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

相信國小生一定都聽說三顧茅廬這個故事,那麼在讀完之後是不是都有不少的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

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1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處處散發著水墨清香,在這些文豪的著作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三國演義》,而說到《三國演義》,就不得不提《三顧茅廬》的故事。

話說皇叔劉備開始輔佐皇室,臣相曹操三翻五次來功打他。劉備無智者相輔,大敗於曹操。後經徐庶推薦,劉備三次前去臥龍先生的隱居之地求賢,前兩次劉備未遇見諸葛亮,第三次去時,他不聽眾將勸阻,仍執意前往諸葛亮住處,最後用遠大志向和誠意請到了諸葛亮。

這個故事中,劉備顯現出他的求賢若渴,同時也讓人感到他做事懂得堅持,也非常有誠意。我想,這可能正是他能興漢建蜀的原因,心誠與堅持,是我們多麼應該學習的品質呀!

將目光投向以前,幾乎所有成功的君王都懂得這個道理。漢高祖劉邦,與項羽對侍了十幾年之久。成吉思汗他花了十幾年統一了蒙古。這些人能成功,不就是因為堅持嗎。再看看我們,平時裡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想著放棄,很少事兒能向劉備一樣帶著誠心和毅力去做,所以做不好事情。如果我們能像劉備及以前的賢人一樣,就不會有“困難”這個詞存在了。

在誇讚劉備的同時,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號稱臥龍的諸葛亮一直是劉備以及許多能人敬佩的人,更是一些諸候國的“搶手貨”。而他如此受人敬重的原因,無非就是他有學問,會思考。因此,可以看出,學習與思考是讓人尊敬的根本。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思與學相結合時,必定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顧茅廬》的兩個啟示如兩縷光照亮了我求知道路的迷茫,總結起來只有四個詞:誠心、堅持、學習、思考。

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一部名著《三國演義》,其中的一則故事《三顧茅廬》給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你看,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著。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可是劉備還是堅定自己的想法。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誰。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兩人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階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裡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式,益處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劉備把諸葛亮當作自己的老師,和他同榻睡覺,同坐吃飯……

我讀完後,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深深地印我的腦海,他的毫不氣餒的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國小生學習。不經風雨,怎見彩虹。無論幹什麼事,我們都不能氣餒,直到成功事情完成為止。

國小生《三顧茅廬》讀書筆記3

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

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臥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嘆: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物件,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

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