大、最閃耀的豐碑!

孫中山先生從沒離開過我們,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標籤:讀後感 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