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5篇

學生在慢慢品味《傾城之戀》這本書中,是不是都懂得了愛情的真諦呢!那麼你的讀後感應該如何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5篇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1

在還沒有讀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前,我不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因為張愛玲愛的太卑微,以至於對她有深深的誤解,一個傳奇的女子,怎麼可以愛上一個漢奸,還愛得那麼"卑微","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所以我認為一個愛的這麼卑微的人,作品再怎麼傳奇也不會有吸引我的地方。

《傾城之戀》讓我重新認識了張愛玲與她的作品。她喜歡用"蒼涼的哲學"去創作,因為她認為"蒼涼"有啟示性,揭示樸素的真理,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籠罩著世紀末的荒涼感。《傾城之戀》又是她作品中,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傾城之戀》主要是講上海和香港兩座城市的一段華麗的蒼涼的傳奇愛情故事。

"傾城"的結局看似皆大歡喜的喜劇,白流蘇最終跟範柳原結婚,實際上更烘托悲涼之味。婚姻只是一種交易,體現了白流蘇的蒼涼的人生。《傾城之戀》的蒼涼揭示了女性無法突破生存困境,當白流蘇在面對"謀生"與"謀愛"的選擇時,把生存放在了首位,用自己的未來去作賭注,去捕獲富家公子範柳原。蒼涼是在現實面前,愛情只能成為神話。也剛好體現了張愛玲的創作小說"愛情觀"——筆下的現實,是悲涼,揭示愛情只是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關係。白流蘇因為範柳原的錢,想要用婚姻綁住他,也由於迫於無奈當過範柳原的情婦;而範柳原只想得到白流蘇,並不想結婚,他渴望的是古典的愛情。如果不是戰爭剛好爆發,就不會有這麼一段"炮火裡的簡約婚姻".或許,白流蘇只能當情婦。

張愛玲曾經說過:"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紫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回味,就是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對照。"這是她的觀點,剛好可以詮釋《傾城之戀》。風流浪子範柳原,孤獨的尋找心中嚮往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典愛情,"流浪"多個國家的他,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家。從側面反應了,悲劇的不僅僅是出生封建家庭的白流蘇,還有,這個在英國長大,得不到家族承認的私生子。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參差對照,有悲劇,更多的是蒼涼。是一座城市的毀滅,才成全了白流蘇的傳奇愛情故事。就像文中最後的一句"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說也罷!"

最觸動我心絃的一段話是"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在那蒼涼的年代,有"愛"的愛情,是多麼的可望而不可即。"廢墟之愛",他與她都不過都是為了尋求安穩,渴望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帶著一種淡淡衰傷的壓抑與時代有關的感情。忽然我懂了,張愛玲為什麼可以愛的那麼卑微,因為胡蘭成懂她,給了她所渴望的愛情。

《傾城之戀》不僅從內容、情節上體現了蒼涼,還用了很多手法去寫蒼涼。用環境烘托,悲涼的氣氛胡琴、月、蚊香、鏡子、空房等去營造蒼涼的意象。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去描繪那個時代的荒涼。還有張愛玲的一貫寫法,參差對照。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所有"蒼涼手勢"中,帶著暖流的華麗蒼涼愛情故事。用了圓滿的結局去烘托屬於那個時代無法表達的蒼涼。她用她悲涼的愛情觀,去呼籲女性要有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經濟。讀完《傾城之戀》就會喜歡上,張愛玲的"蒼涼愛情觀",會有發自內心,想去讀懂,"傾城"當中的蒼涼。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2

一個大都市的顛覆成全了一個女子夢寐以求的婚姻,然而這場坎坷的婚姻不過是一個蒼涼的悲劇。

都不過是自私的人,一個自私的男人,一個自私的女人,一個為了征服對方,尋找刺激,一個為了經濟需求,擺脫周圍的嘲諷,都不過是可憐的人,一個可憐的男人,一個可憐的女人,受迫於這兵荒馬亂的時代,一邊保留著自己的自私,一邊又渴求著對方的一些真心。

在那個沒有燈,沒有人聲,只有莽莽的寒風的死的城市裡,就像範柳原所說的一樣,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他們在這牆根底下遇見,都對對方存了一點真心。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這一口氣,和身邊的這一個人,他們居然在這一刻,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得到僅僅的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成為一對平凡的真正的夫妻。

最終他們結婚了,兩個人一路走來,都得到了當初執著的東西,卻似乎都失去了更值得珍惜的,曾近短暫擁有過的東西。範柳原將他的甜言蜜語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把流蘇真正當成了自家人,當成了妻子,然而流蘇依然悵惘,她悵惘的,正是她失去的,那一點愛和真心。悲劇,是一個人的悲劇,也是兩個人的悲劇。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3

在讀張愛玲所寫的《半生緣》之前,曾讀過張愛玲的《傳奇》《小團圓》,個人覺得張愛玲的小說多是女性悲劇。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最終能夠在一起,作者認為是戰爭的原因。戰爭成全了白流蘇,使她得到了範太太的身份。《傾城之戀》被看作是張愛玲悲劇小說中難得的喜劇,除了結局,反觀全文,真的是一個喜劇嗎?白流蘇寄居在自己孃家裡,是一位離婚女子,面對七妹的相親她又是何滋味呢?新的家庭對於白流蘇而言不僅是愛情,更是一種救贖,一種拯救她於水火之中的希望。在我看來,白流蘇需要的只是一個依靠,需要的只是一紙婚契,她深知愛情不能天長地久,婚姻能為她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對於範柳原來說,童年時的陰影以及少年時與人的爾虞我詐,他已經是傷痕累累,城之將傾,國將不國,在飽經滄桑之後,在面對動盪局勢之時,範柳原想要的或許是一個安寧的家,在遇見白流蘇之前,範柳原閱歷猶如滄海,早已看透人世間的蒼涼。範柳原早已疲憊,這時,白流蘇恰好出現。香港一戰,動盪讓範柳原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產生懷疑,並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與白流蘇的結合。當讀者喜悅於他們的相許時,故事最後的那些話不由讓人心生悲涼: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亂世中他們的相遇是令人感動的,他們有所依賴,或物質上或精神上。但又因為是在亂世,存在著那麼多的外界因素,他們之間的愛情就顯得沒有那麼單純。

正如張愛玲所寫:《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從腐舊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故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又只能如此。

再次翻閱《半生緣》,腦海裡卻浮現出《傾城之戀》,兩者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可聯絡之處,但我越思索越感到其中的奇妙。《傾城之戀》的男女主人公或許沒有那麼純真的愛情,結局卻很美滿,對於《半生緣》,似乎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那麼溫馨,結局卻帶著一些悲涼。

《半生緣》中的主人公是世鈞與曼楨,上一次的感悟雖然未將我對他們兩人的體會寫盡,但也是寫得七零八落,再次回想,卻是對文中的其他人物有興趣。且說說翠芝與叔惠,我始終感覺翠芝與叔惠之間是存在情感的,那種情感只深深埋藏在他們兩個人的心裡,卻表現在他們不經意的`行動中。互生好感是愛情的最初,叔惠與翠芝的情感萌芽或許就是在世鈞回翠芝家幫其拿鞋開始,叔惠與翠芝兩人單獨看電影,必少不了一番交流,後又發生了兩人共同遊玩的事情。叔惠本對翠芝無隔閡,翠芝對叔惠的幽默風趣又彼有好感。待叔惠回去後,翠芝寫過幾封信給叔惠,叔惠自然是明白的。他沒有回過一封信,一是覺得自己配不上翠芝這樣的富家女,二是連一點點希望也不願給翠芝。叔惠是個聰明人,不願將自己得不到的一面展現出來。後來翠芝與自己的表哥一鵬訂婚,曼楨與叔惠受邀來南京玩,寺廟一遊翠芝與叔惠相處甚久,待曼楨與叔惠回去上海後,翠芝立即反悔與一鵬的婚約。其中的隱情,可知一二。我始終認為翠芝是一個可敬可愛的女子,她是那樣的真率,當自己所愛之人給她一點希望時她便有不顧一切的勇氣,當發現所有的做法顯得那麼幼稚時,她又可以想明白,成長成熟。做了世鈞的太太,她便承擔了自己的責任,持家有道。十餘年後叔惠外出遊學歸來,她卻仍記得叔惠怕狗這回事,命令傭人將拘牽走,還親自去買花、備食材。她沒有忘記那份最初的美好,她只是站在現有的立場上去懷念。

讓我覺得十分惋惜的還有豫瑾,他是如此痴情的人,當曼璐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去做交際花時,他選擇理解,在鄉下的一家醫院裡當上了院長,可謂事業有成。他找到了自己的愛人,有一個溫馨的家,但他仍舊有著一絲舊情。在曼楨生活困窘時,他施於援手,當曼楨的孩子生病時他千里赴醫,時時惦念。豫謹又是那麼愛恨分明,聽了曼楨的遭遇後,他回鄉也只看過顧太太一次,那是他剛烈的性子阻止他去做違心的事。不幸的是,好人的結局卻是如此令人心痛。透過此我們也可見日本侵華戰爭給當時中國人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

最後不想多提及的是曼璐,曼璐為了家庭去當交際花,後嫁鴻才受委屈,固然讓人覺得可憐。但她為了挽留自己的丈夫竟想出兩姐妹共侍一夫的方法,不僅僅沒有挽救一個家庭也致了另外一個家庭。世鈞與曼楨的愛情很大程度上毀於此,曼璐終最的結局也是不好。

可謂: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4

至今沒理解,究竟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們的愛情,還是因為要成全他們的愛情,一個大都市傾覆了。白流蘇和範柳原就這樣靜靜地將一曲傾城之歌,淌過山川河流,掠過白雲蒼狗,直至回到你我身旁,淺淺吟唱……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其中故事的開始與結束似乎總是給人一種簡單又複雜的錯亂感。情節不過就是深宅大院裡優雅沉靜、美麗孤寂的寡婦白流蘇與歷經世事、縱情聲色的花花公子範柳原之間的愛情,兩個人通過使用各種心理戰術,上演彼此猜疑、暗自較量的情感戰術之後,換來了相守一生的人生落幕。很多人會感嘆故事結局的圓滿,白流蘇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期待著的婚姻,範柳原也得到了白流蘇的陪伴與相守。但是細看、細品,卻發現其中不乏美好背後的哀傷,一段愛情的開始,不是兩個靈魂間的欣賞與愛慕,反而只是女方為了生計、為了逃離當下的窘境,反而只是男方為了欲擒故縱,為了等待對方的投懷送抱,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選擇要開始這樣的一段感情,是因為他們彼此需要這段感情,需要這段感情帶來的好處。說到底,這就像一場博弈,目的是各取所需,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一段感情缺少了真誠,也就缺少了純粹,於是,故事的結尾這樣寫道,“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這些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這段話未免不流露出了些許苦澀與無可奈何。一段婚姻到頭來,是你不再對我袒露真情,是我對你也不再動聲色。也許,大概,傾城之戀的傾倒眾生只是美在其表,而其內卻只剩下了充斥著無聲無息的靜謐蒼涼……所以啊,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一座城的淪陷並不是成全了誰,反倒是埋葬了誰的愛情。

時光裡的愛情兜兜轉轉到現世,2020年的世界顯得格外艱難,前段時間的武漢疫情突發,其嚴重地干擾到了全國公民的生產、生活。無數白衣天使奔赴疫情第一線、國家領導的精準施策、科學專家的盡心敦促、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打響一場疫情阻擊戰,如今,疫情已經被很好地控制住了,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這期間,湧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每每念及,一幕幕動人情景便在腦海揮之難去。武漢29歲醫生未發出去的婚禮請柬還靜靜地躺在他辦公室的抽屜裡,受疫情感染的朱爺爺,還在期待著早日康復看望再也回不來了的老伴……這彷彿就是現世的傾城之戀,聽聞愛情,十有九悲,一別兩寬,卻只徒留一生的遺憾與割捨不下。

在武漢疫情突發期間,考慮到疫情的嚴峻,自身的責任,29歲的彭醫生毅然決然地推後了與未婚妻定於新年正月初八完婚的決定,甚至約定好,疫情不結束,婚期不履行。彭醫生夜以繼日地工作,搶救病患,始終戰鬥在第一線,不幸的是,他在搶救病患過程中被感染,不久便進了重症監護室,僅僅過了二十天,彭醫生因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婚禮的請柬,還是那樣靜靜地躺在他的辦公桌裡。對於未婚妻的承諾,他再也無法履行,他們曾經試過的婚紗、共同去商定好了的婚禮現場,瞬間就成了泡影。是啊,疫情快結束了,但是你再也回不來了。

68歲的朱爺爺,由於家人共同的一次聚餐,一家十幾口人便感染上了七人。他和老伴由於年紀大了,抵抗力弱,在醫院接受治療了很久,遲遲未康復。而他不知道的事,他的老伴,因為自身患有嚴重的心血管及肝臟疾病,早於他甦醒之前已離世。而朱爺爺,清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老伴,問問她的身體情況,卻再也無法收到回覆。病房裡的醫生,為了穩定爺爺的情緒,只好騙他說,奶奶的手機不小心弄壞了,她現在還在監護室,因為疫情原因,要與大家隔離,誰也不能進去看望,所以朱爺爺必須要好好接受治療,康復了才可以去見奶奶。朱爺爺果然像受到了激勵一般,每天積極配合治療,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詢問奶奶的下落,有天實在憋不住了,請來了記者,朱爺爺一筆筆地在小紙條上寫下了奶奶的名字,他和記者說,老伴的面板很白,他們都是知識份子,彼此的感情很好,一輩子都是平平凡凡,日子過得勤勤儉儉,他知道老伴身體毛病多,抵抗力不好,所以很擔心她,希望記者可以去打探一下奶奶的訊息,要是有了訊息還麻煩儘快告訴他,他好安心。可是爺爺卻不知道,奶奶再也回不來了,甚至來不及互道一聲再見。

實愛情沒有固有的模樣,也沒有所謂的驚天動地,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愛情算得上傾城傾世。可能,愛情就像彭醫生與未婚妻,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彼此信任,我們也彼此尊重,愛情是我尊重你有你的職責與使命,愛情是我愛你,我才要站到你的背後,守護這個世界,也同樣才能守護你。愛情就像朱爺爺與奶奶,我們共渡了大半輩子,你是我呼吸著就放不下的牽掛,我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曾經,只願還能與你攜手走完這平凡中還能擁有彼此的餘生。

傾城之戀,情到深處,是各自傾心,彼此掛念,彼此同行,彼此期待來生,而來生依然是你。

最新學生讀《傾城之戀》有感5

認識張愛玲是一個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剎那,便立刻被她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樣令人心疼。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民國女子,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城市譜寫了一曲曲蒼涼的歌,至今仍記得她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如夢繁華。

翻開《傾城之戀》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照片,張愛玲(1920~1995)。這只是一張小小的黑白照,卻依然掩蓋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顏,微卷的短髮,一襲旗袍襯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張望著,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涼。愛玲寫小說,寫別人的故事,可以輕易左右故事裡人物的命運,唯獨不能把握她自己的。這便是身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說裡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結局。人生就是一本開啟的書,我們在其中,永遠無法預知結局。

比起《金鎖記》的無盡黑暗,《花凋》的淒涼,《傾城之戀》可以說是愛玲的小說中結局較為圓滿的一篇了。但張愛玲生命中的傾城之戀,依舊給我們留下無邊的悲涼。小說集《傳奇》出版時,扉頁上印了一段畫龍點睛的話: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面尋找傳奇。張愛玲本身的身世和經歷都堪稱是一場傳奇。她出生名門,祖母是李鴻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卻是黑暗的。這也是她愛上胡蘭成的原因。因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貴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願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長遠之事不願多想。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沒落的家族,流蘇是家裡最小的女兒,是白家的六小姐。她與第一個丈夫離婚後,輾轉七八年一直沒有再嫁,在家中被幾個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沒有地位。正是這樣一個弱女子,卻不甘於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運的安排。這一次賭,流蘇明白,若輸了,名聲掃地,若贏了,可以就此出盡心中的抑鬱。香港戰火紛飛,愛情之花在戰火中盛開。流蘇和柳原在被炮轟塌的牆邊緊緊相擁。“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這段“傾城之戀”,胡琴伊伊啞啞道著說不盡的蒼涼故事。

流蘇是勇敢的女子,敢於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臺前看她們演繹人生的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而戰?很多人都平平庸庸過了一輩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實根本原因是出在沒有拼搏的膽量。

七堇年在《塵曲》中寫道:“我們仍需共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是花,總要燦爛地開一回。不要畏懼前方的困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拼搏,讓生命之花更加絢爛。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繁華。

標籤:有感 之戀 學生